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场四大天王”、“互联网保险中介前三甲”,这是人们给到轻松集团的标签。
前几日,轻松集团召开了六周年发布会,作为行业*家大病*平台,成立六年以来,轻松集团十分“佛系”。这或许和轻松筹围绕着“只为用户而生”的理念有关。轻松筹甚至还曾提出过一个口号,我希望你一辈子都用不到轻松筹,但如果你需要,全世界都在这里帮助你。
看似不与百舸争流,但事实上,轻松集团却是业内*家发起大病*业务的*平台,并不断地踩在了互联网的风口之上,进行大胆创新改革,依靠先进的科技技术为内核,构建了五大业务生态:轻松筹、轻松互助、轻松保严选、轻松公益及轻松健康,涵盖了事前、事中和事后全医疗健康场景。
与此同时,在六周年的节点,轻松集团还启动了轻松集团x轻松保严选“一城一保百城普惠健康保障计划”、中联朵尔互联网肝病中心、慢病管理联盟2.0三大健康战略。
眼下,轻松集团的野心不止在成为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更是在打造一个健康保障平台。
大病*+互助,打造健康保障
轻松集团成立于2014年。那一年,40岁的轻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杨胤加入到参与投资的轻松筹。
杨胤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谈起自己加入轻松筹的原因:想要通过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汇聚小钱帮助用户成就梦想。
起初的轻松筹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据轻松集团联合创始人于亮回忆,在当年*模式是当时最火的创业风口之一。全国成立的*平台共有84家,每月都有七家平台诞生。这一年,国外*平台Kickstarter意外走红,很多国内的创业者纷纷效仿。成立于2009年美国纽约的Kickstarterd是一个专为具有创意方案的企业筹资的*网站平台。
2014年9月,国内*平台轻松筹正式上线。当时的微信版轻松筹,项目也大多聚焦在用户的日常生活领域,例如,为一次聚会的活动经费发起*、*一个生日礼物等等。基于熟人社交网络,在最初的轻松筹平台上,一些项目大多都围绕用户个人发起的小愿望展开,在朋友圈内很容易得到支持和反馈。
据杨胤描述,轻松筹的*批用户是由技术人员、媒体人员和投资人组成的。按她的说法,*个百万级别的用户,是靠他们真实的需求所建立起来的,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转折点是一则《拯救创业攻城狮》的链接。一位工程师因生病急需用钱,在轻松筹平台上尝试发起筹款,由于平台之前积累的用户以技术人员居多,迅速在微信朋友圈传递开,很快便筹到了手术用款,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这起案例也成为了轻松筹平台上*个被定性为个人救助的典型。
经历了”工程师爱心*”之后,轻松筹将个人救助单独分离出了独立的“微爱通道”。此后,外界更多地将轻松筹和大病救助链接在了一起,轻松筹的业务也最终聚焦在了“以大病和灾难性支出为目的”的个人求助行为。
作为业界*推出大病*模式的企业,轻松筹发展初期,引来一些来自市场的质疑声:轻松筹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质?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轻松集团旗下轻松公益成为民政部指定的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和当时的BAT、新浪等互联网巨头跻身同一个阵营。
彼时,于亮曾不止一次地向媒体解释,个人求助不等于公开募捐,个人求助项目并不属于我国新慈善法规制的募捐范畴。
在*之后,2016年,网络互助迎来了风口。
考虑到现有的社会保障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大病医疗的需求,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保险又无法渗透其中,因此以缴纳互助金为基础的网络互助模式,逐渐被大众认可。
这一年,全国出现120多家互助保障平台,互助会员超过1800万。轻松筹顺势推出了轻松互助业务。
轻松互助的参与流程非常简单易操作。据了解,用户投入相当于一顿快餐餐费即可加入轻松互助,成为互助会员。如果有会员生病,则会通过划拨互助金中均摊医疗费。若不幸罹患大病,只需进行相关申请便能获得最高30万元的救助金。
借助轻松筹的流量池,和简单的操作路径,快速覆盖了下沉市场和低收入人群,轻松互助快速斩获了下沉市场流量。
互联网经济天生具有长尾和普惠的特性,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也推动着保险回归普惠、互助、保障的本质。借助微信社交裂变传播和下沉市场的红利,在*和互助业务加持下,轻松筹构建了庞大用户基础的健康模型。
目前,轻松集团在用户规模上已经比肩于电商领域中的“拼多多”,为下沉市场的广大用户送去可以负担的保障服务。
深耕下沉市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平台用户规模达到一定基数之后,想要持续的为更多用户带来更全面的服务,就需要寻找到*商业模式。这也是令杨胤一度陷入思考的问题。
在2016年之前,大病筹款平台们一直倍受着盈利模式的困扰。
然而,事实上,保险经纪人们早已盯上了*平台的商业价值。以轻松筹平台为例,在轻松筹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类似于“与其事后轻松筹,不如事先买保险。”的留言。显而易见,保险经纪人们已经将轻松筹当作了营销渠道。这一举动,也潜移默化的促成了轻松筹和保险日后的结合。
