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湖南女孩报考北大被嘲没“钱”途,现有“东南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引争议。
一篇论文的观点,几乎在转瞬之间就让中文互联网舆论场变成了相互绞杀的“血肉磨坊”:一时间,叫骂声、哭泣声、观点混作一团,好不热闹。
当早就被遗忘的文理分科鄙视链被旧事重提,混迹职场多年虎扯电台的伙伴儿,凑在了一起,共同挖掘出了文理之争的古早记忆,决定好好聊聊这件事情。
文理哪个好不重要,你喜欢才重要
尽管“文科生误国”背后的结论推导语焉不详,但打开互联网,搜索关键词,你会发现一些富有表达力的“理科推崇者”正在从各个维度抨击文科生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些网民认为科幻电影少的锅得让文科生背,还有的人会将一些“受西方影响比较大”的文科生视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阻碍。
在抨击文科误国的另一边,更多的人对此持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其中一条广为流传的博文这样写道:“在社会制度和法律层面,我们仍然有很多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束缚,这些都是人文科学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历史经验看,先有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才有了后面的工业革命……”
不需要拿显微镜细细品读,只需要撇过一眼就能发现人们在这一话题上的争吵时核心都聚焦在“国运”二字之上。
学文到底是不是会影响国家发展这件事不太好说,但文理分科这件事的确是与国运深度绑定。
在虎扯电台里,常芳菲告诉我们:文理分科起源于苏联,其意义在于为战后苏联补充专业人才的缺口。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选拔人才的机制也被中国学习:从1949年专设外语学校,到1952年的高校合并,再到80年代中期的教改,这种教育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已经被国人习惯。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省份高考时不再进行文理分科。
虽然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省份高考时不再进行文理分科。但对于更多在新高考制度普及前的考生来说,文理分科带来的影响依旧令人记忆犹新。
从1977年政府开始强调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开始,选择理工科就成为了老百姓世俗视角里的*选择。
这个观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奥数,因此在渣渣郡的记忆里,从小学起家庭教育的支出侧重往往会像珠心算、奥数之类的理科兴趣班倾斜。
“每当我问我妈为啥要学这些的时候,我妈总告诉我领导人的学历背景都是理科。”渣渣郡回忆起小时候的奥数学习经历时,眼神充满迷惘和对华罗庚的“仇恨”。
奥数要从娃娃抓起
这种意识化作了一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被无数家庭奉为圭臬,成为孩子在选择专业时的摩西十诫。
宗教学硕士刘喜奔就曾因为文理的高下之别而陷入苦恼,那时他想学哲学,但家里人想让他学理科。
因此,他在选志愿时就很焦虑,怕家里人反对,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爹看见挺担心,以为他思想负担大,怕落榜,于是就跑床头安慰他说:“诶没事,考不上,掏大粪也没事。掏大粪还有时传祥呢,也能为社会做贡献。”
他一听,大喜,就说他特想学哲学,结果爹大惊,答曰:“那你还是掏大粪吧。”
这个*张力的故事充满着黑色幽默的意味,尽管充满戏剧的逻辑,却又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这种偏向于理科的指导思想,几乎在每个家庭面对“选专业”“选文理”的时候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现。
父辈对于子女选方向的支持,大多出于非常实用主义的逻辑,比如理科专业的毕业生薪水更高、选择更多等等。
“我记得理科的志愿册要比文科的厚一倍。”回忆起志愿的区别,常芳菲印象深刻。
但这种更具可能性的选择并不能成为所有人的*解。
格格在高中时想去北外学习小语种,但在高中文理时却因为父亲的“理科选择面更广”的建议,而与这个想法失之交臂——因为那一年的北外小语种根本不收理科生。
从历史角度来看,文理分科的确成为中国迅速补充人才的手段,但也带来了一些刻板印象。
比如“男孩适合学理,女孩适合学文”的话术,几乎是每个中国学子在上学时都听过的老话,这种*概括力的总结,同时野蛮地造成了很多刻板印象。
“如果你是学生,你可能正在听这样的话,但我想告诉你,你是一个个体。不管是你的长辈告诉你的,还是你的同学跟你说的,都不要相信,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不论是智商还是性别,这些和你想选择文或是理没有任何关系,选择你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常芳菲对这种从文理分科引申出的刻板印象充满愤怒。
文理分科比高下大多是基于某种宏大议题的投机考量,这很令人痛苦。事实上,文理哪个好,并不重要,你喜欢才重要。
“学理的确平均薪资会更高,学文又或许能更轻松;但无论选择那个专业,都更应该基于你的价值排序。不要轻易听信社交平台和文化产品带给你的焦虑,要搞清你到底会因为什么而快乐。”常芳菲觉得纠结于此的人都该先搞清自己人生的OKR是什么,而不是无脑地加入一场竞争之中。
从没有某个学科比别的更高贵,人类文明能够走到现在,靠的就是各个学科的紧密配合。这一点,在特斯拉上天的故事中显露无疑:
科学技术让一辆轿车飞上太空成为可能,它彰显着人类科技的水平与对可持续发展的沉思;而车上搭载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银河帝国:基地》这些科幻作品与循环播放的《Space Oddit》则凝结着人类的浪漫与雄心,成为一份介绍信。
倘若地外文明能够观察到这辆车上的巧思,他们只会觉得人类是通过合作、团结走到银河之外,而非争吵、鄙夷与二元对立。
10718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08家
企业
1886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14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