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美的置业(03990-HK)于港交所上市,数载未曾露面的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走到台前。敲钟的时候,他举重若轻,欢笑开怀,丝毫不逊于2013年美的集团(000333.SZ)整体登陆深交所。
相比之下,大钟另一侧,美的置业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兼总裁郝恒乐则显得紧张很多。丝毫看不出自己掌舵的美的置业吹响起锚号角时候的兴奋,倒似背负了难以言述的沉重负累,每向前的一步,都举轻若重,如临生死大渊。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落差毫无道理。何享健乃开明爽快之人,早已看破江湖市侩。市值千亿的美的也能转交以方洪波为首的经理人团队,太子何剑锋也只能作为股东分红而已。这世界,何享健看得通透,放得开阔;偌大的美的置业,郝恒乐干就完了,没必要考虑那么多。
可是坐在郝恒乐的位置,真会这样轻松吗?作为美的置业这条大船的纤夫,是何氏家族江山的卫士,岂能有些许闪失?老板说没事儿,说天大地大任我行,就以为真的没事儿,真的走个大步流星,那不是傻吗?
于是,在随后的人生轨迹中,在何享健铺就的赛道上,郝恒乐能做的只有奔跑,而且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只能加速,不能休息,这就是接班人的命。何享健与郝恒乐都看穿一切,一张笑脸,一张苦脸,今后的人生都已写在脸上。
钟声响起,何享健高喊着前进的号子,郝恒乐拾起了美的置业的纤绳。何氏家族坐船头,郝恒乐岸上走。
1、口是心非
“目前情况下,(市场)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坚持不去拿一些非常高地价的地王。”3月31日,美的置业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郝恒乐语气坚定,不容置喙。
不过这观点越是明确,与会人员越是疑窦丛生:都是跟着美的置业同行多年的“老面孔”,内心里总觉得郝恒乐的话非常别扭。
要说对,这一年美的置业确实挺保守,北上广深四个超一线城市房价风起云涌,可美的置业从不去凑热闹;只要是高地价的区域,从来不见这家公司去抢地王。
要说不对,美的置业也没闲着。挥舞着高额的支票,在二三线城市大肆吸纳土储。原本以为2019年4月以4.71亿元、溢价24%拿下惠州地块已是大手笔,谁料随后接连拿下浙江台州、武汉东湖与江夏地块,溢价率均超过50%——这是个“疯狂的四月”。
其实疯狂的又何止一个4月?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19年1-9月美的置业用269亿元,拿下546万平方米的土地,一度超过招商蛇口(001979.SZ)、绿城中国(03900.HK)、世茂集团(00813.HK)等头部房企。
这是面对市场波动时应该有的样子吗?一线城市之外恣意买地,很少关注溢价,那气势,不是地王,更胜似地王。
活动现场,没有人追问美的置业如何解释这些举措。毕竟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会议,说不定观点是针对未来的判断,“不拿地王”说的是2020年后面的日子。要知道,疫情影响的还是2020年的业绩,这一关才难过。
可是真到了那时候,美的置业的答案并没有改变,还是要大干快上。
截至2020年上半年,美的置业仍然在激进推动全国布局。除了佛山禅城南庄地块300万元的溢价相对较低,其他地区的表现仍然非常活跃,动辄就是20%以上的溢价。
“现在是土地市场风险*的时候。”每当记者询问融创中国(01918.HK)未来要怎么走,孙宏斌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神态,留下这样一句话。听上去,似乎与郝恒乐的判断一致。
“我认为公司没有必要高价位拿地。”又是看空高价市场,又要倡导主动避险,中期业绩会上郝恒乐仍然是年初态度。不求木秀于林,但求全身而退,然而身体却很诚实——美的置业就是要向前,这与行业起落,市场阴晴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一次,似乎没有人提出质疑。有过上一次口是心非的经历作为参照,人们已经习惯郝恒乐先释放一个力求稳健的信号,后大踏步向前迈进的行为套路。就好像年初总结2019年时候一样,无论表态如何内敛含蓄,紧随其后的都将是一往无前。
只是与上次不同的是,美的置业没有让关注者等太久,9月10日随即以97.2%的高溢价,以及9.93亿元的总价,收获广西南宁经开区70亩地块,刷新该区域地价纪录。
此番缠斗历经18轮角逐,参与者不乏碧桂园(02007.HK)、龙光集团(03380.HK)、金科股份(000656.SZ)等头部房企,可是论魄力,它们还是败于美的置业。那股势在必得的劲头,在地产圈不多见,那就是一个王。
眼下的美的置业仍然坐在火箭上,根本停不下来。
2、人生的马场
美的置业车速这么快,郝恒乐不害怕吗?
