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谁在占领万亿养老产业

智慧养老则是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

在这个万亿市场里,谁已经站在岸边,谁又在奋力潜泳?

轻轻一按就能自动处理失能老人的大小便,自动冲洗效果像自带净化器。你很难想象这是一款智能穿戴式设备所能做到的。

如今它能发挥的作用是不仅可以解决卧床老人的生活难题,更减少了与护理人员的接触。

养老产业正在变得逐渐智能。

今年两会,有多位代表不约而同地针对“如何让老年人过上智慧生活”的议题提出建议,其中不乏百度的李彦宏和小米的雷军

实际上,在养老产业如今有多数玩家纷纷入场,除了上述提到的以百度、阿里、小米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还有以亲和源新华锦等养老运营商为代表的传统养老机构以及以万科、远洋、保利等为代表的房地产商和泰康、太平洋、新华等为代表的保险机构。

从规模来看,养老产业是伴随老龄化进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产业。而智慧养老则是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

早在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91万亿元,此后一年上升到7.18万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8.78万亿元,预计明年达10.25万亿。另外,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

养老玩家增多,养老方式花样百出,但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在这个万亿市场里,谁已经站在岸边,谁又在奋力潜泳?

2021,养老产业正在加速蜕变。

搭乘“产业元年”的顺风车

2005年,没有任何背景的王振带着弟弟王磊,从卖家用医疗器械开始进行了*次创业,此后四年,由于业绩好景不长,王振第二次创业转做保健食品。

不过两次创业,王振也没有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做下去的事。

直到一条政策的出现,改变了王振的人生轨迹,也确定了他日后要图谋一生的事业。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养老*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当作一项“事业”来描述,政府也开始鼓励企业进入养老市场。

后来被称为养老界马云的王振看到政策后,尤其是在大家对养老互联网还没有认识的时候,果断的完成决策:他要做一番养老事业。

利用他在售卖医疗器械期间学到的知识,王振完成了第三次创业,成立了幸福9号,并开启了中国*居家养老O2O模式幸福9号。

在王振早年接受采访时,他曾一度表示,“我希望幸福9号通过老人乐园、居家养老门店及网上商城三大平台,能够利用大数据及金融杠杆,打造养老产业生态圈,从而撬动万亿级养老市场。”

这一年普遍被养老行业定义为“养老产业元年”,而幸福9号的发展是养老产业变革的代表。

在这一年,搭上顺风车的不仅仅是王振。

《意见》一经公布,华业资本就拟以货币资金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华业康年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养老事业及托老所的运营与管理。

江苏悦心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也在《意见》公布后一年成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营业务,主要服务的群体是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80岁以上独居和85岁以上高龄老人。

到2014年,养老机构从4.2万家增加到9.4万家,这其中民营养老机构数占据大多数。

其实往前追溯历史,早从建国开始,养老就一直是大家需要关注的事情。

从1949年开始,到2012年的63年间,我国发布多项相关政策,促进养老服务。

最早,在计划经济下,是由政府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提供生活照护型粗放式养老服务。此时的养老服务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概念和服务形式。

此后发生的标志性事件有:

1956年*个敬老院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诞生;

1996年,我国制定了历史上*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该法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并发布了*批养老服务规章;

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关键词。

直到2012年开始,养老进入快速发展新时代。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科学及时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事业与老年产业成为关键词。

当时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在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下,养老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

同年,面对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发展相对不足的养老产业,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拓展业务,及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目标,纷纷把目光投向养老地产。

如成都万科,其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研究养老业务,并开始打造多元化产品,此后5年间开展3家养老机构。抓住机遇的还有保利地产,也是这一年北京保利安平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4900万元人民币,保利地产——和熹会养老系列开始出现,并由北京保利安平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运营。

此后的故事,就是王振们开始创业的时代。

BAT入局,“事业”or“产业”?

“父母提出要去养老院,我是该支持还是反对?”

面对众多年轻人的提问,*批享受到天猫精灵智联网养老的王淑珍老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不愿意麻烦别人,年轻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上次儿子过来看过这些东西也说好,家里也要弄一套,孙子现在放假了也喜欢过来,说这边比家里好玩。”

在普乐园养老院生活了半年后,她对这个问题比很多年轻人要更加通透。

2017年,普乐园养老院通过与阿里的合作,该养老院率先用上了科技化的手段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在普乐园新建成的东院里,一间“智联网养老样板间”横空出世。

这间带一个小客厅的双人套件里,空调、电视、窗帘、灯具都可以通过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操控,老人无需起身,只需要对屋内的天猫精灵说出指令就可以控制上述设备开关。

不仅如此,屋内还安装了能够感应人体、空气湿度、温度的自动感应器,能够保证屋内始终保持适宜老人居住的环境,在夜间也能感应到老人的起床动作,自动打开灯光照明。

这是阿里巴巴的试点“智联网养老 ”。

普乐养老院院长闫帅再接受参访时表示,“养老是个朝阳产业,但现在良莠不齐。我们希望通过和天猫精灵的合作,探索用技术手段弥补现阶段的一些不足,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真实的情况是,人工智能正在多个方面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2017年开始,养老逐渐形成产业化。

