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无人出租要遍地,Waymo百度这种报告就得常走起

全球自动驾驶,进展一切顺利。路测里程更长,RoboTaxi落地城市更多,开放和体验的机会更便利。

全球自动驾驶,进展一切顺利。

路测里程更长,RoboTaxi落地城市更多,开放和体验的机会更便利。

硅谷有领头羊Waymo,在凤凰城RoboTaxi路测和试运营里程920万公里。国内如头雁百度Apollo,路测里程也迈过600万公里,并在北京长沙沧州等地开启RoboTaxi试运营,累积10万人次历练。

但今天,不想谈人类自动驾驶的成绩,而是想谈另一个“好消息”——

人类终于敢发自动驾驶事故报告了。

之前,“事故”是摆在自动驾驶从业者面前最讳莫如深的字眼,生怕因为事故而导致公众和监管不信任。

包括在猪队友Uber自动驾驶不负责任的路测和致死车祸后,确实一度让整个行业经历了更加严峻的审视。

各路自动驾驶玩家,纷纷谈“事故”色变,害怕影响大众认知,因噎废食。

但如今,*份以“事故”为主题的报告披露。

一方面,代表着自动驾驶路测、运营和落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了更长的里程、更大的数据和更丰富的长尾场景,代表着进展。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自动驾驶从业者们,终于有勇气、信心和底气,来开诚布公谈一谈了。

而且报告核心都在说明一件事:不靠谱的真的是人类——即便在自动驾驶事故中。

没错,这就是Waymo首份自动驾驶报告带来的观感。

报告讲了什么?

主要是Waymo在自动驾驶测试中遭遇的事故和事故类型。

从2009年算起,Waymo在公开道路上的测试里程已经超过了2000万英里(3200万公里)。

其中,这份报告中的事故,主要披露的是从2019年初到2020年9月,Waymo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自动驾驶测试区中的数据。

在此时此地,Waymo的车辆已经累积了610万英里(982万公里)自动驾驶里程。

其中,没有安全员的完全无人驾驶的测试里程也有65000英里(10万公里)。

测试中一共出现了18次事故,另外还有29次被安全员干涉得以避免的潜在事故。但这些事故中,都没有一起严重到危及生命的。

这47次(潜在)事故里,只有8次(17%)达到了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严重程度,剩下的39次都不太严重。

和自动驾驶等级划分一样,Waymo把事故也进行了标准区分和量化。

*,Waymo的自动驾驶测试事故分类中,把所有的事故分为了两类:

一类是单车事故,也即是Waymo自己一辆车的事故,没有其他汽车参与,比如撞到了马路牙子上,或者撞到了行人/自行车。

另一类是多车事故,也就是说事故不止发生在Waymo一辆车上,而是和其他车撞在了一起。

第二,所有事故(含潜在)按照安全严重程度,也被进行了5级划分:


  • S0

  • S1(安全气囊不弹出)

  • S1(安全气囊弹出)

  • S2

  • S3


  • 五个等级是从事故程度从轻到重排列的,比如S0就是不可能出现伤害的小事故,S3就是可能出现严重伤害的事故。

    测试的610万英里中,没有出现S2-S3级别的事故,最严重的是让安全气囊弹出的S1级别事故。

    所有的事故和未遂事故中,单车事故只发生了1次,还有2次被安全员拯救了,并且都是S0级别的小事故,被跑步的人、骑车的人、玩滑板的人给撞了。

    而多车事故里,基本上都是S0级别的小事故。

    有3次事故和5次未遂事故达到了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级别。

    具体到这8次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是(潜在)事故里,整体原因只有一个:

    人类司机不靠谱。

    是的,这8次中,有因为其他人类驾驶车辆违章逆行的,有超速追尾的,有红绿灯路口不减速而撞上减速的Waymo无人车的,还有无视“停”路标牌转弯中撞上Waymo无人车的,还有十字路口转弯不让直行的……

    总之,这些事故的共同点就是:都不是Waymo无人车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而且相反,无人车不仅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开车习惯上也会比人类司机“怂”得多。

    甚至因为刹车减速“频繁”,还引得测试区居民吐槽,认为这是造成追尾事故的主要原因。

    所以无论如何,当初发展自动驾驶,并且坚定发展L4以上自动驾驶,Waymo等技术公司,就是看到了人类驾驶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只是没想到,如今在自动驾驶落地中,事故的主要原因,依然还是人类驾驶——场景中混行的人类司机们。

    而且因为AI司机没有情绪、稳定性高,路上还比较“怂”,所以事故造成的伤害,也比人类驾驶小得多。

    至少这次Waymo的报告,说明了即便是有事故的自动驾驶,依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和靠谱。

    有事故的自动驾驶,依然比人类司机更靠谱

    或许也会有理想化观点会认为,发展自动驾驶,不就是让天下没有交通事故吗?

