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9时,发令枪响,甘肃白银市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越野赛正式开跑。官方统计称,有接近1万人参赛,这其中有172名跑者选择挑战100公里路程。
不出意外正常完赛的话,他们这一路,不仅能领略石林地貌奇观,还能至少拿到1600元奖励,这足以覆盖1000元的报名费。
但在出发4小时后,参赛者遭遇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赛道保障不足,加上本应强制携带的保暖衣服缺失,导致身体失温,最终酿成21人遇难的悲剧,其中包括多名国内越野赛事*选手。
这也是国内越野赛史上最惨痛的事故。
“极端天气出现不可控,但高风险运动项目管理监督不能失控。”5月24日,中纪委网站文章指出,作为专业程度要求极高的极限运动赛事,这场比赛各项组织工作是否达标,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以及地方政府在此类赛事上的指导与监管是否缺失等等,均面临反思和追问。
回过头来复盘这起惨剧,种种苗头早在枪声响起之前已经埋下,包括赛事主办方权责不明、运营方缺乏专业组织及应急能力等,而监管的缺失,更在多年前已有伏笔。
“三不管”的越野赛
时间先回到2014年。
这一年,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商业性及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被取消,这其中就包括原本属于中国田径协会审批的马拉松赛事。
赛事规模随之壮大。田协马拉松蓝皮书统计,2019年马拉松规模赛事达到1828场,而2015年仅为134场。从类型来看,2019年越野跑赛事达到481场,超过全程马拉松(249场)、半程马拉松(467场)、定向赛(49场)等赛事。
多位越野赛事专业人士对作者表示,越野赛与马拉松截然不同,马拉松是依托于城市的路跑赛事,越野赛难度高很多,指在非公路路面,参赛者要面对复杂的野外赛道、海拔及环境天气。“二者是两类运动,不能划等号,谁也不能包含谁。”
但从现实操作来看,官方将越野跑归类于马拉松赛事范畴,这也直接造成一个问题,即越野赛并无明确的监管机构,处于监管空白状态。
“五年前大多数是登山协会在管,后来慢慢变成田径协会,但更多还是处于两者中间的灰色监管地带。”一位熟悉国内跑步赛事的体育公司创始人对作者表示,正规马拉松比赛可能有50多个部门盖章,但越野赛可能只需要十几个章就够了。田协下面有马拉松办公室,专门负责马拉松赛事,登协则有自己的山地马拉松赛事,越野赛则是三不管,也没有相对明晰的管理办法。
直到2021年4月,田协更新《中国马拉松管理文件汇编(2021)目录》,才将越野赛组织标准单独写出来,内部包括赛道设计、交通管制、赛事仲裁、安保医疗救援等24条细则。
不过,一位越野赛事机构负责人对作者透露,这一行业标准性文件并未得到推广运营,诸多赛事窟窿仍在,类似甘肃白银市的地方越野赛,一般都是当地政府和景区出钱主办,不会找田协和登协报备认证。
“田协认证需要10万、登协30万,你不认证也可以做,无所谓的。”他说。
田协蓝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合计1828场马拉松规模赛事中,认证赛事仅为357场。这其中马拉松及半程马拉松合计认证318场,全年481场越野跑赛事仅认证11场。
而根据田协2021年4月更新之前公布的马拉松赛事管理办法,C类赛事,只需要经过省市、计划单列市、地市级的田径协会或马拉松管理部门技术认证、指导,由省级田协或管理部门按季度向中国田协报备就可。
此次涉事的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2018年首届比赛获得中国田协“铜牌赛事”。但2021出事的这次比赛,是否也为田协认证赛事,目前暂无公开信息。
公开资料介绍称,赛事主办单位为白银市委、市政府,承办单位为白银市体育局及景泰县委、县政府,执行单位为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以及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广单位为景泰黄河石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150万中标的小微运营商
遇难事故发生后,赛事执行方——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是一家白银当地的小微企业,自从2018年首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开跑以来,就一直是其执行单位。
甘肃晟景能够成为获胜方,是通过了一轮招投标。
2018年5月,在该赛事举办之前,黄河石林大景区管委会发布了一份招标公告,招标的项目是该赛事的“运营服务”,采购预算为163万元。根据招标文件,在“供应商资格要求”一栏,要求投标人的经营范围包括“体育赛事策划或体育运动项目经营的相关内容”。
成立不到两年的甘肃晟景符合这一要求,它的经营范围包含“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不过,除了经营范围的要求之外,采购方没有要求投标人有体育赛事策划、经营的经验。
这或许与他们很难招来大型、专业的赛事运营公司有关。这项赛事的地点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该县在2019年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招标书发出之后,仅有三家公司投标,除甘肃晟景之外,还有杨凌康奥文化投发展有限公、南京力天时代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后两家公司也是“年轻”的小微企业,杨凌康奥成立于2017年2月,当时参与投标时注册资本仅有100万元;南京力天时代成立于2016年4月,注册资本也仅100万元。
事实上,该赛事的招标选项,本身对小微企业就有侧重。在招标书的下方,单独附上了财政部、工信部发布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
此外,为了保证中标的小微企业能够顺利完成赛事的运营,招标书还写道,在双方签署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采购人一次性全款支付给中标企业,用于赛事的筹备资金。这帮助中标的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匮乏的问题。在2018年这次赛事招标中,甘肃晟景最终以150万的价格拿下了标的。
一位知情人士对作者表示,在此次出事的黄河石林越野赛中,执行单位甘肃晟景将具体运营外包给了挂靠中国登山协会的公司,“靠着中登协吃饭的公司很多,做山地赛、障碍赛、徒步赛等,咨询公司就直接丢两三个人过去就可以做这个事情了。”
对此,作者暂未联系到中国登山协会关于此事的回复。
财新报道称,此次赛事执行团队的多位负责人坦陈,他们系临时受邀参与活动,事后已接受警方问询。受访的赛事组织者称,临时搭建的执行团队或因磨合不足,导致专业水平下降,埋下事故隐患。
“撒钱”的万人赛
“撒钱了!”