平台上发出大病救助信息的,多是三四线甚至乡镇的下沉市场群体。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巨头在一二线城市的跑马圈地已经结束。以拼多多、趣头条、快手、轻松筹为代表的四个平台成为了下沉市场的“四大天王”。在其他巨头平台上只是流量,而在轻松筹,却是用户规模化通向良性商业运作的重要路径。
考虑到轻松筹大病救助的主要用户来自“下沉市场”,这正是传统商业保险公司难以覆盖的群体,也是“互助类”产品的潜在理想客群。
2016年,轻松筹拿到了保险经纪牌照,上线轻松保严选,来自下沉市场且对大病*有需求的用户,成为了轻松筹·轻松保严选发展的先天优势,整体定位也从社交*,转变为了健康保障平台。
相对于传统保险而言,互联网保险的*差异化便是核心科技。杨胤也深知这一点,她不止一次提到,技术是提高生产率的根本,只有通过技术的革新才能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产品。秉持这种理念,轻松集团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早在区块链技术研发之初,轻松集团做了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在公益和保障领域的尝试。考虑到用户对于公益项目善款流向存疑,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能更加公平、透明的将交易过程展现在用户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信任。
2017年,轻松筹上线“阳光链”,借助公益区块链技术,链接了超过200家公益组织和医院,*限度整合了公益资源,用户可以看到每一笔款项的具体流动,也让公益变得更加公开、透明。
为进一步深入下沉市场保障领域,2020年9月,轻松集团布局惠民保险,正式上线全国*省级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惠桂保”,不仅参保门槛低、保障范围广,还不限年龄、不限职业,无等待期,以46元起即可获取最高200万保额,并引入了大病筹款机制帮助贫困参保人,有效提升了广西城乡居民抵御健康风险的水平。
轻松集团最新发布的轻松集团x轻松保严选“一城一保百城普惠健康保障计划”,将进一步稳固轻松集团在下沉市场的地位。
中国最值得信赖的健康保障平台
“保险行业的竞争进入下半场后,互联网基因能够让保险的保障作用发挥到*,互联网+保险的势能仍被大大低估,未来将强势抢占2万亿健康险市场。"张科表示。
在张科看来,互联网经济天生具有长尾和普惠的特性,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也推动着保险回归普惠、互助、保障的本质。
近日,在一份胡润研究院所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平台Top10》榜单中,腾讯旗下保险代理平台微保、阿里的蚂蚁集团旗下蚂蚁保险以及轻松集团的轻松保严选位列前三。
此名单一出,不禁有人感叹,互联网保险行业格局已定。
疫情期间,互联网保险迎来了爆发性增长,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5%,达到2.7万亿元。在六周年发布会上,张科提到了关于互联网保险几个未来发展趋势:保险服务化、产品普惠化、业务线上化、业态多元化、运营科技化。
在海量用户的规模基础上,想要进一步构建大健康生态,各家势必要拓展圈层。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将超过16万亿。今年疫情的倒逼下,大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据《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中显示,中国“三高”的患者数共计3.5亿例,占到总人口的25%左右;到2018年,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人,每年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但根据多家保险企业披露的品类显示,目前市场上针对普通健康人群的百万医疗产品有很多,但众多慢病人群、65岁以上年龄人群都被排除在外,根本无法获得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轻松筹联合多家平台成立的“慢病管理联盟”,并推出“惠享e生百万医疗”保险产品,便是瞄准了这一蓝海市场。
在6周年庆典上,慢病联盟再度升级。启动了“慢病管理联盟2.0”,进一步升级了慢病管理生态。链接线上线下药店等健康领域资源,对患者进行用药提醒、不良习惯排查、复诊通知或线上复诊等,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慢病管理服务。
引入线上医药服务企业叮当快药、众惠相互、丁香园、中康资讯、美年大健康、医联等,共同构成了慢病管理闭环。
为了进一步打开慢病领域的健康生态,轻松集团联合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共同打造“中联朵尔互联网肝病中心”,携手全国*肝病专家、医生为3亿肝病患者提供在线诊疗、处方开具、在线取药等健康服务。
可以预想,轻松集团的目标并不止于保险,而是以轻松筹、轻松互助、轻松保严选、轻松公益、轻松健康为矩阵,附加三大战略部署,让用户通过轻松平台,实现病前保障、病后帮扶一站式服务。
轻松集团的未来仍然面对着挑战,一方面来自巨头平台强大的流量和业务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在快速发展中,不确定的保险政策和风险变动危机。但纵观轻松集团的发展轨迹,创新与变革已经成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这些挑战会成为挑战巨头的机遇,风口上的轻松集团,始终在引领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