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连开18档,观察类真人秀还能火多久?

追溯国内观察类节目的发展路径,最早可以到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虽然节目没有设置第二演播室,但已经具备了观察类真人秀的雏形。

要说2019年的最热数量最多的综艺模式,毫无疑问观察类真人秀首当其冲。

这股热潮也延续到了2020年,尤其是在疫情影响的前半年,观察类综艺因为体量小、不聚众、拍摄场景偏重家庭或户外,仍是几大平台重头。尤其是近期,平台不约而同地聚焦在疫情后明星的独居生活。

像优酷的《看我的生活》、爱奇艺的《我要这样生活》、腾讯视频的《让生活好看》都是如此。

回看过去,从2018年的2档、到2019年的15档,再到今年大概率会和去年相近的节目数(包括后续季),从目前来看,素人恋爱真人秀已经跑出了头部,《我家那闺女》《我家那小子》也有了稳定排播,观察类真人秀已经走到了一个广告、收视稳定但亟待突破的时期。

观察类真人秀,还能火多久?

观察类真人秀常用叙事语态:纪录+现场

追溯国内观察类节目的发展路径,最早可以到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虽然节目没有设置第二演播室,但已经具备了观察类真人秀的雏形。

真人秀,常用的叙事语态有两种,一种是纪录片式的记录,真实记录节目中嘉宾的原始状态;一种是现场,或是在演播室内现场录制,或是在户外以线性时间的方式录制,它的时空是局限的,形态是“在现场”的。

而观察类真人秀,采用了“纪录+现场”的模式,或者用“纪录”来补充“现场”,或者用“现场”来重新解读“纪录”。

在观察类真人秀 1.0 的时代,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引入第二现场,以“小片”或者采访的形式,穿插在现场节目中。例如在《中国好声音》中,选手上台演唱时,家人在后台通过显示器观察选手的演唱,他们的紧张神情或被转椅子的欢呼雀跃,还有接受的采访,都时不时穿插在现场的表演中。

在最近刚刚收官的《青春有你 2》中,每次舞台的第二现场都是非常重要的节目素材,有时甚至可以把第二现场选手说的话,清晰地剪辑到正在表演的现场舞台画面里,充分迎合了观众的好奇心。这种方式打破了线性时间和明确、有限的空间限制,在时空上得到了充分的自由。

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户外真人秀,则是利用现场追述来补充“纪录”。现场追述是观察类真人秀的常用叙事手段,主要是利用节目参与者在事后追述“纪录“中曾经发生的事件,利用插叙或倒叙的方式,起到解释补充画面、表达内心、刻画人物等作用,弥合了素材不足的情况。

在这类节目中,现场追述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功能,但在使用的时候却非常简洁,一段采访很少超过 30 秒,有时会出现采访接采访的剪接方式,就同一事件呈现多个嘉宾的观点。

这种方式已经慢慢培养起了观众的惯性期待,当节目中一个重点事件发生时,总希望听到当事人能说点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亲爱的客栈》*季中,易洋千玺作为飞行嘉宾到达客栈,但他的话非常少,而且喜欢一个人呆着,与其他客栈成员的交流少,很多时候都在默默干活或者在湖边发呆。

这时候节目里加了王珂的采访,他说:“我很希望看到他笑,因为他在这个年龄和他这个事业段,他理解不到我们想找到的生活的感觉……我挺难受的其实,其实刚才看他走,我想上去抱抱他。”说到动情处,还有点哽咽。这段采访恰到好处地把原本表现比较没有亮点的嘉宾的性格立起来了,让观众也开始心疼易烊千玺。

到了观察类真人秀 2.0 的时代,相对于“纪录”,“现场”已经完全独立出来,光明正大地成为节目的第二现场。现场的嘉宾也不只局限于纪录中的“自己”,而加入了与“自己”有“强关系”的亲人、朋友,或者带有分析解读任务的明星嘉宾。这种形式进入国内,才不到三年,却已经遍地开花,各大平台纷纷推出此类节目,最近播出的独居类真人秀就是其中之一。

升级版观察类真人秀 观察点更加丰富

“现场”独立成演播室第二现场之后,一般在“纪录”部分已经拍摄并剪辑完毕之后进行录制,成为节目的另一条主线,穿插起节目中的“纪录”片段。第二现场通常还会设置与“纪录”片段有关的讨论话题。

在观察类真人秀 1.0 的时代,节目里的“观察员”大都是“自己”或者参加节目的其他人。而到了 2.0 时代,观察员也可以是“自己”,例如《我要这样生活》里,纪录片段的主人公就是当期嘉宾,观察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但更多的观察类真人秀的观察者是其他人。

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强弱来划分,升级版观察类真人秀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关系真人秀,一类是弱关系真人秀

