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阿里的“蛮驴入侵”

告别象牙塔后,面对社会的凶险,“温室里的驴”能否从中突围,一切还是未知。

昨天阿里云的云栖大会,把一头驴送至风口浪尖:物流机器人小蛮驴。

这意味着,又一个巨头加码物流机器人。

小蛮驴是阿里巴巴达摩院推出的*款末端物流机器人,目标是提供最后三公里配送,为用户打造更智能的收件体验。据阿里云称,此“驴”其集成了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7倍。

自然而然,小蛮驴一大特点是智能化:能在复杂的末端场景中行驶、避障、转弯、急停、会车、倒车等等。机器人识别数量上百的行人、车辆的意图只需0.01秒;遇到危险需要急停时,只需0.1s大脑就能完成决策、规划并下发控制指令。

除此之外,小蛮驴比较耐用:充4度电就能跑100多公里,按照最多每车满载50件常规尺寸的快递/包裹/外卖、每天送货10次计算,每天最多能送500个快递。

车速也不慢:平均速度设定为15km/h,最高速度20km/h。与此同时,充电4度就可以达到续航里程102公里:机器人行驶100公里所耗费的电量,还不到吃两小时火锅用的电。功率也仅有615w,不到戴森吹风机的一半(1600w)。

那么小蛮驴的安全保障怎么样?

在机器方面,小蛮驴有大脑决策、冗余小脑、异常检测刹车、接触保护刹车、远程防护等五重保障。如果遇到机器解决不了的场景,还有第二种方案:远程云代驾。

而成本方面,阿里强调,小蛮驴可量产——可以规模化商用。由于算法自研和深度定制,小蛮驴在整体成本上实现了大幅下降,成本仅为业内其他原型产品的1/3甚至1/10,且随着供应链进一步整合和激光雷达等成本降低,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可以看到,阿里云也在积极推进它的落地——据悉,很快,就可以在社区、学校、办公园区,看到小蛮驴的身影。

事实上,近几年,物流机器人赛道炙手可热,阿里、京东、美团、顺丰等巨头们纷纷加码下注,圈地跑马。而背后的原因,正如大会上,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说:

物流配送需求正在极速爆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每天将产生10亿个配送订单。而末端物流是整个物流体系中成本最高、效率*的环节,物流机器人就是阿里提供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加码本地生活也是巨头们布局末端物流的原因之一。

然而,虽然纷纷砸下重注,巨头们能否顺利推进物流机器人大规模商用还是未知:复杂的长尾路况、高昂的成本、安全隐患等等,都成为了阻碍物流机器人铺开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物流机器人赛道进入了瓶颈期:全面铺开之路道阻且长。

不止阿里,入局物流机器人的巨头们,来势汹汹。

拿京东来说,去年,2019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就发布了其历时三年多研发出的智能设备——配送机器人4.0。这款机器人不仅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还可改造成其他多功能无人驾驶车辆广泛应用。

续航里程和阿里的小蛮驴不相上下:达到了100公里左右。

而京东推出这款机器人的主要目标也是帮助快递小哥完成最后一个环节的配送:

快递小哥把这些货物放进去之后,平台会给用户下发一个类似于二维码,然后到用户单元门口,用户下去取,输入密码——未来,用户下楼之后不再面对快递小哥,而是直面物流机器人。

而疫情期间,京东也派出了一批无人机器人驰援武汉。

巨头为什么纷纷布局物流机器人?

首先,作为电商平台,阿里、京东等巨头的物流需求越来越大。

马云预判中的“每天十亿包裹”,事实上,在2018年天猫双十一就达到了。这一天,单日物流订单量就达到了10.42亿——按照这个速度,每天十亿包裹也指日可待。巨头们对物流不敢不上心。

2018年,在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曾表示,将在物流领域投资上千亿,来建设智能物流骨干网,实现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

而在物流配送整个链条中,末端物流是整个物流体系中成本最高、效率*的环节,且交通事故频发:亟需降本增效。

“过去物流行业是体力劳动,靠的是成千上万快递员的手提肩扛,未来物流行业则会变成脑力劳动,不能让快递员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一样。”18年那场峰会中,马云说:“过去的20年,我们很多人把人变成了机器,而未来的20年我们将会把机器变成人。”

而物流智能化,就是其中的一个解决方案。

其次,最后一公里的末端物流,不仅能为电商平台赋能,对本地生活赛道来说也至关重要:这与巨头们的野心不谋而合。

巨头们在本地生活赛道的野心不言而喻。

拿阿里来说,曾两次参透社区团购创业公司十荟团,今年六月,阿里再次加码:菜鸟驿站宣布从快递服务向数字社区生活服务全面升级,通过增加团购、洗衣、回收等服务,使其成为数字化的社区生活服务站;7月,阿里零售通事业部筹备组建新的社区团购部门。

