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二号人物请辞,格力不再需要接班人

事实上,对于现在的格力来说,或许根本不需要接班人,如果非要找一个,那一定是资本。

元老先后离开,格力继续向前。

继望靖东匆匆离开格力后,黄辉也低调的退出了“群聊”。

没有任何征兆,出乎所有人意料,2月21日,格力电器一纸公告在资本市场掀起了巨大波澜。黄辉,这位在格力效力近30年的技术元老正式请辞。这同时也意味着,昔日的“铁三角”彻底解散,外界期待的董明珠接班人又被打上了问号。

“铁三角”不是铁做的

资本是*接班人

1990年,董明珠独自来到珠海加入格力,两年后,她一人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1600万元,占到了当时整个公司业绩的1/8。崭露头角的董明珠随后被重用,同一年,硕士毕业的黄辉也选择将格力作为事业起点。10年之后,也就是2002年,格力又迎来了望靖东的加盟,至此,日后名声大噪的格力“铁三角”正式集结。

董明珠主抓营销,黄辉负责技术,望靖东掌管财务,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铁三角”构筑了格力的基石和底座,相对年轻的黄辉和望靖东也被冠以董明珠接班人的头衔。

在2019年格力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提问董明珠关于接班人的问题,她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望靖东和黄辉,随后说到,“我其实内心是有评估的,谁对格力电器未来的发展负责。”

从那以后,外界更加笃定格力这艘巨轮的未来掌舵人将会在望靖东和黄辉间产生,但谁都没有料到,仅仅过了两年,这二人已先后在中途“下船”。

去年8月,望靖东“裸辞”格力电器全部职务,当时外界对此一头雾水。直到11月份,广东证监局披露了一份内幕交易行政处罚书,显示望靖东卷入其中,谜底这才被揭开。

如果说望靖东的黯然离开是意料之外,那么黄辉的低调闪退却在情理之中。

技术出身的黄辉在制冷领域颇有建树,深受格力前任董事长朱江洪的信任,被一路提拔。

2012年,董明珠接棒成为新的当家人,5年之后,黄辉升任执行总裁,但格力还是由董明珠全权把持,离开技术岗位的黄辉对于格力的价值反而弱化,有点明升暗降的意思。很显然,黄辉以执行总裁的身份离开对于格力并没有什么太大损失。至此,“铁三角”散架,接班人不再。

事实上,对于现在的格力来说,或许根本不需要接班人,如果非要找一个,那一定是资本。

2020年2月,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股份完成过户,高瓴资本成功跻身格力电器*大股东。

不过截止到目前,高瓴并未派驻董事会成员,格力电器董事会成员仍是2019年1月换届选举时产生的“班子”,董明珠也在节目中公开表示,张磊并没有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高瓴在管理层中缺位的现象恐难以长期为继,黄辉的离开也有为新人让路的意思。董明珠所坚持的格力长期发展主义与张磊的价值投资理念看似有一种暗合。

但资本毕竟是逐利的,高瓴可以接受在企业高歌猛进时放权,但不会在被投资公司价值滑坡时熟视无睹,其在资本市场甩出的回购方案就是对格力股价表现不佳的直接回应。

格力、美的和海尔并称国内家电三巨头,2020年,美的股价节节高升,海尔也乘私有化东风迎来估值重塑,市值最高突破三千亿,唯独格力的股价在震荡迷茫中回到年初的原点。

追根溯源,格力在资本市场中表现不佳与业绩强相关。

2020年前三季度,美的实现营收共计2177.53亿元,同比下滑1.81%,净利润220.18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780.34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5.71%,净利润同比增长32%至80.90亿。

反观格力,公司前三季度的营收总计1274.68亿元,同比下降18.64%,净利润136.99亿元,同比下降38.06%,其中第三季度为营收568.66亿元,同比下降2.52%,净利润为73.37亿元,同比下降12.32%,仍然未能实现业绩正增长。

前段时间,《财富》杂志公布了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显示,美的集团排名升至307位,而格力电器却降至436位(2019年是414位)。

