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出道2年,依然大部分人高呼买不起。
放眼手机市场,折叠屏手机作为高端机一机难求,动则一万,多则两万,不仅需要钱给足,还需要有耐心和时间才能等来一手折叠屏手机。
从2019年2月20日三星发布Galaxy Fold起,折叠屏的手机玩家已从三星扩展到了华为小米摩托罗拉,手机厂商纷纷“摩拳擦掌”。5月7日,美团王兴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苹果应该也快出折叠屏手机了。好奇这回苹果姗姗来迟能做出多大的差异化。”高端机头部玩家苹果的缺席,让不少跃跃欲试的消费者铆足了耐心。
据郭明琪预测,OPPO、vivo、小米与荣耀将在4Q21–1Q22发布新款折叠屏手机。在5G之后,折叠手机是下一个高端手机的创新卖点。而苹果近日宣布将从其先进制造基金中再向美国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公司康宁提供4500万美元的投资,似乎也在预示对用于可折叠手机屏幕的可弯曲玻璃的研发。
虽然目前折叠屏手机玩家鲜少,也常有屏幕易碎等坏消息传出,但依然有消费者愿意为创新科技和好奇心买单。近两年来,不少年轻人成为了*批使用折叠屏手机的尝鲜者,对于他们而言,这些价值颇高的折叠屏手机真的就如预料般黑科技吗?
为此,猎云网联系到了4位购买过折叠屏手机的消费者,从他们的角度来体验初代折叠屏手机的亮点与不足。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选择不买
广东,汽车up主,使用小米MIX FOLD
大概一周之前吧,在等了几天的快递之后,我终于收到了这台被称之为”年轻人的*台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OLD。
作为一位做汽车领域相关的up主,买这台手机无关乎任何品牌合作,只是自己单纯的想体验一下折叠屏手机,就自费买了一台。用了这几天我的感受是,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不买。
拿到手机之后还是蛮欣喜的,盒子很大很漂亮。女生嘛,比较看重颜值一些,这台手机本身很细长,我觉得不太好看,打开之后比例正常了很多,像个小型的iPad,只不过中间折叠处的缝太明显了,一眼就看得出来,作为一个强迫症,我有点受不了。
我看保养说明上写着手机是柔性屏幕,不得在零下十摄氏度以及低于该温度的环境下弯折设备,还好现在是夏天加上我在南方,不会受到影响,但我对购买了这台手机并且坐标北方小伙伴们感到担忧,等冬天来临,这台手机不一定能抗的过去。
一般女孩子都比较喜欢自拍吧,我对于相机的追求还是蛮高的,但是这台手机打开以后只能用后置摄像头,想用前置摄像头的话,必须把手机折叠起来,这就导致不论是自拍还是和朋友视频,都只能在很小的屏幕上呈现,算是一个小槽点。
这款手机主打的掌上PC功能,我试了几次也不太成功,三指屏幕横向滑动也没能打开PC模式,不知道是不是我自身的原因。而且我觉得如果这款手机能像iPad一样,有配套的键盘和笔就好了,这样的话PC功能会更好用一些。
当然这台折叠屏手机也有使用体验感让我觉得不错的地方,首先是它的分屏功能,可以自由选择所占用屏幕的比例,这是我之前用过的手机所不能提供的;其次是配套很完善,配备了手机壳,而且自带一个67w的充电头,感觉苹果手机有被内涵到。
这两年折叠屏的概念很火热,就我个人来看,我不觉得折叠屏手机会在近几年抢占平板的市场,因为不论从价格、续航还是质量稳定性来看,折叠屏手机都没办法去冲击已经很成熟的平板电脑市场。
折叠屏概念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新的转折点,就交给时间去验证吧。几年后,如果手机厂商的技术水平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同时成本也降低后,或许会有取代平板的可能。
买了两周就退了,还是iPhone香一点
上海,创业者,使用柔宇二代
我作为创业者,对很多新奇的东西都感兴趣。男生么,从小就喜欢数码产品,乱买过很多科技新品,一推出就会去尝鲜。
