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的偶像赛道,似乎已经进入了相当拥挤的局面。
今年两档选秀的*次淘汰已经播出,但节目中训练生们的整体表现,仍然让不少网友感到没有达到期望值:夸张的喜剧人,不符合传统偶像审美的训练生,再和表现亮眼的外籍训练生们对比,内娱偶像们显得整体平平,不太出彩。
“很多海外公司的资深从业者跟我说,中国用三四年的时间走过了海外七八年的路,甚至更快。”爱奇艺小怪兽工作室负责人、《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系列制片人吴寒,如此总结当前国内偶像行业发展的进程。
这或许也造成了当今选秀带来参差之感的关键:选秀和粉丝经济一夜爆发,但背后支撑的训练生培训体系、成团后端运营等等,还在发育之中,以至于训练生的业务水平遭到质疑,而从节目中走出的唱跳爱豆们,最终的归宿仍然是横店、象山的影视基地。
那么,每年两档起步的偶像节目与至今仍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偶像产业,到了暂缓脚步、调整节奏的时候了吗?
3月20日,在毒眸举办的主题为“偶像产业,应该慢下来了吗?”的第13届“眼界沙龙”(以下简称“沙龙”)上,吴寒与喜欢娱乐总裁刘思辰、前慈文传媒副总经理赵斌一同受邀到场,分享了对于当今阶段偶像产业的看法,以及未来行业或许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
在毒眸看来,纵然秀粉们说着“停一停吧”,但对于国内的偶像行业来说,恐怕没有慢下来的余裕。一个尚在发育中的行业,应该加速配套,而非在原地等待浪潮来临。
偶像遇冷?
大量网友对偶像市场的唱衰之声,从2019年开始就未曾停息过。
在经历了去年的连环“塌房”和今年“世界的参差”之后,虽然《青春有你3》《创造营2021》(以下简称“《青3》《创4》”)仍在今年*季度的综艺市场独占鳌头,但热门选手的知名度,相较于去年有所下滑。
人气选手百度指数比较 同时段去年人气选手远高于今年
另一方面,偶像行业本身,似乎也进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阶段。
在往期文章《》中,毒眸曾解读过当下的困局一角:没有经历过传统偶像培训体系的网红们进入选秀,让部分正统秀粉们“无所适从”;从节目中走出的偶像们因为后端产业搭建和运营的缺失,只能被送往一个又一个剧组,节目仅仅只是曝光的机会。
以上种种,似乎都进一步促进了已经进入第四年的偶像节目,让不少秀粉感到了倦怠,而热播的《山河令》,又分流了一部分原有的受众群体的关注。
况且场外仍有虚拟偶像产业“虎视眈眈”——他们永远保持微笑、充满活力,不会因为业务能力不足导致舞台“车祸”,也不会因恋爱绯闻被曝“塌房”。
资本市场的风向,成为偶像遇冷的又一个较为有力的佐证。根据天眼查公开信息统计,从2019年至今,有融资消息释出的仅有好好榜样、缔壹娱乐、新华贝易等零星的几家公司,绝大多数偶像公司的融资历程停在了2018年。
诚然,影视寒冬的到来与疫情的影响,让整个文娱产业大环境都较为艰难。刘思辰认为,资本并不是看衰整个偶像市场,而是会更为谨慎与精准地“下手”。她在沙龙现场透露,喜欢娱乐目前就有新的资本进入,只是注资消息还尚未公布。
大环境迎来寒冬,网红、演员、偶像等各方力量互相渗透,其中边界也变得模糊,给了从业者们互相打通并拓展的机会,网红能够看准机会进入选秀,唱跳偶像们也能够流入影视市场。
选秀为想要拓宽发展方向的网红们,提供了另一个能够延长自己职业生命力的舞台。吴寒告诉毒眸,不管节目选人如何追求不定义、多样性和无限可能,但最终的出发点是看训练生有没有想要舞台、想要成团的欲望。
所以,从去年的林小宅到今年的艾克里里,进入选秀的初代网红们和许多训练生一样,在练习室里彻夜通宵。
“很多人问我,从做节目的角度,为什么这些网红都没有去输出一些很博眼球的观点,但我不认为这样做会更好,我的节目就是一个冬令营,100多个孩子进来,在4个月的时间里按照训练生的模式练出来。”
唱跳偶像们前往剧组,也是基于影视项目对于流量的客观需求。
赵斌认为,过去有不少影视作品享受了大IP的红利,但随着市场上大IP作品的逐渐减少时,影视公司必须从演员等方面寻找支撑,让投资有所保障,而当下偶像型演员*有市场基础。“影视剧也需要沾偶像的红利。”
但他也提到,由于缺乏表演基础和相应的训练,也出现了不少偶像型演员进入剧组“见光死”的现象,如果经纪公司和艺人本身希望走得更为长久,需要加强基本的业务培训,以便适应多元赛道的需要。
真人偶像之外,虚拟偶像似乎也来势汹汹。
韩国偶像大厂SM公司新推出的女团aespa,策划中有大量和虚拟偶像结合的内容呈现。国内方面,乐华娱乐也在去年宣布即将推出虚拟偶像女团A-SOUL,号称“永不塌房”。
而对于国内粉丝来说,虚拟偶像或许仍然需要进一步打磨。
吴寒认为,虚拟偶像和真人偶像的受众,或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圈层。“喜欢真人偶像的人,可能觉得不确定性和真实的人性才是他喜欢的意义,而喜欢虚拟偶像的人,也不会因为‘不塌房’才喜欢二次元,他一定有独特的东西在。”
赵斌也认为,偶像这个概念本身一定是需要人性的,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成本的下降,虚拟偶像的难点可能不再会是技术本身,而是运营的把控、人设人性的贴合与赋予。
刘思辰提到,之前公司曾经有一个没能成行的设想,是将真人偶像送进节目,在外围再打造一个虚拟团体进行同步,让整体的形象更为丰富,但初衷还是为真实的偶像服务。
至于其他娱乐产品带来的竞争,这似乎已经是当前的常态。
“互联网时代,你所有的产品,竞争都不完全来自同一个赛道的对手,我们在这个时代竞争的核心观点,是抢夺用户的休闲娱乐时间,”吴寒认为,“而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它是有竞争才会有进步的事情。”
偶像行业,该慢下来了吗?