资本不会做慈善,盈利下降,价值滑坡,这是投资人不能接受的。

为了重拾昔日辉煌,格力开始从内部大刀阔斧的强推改革,而这势必要打破原有格局,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神经。从这个角度看,黄辉的离开或许也有某种难以言说的苦衷。

重整山河,静待花开

价格战在家电行业不是新鲜事,而格力和美的在空调制造成本上几乎没什么差距,最终只能由价格体系来决定两者终端价格的弹性。

事实上,过去两年,格力在和美的的竞争中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渠道变革上。

电商革命直接推动了家电销售渠道向线上转移,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何一定要往线上转?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ROE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在负债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无非就是追求两点:效益和效率,也就是利润率和周转率,而线上渠道兼具这两大优势。

从效益的角度来看,由于线上渠道加价率较低,因此在终端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制造商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根据中银证券测算,采用线上渠道的制造商的毛利率可以达到38%,而采用经销商模式只能达到30%,格力依靠强大的话语权也只是达到33%。

从效率的角度出发,轻资产性质使得线上渠道的周转率更高,线下KA渠道的周转率只有2次,体量较小的经销商的周转率约为5次;而线上渠道中,哪怕是自建物流的京东的资产周转率可以达到6次左右。

2019年,格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75,而美的的这一数据为0.99,也就是在这一年,格力ROE被美的超越。

“穷则变,变则通”,压力往往会促使一个人做出改变,而处于舒适区的人似乎并无改变现状的动力,企业亦是如此。

在传统的线下渠道时代,格力通过和经销商深度利益绑定的形式构筑了渠道护城河,而这也正成为其后来渠道变革迟钝的重要原因,反而是美的率先走出路径依赖,并对格力形成危机倒逼。

2019年以来,经历了渠道变革的美的迅速降低了渠道加价率,然后发动价格战,直接导致美的与格力之间的均价差距被拉大,价格优势使得美的在零售端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数据显示,2019年,美的在线下和线上的零售量份额分别达28%和31%,分别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而格力在线下/线上的零售量份额则分别为31%/18%,分别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上升1个百分点。

美的在2019年线上零售份额的快速提升直接侵占了格力的市场份额。

格力很快做出反应,从2019年11月份开始力推渠道变革,与美的在线上零售价格差距迅速缩小,从2019年25%左右的价差缩小至2020年的15%左右。

在这一价格差下,美的的价格优势已经几乎不在,因为格力在之前就存在溢价能力。

事实上,2018年是电商业发展的一个节点,此后,随着平台流量增速的下滑,电商流量红利逐渐减少。在此背景下,线下流量对于线上销售的反哺作用开始凸显,格力电器的渠道变革并未完全依赖线上,而是通过线下往线上引流的方式展开。

“格力董明珠店”成为新的销售载体,专卖店在线下引导顾客扫二维码进入直播间下单,格力按销售额返利给经销商,既可以将订单转移到线上,又帮助了经销商消化库存。

改革历来不是一件可爱的事情,看似和谐的背后也存在斗争,格力渠道变革的同时伴随着利益重分配。

而这也引发了固有经销体系的不满,由格力电器10家省级经销商共同组建的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为格力第三大股东,去年六月份,该股东宣布减持格力的股份。而在2011-2012年期间,京海担保也曾两次减持,无独有偶,当时也恰逢格力在进行经销商体系的改革。

从这个角度来看,减持或许是京海担保抗拒改革的手段,这也是资本表达权利的方式。

董明珠曾在访谈节目中公开表示,“刚开始部分经销商对于渠道改革有过不理解,但现在他们想通了。”不管怎样,作为霸道总裁的董明珠还是强力推动着这轮改革,2020年,格力线上渠道零售量份额提升至25%,渠道变革的效应显现。

格力目前正处于改革的阵痛期,未来存在不确定性,这也是资金选择避让观望的重要原因。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格力拥有在产业链中强大的话语权,加上董明珠强力的手腕和高瓴在背后的支持,将改革进行到底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截止到目前,格力在白电三巨头中的估值*,如果能够释放改革红利,那么将有很大概率迎来戴维斯双击。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市值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批发零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