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618年中的全网大促就燃起了战火。从电商团购到直播带货,订单量井喷式爆发,快递单数大幅增长,每到此时,原本“次日达”的包裹往往都会延迟送达,爆仓越来越成为电商发展的掣肘。
正是看到了这样困扰电商全行业的痛点,90后青年莫旭明回国创办了智子跃迁:“消费者感受到的发货不及时、爆仓,反映出来的是国内仓储物流市场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人力是有限的,一味的堆砌劳动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举例来说,2018年中国有300万仓库工人,比2010年增长了大约5倍。但仓库工人分拣打包的效率并没有太大变化。市场规模扩大,人力价格上涨,但是人工的效率却没有提升,这将是机器人大有可为的领域。”早在2012年在上海交大读书时就开始钻研机器人的莫旭明后来在美国宾大攻读机器人专业硕士,国内电商的蓬勃发展让他看到了创业的机遇。
最近10年间,中国线上零售每年仍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的线上服务和零售总额为2630亿,而2019年,这一数据,已高达106320亿,复增率为45%。线上零售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快递行业的业务增长,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2019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35.2亿件,相比2009年18.6亿件,复增率达42%。
(2009-2019年中国电商零售额)
(2009-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
如此之高的市场规模增速,人员效率却维持在十年前的水平,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成为行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优化仓储物流各个环节的自动化设备解决方案既有大规模部署的AGV机器人和自动化立体库等,也有区域性改造的PDA拣选和语音拣选等,但对于仓库内订单二次分拣的解决方案,却屈指可数。
(仓储中心商品分拣流程)
目前仓库内常见的订单二次分拣方案有翻盖式AGV小车、交叉带分拣机、机械臂等,但是由于物品标准化程度低,机械臂识别和抓取困难,交叉带分拣机及翻盖式AGV占地面积大,对仓库改造要求高、成本很高。因此,这些自动化解决方案应用尚不广泛。可以说,在仓储物流的各个环节中,分拣仍旧是自动化水平最为薄弱的一环,市场对低成本、高兼容性,高效率的分拣机器人有巨大的需求。
莫旭明介绍,智子跃迁聚焦的正是解决物流仓库内部情境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小件拆零分拣。“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立体架式智能分拣系统,通过机器人小车快速穿梭在立体轨道中,将待分拣的物品运到指定分拣箱中,提高分拣效率,同时还兼顾了兼容性。团队中,除了我一直在研究机器人这个专业之外,其他成员也分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相关专业,在国内外知名机器人公司积累了工程研发、硬件研发、及机器人软件调度算法的工作经验。”
今年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加速了仓储物流业的智能化进程: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人群的物流行业,人工成本陡增,操作工人难招,人员流动大等问题格外凸显。
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智子跃迁的智能立体分拣系统开始在电商仓配、大型零售便利店及快递末端分拣项目,今年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这样一套系统究竟能为商家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呢?莫旭明举了一个来自客户亲身试验的案例:
这套设备长度为6.2m,高度为2.3m,占地仅12㎡,分拣效率为1000件/小时,设计效能为日均处理4000单。目前还只是为客户定制版本的一期工程,在二期工程完成后,设备将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延展,总长度至15m,占地仅为30㎡,而实际分拣效率将达2500件/小时,是业界坪效最高的自动化拣选方案。
操作流程上,无需改造客户原有拣货流程,即插即用。上游工人负责集合波次清单内的订单货物,并转移至分拣设备。设备入口处设置1位工人,将货物投放至入口传送带。此处可按需选配自动扫码相机或普通扫码枪。
货物沿入口传送带进入分拣设备,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分配给指定分拣小车运输,最终被精准投放至播种墙两侧货架上的料箱内,每一料箱对应一个订单。订单完成后,货架上的指示灯亮起,对应的料箱可取走并进入打包出库环节。
根据客户反馈的数据,引入了智子跃迁的智能立体分拣系统后,这位客户的订单播种环节共节省人工5人,年节约人力成本40万元。除了降低分拣人工成本外,还省去后续人工复核的工序,不再需要二次校验。相比于其他分拣方案,智子跃迁的这套设备,拥有很大的优势。
(播种方案对比)
(播种方案年均成本对比)
莫旭明表示:“快递、物流是一个历史悠久、价值链清晰的传统产业,科技赋能,会让这样的行业实现质的改变,这就是新基础设施的力量。硬科技是新基础设施的构建者,新基础设施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又会孕育出一批优秀的巨型公司。我们希望伴随产业共同成长。”
21077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0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