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管得还严吗?”
“我们这街上有很多人不戴口罩了。”
微信群里都在互相询问还要不要戴口罩。3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科学戴口罩指引,对普通公众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等环境中建议不戴口罩。
但更多的口罩产业链产线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再过十余天,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建设的8条熔喷布将正式投产,预计每日N95熔喷布生产量将达到8吨,或产出12吨医用平面口罩原料。
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月29日,全国口罩日均产量已达1.16亿只。其中医用N95口罩日产能、产量分别达到196万只、166万只。而且随着更多正在建设的产线陆续投产,口罩产业链上下游的产能产量都将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国内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情况已有了明显改善,新增病例自2月下旬起呈稳步态势,多地连续几日实现零增长,截止3月28日,国内累计治愈人数已突破七万五千人。
需求正在减少,产能却持续暴增。
中国石化预计,上半年熔喷布产能将接近300吨/天,可满足3亿片/天口罩的生产用料需求,市场将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压力,全球防疫处在关键时期,答案正在风中飘。
助一臂力,还是分一杯羹?
3月26日,疫情期间北京三级法院的首次线下庭审开庭,北京京海康佰馨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东等人站上了被告席,原因是涉嫌购买了58万余只假冒3M牌口罩以谋取不法利益,被控销售伪劣产品罪。这只是口罩乱象的一角。
3月1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过去一个多月,全国共查获假冒伪劣口罩8066万只。
假冒伪劣口罩大规模流入市场引发众怒,另一边,口罩投机的“暴富神话”席卷整个产业链,从下游到上游都陷入了史上最疯狂的行情。
广州市保为康劳保用品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杨飞告诉亿欧,“原材料供应不足,大部分生产厂家已停工,生产设备不足,人员也不足,物流不畅通。”两个月前,这是全国口罩企业共同的困局。
全国卫材生产基地河南长垣,原市场价格2万元一吨的口罩制作原料熔喷布,一度狂飙至60万元一吨;口罩机价格从40万直接竞价至160万,甚至连口罩机图纸在某电商平台上都能叫价数千元。
资本市场中,多家借口罩行情浑水摸鱼的企业,因涉嫌蹭热点被问询、调查。
3月17日,针对格力“预计出口1亿片一次性医用口罩”,上交所向格力地产下发了问询函。格力地产承认,“高格医疗目前尚未获得欧盟国家CE认证和北美FDA认证,高格医疗为新设立企业尚未申请海关进出口业务资质,能否实现出口销售业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一面是市场上“群魔乱舞”,另一面则是行业里的传统口罩企业想方设法克服人员复工、原料供应、物流运输等复产难题,以前跟口罩毫无瓜葛的知名制造企业也纷纷转产,为抗疫和节后复工提供“弹药”。
不到一个月,富士康、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公司的口罩产线迅速投产,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对亿欧表示,截至3月18日,通用五菱已经建成了22条口罩生产线,日均产能已达到200万只。
无数人在利诱之下闯入口罩行业,要分一杯羹,但也正是在这股风潮中,化解口罩困境的答案显现出来:市场需求暴增从口罩一路传导到口罩机和各种原材料、核心原料熔喷布价格暴涨,口罩产业链短时间里绷紧,在扩产路上狂飙。
“口罩总动员”产能破亿
春节前,口罩行业的QQ群、贴吧热度直线上升,群聊框里不断跳动着需求信息:求口罩货源、求口罩机、求熔喷布原料,为了避免被信息流刷掉,采购经理们总是不断粘贴着相同的信息。