    也对,但也不对。

    对,是因为如果果真达到了理想化情况,路上皆自动驾驶车辆,或许就不会有“加塞”、“不文明驾驶”、“违规违掌”的行为了,车车都文明,车车都上路稳妥又认怂,交通秩序跟自动化流水线一样井然有序。

    但之所以也不对,是因为这种理想化观点,不符合数学原理。

    于本质来看,自动驾驶,机器开车,是一个计算机问题,更是一个数学问题,在这道题中,始终存在一些细微的变量,让事故概率不可能完全为0。

    更何况,自动驾驶面对的复杂长尾场景和状况,事故概率,也不可能为0。

    所以自动驾驶=无事故,并不成立,也几乎不可能实现。

    然而即便如此,自动驾驶依然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在目前还相对有限的自动驾驶路测和运营里程中,平均21万公里有一次事故——如果随着分母变大,平均一次事故的里程还可能大幅提高。

    更主要的是,总共47次(含潜在)事故里,只有8次(17%)达到了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严重程度,剩下的39次都不太严重。

    算下来,如果没有安全员的话,Waymo的自动驾驶车辆平均每123万公里,会发生一次足以使得安全气囊弹出的事故。

    而按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47.9万英里(约合77万公里)行驶里程即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NHTSA没有明确定义交通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

    但按照人类驾驶中的一般调性,小剐小蹭,基本很少被计入“交通事故”中。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继续攀升。2018年大约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碰撞,每天车祸死亡3700人,每24秒就有1人在道路上失去生命。

    其中10年来的数据显示,汽车和边三轮摩托车城驾乘人员死亡率是最高的,而超速、酒驾、不使用安全带、不佩戴摩托车头盔等是主要造成伤亡的关键原因。

    但如果换成自动驾驶,超速和酒驾等问题,几乎就可以直接消除。

    另外,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网约车安全事件备受关注时,自动驾驶被认为是网约车平台的“*解药”的原因。

    因为只有AI司机,才能彻底规避人性中的缺陷和不足。

    如何看待“自动驾驶事故报告”?

    最后,回到一开始的感慨。

    自动驾驶的初心和源动力,为的是安全。但一直以来,又为“安全”人设所累,而对事故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这对于整个行业和大众认知而言,绝不利于良性循环。

    更进一步说,打造安全的自动驾驶是题中之义,但如果为了害怕有事故而*保守,也会一定程度上限制自动驾驶的发展速度。

    毕竟作为AI司机,只有见的多了、甚至有过一些极端事故的临场学习经验,才会开得越来越好。

    目前,国内自动驾驶认知和环境也越来越开放,硅谷有Waymo,国内有百度Apollo等为代表的玩家,甚至中国对于RoboTaxi运营和准入,推进速度还越来越快了。

    比如就在近期,百度Apollo的无人车驶入沧州主城区,然后又标志性地在北京展开落地和试乘,甚至出现了火爆预约的情况,成为新的网红打卡项目,百度股价应声大涨。近日还在西部城市银川也拿下牌照,以后中国东西南北都会有RoboTaxi……

    不管是Waymo还是百度Apollo,都在把此前远在天边的黑科技,变成所有人触手可及的产品和体验。

    确实是未来已来。

    当然,国内也会有自动驾驶路测相关的里程、运营报告,但“事故”一项,目前还未纳入专门维度中,因为无事故可记。

    这一方面是好事,或许是国内自动驾驶严格严谨的安全措施,比如及时接管,真正做到了零事故的目标。

    但另一方面,如果为了零事故而零事故,反而会限制自动驾驶进化和更快迭代。

    现在*份“自动驾驶事故报告”已出,也算有了样儿,是时候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了。

    对于从研发期进入试点运营期的中国自动驾驶来说,只有更加有信心有底气看待“事故”、敢于公开透明披露“事故”,才能让业态更健康。

    自动驾驶的起点和归宿都是安全,但绝不等于零事故。

    所以百度Apollo要发这种报告,我双手双脚欢迎~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量子位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