肯定怕,怎能不怕呢?当“三条红线”的紧箍咒念起,哪家房企不是噤若寒蝉,变卖资产回笼资金,将指标降至安全线以内;各地限购政策执行,哪家厂商不是视库存如重负,打折促销纷至沓来,此刻开疆拓土,前路障碍实在太多,减速都应该是必然选择。
再看郝恒乐的履历,1998-2005就职美的期间,他一直从事法务工作:从法律管理科科长到法务部部长助理,再到法务部部长,“合规”本是他人生底色。关键时刻,他应该扮演“白衣骑士”,当然,不是驾长车飞驰而去,而是果断踩刹车避开风险。
不过在掌舵美的置业之后,面对这辆飞驰的列车,郝恒乐并没有踩刹车;更多的时候,他在加杠杆、加速度。
根据招股书数据,2016-2017年美的置业负债已经从547.94亿元飞速增长至1008.14亿元,郝恒乐自2018年5月15日调任美的置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后,2018-2019年公司负债从1537.35亿元增长至2185亿元。
风险已然很高,却还要让高负债的大火继续烧下去,可见郝恒乐面对的选择题,有些东西的优先级更高,高到凌驾于风险之上。即使需要面对巨大挑战也不能减速,而且这一切没得商量。
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非要去做一番不平凡的事儿,这有点像盖乌斯·屋大维:他不满足击败共和派首领布鲁图和喀西,消灭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后,去享受太平盛世,而是向农业征收重税,延续王朝奢靡。《奥古斯都》记载,屋大维死前给出理由:自己听从了命运的安排。
都说命运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其实都客观存在。在屋大维身上,那个力量是他的自负;在郝恒乐身上,那个力量是何享健。
这是一层很微妙的关系,或许何享健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毕竟2012年8月25日,将美的集团交于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之后,已是过了八年退隐生活。为何人走了,影响还在?
其实对郝恒乐而言,平时的确少见何享健,可是压力丝毫不减。
“企业从几百亿发展到上千亿,我个人肯定做不到,只能靠职业经理人(实现)。”当年,何享健留下这句话,美的集团的“经理人马场”正式开业。这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评比,谁跑得快,谁就能当船长;如果跑不快,还是要给快马让路。
所有马匹中,方洪波成了千里的卢,推动美的集团市值从当时不足千亿提升至6327亿元;相比之下,郝恒乐的表现要暗淡许多,美的置业2018年底上市,市值约164.13亿元,两年过去了,市值也才191.53亿元。
即使划定2019年1月为起始点,美的集团的增幅仍然高达121.1%,美的置业只有16.7%,郝恒乐怎可能高枕无忧?要知道,何享健在看着自己,持股81.26%的“公子”何剑锋也在看着自己,只有这点增长,够吗?
“美的的人才观是看业绩说话。”这就是何享健定下的生存法则。这么看,郝恒乐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
3、向上的代价
人总是希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穷尽一生做出一番事业。可是很多时候,结果告诉我们,一切不过是徒劳。一切还是裹挟在小圈子里,郝恒乐正是如此。
“房住不炒”的基调仍然不变,监管部门“三条红线”不断收紧,面对这些压力,美的置业总要有个表态,这是规定动作,容不得半点搪塞。此时,郝恒乐释放减速的信号,给主管部门和投资人吃下“定心丸”。
不过,那是在宏观世界的需要,回到美的置业的小圈子,减速就是罪。郝恒乐还要为增长负责,还要为接班人的位子负责。他需要增长,需要用业绩证明价值,那些高溢价收编的土地,那些被虎口夺食的房企,都是最理想的参照系。
于是郝恒乐必须抢过它们的猎物,无论价值几何。
当然,这一切不过是个开始,何享健不可能因为住进了美的置业开发的君兰国际高尔夫社区,就认为郝恒乐是理想接班人。外面的世界才精彩,郝恒乐要跑到广东、珠三角,甚至大湾区之外,成为地产业的*、五*,甚至*,才能入得何享健法眼,才能让方洪波的成绩不那么耀眼。
于是从上市的*天起,郝恒乐可没想过只做区域房企,他要飞出顺德,而且越远越好。
“长三角无论经济总量、人口流入、区域面积都远胜于大湾区,天花板更高。”按照郝恒乐的观点,美的置业需要变得更加庞大,因此必须闯进更大的市场,而且不计代价。如此看来,长三角比大湾区、珠三角更有想象空间。
按照2019年统计口径,美的置业长三角区域业绩占比为35.9%,远超过总部所在地珠三角区域的18.5%;截至2020年上半年,长三角区域占比已经达到46.5%,珠三角地区进一步降至14.6%——美的置业确实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快了。
只是地产毕竟是门生意,总会有阴晴冷暖,跌宕起伏。何况在整个市场都在内收时,持续地扩张必然付出代价。
参照2020年半年报,美的置业实现营收209.4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公司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4%。换言之,为了放大规模,美的置业牺牲了利润空间。
那么好的土地,谁不想卖个高价?不过定了高价,美的置业能敌过动辄八折,甚至七折清理库存的恒大吗?能战胜在线上甩卖楼盘的富力吗?不牺牲利润,美的置业的业绩如何继续增长?为了扩张规模,这一步必须走。
扩大了业务半径,下一步就是考验开发效率。美的置业也在贯彻碧桂园的“456”原则——拿到地后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资金再周转,不断加快循环速度。因此在碧桂园楼塌了以后,美的置业也是事故不断。
可是郝恒乐有选择的余地吗?如果放弃高周转,手里还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作为“接班人”的价值?这是一个封闭的赛马场,走得进来,飞不出去。哪天出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的路不好走,可以郝恒乐还是得走下去。
4、结语
美的置业是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在美的内部,工龄超过方洪波、郝恒乐的人很多。当何享健在美的各部门推行“经理人接班”制度的时候,谁不想在最高处体验风光无限?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谁都理解此档普世规律。
可是真的到了管理层顶峰,需要将义务与责任担起来的时候,此中需要隐忍的压力有很多,哪个不是压力千钧?又有几人能够承受?
眼下,郝恒乐还在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