1. 芒果 TV 自从《我家那小子》热播之后,就开始了360度研究家庭关系之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典型的家庭强关系。研究母子的有《我家那小子》,研究父女的有《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研究夫妻的有《妻子的浪漫旅行》。

在这些节目里,观众不仅能窥看到明星私下的个人生活或恋爱相处状态,还能看到明星的家庭关系。这些都是以往综艺节目没有涉及到的明星陌生化的一面,而且这一面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观众的观点很容易投射到明星身上。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代际价值观差别,天然地制造了大量戏剧冲突,为节目提供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话题。例如《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等节目中必谈的大龄剩女问题,不管是节目包装还是节目中的讨论话题,总是有意无意地被提及。这种大众无门槛话题,加上明星身份的发酵,非常容易成为社会讨论热点,从而让节目出圈,引发全民讨论。

2. 弱关系真人秀对准的观察对象大多是素人,演播室里的嘉宾就不再是与素人有着强关系的家人或朋友,而变成了素不相识的明星。因为一档没有强烈戏剧冲突纯素人综艺要招商,或者吸引观众注意,在目前的综艺市场是一项很艰难的任务。第二现场的设置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在恋爱观察真人秀和职场观察真人秀中,这样的配置很常见。明星在演播厅密切注视素人们一举一动,同时还会增加猜测剧情走向的任务,让明星与素人的关系更紧密地勾连在一起。

例如在《心动的信号》*季中,明星每一期都要猜测素人嘉宾当天的心动对象是谁,相互比拼,看谁的命中率最高。朱亚文在*期看到所有素人嘉宾出场之后,就表明自己是周游的粉丝。在之后的节目中,有关周游的话题经常会被引导到朱亚文身上。这两种方式都促成了素人嘉宾与明星观察员的结合。

当然无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两者都必须要有联系(亲朋好友),或者相对应的逻辑支撑(观察员自身可以选边投票)。

最可怕的当属为了应对政策出的模式:比如有些节目为了避免被批评“明星占比过高”,就会刻意请些半素人来观察室;或者如《我们相爱吧》般因为怕“明星假想恋爱模式”被批评,就刻意增加一些素人情侣和观察室的点评。

还有一种则是因为觉得明星分量不够,怕广告商不买单,则在观察对象和观察室环节中用了大量明星,而且是关联度不高的明星。

最终这些在观察室,都成了鸡肋。

职场观察类也出现 未来还能观察谁?

当生活观察类真人秀已经被全面挖掘的时候,观众的审美疲劳开始出现,另一类真人秀也浮出水面,那就是职场观察类真人秀。

相较于前者,这类真人秀比较垂直向,观看门槛相对较高,更适合在网络平台播出。职场观察类真人秀可以挑选的行业很多,

韩国已经出现了《超级实习生》(娱乐公司实习)、《公司食堂》(韩国知名大企业)、《试试看吧》( 明星在不同公司求职)、《今天开始上班》(手机服务公司)等诸多行业的职场真人秀。这些节目让我们看到观察类综艺未来的可能性。

去年腾讯播出的《令人心动的 OFFER》脱胎于韩版《新职员的诞生:好人》,聚焦律师行业,这是国内首档聚焦职场的观察类节目。节目的拍摄方式和剪辑方式与大热的《Heart Signal》很像,两档韩国原版节目出自同一个摄制团队。

虽然演播室部分嘉宾的选择方面,仍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几位观察员大都是娱乐行业一人,没有起到很好地降低门槛的作用,阶层集中,在同一话题上也缺少更多不同的声音。但是用拍恋爱的手法来拍职场真人秀,注重细节捕捉,强调人物心理,可看性提高了很多。而且节目中的很多案例都在直面社会现实,每一个课题都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能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

如何让垂直向的职场真人秀降低门槛,关联社会热点,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是今后观察类真人秀亟需解决的议题。

目前观察类真人秀在国内虽然处在遍地开花的状态,但存在的时间还不到三年,还有很多待开发的领域。但是不得不说情感这类艺术作品中永恒的话题,从来不会缺少市场;再加上目前综艺市场的观众女性占比大,电视综艺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观众,打情感牌是相对安全的。

从目前的收视、播放数据看,素人恋爱真人秀已经跑出了头部,《我家那闺女》《我家那小子》也有了稳定产出,观察类真人秀已经走到了一个广告、收视稳定但亟待突破的时期。

但回看2020年较火的综艺节目,无论《青春有你2》这样的选秀,还是“成团+一切”的选秀模式(如浪姐),都容易陷入成本高、广告强但一个赛道只能允许1-2家头部的情况。在广大排播空窗期,只要有新鲜的嘉宾,而且还没出现更合适的节目形式,目前看下来观察类真人秀仍是未来几年的较优选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直播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