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一家中通快递网点被曝出违规打包猫狗160余只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宠物盲盒”的生意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网友表示,此事件当中的卖家坏、买家蠢、平台和物流公司也不作为,“真的是全员恶人,毫无对生命的敬畏。”
盲盒,本是一种“开箱有惊喜”的项目,但不法商家将过去活体宠物买卖的生意包装成“宠物盲盒”,试图利用电商平台的漏洞和盲盒的“黑箱玩法”逃过监管,将有缺陷、有疾病的星期猫/星期狗或老弱病残的宠物装进“盲盒”卖给用户。
宠物运输,理应有专门的渠道,而这类装有活体动物的“宠物盲盒”却是以普通快递的形式发出,不但违反了相关规定,小动物的生命安全更难有保障。舆论发酵后,中通快递发布了对该网点暂停业务、全面自查的通报。
近年来,多个电商平台都出现过公开售卖“活体盲盒”的情况,“宠物盲盒”为何时至今日依然屡禁不绝,这与当下大火的“盲盒经济”的有关。有调查显示,预计2021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将破百亿。
随着靠卖盲盒起家的泡泡玛特市值达千亿港元,消费者越来越认盲盒概念,各行各业的商家都想到盲盒市场上分一杯羹。除最初的玩具外,美妆、球鞋等诸多消费领域都掀起了“盲盒风”,电商平台上甚至出现了装有成人用品的“情趣盲盒”、涉嫌倒卖无主快递的“快递盲盒”。
“万物皆可盲盒”背后,是平台监管不到位、商家不自律、消费者不理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盲盒”成了灰色产业链的遮羞布,原本意味着充满惊喜的“盲盒”概念,也就离被玩坏不远了。
160余只小动物被打包挤上大货车
5月3日晚9点,微博账号“成都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 ”一连发布了三条小视频,视频里一辆大货车上堆满了黑色塑料笼子,外面蒙着蛇皮袋。据四川观察报道称,这些袋子上都贴有中通快递的快递单,邮寄地址分布大江南北,有深圳、广州、桂林、兰州、昆明等地。
视频中,充斥着小猫小狗的惨叫声。“我点进去听了1秒钟就退出来了,简直是地狱的声音。”不少网友表示,不忍点开视频。
随后,有工作人员在留言区介绍了事情的经过:“2021年5月3日晚8点,成都某中通快递点出现一辆活体宠物运输车,被志愿者拦截下,并报警。货箱里全是小猫小狗的惨叫声,若是货箱门关闭,完全没有空气流通,只有被活活憋死。”
“成都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 ”一直在微博同步着相关信息。在后续微博中,警察赶到后命令货车司机将装有动物的笼子从车上卸下,经志愿者清点,共发现160余只宠物。
经过一整夜救助,动检部门对所有猫狗依法暂扣,并在5月4日将其转移至新都区石板滩宠物市场临时安置,进行检疫。截至5月4日凌晨4点,已有4只宠物死亡。
这些“宠物盲盒”里的小猫小狗,被商家和快递网点当成一件件货品出售、打包,还被当作物品一样对待。在“成都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 ”发布的一条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快递盒里会同时装三只宠物,挤在一起根本无法动弹;据介绍,运输前,为了防止动物们在箱子里排泄,需要提前一天让它们绝水绝食。
事情一出,“宠物盲盒”立即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迅速过亿。网友们一边召集志愿者救助动物,一边自发地发起了#抵制活体盲盒#行动。“必须抵制活体宠物盲盒。这几天天气已经这么热了,那么多活体小动物密封在一个货柜里面,能活多久?谁在做这种没人性又不合规的事情?”“请大家不要购买所谓的宠物盲盒,因为你并不清楚这些小生命背后的来历,猫狗都是鲜活生命,在无良商人眼中就是利益。”网友们既愤怒又担心。
不难理解,“宠物盲盒”这件事,不但违法,还不人道,最可怕的就是蔑视生命。同时,由于通过盲盒出售的活体动物大都没有检疫证明,存在极大的疾病传播风险。
5月5日,央视新闻微博发布评论称,宠物盲盒是对人性的背离。“相关法律禁止寄递活体动物,商家必须遵守,快递公司也不应明知故犯。遵从人性,尊重法律,人心不盲,就不会有如此恶劣、如此出格的盲盒。”
据澎湃新闻最新消息,经过检测,5月3日晚发现的160余只猫狗中,目前共发现7只动物感染了动物传染病毒,2只疑似感染,完整的检验结果最快6日可以全部得出,未来会对外公开“领养”。根据“成都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 ”发布的微博,目前,这些动物已从石板滩宠物城运到爱之家。
9.9元起的活体宠物盲盒至今还能买
“宠物盲盒”此前就已受到舆论关注,但和之前被讨论、被监管后又回归“平静”一样,时至今日,在各大电商平台,“宠物盲盒”一直存在。
今年年初,多个电商平台就被曝出售卖活体宠物盲盒。这些盲盒里装的是猫、狗、鸟、乌龟、仓鼠、蜥蜴、蜘蛛等动物,售价从9.9元、29.9元至数百元不等,商家还不接受退换和中差评。“玩得起就下单,玩不起千万别买”,成为标配的宣传文案。
这些商家利用名贵品种猫狗的图片吸引消费者,给人一种能用9.9元“开”出布偶猫和秋田犬的错觉。但实际上,已有多名买家表示,收到的不是死猫死狗,就是活不过一周的“星期狗/猫”。
而这些病猫病狗的下场是会被买家直接拒收或退件,但快递站一般没人管,死去的宠物们会被直接丢弃。
“成都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 ”拍摄的视频中就有这样一幕,快递站附近堆放着几个无人管理的、用蛇皮袋装的退件包裹,把袋子撕开,是几只已经去世的小狗,“这里每天起码要死十几只”,一位知情人士说道。
商家对此心知肚明,对此他们的说辞是,如果开箱之后24小时内动物死亡,只要买家拍摄视频证明,就可以免费补发一只,或者“反馈五星好评,给退一半的款”。
时至今日,淘宝上,依旧存在大量售卖乌龟、蜥蜴、雪貂、仓鼠、兔子等动物的活体盲盒,开菠萝财经发现,淘宝搜索框会自动联想关键词“活体小宠”,点开发现,有59.8元的活体宠物马、64元的活体羊驼、20元的活体猫咪盲盒、200元的狐狸,并标注着“买一送三”,这些售价远远低于市场价。
一般来说,宠物猫打疫苗,猫三联(针)是100-120元左右,猫五联(针)是160-200元左右,狂犬疫苗是60元左右,各地区价格略有浮动。上述均价不过百的盲盒,是怎么做到既能收回成本,还能0差评的?在这些好评中,没有人晒到手的宠物图,不少人不相信这个价格,追问“有图片吗,想看看。”还有用户质疑道,“有本事晒图,不要欺骗消费者”“都说的一样,不是刷单吧?”
