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都在等着奈雪的茶上市看情况啊,大家都挺着急”。——一位沪上地区的新消费投资人如是说。
之前网传奈雪的茶将于5月13日通过聆讯,有些人连打新的资金都准备好了、港股券商也开始准备发打新的广告了,没想到,奈雪的茶自己没有浪花了。
在5月20日下午,又有市场传言称奈雪已经通过了聆讯,不过很快又被奈雪的茶否认。创始人彭心接受采访时表示,“IPO应该会很快完成,马上就要过聆讯,也就是未来一两个月内的事情,目前我们跟投资人沟通下来,大家对新式茶饮这个赛道都很认可。”
目前,新茶饮赛道都需要奈雪的茶打响上市的*枪。在投资人、行业、投资者眼中,奈雪的茶就是一个“实验品”,整个赛道都在看它能跑出什么成绩,看资本是否能接受“奶茶*股”。
/01/
新茶饮赛道
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市
为什么大家都盼着奈雪上市?因为最近的新茶饮赛道真的“幺蛾子”不少。
例如马伊琍因为代言的品牌茶芝兰涉及卷款跑路致歉;郑恺代言的茶主播也有疑似虚假招商,骗取巨额加盟款之嫌;此外,蜜雪冰城3家门店因涉食品安全隐患被停业整顿,35家门店被限期整改、相关门店负责人被约谈;茶颜悦色、果呀呀、茶百道等网红奶茶店突被检查等等……
可见,新茶饮赛道无论是从消费者认知、还是行业自循环、抑或是监管层面上,都面对着不小的问题,所以行业需要一针强心剂,不能总是表现出一种“品牌价格水涨船高,收割趋势也越来越强”的气质。
有人猜想,奈雪的茶这是“巨亏”之下不敢上市了,因为同样是“卖饮品”,农夫山泉靠着靠1.5元/瓶的矿泉水,造就了中国首富钟睒睒;而奈雪的茶却在43元的业内最高客单价下,三年亏损总计1.37亿。
等等!平均每年4000余多万元的亏损在上市公司中根本不算“巨”,甚至这些亏损更像是奈雪的茶在做的战略性亏损。
举个例子,同样是网红餐饮业,一位在上海拥有几家网红餐厅的老板对节点财经表示,自己投入了4年,亏损还是每年在千万元的水平上,特别是去年想要翻身但疫情一来受到的影响更大,幸亏还有别的赚钱业务能养得起餐饮板块。所以他也认为以奈雪的体量来看,这些亏损并不大。
再从奈雪的成本构成来看,其三大成本板块是原料、员工成本和租金。
数据来源:奈雪的茶招股书
其中几乎不能动摇的是租金成本,在15%左右。原材料成本可以通过供应链、中央工厂来减少;还有人力成本也可以动态调整。
餐饮业态中一开始的培训成本是比较高的,一旦奈雪门店成熟后,根据其招股书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的同店(成熟门店)利润率可达到21.8%。虽然其成熟单店的盈利能力不是传统小餐饮集群的“四分利”,但两分利确实可以和九毛九等港股上市餐饮公司10%左右的净利率相提并论。
也就是说,奈雪的成熟单店盈利能力还不错(划重点:成熟),另外其创始人彭心也解释了,目前净利润亏损是因为奈雪在后台、供应链、中央工厂、品牌、团队、IT等等做了大量的投入,在为未来发展做准备。奈雪在排除诸如上市费用等一系列非经常性或与经营无关的事项的影响后,2020年前三个季度,公司实现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450万元,已经开始盈利。
所以奈雪上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亏损,而是未来成熟门店有多少潜力、创新门店又能带来多少收益。
/02/
奈雪的零和博弈
奈雪的茶再上式中,*的问题就是它走入了一个零和甚至负和博弈中。
首先,自营和加盟或许会“两败俱伤”。
目前茶饮赛道因为加盟损失了一大批行业信仰,加盟制的潜在问题也已经有许多餐饮界的前车之鉴。但是对于餐饮业、特别是奈雪这种需要以门店来扩张规模的企业来说,自营又不太符合社会分工的原则。
一位资深餐饮老板对节点财经表示,做过餐饮的人都知道有个“老板效应”,即老板在门店时,业绩会好很多。
他认为直营门店由于工作好坏属于公司,虽然也有店长,但通通解决不了老板效应,特别是店多了,有些店如果是选址不太好带不来人流,基本上就会面临亏损。
节点财经也在线下发现,北京地区人流量大一些的商场例如西直门凯德mall、丰台万达等奈雪的茶人气都会比较高,晚上商场9点临近下班时奈雪基本上货品可以卖完。
但是类似于昌平五彩城的门店,在周六晚上本应人多的时候,门店却比较萧条,半个小时内并没有太多人前往(当然也没有人出来招徕顾客)。同时,处于核心商圈的奈雪的外卖订单也会更多。
所以,面对着许多新茶饮品牌提出“万店模式”开始大搞加盟玩人海战术后,都会对于奈雪造成一定的挤压。
而自营则不利于提高奈雪的开店的速度和效率,奶茶这种制作门槛不高、客单价不高的品类市场份额又很容易被抢占。
例如在中国餐饮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餐饮城市——上海,节点财经观察到,由于不同品牌的新茶饮品牌盘踞,在打浦桥日月光、新天地广场店奈雪的线下客流量远不如北京,倒是新品牌椿风、朴茶、和气桃桃等更受欢迎。
虽然奈雪的茶拿着融资的钱可以解决一部分自营的管理、扩张问题,但是一家公司总是需要脱离投资人自己单打独斗的,未来没有资金支持的话怎么办?
