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腾讯的善意静悄悄

这是腾讯的一个重要时刻,是马化腾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重要时刻。

如果你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让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

中国人不缺爱心

520,你被告白了吗?

或许,你已在今天的朋友圈,刷到这样的告白,甚至使用了这样的告白:“蓝天白云”下、“繁星闪烁”中,一个举手之劳,就能“亲爱的,送你一片天空”。

这是腾讯公益发起的“告白接龙”,让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把藏在心里的话说出来,参与者每完成一次告白,都将为腾讯发起的公益项目助力。

过往在微信腾讯公益平台有过公益记录的用户会发现,他们的公益账户在这一天被悄悄升级成了“小红花”账户。捐步、捐款等善行都可以兑换成小红花,等到“99公益日”,小红花就可以兑换成相应比例的配捐金额,或者转化为代金券用于捐赠。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的每一次积极主动。”未来,小红花还可以用来兑换公益礼品、公益探访名额,或者腾讯各大产品。

一朵小红花开到了每个人心上,这是公益事业首创的新体系,也让“99公益日”的热度从三天延伸到日常。

时间回到2015年9月9日,腾讯迈出中国互联网公益的*步,发起*互联网公益日“99公益日”。当年,205万人参与了捐赠行动,募得爱心资金1.279亿元,创下国内互联网的募捐纪录。

从此开始,腾讯公益的细流越来越浩荡。

5年后的2020年“99公益日”,正逢中国战疫,5780万网友通过腾讯公益捐出善款23.2亿元,加上爱心企业配捐和腾讯基金会提供的3.9999亿元配捐,募得善款共达30.44亿元。

5年,一个互联网公益的“中国样本”已初长成。

由腾讯肇始,更多互联网公司相继提出数字公益战略,传统公益机构突破桎梏融入数字化时代,让中国公益大步向前。

中国公益的世界形象,也因此而改变。

2015年初,在美国发布的全球慷慨指数排名中,中国在受调查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有些人认为中国人是“吝啬鬼”。但到201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慈善事业将成为下一股世界范围内的引领力量》的文章,称中国已成为“慈善大国”,并通过数字化创新的方式不断拓展慈善的边界。

中国人是有爱心的,只是以往缺乏释放的平台和条件,互联网公益将这爱心激发出来,也瓦解了世界对中国人的误解。

但激发和汇聚,只是好的开始,新的挑战正接踵而来。

截至2021年4月,仅是“腾讯公益”网络捐赠平台的筹款总额就已超过117亿元,共计为9万多个公益项目提供了助力。捐赠金额的激增和用户规模的扩大,对公益机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工具和资源储备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此前的痛点是如何汇聚起磅礴的公益力量,那如今的痛点,则是当这力量被汇聚后,如何让每一份善意都不被辜负。

答案,依然是借助数字化的连接和效率。

公益数字化建设,由此正成为公益事业的另一大议题。

公益往何处去

新冠疫情的冲击,给中国公益带来了又一次重大考验。

“我决定尝试一下。”重庆渝中区一公益组织的负责人眉头紧锁。

这一公益组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大部分公益项目需要依托线下完成,疫情让其组织形式及执行效果都受到影响,入不敷出。

为了自救,他们尝试把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在公益数字化道路上的摸索,竟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疫情,让不少传统公益组织的短板暴露出来,线下公益活动下降明显,很多公益组织甚至直接停摆。

他们不得不开始逼视自己——真的需要从低效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了,信息透明和高效协作的数字化道路,才是公益的未来。

“在社会需要、民众期待之间,‘公益数字化’成为了尤为明确的目标和使命。”5月20日,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现场,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说。

陈一丹回忆起腾讯战疫的种种,为了帮助减轻疫情防控压力,腾讯健康码应运而生,打开微信小程序,市民只需要填报个人健康状况即可获得腾讯健康码,凭借健康码,就可以自由进出社区、火车站等。

“防疫健康码在诞生一年内,总计迎来了超过650亿的访问量。”

