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富士康开启跨界造车新征程

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的风口之上,各路神仙相继入局。13日下午,市场传出消息,富士康与吉利控股集团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为第三方汽车企业代工,双方很快将签署正式协议。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的风口之上,各路神仙相继入局,而资本市场则简单地多,但凡有点风声蹭上点概念的,就一定是要冲的。

13日下午,市场传出消息,富士康与吉利控股集团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为第三方汽车企业代工,双方很快将签署正式协议。

资金闻风而动,富智康股价直线拉升,一度大涨近34%,截至收市,涨幅回落至18%。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关概念股也随之集体大涨,港股鸿腾精密、云智汇科技涨超10%;A股工业富联收涨4%,精测电子、光莆股份等跟涨。

本质上,和吉利的合作还是没有逃脱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范畴,只不过以前是替苹果组装手机,以后是帮百度组装汽车。但真正吸引投资者的是,富士康有一颗进军造车的蠢蠢欲动的心

01、造车,这次一定

1月5日,富士康集团宣布,与拜腾汽车、南京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定,推进拜腾汽车*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并拟在2022年一季度前实现量产。

这事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一方面是因为“花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的拜腾,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苹果的代工厂。不过可能大部分人都忘了,造车从来都是富士康的梦想

2005年,富士康收购了具有40多年制造经验的台湾汽车零件厂商安泰电业。

2013年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为其生产车内面板、覆盖件、连接线束等配件;同年,跻身等品牌的供应商体系,为其供应包括车载信息娱乐设备,电驱动零部件、中央安全控制等。

2015年,国内外掀起了一波跨界造车的浪潮。彼时贾跃亭的那句“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还能感动很多人,自己人还在中国;家电巨头戴森大吹自己的续航能力远超特斯拉,百度也刚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

在这波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富士康脑袋一热终于下场了。2015年3月,富士康联手腾讯、和谐汽车按照3:3:4出资,成立了和谐富腾,后者孵化的造车新势力叫做FMC( Future Mobility Corp。最强的互联网企业+*的代工厂+全国*的豪华车经销商,这个横空出世的三叉戟一时之间成为全市场的焦点。

山雨欲来风满楼,跨界造车的梦被现实捣地稀碎。FMC诞生不久富士康和腾讯先后退出,郭台铭拍屁股走人的时候还撂下了一句:造车成功率很低,劝行业守住本分

但这话估计是转头就忘了。

2017年,富士康和IDG设立一支规模为15亿美元的基金,投向自动驾驶和电池在内的汽车科技创业公司,其中就包括宁德时代;

2018年,富士康领投小鹏汽车的B轮融资;

2020年1月,其母公司鸿海科技表示,正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开发及生产纯电动汽车并经营车联网业务;10月,与裕隆联手推出MIH纯电车平台。

时隔5年,全球市场借着新能源的东风,又迎来了一场造车浪潮,富士康虽迟但到,这次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02、跟趋势走,往上游去

如果抛开资本市场的疯狂不谈,我们至少得承认一点: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就是未来

而传统汽车的更新换代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202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加上美国为5.68亿辆。而去年特斯拉交付量勉强达到50万,2021年预计能达到100万辆,即便特斯拉的技术遥遥*,凭一己之力又能吃下多少?

截止到目前,能够脱离PPT实现量产的企业数来数去就那么几家:特斯拉、威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么大的市场空间,和现阶段少得可怜的产量,想从中分一杯羹的大佬们自然趋之若鹜。

今日中汽协发布了去年的产销数据,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40%。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和使用环境的不断优化,这个增速只会越来越快。

因此,争相下场造车的大佬们,看到的是的未来,而在既定的大趋势下,比拼的则是技术、速度和资本。

富士康的优势在于,尽管十几年来没能成功在造车领域夺得一席之地,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也是不少的。

“成为电动汽车界的安卓”,是富士康的方向。通过提供开源的“MIH电动车平台”,允许其他车厂应用此平台,选择轿车、SUV、MPV不同的底盘设计,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车身轴距、动力、电池容量等参数,最终交由富士康生产。

本质上,做得还是代工的生意,不同的是,加了点技术。

回溯它的收购、业务发展和投资路径,与其战略定位不谋而合,总有一种这公司在下一盘大棋的感觉:

安泰电业、特斯拉——车用电子产品;

奔驰、宝马——车载电子系统;

北汽、宁德时代、锂科科技——动力电池及系统;

菲亚特·克莱斯勒——车联网;

和谐富腾、小鹏——整车。

数十年下来,富士康似乎织出了一张覆盖汽车上下游的业务网。此外,作为电子产品加工领域的*巨头,富士康在精密模具、铝材冲压和玻璃加工等领域都有不少技术储备。另一边,在智能互联等概念的影响下,富士康在电子产品领域的优势也可能被平移到造车业中。

除了梦想,还有现实的因素夹杂其中。

富士康最为人所知的有两点:苹果代工,和跳楼。拥有百万级别的员工数量,听起来好像很牛逼,但重压之下频频发生的跳楼事件,又何尝不是身处产业链下游的无奈呢?技术含量低、利润薄,本就是成长的关键瓶颈。

只有往上游去,才能赚好赚的钱。

而近年来,富士康所依赖的苹果代工带来的业绩成长逐渐面临压力。以苹果财报为佐证,从2019年四季度开始,其iPhone业务就开始出现下降,当季实现营收333.62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367.55亿美元下降9%。进入2020年后,疫情又加速了苹果传统业务的低迷。

从这个角度看,苹果加入造车大军,其中不乏有寻找第二成长曲线的想法。至于富士康,外有对整个消费电子市场的担忧,内有立讯精密、歌尔、比亚迪电子切入苹果产业链的竞争压力,多元化经营无疑是最终出路。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给富士康定下的目标是,全球电动车市场2025-2030年将达到每年3600万辆的规模,而富士康将在2025-2027年间拿下10%的市场份额

跟趋势走,往上游去,借助新造车浪潮摆脱代工厂标签,定下的能不能成另说,梦想总归还是要有的。

否则,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相关机构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