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一代AI-QFR冠脉精准诊断系统全球首发

新一代AI-QFR系统具有全球独家的2D-QFR技术和分叉病变评估技术,使得冠脉计算功能学可以更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3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陈亚珠院士共同发起的*届上海市人工智能与冠脉生理学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大会由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由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和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协办。

大会由葛均波院士和陈亚珠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沈雳教授、李晨教授和涂圣贤教授担任秘书长。

论坛深入讨论了心血管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的发展与展望,并以冠脉生理学技术为代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期间还发布了由我国科学家发明的全球*AI-QFR冠脉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该项创新技术将有利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广大冠心病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副主席王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欧洲心脏介入大会主席William Wijns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季波等领导与专家为大会致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与信息化部何萍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强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新央教授、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公司联席CEO沈定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古宏晨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博动医学联合实验室主任涂圣贤教授等领导与专家出席并作发言。

学术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洪浪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教授、上海市同济医院刘学波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沈成兴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曲新凯教授等共同担任联席主席。会议共吸引了国内50余家医院的120余名位心血管病专家学者莅临讨论,线上共计7600人参会。同时吸引了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财经、动脉网、36氪等超过30家知名媒体到会报道。

国家政策激励推动我国心血管精准医疗快速发展

“精准医疗”已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升疾病的诊断精度和效率,提升患者预后,并有效降低医疗开支,是国家战略方向,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本次大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举办的,对我国心血管疾病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探索、应用、转化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本次论坛旨在为我国心血管临床专家和医疗创新器械研发人员提供沟通交流展示的平台,助力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事业的进步。

葛均波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进步发展。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1100万。冠心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心肌血液供应量不足从而造成心肌缺血的疾病。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的进程,患病率和死亡率还在逐年升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2019年有约103万人接受PCI手术,介入心脏病学发展迅速。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葛均波院士在主题报告和圆桌论坛中指出,实现冠心病患者的准确筛查与精准诊疗,有效引导患者分级诊疗,及时准确发现需要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是心血管病治疗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结合了结构学和功能学的影像学评估技术,能够给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筛选出更合适的患者进入导管室接受介入治疗,并辅助指导医生做出更合适更优化的治疗策略,预测患者远期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指导制定获益*的诊疗方案。

William Wijns教授同样提出,冠脉生理学评估需要和结构学评估在实际临床中一同使用,无创、快速、精准的冠脉功能学评价方法应该在临床工作中随手可用,本次论坛发布的AI-QFR是全球冠脉生理功能学的一个里程碑事件,预计对心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产生重大影响。钱菊英教授在圆桌论坛中提到,人工智能从来不应该取代医生,但是可以帮助医生,让医生更高效率更精准的做出诊断、治疗,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来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诊疗水平,能够改善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严重的现状。

近年来,政府推出一些列措施,助力高端国产创新医疗器械技术快速落地。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副主席王萍表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最重要的承载区,徐汇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大重点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正在努力实施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关于5+X健康医疗服务业的重要布局,充分发挥两大优势和医药机构集聚的特点,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率先在医疗领域的探索、转化和应用,进一步赋能医疗领域的发展。

中国原创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冠脉生理学评估新标准

葛均波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冠脉功能生理学技术起源于1978年,目前的 “金标准”是基于压力导丝的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但是FFR技术以往主要依靠进口,国内使用比例相比国际严重不足,多数患者只能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从而影响心血管病精准治疗的开展,极大地限制了冠脉生理学在基层临床的应用和普及,先进、经济、易开展、符合国情的心血管精准诊疗技术亟待出现。

由葛均波院士倡导发起的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近年来以医工创新合作为导向,荟聚国内心血管专家与工程师优势资源,有力地推进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探索、应用与转化,近年来转化出来了诸多全球*的心血管创新产品,如可降解支架、经皮主动脉瓣膜和冠脉QFR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

由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涂圣贤教授团队和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全球*QFR冠脉定量血流分数分析技术,可无创、快速、精准地进行冠脉生理学评估,从而准确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同时其独特的PCI手术导航技术将辅助精准治疗策略在国内的快速落地,让基层医院也能具备三甲医院的手术水平。该技术2018年首次获批上市后,引发了业内极大关注,经过五年迭代,该产品完成迭代升级,已于近期再次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据悉,QFR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是中国原创、国际首创、*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国产FFR产品。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完成2万多例临床验证,也是全球*完成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无导丝FFR技术。同时该技术已被写入欧洲心脏病学会介入医生官方培训教材和日本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专家共识,标志着QFR技术已被国内外专家认可,达到国际*水平,逐渐成为冠心病术中诊断的“新标准”。

契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技术,具有重大卫生经济学效益

葛均波院士在论坛中提到,涂教授团队和博动医学公司合作研发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QFR技术,来精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狭窄率40%~70%的临界病变,为患者心肌缺血提供客观定量的指标,帮助医生解决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PCI、CABG等干预治疗,未来一定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

作为新生代冠脉生理学技术的代表,QFR技术在中、美、欧洲、日本等20余国500余家医院开展临床及科研应用,服务于广大冠心病患者。该技术优异的临床性能和术中表现,可以实现精准诊断,辅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PCI介入治疗,独有的PCI手术规划和虚拟支架技术,还可帮助医生制定更优化的PCI手术策略,预测术后疗效,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昂贵耗材使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可使患者取得长期显著获益。此外QFR技术还可早期识别潜伏的高风险病变,避免许多急性心梗的发生,社会意义重大。这一切也正符合国家倡导的精准医疗的大趋势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整体要求和方向,具有重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价值。