这些寻找货源的人告诉亿欧,行情的变化是从1月19日前后开始的。从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病毒人传人”开始,口罩就变成全民出行的“日常穿搭”,一时间洛阳“罩”贵,而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为了有效隔离,不得不亲自动手缝制口罩的场面,则让所有人揪心。
3月下旬,电商平台上,口罩不再缺货、价格逐步回落,5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价格大概在80~90元区间。口罩供需关系逆转,在贴吧、QQ群里,弹出来的消息变成了发布口罩库存、询问有无代办出口资质。
两个月内口罩行情两次反转,归功于临危受命的中国制造产业链猛地上紧了发条。
刚回到老家准备过年时接到复产任务,杨飞不得不连夜打了1000多个电话动员了100多名员工,带着他们在除夕当天凌晨从湛江返回广州复产,连离职两三年的老同事都没漏过。从制造业大省广东到卫材生产基地河南,口罩企业普遍拿出数倍工资请回工人。
佛山,一批机械制造企业在政府协调下转产口罩机;杭州,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对着买来的图纸设计、制造口罩机。
相比工人的几倍工资和口罩机的几倍竞价,口罩原料熔喷布和熔喷料的价格更令企业咂舌。2月24日,原本只有聚丙烯、熔喷料产线的中国石化,投资2亿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苏仪征化纤加急上马10条熔喷布生产线。
中石化总部党组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刘姗对亿欧解释说,熔喷布新增产能需要的周期长、投资大,“近期口罩机增加得多、快,熔喷布增加的相对少、慢。再加上一些企业出于对原材料的供给担忧而囤积资源,造成阶段性的熔喷布资源短缺。”
由于石化企业加大了投产力度,目前熔喷料产能供大于求。据熔喷料企业专家预计,近期全国熔喷料增加15万吨产能,合计达到25万吨产能,而17万吨熔喷料就足够满足500亿片N95口罩的产能。
3月下旬之后,原料和设备价格逐步下跌,全国口罩产量也一路从节前日产800万恢复到疫情前的2000万,现在日产量已经破亿。
口罩行业潜在产能压力令人担忧,但纸尿裤企业却可能“远水解近渴”。在疫情前期不少口罩企业争抢熔喷布原料,挤占了纸尿裤原料无纺布的产能,加上物流和人力成本上涨,纸尿裤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紧张。随着熔喷料供应逐渐提高,纸尿裤企业的压力可能在4月得到逐步缓解。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也给口罩企业吃了颗定心丸,“不少企业担心将来会不会口罩产能过剩,明确告诉他们,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官方动员之下,一条完整的口罩产业链,全国范围内的协同增产,1个月增产14倍的奇迹得以成真,也使得疫情下的口罩行情再度反转。
疫情全球扩散,中国口罩反向输出
与中国要求必须戴口罩才能出门不同,从1月疫情爆发至今,欧美国家并不建议没有症状的民众戴口罩。
身在波士顿的吴女士告诉亿欧,波士顿最初爆发疫情的Biogen公司距离自己家不到1公里,波士顿已经成为重灾区,当地人慢慢开始重视,但是口罩短缺,外面基本上没人戴口罩,美国人的文化也不一样。“我和家人戴口罩去美国超市购物,会遇到很不友好的眼神,他们觉得你戴口罩就是得病了,应该在家里待着,而不应该出门。”
普通人淡定的同时,各国医疗系统正在重演1月底中国口罩短缺、医护缺乏防护的恐慌。吴女士表示,“美国疫情爆发后已经买不到口罩了,所以当地的华人会把自己的口罩捐赠给医院,也有人请国内朋友寄送少量口罩过来再捐给医院。”
截至目前,速卖通平台数据显示,法国口罩销售额在过去一个月内增长了87倍,西班牙口罩销售额增长了188倍;意大利口罩销售额增长高达540倍。负责口罩业务的小二告诉亿欧,“我们帮助了大量口罩商家入驻,但因为外国资质认证体系复杂繁多、不统一,更多商家在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
吴女士所在的波士顿校友会曾在疫情初期组织过一次募捐,给黄冈市的医院捐赠了大批口罩等物资,“如今疫情在美国爆发,国内现在口罩出现过剩,有一些厂家也希望能够出口口罩,所以我们上周也在做这样的募捐,但是可能出口太麻烦了,目前还没能把大量的口罩运过来,现在主要还是靠社区互助。”
疫情不断蔓延,欧盟和美国都已经延缓了相关认证要求,以加速物资进口。
