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真的被苹果抛弃了吗?
在WWDC20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宣布正式推出基于ARM架构的A12Z处理器芯片,该芯片将取代目前装载在Mac电脑中的英特尔处理器。
据「Wise财经」了解,苹果换用自家芯片一方面在于英特尔的7nm工艺又再次延期,另一方面,苹果极力使用自家芯片有利于整个生态的闭环。
这是苹果的最终目标——触达全线产品,实现通用架构。
众所周知,目前在苹果整个硬件生态中,iPhone、iPad、iPod均使用的是苹果自研A系列芯片,包括AirPods、HomePod在内,也均使用上了其自研芯片。
有产业链人士向「Wise财经」透露,苹果A12Z的大部分芯片仍由台积电代工。“按计划苹果最快将于年底开始逐步替换英特尔芯片,但不会完全取而代之,苹果仍会保留一些英特尔芯片的Mac。”
库克在开发者大会中称,整个过渡期会花费大约两年时间。“未来几年将继续发布新的Mac操作系统用来支持基于英特尔芯片的Mac。”
“虽然苹果的野心很庞大,但A系列芯片如果想完全替代英特尔芯片还需要一段时间,两年是一个保守时间,在我看来或许需要3-5年时间。”上述人士说道。
在整个PC市场,苹果已摸爬滚打了44年。在这44年里,从与微软的对抗到与英特尔的合作,再到与微软的对抗与逐步放弃英特尔,苹果电脑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戏剧性。
“抛弃”英特尔
1994年,苹果Mac处理器由摩托罗拉转向IBM,而后2005年,又从IBM转向英特尔。
当时,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当年的WWDC上宣布了放弃PowerPC处理器的计划。在英特尔的帮助下,苹果电脑才逐步追赶上了Windows电脑。
但是,苹果使用自研处理器的野心仍然不死。2012年,苹果开始探索改用自己的芯片以取代英特尔处理器。之后,苹果一直在悄然设计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芯片,以在成熟的时机将它们转移到Mac系列电脑上。
有分析人士认为,苹果放弃部分英特尔订单会使英特尔在市场上曾经的主导地位将出现持续的下滑,甚至英特尔公司可能退出芯片巨头之列。
这样的说法或许过于悲观。
在「Wise财经」看来,即便英特尔失去了部分苹果公司芯片订单,对于其来说影响并不严重,甚至影响非常微小。一方面,英特尔主要的芯片供给仍在使用Windows系统的PC身上,另一方面,苹果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在逐步攀升,但相比于PC市占率非常渺小。
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数据所表明的,*季度Mac仅占据美国PC市场份额12%。
一位不愿具名的联想内部人士告诉「Wise财经」,整个全球PC市场中,苹果的Mac出货量要比PC出货量小得多。“像国际品牌戴尔、惠普,国内品牌联想、宏碁、华硕都是英特尔芯片的主要需求者,当然近些年也在使用AMD芯片,但两者的配比不同,英特尔的占比会相应高些。”
有数据显示,Mac业务仅占到英特尔收入总额约4%。当然,从目前来说,Mac产品线的规模相对比较小,但是对于英特尔来说,丢掉苹果一些订单则意味着某种损失,损失所对应的,则是竞争威胁的不断增加。
在更多人看来,随着Mac逐步投入ARM的怀抱后,英特尔业务的前景将逐渐变得暗淡。
据「Wise财经」了解,英特尔此前曾发布警告称,全球PC市场的更换周期将缩短,这势必带来二季度业绩的疲软。
另外,苹果也将于今年底开始使用搭载高通芯片的5G手机,预估为年收入超20亿美元的调制解调器业务的收入也将拱手让出。
对于英特尔来说,两处短板让它错失与苹果的合作机会,同时也错失了整个移动平台市场。一个是基带芯片,一个是芯片架构。
由于安卓系统都是基于ARM架构运行,而英特尔的架构则为X86。早期,英特尔曾经发动了像联想、华硕等手机品牌采用其处理器,但最后使用英特尔芯片的手机在软件兼容性、功耗等方面均存问题,不得以失败而告终。
英特尔在电脑芯片和手机芯片上两面受敌,它或许只剩下了*的救命稻草——以PC发家的软件公司微软。
“致敬”微软
微软可以说是PC软件界的老大,同时也是苹果的“敌人”。
可以说,苹果和微软的恩怨由来已久。乔布斯的麦金塔在被比尔盖茨抄袭后大发雷霆,怒骂比尔盖茨剽窃了他的创意,而比尔盖茨正是因为了这次“剽窃”而坐上了PC软件界老大的位置。
但在40年后,乔布斯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苹果iOS 14的细节功能却越来越像Windows Phone了。
就在去年年中,比尔·盖茨还曾感叹,自己做微软公司*的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将Windows Phone的操作系统打造成安卓那样的平台,以至于微软错过了一个4000亿美元的市场。
