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重新体会到这种真实的忙碌感了!”虽然五一假期期间天天加班,但于璐感受到的却是久违的兴奋。
疫情期间,旅游行业作为“重灾区”,业务几乎全面停摆。直到五一假期前,北京市宣布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降为二级,旅游行业才终于“久旱逢甘露”,各大OTA平台订单暴涨。
于璐所在的燕海旅业在四月底正式复工,旗下民宿连锁品牌「驿雲精品客栈」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随着五一前各地鼓励大众出游相关政策的推出,客栈的订单量随之激增。于璐向亿欧透露,五一假期,京津冀周边的驿雲精品客栈已全部订满。
据文旅北京发布的数据,五一期间,北京市乡村精品民宿恢复营业381家,整体入住率达90%,相较于乡村酒店、星级民俗旅游户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客房入住率,比例最高。
不仅五一假期期间,“现在假期之后的房间也已经订出不少了。”燕海旅业集团市场部总监孟凡淼告诉亿欧。
受疫情影响,省内游、短途周边游成为出游*,低密度的乡村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民宿行业逐步迎来复苏。
后疫情时代,民宿行业喜忧参半
不同于多数刚刚恢复营业的民宿,一些民宿品牌在清明节时,就已经开始尝试小范围复工了。
「隐居乡里」是北京经营乡村民宿规模*的企业之一,旗下拥有“山楂小院”、“姥姥家”等多个知名民宿品牌,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陕西及成都。疫情发生后,隐居乡里按要求早早关闭了北京所有运营项目,村子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封锁状态。
四月初,位于陕西汉中的“楼房沟”项目率先尝试迎客,本担心疫情防控期间客流量不高,没想到清明节期间很快迎来了*次客流高峰。而后,随着各地民宿业管控逐渐放松,部分项目也开始有序恢复运营。
“五一前夕,小院入住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五一期间,12个项目开业10个,入住率100%,且都是开业当天全部卖完。”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告诉亿欧,从清明节到五一期间,已开业的院子几乎每天满房,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多月,并不比往年差。这得益于国内疫情好转,促使大众的出游需求被唤醒,出于安全考虑选择错峰出游。
但并非所有民宿都如此好运。
除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川渝等地的近郊民宿在五一期间“回血”,多数民宿的经营情况并未有太多好转:
位于长途旅行目的地的民宿,因为跨省游减少,只能佛系等待或暂时离场;开在市中心的城市民宿,由于承担着高租金压力,存在个别倒闭的现象;依靠景区流量来支撑获客的民宿,在失去流量支撑以后,只得无奈坚持。
“即使没有疫情,也很难保证这些民宿不会因为其他因素离场。”面对疫情对民宿行业造成的影响,陈长春如此回答。在他看来,外界认为民宿行业在这次疫情中受灾严重,更多是基于对春节期间收入受损的判断。
但实际上,每年初春本就是民宿淡季,往年也多是在清明之后才有所起色,因此疫情造成的短期冲击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大。况且,民宿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细水长流才是这个行业的性格。
2018年至2019年百度全年搜索指数显示,民宿关键词搜索指数除在春节前后出现极大波动外,总体保持稳定,民宿搜索的日均值3674次,酒店是2758次,民宿是酒店的113%倍,这意味着民宿产品正代替酒店成为住宿选择。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从发展趋势来看,预计到2020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共享房源将超过600万套,房客将超过1亿人。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2020年民宿市场发展依然可期。
得益于国内旅游消费升级、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亿欧智库高级分析师贾萌认为,数字的背后是消费者对民宿越来越强的消费需求,而这一需求也将促使民宿行业未来朝着精品化、品牌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疫情造成的影响正在成为过去式,而了解民宿行业如何在困境中生存,寻找新生路径,为整个行业来说,更有意义。
危机之中,民宿全力自救
度过严峻疫情期的民宿市场,虽然已经有所好转,但全国的民宿市场依然呈严格管控之势。从业者都明白,若想将疫情影响降至*,必须制定策略全力自救。
失去线下活动的优势,从业者们迅速反应,奔赴“线上战场”。
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成为内容推广主阵地,各运营团队通过直播当地独特景观、个性化住宿环境、以及发放优惠券等形式吸引用户进行民宿预定。
驿雲精品客栈所属的燕海旅业,旗下同时拥有旅游、酒店、旅游商品等多个业务。从通知线上复工开始,燕海旅业便开始着重进行“线上营业”。
