前段时间比特币的暴跌,让华尔街的很多分析师不知所措。有人担心,比特币崩盘,会不会带崩华尔街?
更早之前的美债收益率上涨,也让很多人惊慌不已。市场普遍担心,美联储将会收紧流动性,美股连续几天暴跌。
已经连续上涨了十年的美股,现在的状态就是:“总有人想害朕”——任何一根不起眼的稻草,似乎都可能让这只吐着泡沫的骆驼垮掉。
美股是全球股市风向标,港股和A股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它的波动影响。牛年春节前,三大股市齐心协力一把冲到了高点,但春节后扭头向下,上演“崩盘式下跌”行情,直到现在还没回过神来。
比如,去年股价涨上天的新造车企业,现在全都熄火了。2月春节后至5月底,特斯拉股价跌28%,小鹏跌39%,蔚来跌43%。中国科技巨头在反垄断的重拳下瑟瑟发抖,阿里跌21%,拼多多跌35%,美团跌38%,百度跌38%。在线教育更是集体腰斩,好未来跌51%,新东方在线跌50%,一起教育跌70%,高途跌77%。
*可圈可点的是A股。刚过去的5月,A股公司的股价涨势如虹,宁德时代市值首破万亿大关。但与此同时,二八分化依然明显,很多公司还在缓慢回血中,相比春节前的高点还差很远。
然而,从去年就开始的这一轮轰轰烈烈的上市潮,完全没有消停的迹象。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阿猫阿狗都来上市,甭管是骡子是马,都要牵到股市里来溜溜,然后,经历一番股价暴跌的毒打。
深燃统计发现,2021年初至今5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有39家中国公司在美股上市,其中有12家在上市当天破发,截至5月底,有25家的股价处于破发状态,占比64%,*跌幅高达43%。港股新上市的51家公司中,也有超过一半还是破发状态,*跌幅达57%。
热闹的上市潮背后,是毫不留情的破发潮。在这个价值投资被挑战、投机客横行的时代,上市公司上演一出大乱斗。
集体上市,集体破发
2021年依然是上市大年,主动寻求上市的公司络绎不绝。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5月31日,今年美股共有943家公司上市,其中有39家是中概股。港股新上市公司有51家,A股有196家。
很多我们熟悉的公司,都是在今年上市,其中不乏明星项目。比如,悦刻,电子烟品牌*股;快手,短视频*股;怪兽充电,共享充电宝*股;知乎,中国*的在线问答社区;水滴,水滴筹背后的公司……
这些公司上市的热情很高,很多却贴了资本市场的冷屁股。
数据显示,今年39家新上市的中概股,接近1/3在上市当天股价就破发了,这其中就包括水滴、怪兽充电、知乎、*高中教育、洋葱全球等,水滴公司上市首日跌幅更是高达19.2%。
上市首日股价破发的部分中概股(2021年涨跌幅数据截至2021年5月31日)
港股也不例外。上市首日收盘,宋都服务跌36%,久久王跌26.7%,广联工程跌22.2%,朝云集团跌13.2%。上市公司数量冲向新高度,破发的幅度同样跌出新高度。
唯有A股,堪称全球股市中的一股清流。今年196家新上市公司,截至5月底相比发行价,没有一家公司的股价是破发的。相反,很多公司随随便便都是股价翻3倍甚至5倍。比如5月17日上市的两家公司睿昂基因、亚辉龙,股价分别涨了5.9倍、3.6倍,5月21日上市的三孚新科、奥精医疗,股价分别涨了2倍、5倍。
A股上市股价暴涨的公司(数据截至2021年5月31日)
所以,在IPO这个环节,破发是属于美股和港股的,A股只有暴涨。
港美股过去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去年市场情绪高涨,只要是还不错的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基本都能收涨,赚钱效应吸引散户积极参与新股打新,有一些人甚至开几十个账户同时操作。但今年的情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破发潮下,散户打新赚钱很难。
不只是新股在上市首日股价下跌,那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在今年股价也大幅回撤。
在港美股的所有上市新经济公司中,股价腰斩(跌幅超过50%)的中国公司有26家,跌幅排*的是物农网,今年股价跌去了81%。排前五的有三家是今年上市,一家是去年12月上市。它们踩在了全球股市下跌的时间点上。
2021年股价下跌最多的20家新经济公司(数据截至2021年5月31日)
图中股价暴跌的公司,大部分都有高争议的特点。比如物农网,这是一个号称“C2F模式”的电商平台,股价一向就是暴涨暴跌;还有比特数字,这家公司原来叫点牛金融,号称“中国车贷*股”,P2P行业被整顿后一度濒临退市,却在2020年股价涨了54倍,结果今年跌去了61%;再比如雾芯科技,这是中国电子烟龙头,而电子烟是高争议行业;还有改名高途的跟谁学,之前被做空多次,一直被外界质疑。
在大行情整体下跌的2021年,上市破发和股价暴跌成了关键词,头部的明星公司跌倒,那些裸泳的公司则被狠狠拍在了沙滩上。
巨头轮番挨打,教育公司暴跌
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过去这5个月,应该是中国互联网巨头最紧张的一段时间,在反垄断的重拳下,巨头轮番挨打。
先是在去年底,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由此拉开中国互联网反垄断序幕。随后,阿里股价应声而跌。与此同时,阿里、阅文、丰巢分别被顶格处罚50万元,原因是阿里收购银泰、阅文收购新丽传媒、丰巢收购中邮智递这三起案件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