更大的层面看,政策层面开始从指导方针向实施方针转变,财政部、国务院、银保监会等相继出台了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商业养老保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家政服务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等若干意见。中国开始真正思考如何将养老做成产业,借助市场力量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

从政策指引、互联网渗透以及养老地产的发展来看,均是从2017年开启新的篇章,过往政策的试点期是5年,互联网的5年已完成指数级增长渗透。

足够明显的信号是,近两年,一些互联网企业或是为了寻找新的利益增加点,都把矛头瞄向了养老产业。腾讯、小米、京东、58同城等互联网企业陆续进入养老产业,其着力点或是软件产品、智能硬件、或是AI、云服务等,多点布局。

具体应用场景有涉及终端设备范畴的智能摄像头、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陪伴机器人;软件产品中的政府监管系统、智慧居家养老系统、养老机构运营系统;以及集成服务中的虚拟养老院等。

如腾讯安全平台部即视团队探索AI安全技术在智慧养老领域的落地,打造智能视频分析解决方案,推出了“腾讯即视智能养老监护系统”,该项目已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落地使用。

再如以智能硬件为服务入口的京东健康,形成了针对不同场景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比如,京东健康自研智能硬件“京智康智能初筛机器人”,能帮助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落地。

还有58到家改名天鹅到家,其切入养老的方式是“家政养老”,即依然要用存量相对高龄的家政服务供给,联合存量养老护理服务头部公司,形成供给侧标准化。

究其原因,是新科技的发展下,老年人已“脱节”,他们的生活正在因新技术变得越来越不方便。从用户视角来看,读懂长者的真实诉求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互联网企业做的事,通过自身的科技优势来触达养老产业中的智能家居市场,两者互补,释放出更大的市场和民生增量。

智慧养老,走到哪了?

今年两会上,广东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表示,发展养老机器人产业既能有效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问题,还能促进智慧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不难看到的事,在养老行业的提效降本上,掌握技术才是正确的商业化路径。

被称为‘拓荒牛’的优必选创始人兼CEO周剑一度公开表示,“助老养老正是服务机器人的重点场景。”

周剑有自己的考量,早在2019年,优必选就实现服务机器人Home AI技术应用落地;此后一年又推出机器人云服务平台及新一代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

周剑的下一步计划是推动优必选与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合作,开发新产品——养老机器人,在养老院帮老年人端茶倒水和看护。

综合来看,现阶段,中国式智慧养老的核心价值更多是在C端家庭替代服务人员(家政/亲属),在B端机构解放服务人员,相对来说前者的用户感知更明显从而更容易产生支付行为,是智慧养老可见的商业化路径。

但实际上,不是很多企业都能和优必选一样幸运,在庞大的研发投入之前,多数都很难完成盈利,甚至面临着生存问题。如曾被视为社区一“景”的双旗竿养老驿站,如今已是大门紧锁。

对垂直养老企业而言,即便享受国家补贴,但大部分成本都需要自负盈亏,巨额的投入,劝退了驿站继续经营下去的耐心。

据悉,单单养老驿站一年的房租租金就要上百万,同时还要负担十几个员工的工资。

更真实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和驿站一样都在盈利前就撑不下去了。

人口学家、北京大学人口所乔晓春教授曾表示:“只有4%的养老机构实现盈余,超过60%养老机构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才能收回投资。那么,小规模的养老驿站生存更是困难。”

从盈利情况看,养老机构1到3年收回投资的仅占4.5%,4到6年收回投资的占4.9%,10年以上收回投资的占62%。经营方面,在考虑了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实现盈余的养老机构只占4%,基本持平的占32.8%,稍有亏损的占32.6%,严重亏损的占30.7%。

而在智慧养老新业态出现后,这种情况更是被无限加速。一波小规模的中低端养老机构不得不成为牺牲品,逐渐退出市场。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中国养老机构数量从4.43万个急速下降至2.8万个,2016年开始才再度回暖,但每年的机构增长数量仅数百个。

和五年前相比,截止到今年,我国养老机构仅上涨1万个。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有3.8万个。

不仅如此,刘肖判断,养老行业的黄金时代还远没有到来,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走向成熟:“整个社会和行业还有很多痛点,比如养老的服务标准没有形成,定价机制也没有形成,越大品牌的企业做养老业务越担心风险。”

曾有人说,在养老行业,入局早了,是炮灰,入局晚了就抢不到市场机会了,2020年是一个介入的*时间点。

抛开巨头来说,无论是盈利模式或是跟风智慧养老,对中小企业来说,还是一大挑战。

但就当下而言,更为直观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智慧养老被拿到台面上,是否能够找到养老服务与商业化的平衡?

虽然养老产业现在有万亿规模,还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但机会多,意味着竞争也多,企业在踏入之前,还需考虑好自己的定位以及竞争优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产业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