购买前我去体验了华为小米三星的产品,但是他们的样机屏幕都太软了,用手指甲一划就是口子,基本故意压一下就一个印子。而摩托罗拉的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屏幕尺寸大小着实没有折叠的意义。
后来我在深圳体验了柔宇二代,整体感觉它的屏幕相对较硬,相比之下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屏幕太软的话我不太敢用,因为我本身有点胖,我怕不小心被我玩坏。折叠屏手机保修是很谨慎的,不小心屏幕坏了都不一定能进行售后,就算是人为故障也只能维修,不能保修。
折叠屏本身的核心技术在屏幕。现在的折叠屏无非就是在折叠功能上加入分屏而已,硬一点心里踏实些,而且我觉得硬是需要技术能力的。屏幕做软很好做,但是在折叠的基础上怎么保障强度就是问题。三星也是在2代上使用了软玻璃做覆盖解决了一代屏幕容易坏的缺点,在屏幕上还有一个很好的尝试就是OPPO的卷轴屏,他们在屏幕下面做了交替性的的金属结构垫板,但是是概念机,没有量产,现在还无法买到。
综合对比下,我就在年初购入了这款折叠屏手机,价格是9999元。但是用了两周以后,我就感觉不香了。
生态体验受制于安卓软件的多机型适配,没办法让APP开发者为了折叠屏去开发定向的有趣的功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因为我全是苹果生态的产品,办公也以苹果软件为主,用安卓的折叠屏最后实在是不方便,airdrop也无法用,只能靠云盘传东西。而且展开用,生态比不上iPad,实际提供不了生产力,就是个超大屏的安卓手机,整天还要担心坏掉。
安卓作为开源生态,很难号召软件开发商越过品牌的分野合力打造起属于安卓的折叠屏软件生态,那么软件不行,硬件谁会买?Blackberry和Windows Phone也是这个问题。安卓平板10年历史,也依然没成气候。
所以尝鲜期过去后就直接劝退。2周后,我把这款折叠屏手机退了,换了最新款iPhone。
对于未来的手机,我期待产品生态进行融合,从而导致手机形态的变革,也许会像电影《her》里面的微型折叠终端一样,“交互”更多依靠手表与耳机或眼镜,手机只是一个联网、数据处理与必要交互的产品。
现在的手机一直希望变得更强大、更全面,但我觉得未来还是更简化更小更生态友好的设备是趋势。没必要一个设备解决所有问题,现在折叠屏手机厚是因为需要电池和处理元件,但如果以后不依靠单设备发挥所有作用与运算,“配合5g带来的云计算概念,很多复杂运算可以在云端实施完成,对于手持终端的处理性能与电池续航的要求就降低了”就不需要这么厚了。
折叠屏是否会迎来爆发,还有待观望。一是现在技术能力能实现,但是没有相对应的长久可持续应用场景。二是价格没做到普及,不做到普及,应用生态跟不上。就如同之前大火的VR/AR也并未迎来爆发期。
我认为手机的新形态在5年里面肯定会来,折叠和小型化会是一个机会,让手机成为多计算或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而不是成为一个“融合了多设备功能的又想做平板又想当电脑的手机”会让我更期待。
苹果现在就在把iPad和Mac融合,很多iPad软件可以直接在Mac上用。说实话,我倒是挺期待苹果出折叠的。现在这年头,用坏的速度跟不上软硬件更新的速度,过时比用坏来得快多了。而苹果连一台MacBook都能用7年,这样的品牌很难不给用户留下好印象。
仅“折叠”噱头难进主流市场
北京,手机测评自媒体,使用三星W21 5G
我自己的一个小副业就是做手机测评的公众号,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品牌合作。我*次体验折叠屏手机是去年年底,三星给我寄的产品。
我是苹果的死忠粉,基本从iphone 4开始我的主力机都是用的苹果。但是我也会用一些安卓系统的手机作为我的第二手机。
去年年底我就把这个折叠屏手机三星W21 5G作为我的主要第二手机来用,到现在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就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说,我觉得现阶段这种折叠方式意义并不大,除了“折叠”本身,从用户体验来说并没有带来巨大的改变。
