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打开微博,铺天盖地全是朋友们的商务,还都是互相联动一起出席的,咋没人叫我呢?我决定连发三天商务,就我自己,谁也不带的那种。”《脱口秀大会3》收官后的一段时间,新任冠军王勉在微博如是写道。
事实上,情况正如王勉“调侃”一般,脱口秀演员正面临着极速“商业化”。记者初步统计,这段时间,仅从《脱口秀大会3》节目中走出来的脱口秀演员, 李雪琴、王勉、王建国、庞博、呼兰等人,已如约接到数十家商演和广告代言。
他们中,发展较好的艺人,有的已经在《脱口秀大会3》播出之后,无缝隙进入下一档综艺录制;有的则在国庆档上映的电影中接到“推广曲”演唱的私活;还有的则直接在电商直播行业闯出一片天。比如前段时间,李诞带领新一任脱口秀大王王勉、脱口秀OG罗永浩共同直播的商演活动,仅四个小时就创下2400万直播收入。
除此之外,今年双十一预热赛中,电商巨头们也纷纷与当下最红脱口秀艺人展开紧密合作。比如京东联合笑果文化打造了业内文明的《脱口秀大会3.5季》,阿里邀请李雪琴参加“双十一线下开放麦”,苏宁与脱口秀OG罗永浩联合开展双十一预热赛等,都在无形中为脱口秀演员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舞台。
当然,这样的合作方式,其首要责任是在于为电商巨头“润物细无声”的介绍双11自家平台玩法。但脱口秀演员们的精彩表现,还是为这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带来了商业合作中并不多见的“互利互惠”的愉快场面。
脱口秀演员正在日渐大众化。一方面,他们擅于幽默、搞笑的专业能力,能够让其很快融入至一个全新环境;另一方面,当成批脱口秀演员开始逐渐拥有自己的商业价值后,脱口秀这个新兴产业似乎也将迎来“破冰”。
直播、代言、上综艺,头部脱口秀艺人加速商业化
短发、微胖、浑然天成的“很丧”气质……这是李雪琴之于大众的*印象。诚然,比起其并不算出众的外套条件,但有趣的灵魂搭配高级又幽默的段子,还是让这位来自东北的喜剧演员,出圈了。
据不完全统计,近段时间,李雪琴接到的商演或节目代言,数量达12个。除去大众肉眼可见的与“双十一”,各品牌商无缝隙合作外,登上《时尚芭莎》杂志、被自己小时候的偶像节目《快乐大本营》“预定”,以及入驻短视频号不到一周(短视频更新内容的第二条)就接到伊利牛奶广告代言,都在证明着李雪琴的光速走红。
除此之外,她还成功入驻小红书,超5.5万粉丝和2.2万的点赞与收藏,以及微博粉丝数量从两位数暴涨至当前的320万,亦在证明着这位女脱口秀演员的吸粉能力。
与她一同从脱口秀综艺中走出来的新任冠军王勉,亦拿下了诸多商业代言。比如,国庆档电影《一点就到家》中的推广曲《咸鱼》,出自他之手;与邓超合作的待播综艺《哈哈哈哈哈》,未播即上热搜。双十一预热期间,他还先后来到了碧欧泉、欧莱雅、腾讯理财等数家直播间中“脱口秀式带货推广”,与王建国共同参与的TCTF争霸赛活动,加油导师身份也为其带去更多的曝光和商业价值。
如果说以李雪琴、王勉为首的脱口秀演员,代表的是当下市场中最火的“新人脱口秀阵容”,那么王建国、庞博、呼兰等脱口秀OG,则充分证明了脱口秀演员在今年市场中的火爆程度。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月内),目前王建国已顺利拿下12家直播商演、或广告代言;庞博次之,以接下10家品牌活动暂列第二;呼兰是今年刚刚凭借与周奇墨相爱相杀、真正走入大众视野中的“半新人”脱口秀演员,其在今年接下来的8家品牌活动,虽不算多,但也高于去年同期。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老脱口秀艺人接到的广告商演中,除了如同新人般绝大多数商演资源被“双十一 活动”占据外,逐渐品牌化,是他们的一个显著成长趋势。比如王建国在今年就成功接到了吉列Gillette个人品牌代言,该品牌的之前代言人是明星白宇;庞博在今年除了接到了飞利浦牙刷、炫迈口香糖外,无缝隙衔接录制《火星情报局》的速度,也从侧面验证出脱口秀演员走向更大众化的趋势。
呼兰的广告商演中,基本与其本职专业金融界高材生有关,天弘基金、华夏基金的直播开讲,也加深了其个人品牌化记忆。
不难发现,当下这批脱口秀艺人们的商业化道路,多元且不重叠。如果说与电商合作(直播)是这群脱口秀艺人商业化的重要渠道,那么接广告、上综艺则加速了其个人成名的成长路径。
但问题是,当所有商演、广告资源,全部只聚焦于这批头部脱口秀艺人身上,脱口秀这门新兴产业,离“兴起”这个目标似乎还有段距离。
一场商演仅挣300元,脱口秀产业仍“食不果腹”?