随着Windows Phone在市场上的逐渐淡出,微软也已经于2019年 7 月 1 日正式停止对 Windows Phone 8.x 设备提供应用更新。
盖茨和乔布斯之间的往事值得我们久久回味。
两人*次交锋是在1980年前后,1980年之前,苹果依靠个人电脑业务在行业里异军突起,也给了传统电脑巨头IBM一个巨大的打击,原本IBM并不看好个人电脑业务,但他们错了。
回过神来的IBM,在1980年给创业5年的比尔·盖茨打了一个电话,最终向他购买了MS-DOS系统,并应用于1981年发布的IBM PC上,正是这个合作,也为盖茨日后登上全球首富宝座打下坚实基础。
而盖茨的微软与IBM的合作,也给了乔布斯的苹果带来了正面冲击,就这样,盖茨站在了乔布斯竞争对手的位置。
两人的直接交锋发生在1983年,乔布斯受到施乐公司在1981年推出的Xerox 8010 Star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启发,推出了苹果自己的Lisa OS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乔布斯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这款操作系统,足见其重视程度。
也是在同年的11月份,比尔·盖茨宣布微软即将推出 Windows 1.0,也是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与Lisa OS十分类似,这也招致乔布斯的强烈质疑。
为此乔布斯甚至将盖茨叫到苹果公司,当着苹果Lisa OS团队成员的面,质问盖茨,“为啥抄我家的系统设计?”
而盖茨用一句经典的话怼了乔布斯及其团队:“我们都有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
这倒是像极了曹植的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985年,乔布斯被他自己挖来的苹果公司CEO约翰•斯卡利赶出了公司,也是在这一年,盖茨的Windows系统正式发布,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也不甘示弱,对微软进行了起诉,引发了长达10年的诉讼。
苹果的诉讼并没有影响微软的崛起,在后来的10年时间里,乔布斯曾一度销声匿迹,潜心打造影视公司皮克斯,而盖茨则凭借在电脑系统方面的成功,登顶世界首富,把微软带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成功时刻。
1995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前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吐槽已经如日中天的微软:“微软*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品位,他们是一点品位都没有,他们缺乏创意性的想法,也没有给产品注入太多的文化。”
不过在1997年8月份,两大巨头还是进行了一次合作。
在乔布斯回归苹果半年多以后,该公司的业务依然低迷,并且存在现金流危机,随时都可能死掉。关键时刻,微软的盖茨却出资1.5亿美元收购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同时作为回报,苹果放弃起诉微软,并在每一部电脑内置了IE浏览器和Office软件。
可以说盖茨和乔布斯之间,亦敌亦友,正符合那句“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此后苹果电脑在乔布斯的改造下再次崛起,盖茨作为苹果股东也喜闻乐见。
2007年,两位巨头终于在一次论坛上坐在了一起,那是一个历史性深刻,双方进行友好的“商业互吹”,淡忘过去的纷争,谈论着未来科技的美好。
那一年,乔布斯发布了颠覆性的iPhone手机,之后1年,比尔盖茨宣布正式退休,逐渐将重心转移到慈善事业上。两位巨头之间的竞争就此结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Windows Phone的失败让盖茨痛心不已,但微软的工作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如今在iOS 14系统中我们看到了些许Windows Phone系统的影子,或许这是他们做出的另类贡献。
只是随着2011年乔布斯的去世,盖茨即使想找乔布斯吐槽一下苹果的“抄袭”也没有机会了。
微软不造芯
可以说,微软和苹果的“第二次科技大战”发生在2012年。彼时,距离苹果推出iPad平板电脑已过去两年。