一家运动网站在推介甘肃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越野赛的报名活动时,直接用上了这3个字,这是因为这项赛事为运动员们提供了丰厚的奖金。
赛事共分为三个类别,分别为100公里越野赛,报名费1000元,名额400人;21公里越野赛,报名费198元,名额600人;5公里健康跑,报名费30元,名额不限。
据介绍,主办方会为100公里越野赛的前10名提供15000到2000元不等的奖金,从11名到400名,只要在规定关门时间内完赛,就可以获得1600元的补助。该赛事的参赛者高爽在其公众号“流落南方”回忆此事时也说到,虽然前几届的赛事组织工作一般,但1600元的补助让选手们趋之若鹜。
“黄河石林这种只要完赛就给奖励的,真的是非常少见。”上述越野赛事机构负责人告诉作者,这也可能是吸引跑者参赛的噱头,毕竟100公里设置了20个小时的关门时间,时间紧张,可能很多参赛者完成不了。
前述体育公司创始人透露,很多地方性不专业的越野赛,每年都是靠发奖金邀请行业头部参赛者,借此糊弄吸引小白参赛。大神选手跑出好成绩,便于赛事推广以及向主办方交差,“这是小赛事大家心照不宣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甘肃黄河石林越野赛举办的5月22日当天,千里之外的浙江莫干山越野挑战赛也同时开赛。后者属于TNF100系列赛事,这是亚太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百公里越野跑挑战赛,也是目前全世界越野跑赛事的标准制定方ITRA(国际越野跑协会)积分赛事。
据黄河石林越野赛官方称,共有近万人参加比赛和健康跑。而莫干山越野赛各级别比赛,合计有3970位选手报名。
多位越野圈人士判断称,莫干山比赛是上半年*型的越野赛之一,而且完赛有ITRA积分,梁晶等多位越野赛大神选择来甘肃跑,一般是受邀参赛,包括有一两万的邀请费,以及往返机票等,这也是奖金之外的收入。
一家户外障碍赛公司创始人作者表示,越野赛更偏极限,动辄上百公里,路线拉得很长,对救援能力要求很高,对当地资源整合能力要求特别高,同样办一场比赛,做越野赛的赚的不如马拉松高,费时费力且不讨好。
上述体育公司创始人称,对于地方性小赛事的运营成本,出于城市景点宣传需要,一般政府及景区补贴大半,出个一两百万,合计收入两三百万,扣除运营成本,运营方能赚到七八十万的样子;大型知名越野赛事则大多靠品牌赞助费,加上选手报名费、政府补贴,能收入六七百万。
首届黄河石林越野赛举办时,甘肃晟景以150万元的报价中标。或许是因为主办方觉得这个标价有点高了,在举办第二届时,主办方提出的采购价是100万元。最终,由于三个投标方的报价均超过了这个采购价,该标的作废。
值得注意的是,该中标价并不便宜。2018年7月,省会兰州市也发布了一个百公里城市山地越野赛第三方服务项目的招标公告,该招标的采购价仅为30万元,并最终以29.2万元成交。
“隐秘”的赛事应急预案
对于甘肃晟景来说,除了要获得来自主办方的采购款项之外,对赛事的商业化开发也是他们盈利的一个主要方面。
公开信息显示,从首届赛事开始,甘肃晟景就在积极招商,并公布了相应价格。如,冠名费为280万元,*合作伙伴为80万元、起跑地贴为5万元、展板logo费为200元等。
不过,由于这项赛事尚处于起步阶段,名气较小,愿意成为其冠名商、*合作伙伴的并不多。首届赛事的冠名商为甘肃万美实业集团,但实际上该集团一直都是甘肃晟景的关联公司,持有甘肃晟景50%股权的张小燕,是甘肃万美实业的法人。
此外,根据早期赛事的图片,为该赛事进行赞助的主要为本地的银行、纯净水、化工厂等。
那么,甘肃晟景要在这项赛事负责哪些事情呢?在首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招标书上,采购方曾对投标方明确提出了10个方面的需求。
如,对赛事路线的勘察,实现央视、中国体育报、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等媒体的转播,负责召集一定数量的国内外专业运动员参赛,负责运动员报名工作,负责奖牌、证书统计,负责运动员、裁判员奖金发放工作,在首都圈等地区的招募宣传工作,等等。
备受关注的应急工作则不在10方面的需求上。招标书只是在“综合评分”一栏上提到投标者应提供应急预案。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份应急预案的执行者就是甘肃晟景。那么,应急预案是什么?谁来执行这份预案?目前尚不得知。
