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造车,科技公司们也带着自己的风格来势汹汹。
古早互联网三巨头 BAT,两家已经官宣造车了,百度看起来是决心更大的那一家。
1 月 11 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同时,百度选择的合作方也确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虽然没有更多有效消息透露,但百度官宣造车对于汽车行业或者是互联网行业来说,都是个重磅消息。它不仅意味着百度在智能汽车领域多年的积累开始以一个整体向外释放,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互联网公司纷纷下场造车,也许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01、百度造车,认真的
自从有百度造车的传闻后,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热烈回应。截至 1 月 11 日,百度在美股的股价一个月内已上涨 67%,市值时隔两年后站上 800 亿美元。
但是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可能根本没有办法读懂百度造车的逻辑到底在哪儿。百度成立 20 年来都以一家技术公司自居,从 PC 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转型一直如此,在汽车销售方面并没有太多经验可言;在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用户端对于百度并没有很强的感知,而此次百度造车明确指出,新的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线索看出,百度造车是有那么一点儿认真劲在的。
关于新公司的股权安排,百度方面表示该公司由百度发起主导,注册资金暂时不便透露,吉利控股集团是目前除百度外的*资方。一位熟悉百度的内部人士称,百度在新公司属于*控股,吉利仅占少部分股权。
双方的合作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与百度合作的公司为「吉利控股集团」而非「吉利汽车」,合作内容上,百度方面向极客公园(ID:geekpark)透露,双方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纯电动架构--浩瀚 SEA 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智能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那么,百度造车的优势到底在哪?答案指向了百度押注面向未来的技术之一——自动驾驶。
02、8 年自动驾驶,商业化刚刚起步
2013 年起,百度开始大规模投入到自动驾驶当中,此后相继进行架构调整与技术梳理,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也逐渐成为百度旗下的「三驾马车」之一,自动驾驶品牌 Apollo 战略的重要位置与人工智能和移动生态齐行。同时,自动驾驶行业也在近几年起起伏伏,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这一边是自动驾驶的强势崛起,但行业中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顺利。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此前曾公开表示:百度自动驾驶成立 7 年来仍旧没有盈利,但他们可以在未来 7 年内保持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继续研发。
从过往经历来看,百度对于自动驾驶的确在持续投入,每年立下的关于自动驾驶发展的 flag 也都能得到响应,但商业化方面的确没有十分突出的表现。
比如与金龙客车合作的阿波龙小巴、与江铃汽车合作的 miniBus,均是在自动驾驶商用领域的尝试;此前百度也表示与车企联合推出量产版无人车,但目前为止,仅有自动驾驶车辆在地区内进行测试。
百度自动驾驶在 2019 年提出了一个「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目标,即在登顶*别的自动驾驶之前,在技术进步的阶段逐渐释放商业能力。并且,近两年正在快速将其落地。2020 年起,乘着「新基建」的东风,百度 Apollo 在全国各地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区,加速将自动驾驶能力落地到各个地区,并加快「车路协同」,打造智能交通计划。
在自动驾驶及智能交通方面积累多年,接近形成闭环的百度,仍缺乏一个对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成功输出。而从此前百度参与改造的自动驾驶车辆多以后装为主,似乎无法达到百度想要的效果。
高阶段自动驾驶迟迟无法商业化的原因,与技术困难程度、成本等因素息息相关。百度 Apollo 与一汽红旗深度合作的前装量产自动驾驶汽车,带有激光雷达、计算平台与多个传感器,每辆都价值不菲。但前装也意味着,百度在设计研发一款自动驾驶汽车时,趟过了不少坑。
技术路线上看,百度倒是同时具备高等级和低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寻找一个合适的方案融合在量产车型上也未尝不可。
2020 年底的 Apollo 生态大会上,百度就对外推出了对标特斯拉 NOA、蔚来 NOP 的方案,即领航辅助自动驾驶功能,利用摄像头与高精地图等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来完成某一段路线的高阶段自动驾驶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方案并不是百度在自动驾驶载人测试落地中的重点,而是针对车企销售的整体解决方案。
如果百度参与到智能汽车的制造,用低成本覆盖高智能化,是一个汽车品牌最能博取用户认知的手段。综上,百度造车也许不是刚需,却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许*辆百度汽车,就能以这种高姿态与大家见面。
03、互联网公司造车,各怀心思
2020 同样是互联网科技公司集体「下场」造车的一年。
滴滴官宣与比亚迪合作,推出*款定制网约车,滴滴显然把这款车当做未来长期的重点之一,已经构建了 2030 年拥有自动驾驶能力的定制网约车蓝图;阿里与上汽各占一半股权成立「智己汽车」,冲击智能汽车高端品牌,抢夺汽车圈「创二代」名号;此前也有不造车的华为宣布与长安进行深度合作;世界*大公司苹果也被曝出确定造车计划,并且传闻与现代敲定合作,2024 年正式落地。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近日发布微博称:「据我了解今年大概有数家科技企业可能会成为不同模式的造车新势力,这对智能汽车市场和新的移动生态真正的到来,会产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响。」
何小鹏称今年将有数家科技企业进入造车|微博
科技公司大笔进入汽车领域,看中了汽车在智能时代的变革一定是核心原因。电动与智能摆在科技公司面前,传统汽车筑立的高墙开始瓦解,智能汽车的门槛尚未设立,正是巨头们发现潜力,抢占入场名额的*时机。
只不过,寻找一家深度合作的代工厂还是目前*的选择,证明造车的门槛还没那么低。毕竟,造车新势力花了 5 年时间近千亿人民币才刚刚开始将商业模式跑通。
毕竟,造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而对于自身定位与代工厂、模式的选择都有着些许差别。
苹果和华为在移动终端上吃到了红利,前者更是因为最早构建了移动生态赚得盆满钵满,再没有其他市场能够容纳得下这些巨头,于是,汽车成为了开启下一个「战场」最有想象力的部分。
投资也是参与到战略中去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虽然没有官宣参与造车,但从它投资小鹏汽车,合资建立智己汽车的状况来看,阿里没有错失机会。
而百度、滴滴这种没有造车经验,却又与汽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公司,似乎最能代表科技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内的目标:乘着汽车在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掌握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的未来定义权。
由于每家公司对于「智能汽车」的理解都不一样,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状态,技术、营销、服务、产品……一切都可能被重塑,科技公司也许尤其需要通过一套整体的产品输出,来展示自己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