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调查结果,对阿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5月,阿里系的社区团购平台“十荟团”,又一次因不正当价格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作出150万元顶格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
在反垄断的大背景下,阿里不是*。美团也在4月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外媒报道称贝壳找房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但贝壳辟谣说这是假消息。
现在的监管环境,对互联网巨头而言,可以用风声鹤唳来形容。谁也不知道,反垄断的重拳接下来会打到谁身上。
互联网巨头股价的大幅上涨,结束在2021年。2021年1月初到5月底,中国市值最高的前十大上市互联网公司,股价上涨的只有腾讯和网易,拼多多跌30%,蔚来跌21%,京东跌16%。
中国十大上市互联网公司市值及股价表现(数据截至2021年5月31日)
过去这近半年时间,中国创投圈的另一个大事件是,学科类课外培训和在线教育遭遇史上最严监管。从年初要求教育广告合规,到预收费规范,再到双减政策、教育培训机构不许上市的传闻,监管重拳砸向教育培训行业,资本加速撤离。
中国的课外培训教育公司,大部分都是在美股上市,如今纷纷开启股价暴跌模式。深燃统计发现,从年初到5月底,股价跌幅*的30家中概股中,有9家是教育公司,占比近三成。跌幅前十,教育公司占四席。
其中,朴新教育跌67%,高途(即跟谁学)跌64%,一起教育跌62%,精锐教育跌62%。教育龙头新东方和好未来,也分别跌去45%和44%,快要腰斩了。
中国教育公司股价跌幅(数据截至2021年5月31日)
高途、作业帮等多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都传出了裁员消息,教育行业史上*裁员潮正在酝酿中。
更重要的是,这或许还只是开始。现在行业里的从业者都在等待一份重要文件的落地——“双减”。双减指的是教育监管部门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份文件已经传闻许久,但一直没有正式发布。
5月19日的时候,有传闻称北京海淀教委开会,要求培训机构暑期不允许开课,学科类和素质类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上市,教育培训机构不做任何广告,这则消息带崩了当天的教育股,新东方、好未来跌超17%。虽然后来传闻被辟谣,但市场还是战战兢兢。
暴风雨即将来临,这导致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教育行业成为今年股价下跌最多的行业。
互联网大乱斗
一位二级市场投资人对深燃说,今年他的投资策略比去年保守很多,市场上依然钱很多,IPO也很多,但今年赚钱明显要比去年难,因为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股价下行是一方面,流动性收缩是更重要的原因。流动性泛滥,是去年推动股市大涨的催化剂,但现在这个推动因素正在消失。
水温变化的传导有一定滞后性。对于创业者而言,如何抓住宝贵的时间窗口,为公司募得足够的资金,才是他们更关心的问题。即便市场已经转冷,还是有很多公司接二连三提交上市申请。
截至5月底,已经正式提交了上市招股书的公司,有奈雪的茶、哈啰出行、Soul、BOSS直聘、满帮集团、掌门教育等。其中,满帮集团是货运物流行业的隐形巨头,在提交招股书前两次被监管部门约谈。掌门教育所处的行业是K12在线教育,正是今年被大力监管整治的行业,因此业内也有“抢跑上市”一说。
正常的IPO之外,SPAC模式上市正大行其道。SPAC模式简称借壳上市,在美股非常普遍,也被称为垃圾股的摇篮,往往在资产泡沫极其严重时大为流行。就连贾跃亭创办的电动车公司FF,也选择了SPAC模式,目前距离登陆美股仅剩临门一脚。
高临咨询(Third Bridge)访谈的一位专家统计数据发现,SPAC从发起到上市交易到找到标的物合并,2018年平均需要22个月左右的时间,2019年缩短到16个月,2020年则只需要8个月左右。资产端反向并购借壳上市之后的时间大大压缩。
这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另一条登陆资本市场的捷径,助长了股市的火热氛围。即便是新股IPO破发潮来袭,还有SPAC这种更为便捷而隐秘的方式可以选择。
一边是史无前例的IPO大潮,一边是汹涌而来的破发潮,今年的港美股市场,呈现出一种割裂的局面,互联网公司上演“大乱斗”。
或许*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一位教育行业的投行人士对深燃说,他正在考虑转型,随着中国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整治进程推进,他认为未来教育公司IPO会越来越难,这让他最擅长的IPO承销业务失去市场。
一位接近国内某互联网巨头的人士对深燃称,反垄断的战役打响后,这些上市的互联网巨头左右为难。一方面得拿出过硬的业绩,向投资人传递信心,不至于股价太难看,但同时又不能过度“秀肌肉”,尤其是不能拿市场份额说事,要不然会被监管部门盯上。
上市不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巨头也不再无所顾忌地攻城略地。但无论如何,对于那些真正优秀的伟大公司,最终一定能穿越这些不确定,回归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