至此,一个由菜鸟网络牵头,建立面向社区和校园的物流服务平台网络平台形成: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可以说,加码末端物流是一箭双雕的事情。

同样是本地生活巨头的美团也致力于末端物流机器人配送:

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美团展示了室外低速无人配送车“魔袋”。该车采用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运用5G技术实现车路协同,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调度系统,以满足在楼宇、园区、公开道路等场景的即时配送需求。

魔袋也在疫情期间投入使用:今年2月,美团启动无人配送防疫助力计划,让无人车配送率先在北京顺义落地,用户通过美团买菜下单后,“魔袋”将从站点直接把订单送到。据悉,顺义区的无人配送已进入常规化运营阶段,目前主要覆盖五六个居民小区,完成订单量已超6000单。

然而,对疯狂加码的巨头们来说,让机器配送车真正落地,在我国各地全面推广、下沉、常态化运行,道阻且长。事实上,物流机器人赛道遭遇了瓶颈期:巨头疯狂投入研发,而技术却难以全面落地。

物流机器人的瓶颈与掣肘:全面铺开困难重重

为什么全面铺开困难重重?

首先,“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最为棘手的环节:路况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对作为真人的快递小哥来说尚且交通事故频发,更何况是机器。所以,在*程度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势必会降低效率。

这就导致了第二个问题,成本高:如果铺开物流机器人的成本远高于人力成本,那么大规模商用势必会被无限期推迟。

不止如此,现实世界永远比建模世界更为魔幻。巨头们和研发人员要直面最残酷且现实的质疑:

“小孩子们在物流机器人上玩耍,玩坏了怎么办?”

“有人直接把物流机器人连机器人带包裹一起偷走怎么办?”

“物流机器人掉进没有井盖的下水道中怎么办?”

所以,你会发现,巨头们早就研发出了初代物流机器人,但迟迟无法大规模商用,只能在小范围、小规模内使用:

拿阿里来说,事实上,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无人配送机器人小G:一台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机器人,身高1米左右,大概能装10-20个包裹。只要通过手机向小G发出服务需求,他便会规划*配送路径,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用户可通过电子扫描签收。

当时的报道称,强大的算法让小G拥有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能力,它会观察周边的复杂环境,并在系统中建立自己所看到的多维世界。在路上,小G也能动态识别环境的变化,它不仅能识别路上的行人、车辆,还可以自己乘坐电梯,甚至它能够感知到电梯的拥挤程度,它是*不会跟人抢电梯的。

2018年,小G升级为G plus,时速可达15公里/时。当时,阿里表示将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然而一直未能落地。

京东也是早在16年就推出了*款无人配送车。16年9月,京东宣布,由其自主研发的中国首辆无人配送车已经进入道路测试阶段,10月份即将开始试运营,17年有望进行大规模商用。

据当时的报道,京东无人车可以按照既定路线自动导航行驶,并具备路径规划、智能避障、车道保持、智能跟随等功能;

而自动行驶到目标建筑的指定位置后,它会通过京东APP、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户收货;用户到无人车前输入提货码就可以打开货仓,取走自己的包裹。

同样,至今,此款无人车也同样未能大规模推广。

所以,小规模应用是主流:从物流机器人发展技术阶段来看,各大物流公司首先研发、配备的是智能分拣机器人,然后是仓储以及无人机。虽然末端无人配送技术将成今后几年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如何推广始终是瓶颈所在。

不止如此,就算是落地性更强,小范围应用的仓储机器人,也面临着安全事故等问题:

拿18年,美国新泽西州亚马逊仓库发生的重大机器人事故来说:据ABC新闻报道,因机器人在仓库里刺穿了一罐9盎司的驱熊剂,导致24名亚马逊员工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一人伤势严重,另有30名工人在现场接受治疗。

事后,亚马逊在英国的数据也被翻了出来,资料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救护车被呼叫到亚马逊仓库超过了600次。

机器终归不能代替有血有肉的人:全面推广之路道阻且长。

总结

那么,此次的小蛮驴能够逆风翻盘吗?

诚然,经过几年的研发,小蛮驴在降本增效上有所突破:

提升安全性和智能化的同时,通过改进了包含激光雷达等昂贵传感器在内的感知体系、自研嵌入式计算平台、深度定制包括运动底盘在内的硬件设备等方式,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也因此,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陈俊波有底气说出:“小蛮驴很快将大规模量产,实现‘千’级别的出货量,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这个规模。”这样的话。

然而,再次之前,小蛮驴三年之久的试运营,也局限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封闭式园区。告别象牙塔后,面对社会的凶险,“温室里的驴”能否从中突围,一切还是未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谷岛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