何广智“1500元的月收入”段子梗还历历在目。周奇墨便在《人物》采访中公开揭秘脱口秀这行的平均月收入“好的时候每月几千块。”
单立人喜剧签约演员小鹿,则从另一个层面为大众剖析了当下的脱口秀演员行情,“脱口秀这行演员的收入基本依赖于商演,但平均每场仅300元的演出费用,也不足以支撑喜剧人们的日常开支。”在脱口秀行业吃到*口红利的李诞则在今年《脱口秀大会3》中直言,“全国全职脱口秀演员不超过10个”……言下之意,也透露出脱口秀这个产业当前的艰难,以及脱口秀演员们的当前生存困境。
脱口秀演员为何普遍贫穷?这或许要先从它的根源上看问题。脱口秀这门新兴产业,最早是兴起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凭借酒吧文化和剧场文化,脱口秀在美国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外,如果一名脱口秀“小白”想要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明星,他是需要经历从“酒吧-剧场-演播室”的三个训练阶段,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脱口秀新星。
但在国内,由于脱口秀文化起源时间较短,脱口秀产业发展并不完善。大多数脱口秀艺人都只是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线下演播排练(俗称开放麦)后,就来到为数不多的脱口秀节目中参加“选秀”,《脱口秀大会3》中的明星嘉宾Jony J曾在自己的段子中吐槽当下脱口秀艺人发展前景,“别人练习都是为了成团出道,你们好像就喜欢练习。”言下之意,也暴露出当前脱口秀产业选拔新人的节目赛制。
当然,这样的节目赛制并非脱口秀节目成立本意,李诞就曾在节目中表示,不认同脱口秀节目以比赛的方式举办,但比赛所营造出的喜剧效果,却又事半功倍。这种自我矛盾的创作背后,实则正是国内脱口秀产业发展的畸形化,同时也是造成脱口秀演员们普遍“贫穷”的重要因素。
另一个重要元素是受众基本盘的“小众化”。众所周知,国内脱口秀产业真正走红是于这两年的脱口秀综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的走红。但细数市场中有关脱口秀的综艺节目,除了这两档节目外,也就只剩下“被迫停播”的《今晚80后脱口秀》和《金星秀》两档综艺——前者因为节目长时间没有赞助商,而被迫停播;后者则是因为节目谈话的尺度问题,而遭到政策监管被迫“下架”。
可见,脱口秀产业除了要考虑到市场受众基础外,语言类节目的发展风险性也该算在其中。不过,这些并不是造成脱口秀受众基础狭窄的真正因素。线下脱口秀难以形成一定规模、脱口秀知名演员屈指可数,才是当前脱口秀演员“挣不到钱”,市场规模小众的核心问题。
目前,大众已知的成名脱口秀喜剧公司,或喜剧厂牌,除了笑果文化,就只剩下线下的北京单立人俱乐部和北脱传媒这两家喜剧厂牌。而从个人层面来看,走红于大众市场的脱口秀演员,除了“老一批”笑果文化脱口秀演员外,李雪琴、杨蒙恩、何广智算是这届脱口秀演员中较突出的成员。可见,脱口秀艺人的极度缺乏。
一个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关演出行业的用户调查中,一二线城市占据大半,而这其中,冲着“明星脸”去看线下演出的受众占据过半。这也从侧面掀开了当下脱口秀产业无论是在受众基本盘,还是“捧新人”层面的残酷伤疤。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内脱口秀产业发展十余年,虽在大的方向和基本盘层面,并未成熟过多。但于接近“冰点”起步的新兴产业而言,当前这样的产业现状,尤其是于今年“双十一”出现的脱口秀演员扎堆于电商直播行业中的盛事而言,这无疑已是迎来了事业拐点。但革命尚未成功,统治仍需努力。脱口秀产业的下一个目标,或许就是逐一击破冷淡且凄惨的种种线下演出行业。
10753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27家
企业
1888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1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