这背后依托的正是互联网底层的数字技术构建能力。与健康码相似,远程医疗、在线办公等数字工具也在疫情期间被广泛应用,数字化的优势在疫情下不断展现。

“那么,整个公益行业该如何进一步加速数字化?”这成了所有公益人思索的命题。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关注并重视到最新的需求与变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慈善大数据平台,促进慈善捐赠和救助数据共享。

公益的方向,就是在互联网等技术助力下快速进化,实现数字化变革。

但公益事业的数字化之路并非一蹴而就。

在解读《2021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时,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就谈及了他观察到的一些阻碍:在公益数字化方面,虽然很多公益组织已经有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尝试,但是起点还是很低。

“需要着重提高投入、能力、工具和技术的供给,同时需要在实践方面提高信任感、提升专业度、加快敏捷性。”郭凯天说。

关键时刻,率先举起互联网公益旗帜的腾讯决定将好事做到底:

在自身致力公益的同时,持续为传统公益机构数字化提供助力。

目前,腾讯已向传统公益机构开放数字化能力和工具,提供包括对外沟通、底层数字化能力提升、诚信体系区块链建设等在内的解决方案与服务。

比如,通过“用户可视化”,腾讯公益平台可向入驻的公益机构直观展示每天的用户量、捐赠金额、捐赠区间等,同时还能展示用户从哪里来、在捐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各个环节有待改进的措施与细节。

在2020年的15亿专项“抗疫基金”和1亿美元“全球战疫基金”中,腾讯还专门设立了2亿元资金给服务商和开发者,并开放自身的技术资源与研发能力,支援各地防疫小程序、战疫在线工具开发等公益性开发工作。

目前,已有超过 1000家开发机构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进行公益小程序的开发。

“数据在未来不再仅由互联网平台存储,公益组织也将具备自己的数据能力。它们将自主分析怎样的公益服务能被用户接受,怎样的模式能持续聚拢爱心、解决社会难题。”陈一丹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

2020年,腾讯推出科技公益计划,开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直播、视频号等产品能力,这些面向传统公益机构的“数字化助力”,正让中国公益实现整体的组织与生态活化,并为实现“十四五”规划要求打下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对此评价:“本身做公益还帮着别人做公益,我觉得这更有价值。”

让技术发光

“被拐十年的‘小耗子’(化名),终于找到了!”

十年前,“小耗子”才3岁,父亲张桂宏走遍万里寻亲路,但十年中一个孩子的长相变化何其大,想要找到就如大海捞针,就在孩子父母快坚持不下去时,“小耗子”被找到了。

这背后也是技术的力量。

为了协助警方提升寻人效率,腾讯推出“跨年龄人脸识别”AI技术,通过不断迭代人脸检索功能,最终在成千上万的人脸中,找到了丢失的“小耗子”。

AI是有温度的,它折叠起十余年、千万里的时空,让失散十年的骨肉至亲,有了再次相拥的机会。

科技如光,点亮公益的灯盏,照亮了他们回家的路。借力技术,腾讯已协助警方找回了300多名走失儿童。

“如果说互联网公益是一个‘产品’,那么它的KPI和价值从来不在于筹款金额的多少,而是如何去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和连接之力。”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如是说。

在2021年互联网公益峰会现场,郭凯天提到了腾讯在公益数字化方面做出的一些尝试,比如“腾讯的适老化项目推出的隐性护理员的人工智能系统。”

一句简单的话背后,是一个暖心的故事。

在深圳南山区一所养老院,住着 110 多位高龄老人。年纪大的老人容易摔倒,如果正好周围无人,可能会酿成悲剧后果。

为此,这家养护院在公共区域放置了一百多个摄像头,一检测到老人们摔跤跌倒,立刻发出报警给服务人员。

因为涉及隐私,屋内不方便安装摄像头,福利院就在屋内使用热感应技术,只要有老人摔跤就可以感应到,既解决了隐私问题,也能实现跌倒报警。

解决方案的背后,是一群腾讯工程师的付出。为了完善技术,他们还亲自演习各种摔倒上百次。

“数字化是摆在公益事业面前必须要推开的大门、必须要穿过的峡江。”郭凯天感慨道。他坚信,技术的发展,是为社会带来善,是用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爱。