让毒眸颇感意外的是,沙龙当天,有一位《少年之名》的“一轮游”选手来到现场,并在观众互动环节提问。
他提到偶像产业建设需要很长的周期,但竞争对于这些早早“出局”的选手来说显得非常残酷,并且偶像产业的变现、成长似乎都尚未搭建完全。
微博网友评论
他的疑问,或许也代表了很多至今仍在行业里沉浮、看过四年行业成长的从业者们:选秀节目、内娱的偶像产业已经经历了四年的发展,除了最为头部的一批偶像以外,其余的很多训练生、经纪公司仍然在行业浪潮中挣扎,那么当下的偶像选秀是否应该慢下来、偶像行业仍然有意义吗?
前者的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对于尚未完备的偶像行业来说,比起在原地停滞不前,或许更需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让每年输送训练生的业务水平有所保证,让从节目中走出的训练生有舞台可去。
“韩国每年出两三百个团,但最后可能只有10个被大家认识,这就是行业——所有人都不断地往里面发力,当然一定会有倒下的,但是这样走几年之后,走出来的一定就是拔尖的精品,”吴寒认为,“我觉得每年打歌这些偶像类型的节目应该更多,让大家不是每年这个时候看一下《青》《创》,而是有其他渠道也可以去看到他们。”
事实上,平台已经在不断尝试偶像配套的节目:《中国音乐公告牌》《由你音乐榜》《宇宙打歌中心》是粉丝们呼唤的打歌节目,《炙热的我们》为偶像团体提供了表演的舞台,甚至《超新星运动会》也让不少爱豆展示了“高光时刻”,变成了秀粉们的“狂欢”。
赵斌也在沙龙现场透露,慈文传媒曾经进行过对日本偶像文化的研究,发现中日两国偶像成长路径、粉丝接受习惯都大不相同,因此不可能完全复制国外的模式。
他认为如果说日本偶像可以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路演让大众熟悉,中国偶像的制造和产生,则可能更为需要一个强大的“火车头”作为动力。
“这个火车头是什么?目前看来可能最理想的方式还是好的选秀节目。只有这样的引擎够澎湃的时候,它才可能把偶像源源不断地输出,”赵斌表示,“在未来这样的火车头足够强、能够跟日韩的优秀节目比拼的时候,我们中国的偶像也就能够出海了。”
而后者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刘思辰在此前接受毒眸采访时就曾提到,张艺兴在春晚的solo节目,某种意义上证明这种唱跳舞台形式能够被观众认可和喜爱。
这次在沙龙现场,她也从自己旗下的艺人出发,提到送去选秀节目中成团的训练生,商业价值出现递增,再度肯定了之前对行业未来较为乐观的展望:“全社会的人更加热衷地追逐这个事情。”
近期,因《你好!李焕英》晋升为国民妈系偶像的张小斐,也响应粉丝号召跳起了《青春有你2》的主题曲《Yes!OK》,似乎进一步证明了偶像行业及其代表性的文化,已经蔓延到大众层面。
只是随着四年选秀的积累,偶像文化或多或少会受到新的娱乐消费的影响和分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偶像文化的退潮,而更像是受众圈层趋于稳定。“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喜欢这种文化的受众圈层。”刘思辰说道。
而很多网友所认为的“偶像没有作品”,实际上也会随着对偶像文化的理解而改变认知。
“大家所谓的作品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品,你要求唱跳偶像去演一部戏、去上一个综艺,其实那都不是他的主业,你认可了唱跳偶像是一个职业之后,你才会发自内心地认为,或者说全社会也在形成这样的认知,唱跳舞台也是一种作品。”
吴寒表示,“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愿意进入到这个行业,而且这个行业在这个过程之中慢慢地被家认可,而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浮躁。”
无论是整体工业的搭建层面,还是大众认知层面,偶像工业都不应该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要加强整个配套产业链的搭建,做好准备,来迎接下一个“元年”。
10765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14家
企业
1888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1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