在拼多多上,开菠萝财经搜索“活体盲盒”,页面直接出现了一个“专栏”。点进这些链接,商品描述都标注着“不支持7天无理由,7天内牺牲半价补发一只”。这些商品的销量基本在千份以上,却“无一差评”。其中有买家的评价打着好评的标签,却在内容中提到“买回来的狗不吃东西,拉肚子流鼻涕,55.6元买回来的狗,去医院打针就花了500多元,且还在持续吃药”。
与其他平台不同,开菠萝财经在闲鱼上发现了不少看似以爱心领养、宠物救助为名的、成规模的售卖消息。这些信息的发布者分布在全国各地,文案和配图却出奇一致,价格几乎等于免费。在咨询了一位南通的卖家之后,对方发来一串北京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并称“你来这个地址挑选一只,保证健康。”
如果说这些不同类型的宠物盲盒有一个共性的话,那就是低价。以远低于市场、近乎不可能的价格,售卖“货不对板”的宠物,割那些“贪便宜”的买家的韭菜。
更细思极恐的是,在电商平台之外,视频平台亦有博主在靠“宠物盲盒”博流量。
一位微博网友“零食少女”称,自己之前看过一个UP主发的此类盲盒的开箱视频。经搜索发现,目前在快手、抖音及B站等视频平台上,有不少乌龟、仓鼠的“宠物盲盒”开箱测评视频,其中一条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高达7万多。
还有一类博主为了蹭“宠物盲盒”的噱头,将自家的宠物装在箱子里,进行开箱,标题则取成 “花9.9元买来一只英短,看看怎么样?#盲盒#宠物”,被网友识破后回复“拍着玩”。
“宠物盲盒”有多火,不仅体现在电商平台的交易量上,还反映在其在社交平台上的关注度,即使这种关注度非常矛盾——一面被监管、被批判,一面被流量博主当成玩“惊喜”的噱头。
“宠物盲盒”为何屡禁不绝?
“宠物盲盒”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原因之一是宠物被违规运输,极易造成盒内的动物伤亡。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圣称,如果真的需要寄送宠物,托运人应提供动植物检疫部门出具的免疫注射证明和“动物检疫证书”;属于市场管理范围的动物,要有市场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尤其在防疫背景下,这些活物到达目的地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各种活的动物。开菠萝财经询问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都得到了一致的答复,“快递不让发活物,发现要罚款,一单就要罚几百元。”
但目前市面上“宠物盲盒”里的动物,几乎都是通过普通快递方式运送的,此次事件的涉事方中通快递也是这么做的。5月4日深夜,中通快递发布关于成都荷花池网点违规寄递活体动物事件的情况通报。通报称,该快递网点暂停快递揽收业务、全面自查,并配合相关部门调查,相关安全负责人停职检查,扣除全年绩效奖金。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不满,讽刺道“小动物们只是失去了生命,他们可是没有了奖金呀!”“只是扣除绩效奖金吗?运输活体动物不是违法了吗?”
禁而不止,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卖家为了挣钱,买家为了省钱,快递为了挣钱。”微博上一条高赞评论表示,在三重利益的驱使下,就会有人无视道德、铤而走险。
北京高朋(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君认为,从网上购物,等于是买卖双方的私下交易,除非有举报,不然政府主管部门主动介入、主动查实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下,违法成本几乎为零。他建议加强快递环节的管理。
此时,如果电商平台松一松、快递公司不作为,盲盒就真的成了灰色交易的保护盒。“如果平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但未采取必要措施,应依法与该平台卖家承担连带责任。”李圣对开菠萝财经表示。
许多年轻人购买盲盒的初衷,是想找到自己生活中的“下一块巧克力”。但不少商家,已经将这种份期待和惊喜,变成了一门带血的生意。盲盒可以有“不确定性”,但宠物绝不可以盲买盲卖,更不应成为监管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