另外,目前还有一些茶饮品牌提出了“十万店”的宏伟目标,还真别觉得不切实际,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了,等到“十万店”规模后,会拥有供应链、市场份额的*话权以及成本优势。
奈雪直营模式别说做十万店,做万店都不太可能,所以权衡市场份额和管理效率也很重要。
对于奈雪来说第二个零和博弈是,不扩张保持利润率仅仅是暂时的,扩张后回收期拉长,坪效降低也会成为心头大患。
前文我们分析了奈雪的茶有亏损,但数字并不大,未来最重要的还是看单店数据和坪效问题。
按照招股书所述,成熟的单店利润率能稳定达到20%+是一个不错的数字,但未来随着规模扩大,总部成本一定会被摊薄。
前文也说到了餐饮行业新店的培训成本很高,奈雪虽然目前是高端现制茶饮行业中门店覆盖范围最广的品牌,截至2020年9月奈雪在61个城市拥有420间门店,截至2021年2月公司旗下门店达507间门店。但它2021年仍然有在一线城市新开300家店,在新一线城市新开350家门店的目标。
而且这种摊薄趋势已经在2020年显现出来,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为2.01万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30.5%,除了疫情的原因外,就是奈雪门店扩张速度较快,使现有门店密度增大摊薄了每间门店的顾客数。
另外,目前奈雪标准店投入在185万左右,2018年投资回收期在10.6个月,2019年投资回收期拉长为14.7个月,一年多才能看到收效,如果再行扩张,回收期继续拉长也是有可能的。
这对于奈雪的现金流压力确实不小,试想,如果再遇到一次意外带来的停滞,奈雪的抗冲击力将会大大减弱。
另外,以奈雪的标准店为例,对应200m²的平均门店面积,2019年,奈雪的坪效大约为3.425万元/平/年,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坪效可以达到约5万元/年/平方米。
3万元/年/平方米以上的坪效已经和星巴克、海底捞的坪效差不多,高于其他二三线餐饮企业,但对于奈雪来说这个坪效远远不够。有媒体报导目前喜茶的年坪效为 12 万元/年/平方米,星巴克和海底捞可以用3万元/年/平方米的坪效盘活企业是因为成本的流水化、工业化使然,而奈雪和喜茶来说,坪效就是命门。
和喜茶相比,喜茶显然在坪效上比奈雪更聪明,不仅门店没有奈雪大,而且探索高坪效喜茶go店比奈雪早很多,奈雪对坪效“不焦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招股书透露,未来两年奈雪的新开门店中,预计Pro店占比将达到70%,奈雪说要“升级”为Pro店,因为Pro店中有茶、咖啡、包括的种类更多,实际上这是一种“美化”的说法。
与标准店相比,Pro店*的优势就是面积小、总投入更少,标准店的单店投入约为185万元,而Pro店则仅需125万元,明显可以提高利润水平。
所以,摆在奈雪面前的是:既要扩张,又要保证有质量的扩张;既要降低成本,又要保证工业化高质量的降低成本;既要缩小回收期,又要保证高水平的管理;既要多赚钱,又要保证客单价不能再提高让大家承受不起……
听上去就挑战满满啊!
/03/
谁也不能打败谁
如何做长久?
新茶饮界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在高端中,喜茶吞不掉奈雪、伏见桃山、乐乐茶等;中端中,COCO吞不掉书亦、快乐柠檬;还有蜜雪冰城这种走平价风的也吞不掉满大街的一点点;SEVENBUS、古茗、椿风等等新品牌不断挤进来。
另外,茶颜悦色这种地方性爆火的茶饮品牌一旦接受资本的助力,也很容易复刻喜茶当年从深圳红到上海再红到北京、大江南北的老路。
现在的热门商场里,通常都有好几个奶茶店,客流高峰期依旧家家排队,排队又导致瓶颈太大,所以每家都有生意,谁都吞不了谁,最后拼的就是对人工和租金的消化,谁消化不了,谁退出。
新茶饮赛道是一个拉锯战,投资人可以投出一个奈雪的茶,也可以复制数个奈雪的茶。一位投资人对节点财经表示,他认为在新茶饮赛道上出现爆品不稀奇,而是要看是否能持续“爆下去”。
该投资人认为,茶饮品牌想要让品牌走向长期主义,可以对比一下好利来,好利来从1992年至今,30年里虽然也经历了关店、高管带店出走等控制风波,但总是有几款产品例如半熟芝士等是人们的心头好。
但是新茶饮赛道中“心头好”效应不明显,例如海底捞的麻辣锅可以一直被人点、牛肉粒下线也一直被人念叨、肯德基多少年了鸡腿堡依然畅销;但是对于茶饮来说,前两年兴起的奶盖茶都被饮品上直接挤喷射奶油、放慕斯甜品所取代,甚至连豆乳茶都有取代奶茶的趋势,所以支柱产品、还是有待挖掘。
市场之前给奈雪估值的对标是九毛九的市销率,2020年,人们推算奈雪的营收可以达到30亿,奈雪的市值则可以达到接近400亿人民币。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奈雪如果要上市必然要更新招股书披露2020年全年的收入,所以这个时间点奈雪仍然没有动静。
从奈雪的茶大年三十提交招股书,市场已经等待了107天。或许是茶饮赛道给不了奈雪理想的估值,也或许是2020年的总成绩单会让投资者失望。
可见“奶茶*股”冲击IPO,或许更需要给投资者进行心理按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