当这种“向善之心”和“连接之力”升级融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图景中,数字化的力量也会被成倍放大,腾讯的互联网公益定义有了再次升级——

助力社会更好的发展,助力人民美好的生活。

一直以来,中国乡村的基层社会治理都存在数据统计慢、消息传达滞后等难题。

2009年,腾讯基金会启动“筑梦新乡村”项目,在深入调查之后,采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推出了“为村”平台,兼具联系村委村友、查看乡村动态等多项服务功能。

截至2020年11月,“为村”平台上已有超过1.1万位村支书,面向超过251万村民开展日常村务工作。

“为村”只是众多数字浪花中的一朵。如今的中国乡野之上,各种公益项目借由互联网加速流淌至村民所需的方方面面,滋养着越发广阔的人群。

很多农民舍不得花钱看病,腾讯便联合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利用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在广大乡村开展癌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很多留守儿童因为无法得到陪伴而产生心理问题,腾讯公益平台上的“新一千零一夜”项目,通过线上播放绘本等形式,为他们提供情感陪伴。项目实施后,寄宿留守儿童的抑郁症增长速度减缓了63.6%。

从云端到田间,“高大上”的科技穿上了“草鞋”,一头扎进了乡村振兴的一线。

虽然技术没有价值观,但却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去实现美好的价值观。

在郭凯天看来,“公益数字化,就是科技向善最典型的应用场景。”

静水流深的力量

上善若水,静水流深。

当很多互联网公司还在台前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公众注意力时,腾讯已进入到下一阶段: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帮助所有公益组织共同成长,进行“生态共建”。

数字共建公益生态,本质上就是建立技术、机制与人的连接。

为此,腾讯开放流量入口,推出专门服务公益组织的信息化产品,帮助组织进行数字化升级,以及提供筹款工具、定制数据服务,助力传统公益机构与用户达成更好的连接。

越来越多传统公益组织被吸引而至,让生态圈更大也更高效。

截至2019年1月,腾讯公益平台已有超过1万家社会组织,超过5万个公益项目入驻。在此前,他们中的许多机构都还因为得不到关注而处境艰难;如今,借助与腾讯公益平台整个生态的连接,展现出崭新的活力。

1万家社会组织,超过5万个公益项目的数字连接背后,一个以数字技术为支撑,腾讯公益为主平台,用户、企业、公益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全新互联网公益生态正在形成。

水润万物无声,互联网公益连接了更多人,也潜移默化地激发着善念。

原来,点开一段声音,就能听到一个梦想;原来,自闭症小朋友的画如此之美,只要花1块钱就可以买下来帮助他们……公益不是“苦穷惨”,帮助他人,自己也可以收获快乐。

“互联网公益始终要以人为归依,以人的力量为根基,以人心向善为精神内核。”陈一丹说,“我们看到的大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人,人的背后又是一颗颗火热的良善之心,善心需要被守护。”

而公益数字化的生态模式,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成为人人参与。

在*届“99公益日”揭幕时提出“社会的痛点是公益的起点”的陈一丹,5年之后看到的已经是“公益的痛点将是社会进步的起点。”

从早期捐资助学,到搭建公益平台帮助更多力量参与;从“99公益日”到穿透日常,最终把构建助力乡村振兴,数字化公益生态作为关键任务,腾讯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找到了可持续之道,让企业价值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频共振。

今年4月,腾讯在致员工信中写道,首期将投入500亿元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对包括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展开探索。

马化腾在这封信中强调,“当一家企业越往上生长,越需要把创造社会价值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稳”,并明确腾讯的首要发展目标是,“持续呼应国家与时代的需要,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共生、共荣。”

著名媒体人秦朔对此评价说,这是腾讯的一个重要时刻,是马化腾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重要时刻。

“他们听到了时代的呼唤,也找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天职(calling)。”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