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你开的泡泡玛特盲盒,被人提前打开

泡泡玛特收获了大量的粉丝,但其背后的质量品控、服务环节一直在遭受消费者的质疑,再加上其过度依赖Molly,虽然在一时之间依靠类似“赌博”玩法吸引了新生代消费者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更优质的IP推出,爱好者们对其的新鲜感恐怕也会随之下降。

曾经上市即达市值千亿的泡泡玛特遭遇了*个冲击。

圣诞节前夕,有消费者称在泡泡玛特济南万象城店买到了被拆封过的盲盒,在封盒处均有黄色胶水,里面的标签甚至出现弯曲折痕等明显被拆开的痕迹,看起来似乎不是全新未拆封包装。在事件曝光后,泡泡玛特官方回应:此事为5名店员自行拆开11个盲盒,拿走了想要的以后才结账,涉事相关店员已被开除。

此事一经发酵,“泡泡玛特二次销售”这一话题便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多名来自北京、上海的网友也都纷纷表示,自己也曾遇到过二次销售的相类似情况。如此看来,泡泡玛特盲盒的二次销售并不是个例。

泡泡玛特盲盒二次销售不是个例  图源微博截图

此外,新华社近期发文评价盲盒经济,文中称盲盒反映了新生代消费者的心理和生活状态,特别是“95后”。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两重因素影响,12月28日,“盲盒*股”泡泡玛特开启了暴跌模式,开盘价77.15港元,*下探至72.05港元/股,跌幅一度跌逾16%,当日市值蒸发近120亿元。截止今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有所回升,收于78.1港元/股。

泡泡玛特于12月28日的股价走势  图源网络

信任危机、社会舆论危机轮番上演,可见“盲盒*股”泡泡玛特的压力不小。

购买盲盒的乐趣之一就是其神秘感,与一般玩具相比,盲盒*的刺激就在于其“盲”。各个盲盒都有不同的主题系列,而抽中Molly星座1代隐藏款的概率仅为1/144,这意味着获得隐藏款途径背后的“限量款”堪比中彩票——每一个盒子都是未知的,盲盒爱好者持续消费是为了“赌”一个低概率的惊喜。

对于资深玩家来说,盲盒不仅仅是一个类似炒鞋等小众爱好的圈子,更因拆盲盒的一时快感而入坑,从此走上“抽盒一时爽,一直抽盒一时爽”的“不归路”。一个盲盒的售价在49元到79元人民币不等,有媒体报道,泡泡玛特成本不足10元,但“山椒鱼粉色珠光*”在闲鱼上最高价格为7800元,“鹿影”款售价甚至过万。

闲鱼上泡泡玛特盲盒被炒  图源咸鱼截图

而如今二次销售的泡泡玛特亲自破坏了自己制定的这一规则,打破了用户想要的“惊喜感”,也打破了“饥饿营销”玩法下各IP在玩家手中流通的平衡。

除了此次危机之外,泡泡玛特也曾因“产品质量”等问题频频翻车。

今年1月,泡泡玛特因平台投诉解决率为0%登上了“315消费保”的黑榜。有不少玩家指出自己购买的泡泡玛特盲盒,拆盒后发现娃娃底部有明显瑕疵。联系相关客服提交换货申请,时隔三个月才给出无货退换的回复。

客服处理进展的缓慢,无疑为消费者的良好体验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黑猫投诉显示,截至12月29日,关于泡泡玛特的投诉量已达2683条,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质量差”、“退货退款进程慢”这两大问题上。

有关泡泡玛特的相关投诉  图源黑猫投诉截图

不仅如此,泡泡玛特还曾被指出涉嫌抄袭。

今年2月,泡泡玛特对外发售了新品——AYLA动物时装系列,没过多久被消费者指出泡泡玛特的AYLA动物时装系列疑似抄袭知名娃社“DollChatueau”2017年的产品。随后,泡泡玛特官方在微博发布致歉,在全渠道下架该系列产品,并称已售出的已退款并召回。

不难看出,泡泡玛特除了过度依赖爆款Molly之外,自身创新能力、IP创造能力都很薄弱。

泡泡玛特收获了大量的粉丝,但其背后的质量品控、服务环节一直在遭受消费者的质疑,再加上其过度依赖Molly,虽然在一时之间依靠类似“赌博”玩法吸引了新生代消费者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更优质的IP推出,爱好者们对其的新鲜感恐怕也会随之下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锌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批发零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