针对民宿业务,该公司早早做出战略调整,停止北京等多城市的大部分民宿门店运营,不再继续提供住宿服务,以减少资金损失。门店运营团队将重心放在直播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多个自有媒体平台进行线上预售,发放巨额优惠券进行 “出血”预售。并提前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提高民宿安全系数,增强消费者选购信任。
孟凡淼表示,疫情带来了更多对民宿多面盈利模式的思考,未来将继续提高社交平台运营能力,借此传播品牌、养粉蓄力。
直播之外,通过改变租赁形式减小损失也是当务之急。
国内老牌民宿预定平台木鸟民宿升级中长租功能,在App首页上线中长租频道,增加中长租的入口和推荐位,平台给予流量倾斜,鼓励和支持民宿房东短租转中长租,帮助民宿主实现部分资金回流。
民宿平台掌宿也采用短租改长租的方式将低于市场价的精品公寓转为长租,免除网费、物业费、卫生费等,甚至承诺不满意可以无责解约,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将更多房源长租出去,*限度降低边际成本。
积极自救没有换来危机即刻解除,“民宿清零”、“行业洗牌”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对企业来说,这时越是冷静、客观,越是能在迷雾中看清道路。
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介绍,近年来公司发展速度快,疫情突然给行业按下暂停键,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仔细回顾过去的工作,查漏补缺,复盘市场。至于行业内涌起的自救风潮,他表示,客户舒适的住宿体验和口碑就是品牌*的背书,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更好的打造产品,提升服务。
据陈长春透露,隐居乡里今年有100座小院的打造计划,团队从年后便一直在忙于筹备外地布局,完成设计规划,预计在2020年年底,民宿小院将突破200座。
“以前,农副产品只是作为乡村民宿的附加品,现在我们开始有意探索农副产品的价值,因为抓住了消费者的胃,也就抓住了商机。”陈长春表示,未来也会在运营和销售上提高重心,抓住电商机会,扩大销售。
从目前市场恢复情况来看,民宿行业的自救已经有了明显成果。虽然暂时还不会迎来报复性增长,但对于多数经营者来说,只要找对方向自救,在品位和质量上努力,生存的问题也就不大了,未来的发展,机会一定大于危险。
集群化发展,大势所趋
《2019年中国在线民宿预定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中国大陆共有民宿66405家,珠三角、长三角和川渝地区占据民宿市场半壁江山。
受旅游增长需求的影响,在线民宿房源数和房东数急剧增长,几年内,大量资本和人流涌入,单个房东平均持有的民宿房源从2016年的2个左右,到2019年已达到3.3个左右。
在日益增长的民宿市场里,主要分为城市民宿和乡村度假民宿。
城市民宿多分布在城市的主要商业地带,以到城市旅游的游客为主。乡村度假民宿则依托当地旅游景区,成为景区的旅游配套部门和旅游产业链的食宿链环。
文旅行业分析师周鸣岐介绍,农村度假民宿从最早的1.0阶段农家乐开始,就已经显现出村落集群化趋势,经营者在景区周边利用自家房源开设民宿,成本低,压力小,能直接吸引景区周边的民宿聚集。
以莫干山为代表的长三角民宿集群,是行业发展成熟的典范。从2003年开始,环莫干山地区旅游接待逐渐规划化发展,逐步从农家乐、洋家乐、乡村酒店到精品民宿。在风景区毗邻村域,已经形成核心集聚区和边远村域多点集聚的民宿空间发展结构,成为了莫干山地区新的旅游吸引物。
莫干山民宿集群化发展样貌,也正是国内乡村不同民宿发展状况的写照:
高档民宿不依托风景区客源市场,都表现出逃离大众区域、倾向自然舒适物私有化的选址取向,拥有强大的资本网络、先进的管理设计团队。
中档民宿对外部依赖性较强,需要依托旅游资源和风景景观,多为商业性民宿,是典型的旅游小企业;
低档民宿的出现是游客集聚倒逼旅游配套的诞生,多为本地人改建自家房屋自营为主,是典型旅游配套的社区民宿,因此对旅游区具有较高要求。
现阶段,国内已形成了滇西北民宿群、川藏线民宿带、湘黔桂民宿群、海南岛民宿群、浙南闽北民宿群、徽文化圈民宿群、客家文化圈民宿群、京津毗连区民宿群、珠三角毗连区民宿群、长三角毗连区民宿群、浙闽粤海岸民宿带等11个民宿群带。
民宿集群把更优质的资源汇聚在一起,不仅能在短期内引发关注,吸引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高端消费人群到乡村度假,还能引发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酵和升级,实现年轻劳动力的回流,成为农村转型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从单体民宿到民宿品牌化、连锁化再到如今的民宿集群化,民宿行业一直在转型升级,融合了各民宿单体的不同产品特色而拥有更大优势的民宿集群,已经成为民宿业发展的长久趋势。
结尾
塞斯•戈丁(Seth Godin)说:“如果你想要把一个洞挖的很深,就必须呆在一个地方。”
民宿从来不是弱不惊风,而是生命力顽强。只有花费了足够多的时间去了解和体验,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冷静以对,趋势出现时,及时、清醒、独立的做出预判。
在每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起落与选择,在震荡调整中,消费者的消费会变得更加理智,平台的产品会更加明确,从业者对行业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专业。
但*不变的是,人们总想去到更美的地方,住到一个更好的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