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格力集团与小米集团、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也许是“董明珠就是格力,格力就是董明珠”这个概念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这是董明珠和雷军联手了。
事实上,这个合作跟董明珠没有关系。董明珠是格力电器董事长,格力集团董事长另有其人。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渊源很深,但并非一家人。
了解格力和董明珠的人都知道,格力集团,应该算是董明珠的“对头”,而雷军与董明珠的关系,也是“对头”的成分居多,这就是说,董明珠的“对头”联手了。
按说格力集团和小米集团走在一起,跟董明珠无关,但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却让董明珠十分介意。
根据协议,格力集团出资35.45亿元参与投资和管理由小米集团发起的小米产业基金,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核心装备、前沿科技等领域的小米生态链和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布局,助力珠海加速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这些恰好都是董明珠近10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投入近10年的模具业务、备受争议的手机、传闻中的芯片业务,以及想打造为“第二主业”的智能装备。
在这些领域,格力集团选择与别人联手,在业内看来,相当于否定了董明珠过去的努力。
让董明珠难受的是,这个别人,还是小米——被她认为“品质管理有问题”的企业。
还有更糟糕的事情。2005年以来,格力一直占据着家用空调*的位置,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董明珠说,“再过五年,还是没人能超越格力空调。”但是,今年,格力空调不败的神话被打破了。
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董明珠嘴里的那家“小偷”企业——美的的空调产品营收反超了格力。
与此同时,美的和格力的市值也进一步拉大。在2019年底,两者市值相差不过百亿元。截至收盘,格力电器的总市值为3298亿元,而美的集团的市值为4830亿元,相差1500多亿元。
在董明珠最在意的智能制造领域,她曾经看不上的小米集团上位了;在董明珠最得意的空调产品营收上,几乎是她一生的对手的美的反超了,这不禁让人感慨,董明珠的时代要过去了吗?
格力集团是对头
在签约仪式上,格力集团的代表是董事长周乐伟,他曾是“市政府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2016年11月,周乐伟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前任正是董明珠。
董明珠现在的职务是格力电器的董事长。
格力集团成立于1985年,是珠海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由珠海国资委100%持有。
1991年,格力集团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格力电器。
1996年,格力电器上市后,格力集团的持股比例不断下降。1998年底为55.35%,2007年5月下降为29.74%,2016年9月,再降至18.22%,但仍为*大股东。
去年下半年,格力电器进行混改,格力集团将其中15%股权以416.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瓴资本由此入局。
目前,格力集团仅拥有格力电器3.22%的股权,看起来,两家曾经是“父子关系”,目前则是股东关系。
事实上,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大部分时候,格力集团扮演的角色都是董明珠的“对头”,某些时候,还是“死对头”。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董明珠曾diss格力集团称,“一直以来,格力集团没有什么好项目和好资产,只拥有一家很好的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作为一个集团,要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旗下一家上市公司,因此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寻找新的项目,并进行产业优化,最终拥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董明珠也曾公开“吐槽”珠海政府和国资委:“格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国资委,国资委不搭理,让我们自己解决。但是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珠海政府手就伸得很长,什么政府决定、国资委要求,可能就会出来。我随时准备跟他们斗,一定要坚持原则。”
董明珠跟珠海政府斗得最激烈,成绩也最斐然的一件事,发生是2004年,当时,珠海政府计划把格力卖给美国开利,作价9亿美元。但董明珠坚决不同意,并想尽办法阻止了交易。
多年后,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格力电器的市值900多亿,国有股份的价值也接近200亿了,而当时(差点)9个亿美元就卖掉了。我们现在给国家挣了300多亿。
2012年,董明珠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跟珠海国资委之间的关系始终比较紧张,2016年卸任后,董明珠就不属于国企领导人,只是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了。
雷军也是对头
小米集团的代表则是总裁王翔,他是8月16日公布的小米公司4位新合伙人之一。资料显示,王翔在2015年6月加入小米,担任高级副总裁,后在2019年11月升任小米公司总裁,2020年4月又接替周受资担任小米公司CFO一职。加入小米前,王翔曾是美国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王翔的出现,意味着这是雷军非常重视的一次合作。
董明珠和雷军的关系中,最著名的是“10亿”赌约,诞生于2013年12月12日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当时,雷军认为,5年内,小米的总营收能超过格力,并愿意赌1块钱。董明珠认为不可能,并表示,要赌就赌10亿。
根据2018年财报,小米的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而格力的总营收为1981亿元,“10亿”赌约,董明珠险胜。
去年8月28日,董明珠在北京表示,跟雷军的10亿赌约已经结束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0个亿我不要了,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雷军回应称:“我觉得可以试一下”。