政产学研用协同进步,国家给予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强有力的支持

医工交叉是创新技术实际落地需要始终秉持的理念,古宏晨教授在圆桌论坛上表示,通过医工交叉来解决健康的问题,需要有强烈的情怀,技术的积累,以及谦逊的态度,需要完成从临床到工程,再从工程到科学的转化。QFR/OFR/UFR等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的发明人涂圣贤教授也表示,医疗产业*的特点就是应用技术性,临床实际的需求一定是技术研发的*目的。全新一代AI-QFR正是通过与临床医生大量深入交流,了解实际临床痛点和需求,结合先进技术研发而成的,大大提升了临床适用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对QFR技术从研发到转化进入临床应用进行了回顾,并表示热烈祝贺,并为涂圣贤教授在医工交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喝彩。她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院士大会的讲话“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陈院士深受激励,并表示工程技术人员与临床医生需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打造产学研理工医结合模式,走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为我国创新医疗器械做出高质量、超优秀的民族品牌。本次论坛由两位院士发起,联合国内外众多心血管领域专家,共同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共同促进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高速高质量的发展。

医疗器械具有技术密集高、学科交叉多、行业监管强等特点,在国家大力扶持学科交叉、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诞生了以QFR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医疗器械技术。在众多心血管病领域专家的协同努力下,成就了其进入实际临床应用,造福众多心血管病患者。同时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相继推出一系列鼓励创新医疗器械发展的宏观政策,如创新医疗器械审批通道,也为QFR产品从科研快速推向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原创AI-QFR全球首发,助力我国心血管AI技术走向世界

大会期间,QFR/OFR/UFR等计算冠脉生理学发明人涂圣贤教授回顾了从2008年启动研究到2016年完成*代QFR产品的研制,再到2021年完成第二代QFR的研发历程,同时提出了未来在斑块风险评估等前言计算冠脉生理学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展望。

葛均波院士、陈亚珠院士、钱菊英教授、赵强教授、徐波教授、古宏晨教授、涂圣贤教授和博动医学创始人兼CEO刘冰女士共同揭幕了新一代AI-QFR系统的全球首发。AI-QFR系统为全球*介入无创FFR和PCI导航系统,将进一步促进精准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和PCI手术的快速下沉。该技术的成果研发,体现中国优秀研发团队快速迭代能力,发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优势下,中国创新企业的快速发展优势。

历时5年探索与创新,QFR再次迭代升级,基于在全球20多个国家、近500家医院收集到的临床需求和痛点,研发团队潜心研发,完成了对QFR的革命性升级。新一代AI-QFR*运用AI赋能,进一步拓展适应症。仅需1幅造影、1步计算、1分钟内全自动完成冠脉主支与分支的FFR评估和PCI导航。创新的技术,先进的人工智能,更精准的算法,使得新一代AI-QFR可以快速、准确完成诊断与手术规划,更适用于实际临床工作流程,其诊断精度高达93%。

徐波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沿用过去5年间完成的QFR系列验证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指出由中国原创的QFR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人主导的FAVOR III China研究将吸引全球心血管病专家的目光,将QFR在PCI介入治疗应用中的临床证据水平提高到*别。

胡新央教授代表王建安教授研究团队做了主题报告,正在进行中的FLAVOUR II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有望证明,将进一步提升QFR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赵强教授很自豪地宣称,他带领的团队是全球*应用AI-QFR开展RCT研究的课题组,赵强教授团队应用AI-QFR指导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脉狭窄患者的搭桥手术,精准的生理学评估和搭桥手术定位,为患者和医生带来了巨大价值,他作为PI牵头的FAVOR IV-QVAS研究将推动QFR应用从介入领域的应用延伸至心外科冠脉搭桥领域中。

创新驱动发展,博动医学夯实介入精准诊断行业龙头

博动医学是国内心血管人工智能的领跑者,也是全球冠脉介入精准诊断领域的领跑者,与上海交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丹麦奥胡思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紧密合作,发挥产学研医与市场化结合的创新优势,在国际上首创了4个冠脉生理学精准诊断产品,5年来获得4项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或优先医疗器械审批,所获国家创新医疗器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博动医学团队包括由院士领衔的临床与技术顾问团队,结合公司完善的软硬件研发团队,持续进行核心技术的攻关与创新。同时团队也具备十余位曾就职于GE、西门子、美敦力等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的高管团队,吸收优秀外企的现金管理经验,结合创新企业特点,应用于产业的快速商业落地和市场推广,成功推动了QFR这项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的商业落地,是医疗AI产品落地的典型案例。

公司成立以来,博动医学承担或参与了6项国家及上海市的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了国家“十三五”首批数字诊疗装备重点研发专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博动医学于2017年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大-博动医学联合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亚珠院士担任联合实验室名誉主任,QFR/UFR/OFR等计算功能学技术发明人涂圣贤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着力医学影像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联合研发,发挥产学研医的交叉学科创新优势。

新一代AI-QFR简介:

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AI-QFR系统)是全球*、我国自主研发、中国*NMPA批准上市的国产冠脉功能学和PCI手术导航系统,拥有60余项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

AI-QFR系统实现了无需任何耗材和血管扩张药物的情况下进行快速FFR计算,其超快分析速度(<1min)、适用患者广、准确度高、无副作用,具有冠脉功能学精准诊断和精准PCI手术导航功能,超过100项临床研究已证明QFR的诊断精度与金标准FFR一致性极高,QFR指导的冠脉介入PCI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预后,节省医疗开支。

QFR是目前全球临床验证最充分、*完成RCT研究的术中无导丝FFR技术。新一代AI-QFR系统具有全球*的2D-QFR技术和分叉病变评估技术,使得冠脉计算功能学可以更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医疗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