此时的微软还没有推出Surface。当时微软内部也正在把原有的移动端平台 Windows Mobile回炉重写,将其改造为以触控屏界面主导的Windows 8,针对的是当时愈来愈具流行的平板市场,让电脑厂家也能用Windows来造平板。
但是,“后PC时代”并不如乔布斯想象般美好。从2014年起,iPad销量每况愈下,完全无法回到最初推出时的声势。
当中*的论点,是指平板和键盘的混合式平板电脑(Hybrid PC),才是电脑的未来。2015年,调查机构Gartner就指出混合平板的销量很好,大家都想购买该设备来取代手上的旧设备。
2012年6月19日,微软发布了*款Surface产品——Surface RT。作为微软试水PC硬件的*款产品,但大家对于该款产品却是喜忧参半。
一方面因其平板二合一电脑的新形态打破了当时PC市场同质化严重的局面而受到赞扬,另一方面,因产品无论在PC端或平板端都无法达到用户预期而备受诟病。
在当时,不少人纷纷猜测,这款产品很可能是微软的一次短期尝试,但后来,Surface不但没有成为过去,其产品家族延续了微软的繁荣。
当微软不在吃软饭时,他开始“硬”了起来,但其依旧依托英特尔,就好比手机厂商绕不过高通一样。
归根结底,微软自始至终都是一家软件公司,甚至它从未与硬件沾边,而苹果身上的标签却一直未离硬件。
对于这两对欢喜冤家来说,苹果在向着自己的生态闭关所走去,但微软一直在软件市场中徘徊。
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疑问,微软为何不造芯?
有芯片从业人士对「Wise财经」分析道,对于微软来说,软件是它的强项,在芯片设计上需要招聘大量的*人才才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微软没必要自己设计芯片了,时间上晚于苹果太多了,并且苹果具有硬件优势,两者不具可比性。”
据「Wise财经」获悉,微软已联合AMD以及高通共同研发出了Ryzen Surface Edition和SQ1芯片,而这两款芯片将主要搭载于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中。
可以说,前者芯片主要对标的产品为苹果iPad Pro和MacBook Pro两大产品阵营。而SQ1则是微软对ARM平台Surface产品的继续尝试。
显然,微软也在ARM架构上不断尝试,只是其相较于苹果并非自研而是采取了联合研发、定制芯片的路线。
“这是微软的劣势,虽然有AMD和高通的帮助,但芯片的设计仍然掌握于两者手中,恐怕微软无法形成完整的技术中台,在独特性和优势性上会稍逊于苹果。”上述人士分析道。
“这并不是微软的优势,微软的优势在于软件工程,对于芯片微软走的是联合定制的路线,它自己本身并没有要进入芯片行业的计划,也没有要设计的计划,而是按需定制,即要符合微软提出的优化方案与思路架构。”微软总部软件工程师胡明对我们说道。
「Wise财经」认为,随着微软的定制战略落地,可见英特尔或许在未来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当苹果和微软逐渐“抛弃”英特尔时,或许可以救命的只剩头部的PC厂商。但就目前整个PC形势来看,不容乐观,英特尔应当想清楚自身未来的发展动向,毕竟只靠PC处理器是无法在当前危机四伏的市场中站住脚的。
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在走向自己造芯的路上,包括Facebook、亚马逊、谷歌等企业。
据了解,Facebook正组建芯片开发专业团队,其将用于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服务等;亚马逊也被传出已在自主设计制造AI芯片,用于亚马逊Echo和基于亚马逊Alexa虚拟助手的其他硬件设备;而谷歌早已在自有设备上搭载自主研发的芯片。
其实,自研芯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摆脱对头部芯片制造商的依赖。
众所周知,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巨头控制着底层架构,在核心产品的授权上有很强的定价权。如果科技公司所需的大量芯片自主研发设计的话,未来的产品成本也会降低,另外还可以更好的进行适配和调教。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专注于芯片制造企业独领风骚的时代将会逐步被头部科技公司所替代,后者的优势在于从芯片设计到整条产品线能够完全的形成一套技术中台,形成一个技术体系,完成生态闭环的打造。
不仅是这些国际科技公司,像国内的华为、小米、OV也在逐步完善这个生态体系,只是相较于苹果来说,我们还有很多坑尚未趟过,也有很多路尚未走过。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
注:胡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