8月11日,在小米十周年的发布会上,雷军承认与董明珠的赌约有点盲目自信,“后来很后悔”。两天后,在央视新闻相对论节目中,董明珠对此回应说,“格力在空调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现在是走在*地位,格力要在保持主业不变的情况下,让中国的装备在世界上叫得响!请雷军提出自己行业的目标。”
4月27日,在和雷军一起参加央视《新闻1+1》节目中,董明珠说,“我跟雷军很熟悉,也是朋友了。”虽然两者的关系,现在看起来不错,但在过去,两者的关系,还是“对头”的成分更足。
2014年12月,小米科技斥资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董明珠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评价这个合作是“两个小偷在一起,是小偷集团。”
董明珠骂美的是小偷,因为此前美的销售的某几款空调侵犯了格力的专利,因此被法院判决赔偿格力经济损失200万元;而说小米是骗子,指的是小米因侵犯爱立信的技术专利,在印度新德里被爱立信公开起诉,并导致小米手机在印度一度被禁售。
此后,董明珠还多次炮轰小米,说“小米不是什么伟大公司,小米手机不是有品质的产品。”又说“大家选择不用小米手机是因为小米质量不行,没有人会说因为小米价格太贵。”还说小米是贴牌生产,等等。
格力的危机
当然,董明珠真正的危机,不在外面的“对头”,而在格力之内。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规模8032亿元,低于2018年的8104亿元。这意味着国内空调行业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格力、美的之间的厮杀,会更残酷。
对于疫情影响下损失惨重的空调行业来说,谁能扛得住风险,谁能把损失尽可能降低,谁就能在疫情结束后更快恢复过来,甚至重塑行业的格局。
8月30日,格力和美的这对“宿敌”同时发布了半年报,这一次,一向强势的格力输给了美的。2020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收413.33亿元,美的则在空调业务上收入了640.3亿元,以半年报来看,这是多年以来美的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过格力。
更明显的是两家整体营收下滑的幅度,美的营收1397亿元,同比下滑了9.47%;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降了8.29%。但格力营收只有706亿元,归母净利润只有63.62亿元,降幅分别高达28.21%和53.73%。具体到空调业务,美的只下滑了10.37%,格力却大幅下滑47.89%。
输给心里看不上的那家“小偷”企业,董明珠恐怕很不开心。
自称*的乐趣就是“卖空调”的董明珠,其实一直想改变格力七八成收入都来自于空调这一事实。
主业单一*的风险是,如果在空调业务上败了,格力就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美的对格力的挑战虽然只是一次小的胜利,但格力非常紧张,因为这是“命根子”。从2018年至今,格力空调的营收长期占总营收的7成以上,今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也是因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空调卖不出去,其他业务的比重有所上升。
最关键的是,空调业务是格力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其毛利率长期保持在35%左右,今年上半年下滑至32.05%,也是因为市场行情不好,降价出售导致的,其他制造业务如生活电器、智能装备的毛利率虽然也比较高,但由于占比太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要知道,格力空调在2018年、2019年的收入基本是持平的,从市场看,2019年行业总产量同比增长1.21%,但总体销售额同比下降0.74%,行业总出口量同比下降0.82%,行业总内销量同比下降0.69%,空调全行业都面临巨大压力,而在2019年,格力在中国家用空调线下市场零售额占比36.83%,想进一步提升难度非常大。
而在海外,格力也并没有海尔那样的竞争力,在三大白电巨头中,格力对本土市场的依赖度最高,海外市场贡献率长期低于15%,只有在今年上半年达到17%,而美的、海尔的海外市场贡献率均已接近50%。
格力在空调领域确实还能在很长时间里屹立不倒,但是除了空调之外,格力还能讲出什么新故事呢?这决定了董明珠的时代能维持多长时间。
在2018年的干部工作会议上,董明珠表示要把智能装备作为格力电器的“第二主业”。2013年,它只是自动化设备制作部,2015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并独立运营。
2017年前后,格力将原来的智能装备业务分拆成为三个部分,南水的工厂主要生产机器人,北岭的机械所主攻自动化的生产线,坐落在暨南大学的旧厂房则主要进行上游技术的研发。
目前,格力声称已具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物流仓储、智能检测、自动化集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据介绍,格力的这块业务不仅服务自己的自动化改造升级,主要还是向其他B端企业推广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方案。可是在2C的轻工业领域深耕多年,并不代表就能在2B的重工业领域很快发展起来,这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验证,从收入占比即可看出,离真正成为“第二主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B不好做,在技术已经成熟的生活家电和手机等消费者业务上,格力也没有立稳脚跟,只是在电饭煲、净水机、空气净化器等小家电领域推出过一些爆款产品,但在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与美的、海尔这样的传统豪强还有很大差距。
让董明珠担心的是,格力虽然在空调行业一直是龙头老大,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前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后有小米等互联网新贵高调入场,格力在她手里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春兰空调”?要知道,这个曾经的空调霸主就是倒在了多元化扩张的道路上。
事实上,不管是智能装备,生活电器,还是包含芯片业务、手机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投入了很多,也拿了很多专利和奖项,但在商业化上就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起色。
疫情之下,格力遭受的创伤越重,越说明自身体质不过关,核心就在于格力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到底是智能装备,还是新能源,还是手机和芯片,能成为格力的下一个支柱,谁也不知道,包括董明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