不过,2019年第二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开跑之前,景泰县政府官网曾公布了当届赛事的应急预案。根据该应急预案,景泰县成立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担任组长,保健局局长、公安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甘肃晟景的工作人员则是11位组员之一。
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工作集中指挥,组织有关部门力量,调用抢险救援人员等。在具体工作职责分配中,景泰县卫健局需要负责医疗诊治、紧急救护方案及相关预案的指定,以及医疗点的设置。同时,还要负责参赛者在奔跑过程中的急救车跟随。
值得注意的是,景泰县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不在应急领导小组中,该局在应急预案中也没有分工。此外,作者也并未找到2021年第四届赛事的应急预案。
缺失的补给站
目前,官方将甘肃黄河石林越野赛事故定性为“一起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详细调查结果暂未出炉。但根据已有公开信息来看,赛事执行方甘肃晟景在补给站设置、强制装备要求、暂停中止比赛及应急救援预案等诸多环节出现了差错。
“这次事故*问题就是,最艰苦的CP2到CP3总共8公里的赛段,没有设置补给站。”一位多次参加越野赛的跑者对作者分析称,地形等因素导致补给站缺失,这在成熟赛事并不常见,一个赛段最高点要翻山顶,国外赛事会请高山救援人员协作搭建救援帐篷,存放药品、食物补给,俗称“观察哨”。“其实骑个摩托车搭个简易的帐篷,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与马拉松赛事强制要求每2.5公里设立补给站相比,诸多国内越野赛事由于缺乏监管机构的专业性标准化体系指导,很难贯彻类似国外成熟赛事的安全保障细则。
田协2021年4月份刚更新的越野赛事组织标准细则写道,每10公里确保设置1个补给站,两个补给站之间最远不应超过20公里,并可根据比赛性质、天气情况和参赛人员数量,将补给站的间隔缩短。
此外,这次出事的甘肃越野赛,为外界诟病的,还在于强制参赛者携带装备名单上,仅有常规的号码布、计时芯片、电子轨迹、GPS跟踪器、照明头灯、水具、救生毯、口哨、手机,关键时刻救命的风衣或冲锋衣,仅和太阳帽、急救包等物品,被列为“建议装备”。
作者查询香港HK 100、喜马拉雅、柴古唐斯括苍、莫干山等国内成熟赛事规则,强制装备名单上均包括冲锋衣、防水外套等衣物,并会在比赛期间随机检查,如发现有装备遗漏,增加罚分或取消比赛资格。
“UTMB赛事是一个‘半自给自足’的赛事,要求不管什么样的天气情况,要求选手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必须具有独自支撑2个小时的能力,安全和成绩,这是装备最重要作用。”UTMB创始人凯瑟琳在2016年一次采访时表示。UTMB即为全球最负盛名的欧洲环勃朗峰越野挑战赛。
参考ITRA(国际越野跑协会)认证标准,每项越野赛根据难度不同,有相应的参赛门槛,这一门槛由ITRA积分多少来决定,参赛者完成比赛的成绩,获得不同积分。比如刚刚去世的越野赛大神梁晶积分为913分,排名中国跑者*位。
上述体育公司创始人认为,追责之外,我们更应该建立奖罚分明的越野赛机制,对赛事、参赛者、志愿者、救援等多个系统定下标准,并建立赛事准入退出机制,但也不能回到过去一刀切审批办赛的老路子上。
央视报道称,甘肃黄河石林越野赛事故后,5月23日晚,国家体育总局紧急召开加强赛事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局长苟仲文指出,原有的以行政管理体系为主导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监管任务要求,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要抓好重大赛事安全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熔断机制”。
截至发稿前,广州、昆明、内蒙古、喀纳斯等多地的马拉松、山地马拉松、越野赛事,宣布延期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