首先是重量,就比226克的iphone 12 Pro Max 还要重,基本没办法单玩手机,放在裤兜也有明显的凸起,
其次是我用的这款折叠屏手机虽然合拢后的缝隙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但必须要用双手才能将手机展开,在使用上并不是那么的方便。
当然,它也有普通直屏手机不可比拟的地方。展开之后的界面可以观察到更多信息,布局也更从容,同屏多应用协作的功能确实也可以提高有时候手机办公的效率。
此外,大屏也适合观影,现在我基本上拿它作为我浏览信息和娱乐观影的工具。毕竟办公,我还是会选择用电脑。
但是这些功能平板做得比它更好,甚至更具生产力。所以我觉得折叠屏手机的定位现在还是比较尴尬,不管是大小还是功能,介于传统直屏手机和平板之间,除了“折叠”这个噱头之外,我觉得目前的市场价还是很难打出新的空间。
至于,折叠屏手机究竟是不是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个业内也有很多讨论。我觉得参考曲面屏技术的发展,从2013年三星发布*款曲面屏手机,到2017年三星才将曲面屏技术应用到旗舰机上,技术发展至少要3~5年时间。
从目前来看,我个人认为折叠屏很难取代直屏手机,甚至说很难走到主流的位置上。
但不管未来折叠屏是否是主流,对折叠屏相关的技术我相信更大厂商依旧会继续研发下去,一旦技术能够突破,折叠屏也可以扩展到更多的设备和场景中。
花3千用3个月,价格和实用性有待提升
台州,某大型电器店店长,使用HUAWEI Mate X2
我是通过别人转手买了一台HUAWEI Mate X2,当时是16000元买入的。那个人刚到手就不想要了,在我们城市的话,华为这款手机如果去门店预订是需要19000元以上的价格才可以定到,因为芯片以及材料供需不稳定,所以价格经常会有波动。如果是*批买入Mate X2的话,则可能需要花25000元左右的价格。
我买这个手机总的来说就是尝鲜,因为市面上用的人不多,折叠屏看起来也比较酷炫。我从事手机行业也有十多年了,目前来说折叠屏手机主流就是华为三星摩托罗拉,小米基本是线上跑销量,线下买的人比较少。
从我们当地数码城的销售数据来看,一个月折叠屏的手机销量为30台,整体手机销量为5万台每月,这个销售占比之少可想而知,而其中,因为小米定位相对较低,三星又有爆炸事件频出导致形象不是很好,华为的折叠屏销量*。
折叠屏手机价格是真的贵,但是创新却似乎只在屏幕。对于我们三四十岁左右的人来说,财力可以够买这个产品,满足好奇心,带出去回头率也比较高。
一开始我也期待过它能带给我一些不一样的感觉,但用了两三天后发现屏幕展开后太大,用起来不方便,实用性比较低。
三个月后我以13000元的价格找渠道出了这款手机。跟我一样会买这款手机的人有的会选择继续使用,毕竟一手的话卖出去也要亏一半了,但是我觉得价格合适就能出,二手买来也可以及时止损。
从业这么多年,随着穿戴设备的流行,我认为折叠屏手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华为智能手表的销售来看,虽然受芯片影响,但市场依然热度不减。
只不过现在的柔性屏还处于初步阶段,并没有那么柔性,技术并不够成熟。折叠屏展开后,就可以发现里面这个折痕是非常明显的,而且重量的话也大概在300克左右,对于手机来说是比较厚重。
至于最终形态如何,这个无法预测。但随着6G、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的普及,手机折叠屏总体趋势向好。但是现在价格非常不合理,也阻挡了很多人想尝试的欲望。
在我看来,目前的价格至少要压到8000元左右才可以形成一定的普及,现在还是鲜有人买。对于高端机玩家来说,其实现在市场还是一边倒状态,不是苹果就是华为,如果折叠屏市场够大,苹果推折叠屏也不是没有可能。
现阶段,我认为小米推折叠屏市场不大,该品牌还是主要针对高性价比需求。高端的产品不看价格,看价格购买就不是高端的产品,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万元的小米折叠屏的销量表现一般的原因。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