更多的国家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塞尔维亚总理在公开讲话中请求中国政府援助包括口罩在内的医疗物资。据悉,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3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
一条条从中国发往全世界的口罩航线,正在争分夺秒地打通。
3月上旬,意大利政府直接通过大宗贸易向广州企业文撒医疗采购了近1亿片口罩。文撒医疗电商负责人陈熙表示,“在保障国内供应的前提下,会拿出产能的30%用来帮助世界口罩供应。”
3月29日,法航执飞的*医疗物资航班载着从中国产的500万只口罩抵达戴高乐机场。为解决法国口罩短缺情况,法国卫生部已向中国订购总共10亿只口罩。
欧美国家对口罩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随时可能迎来新的高峰。3月30日,奥地利要求民众到超市购物时戴口罩,成为*要求民众戴口罩的欧洲国家。这一变化显示,欧洲国家可能改变此前对待口罩的态度。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研究所(AEI)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合发布了《国家新冠响应:重新开放的路线图》,罕见地提出了鼓励公众戴口罩,“为了降低*阶段的风险,应鼓励所有人(包括无症状的人)在公共场合佩戴非医用织物口罩。”
中国石化表示,现在国内口罩产能过剩问题不需要过度担忧,随着海外需求放大,而中国国内资源供给增加,国内口罩和熔喷布资源可能将反向输往海外。这一变化,将支撑国内口罩和熔喷布市场的坚挺。
名企蜂拥而至,行业不会回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判断,10月后可能会新的疫情高峰,不确定的局势让口罩的未来需求变得飘忽不定。
定与不定之间,很多转产口罩的知名企业有了长期的口罩产销计划。
比亚迪已从3月15日起提供1500万只口罩投放深圳市场,格力官方商城在3月9日上线了自主生产的口罩。
截至3月12日,比亚迪口罩日产量达到500万只,生产线依然以每天6至8条的速度扩张。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明确将拿出10亿开拓医疗设备,到3月底,格力口罩日产量达100万只。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亿欧表示,通用五菱计划长期开展口罩的生产业务,“我们是联动公司工会旗下子公司广西宝菱康科技有限公司来生产(口罩)的,公司也会有相关方面的业务。”
长远来看,疫情平复口罩需求回落,这些产能规模更大的大企业相比产能分散的中小企业更有竞争力,“他们的供应链能力、品牌效应和市场渠道都更有优势。”一家河南口罩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并不乐观。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口罩和呼吸防护相关企业超5.3万家,2020年2月以来新增超1.2万家,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速高达1616%。
2019年,4.1万家口罩和呼吸防护相关企业“只”生产了50亿只口罩,不仅产能极其分散,由于渠道环节复杂,利润也极其低微,“每只利润四五厘”。
而那些新投产口罩的名企动辄日产百万、数十万的产能,则足以重塑口罩行业原本小而散的局面。它们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材料技术、工业设计等能力,都可能为口罩行业带来更多升级。
中国口罩行业产出了全世界一半的口罩,但国内市场更为知名的品牌还是3M、霍尼韦尔等国际材料巨头,国产品牌绿盾、稳健无论在市场地位还是品牌上都无法与之匹敌。
3M作为一家多元化企业,开发了近七万种产品,从家庭用品到医疗产品,从运输、建筑到商业、教育和电子、通信等各个领域,而霍尼韦尔也涉足航空产品、汽车产品、工业自动化以及特殊材料等方向。
相比之下,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国中小口罩企业很难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许多人曾吐槽市场上的口罩存在憋气、不合脸型、样式单一等问题。3月25日,一则小米口罩专利获授权的消息受到关注,该专利能显著提升口罩气密性,改善舒适度。
不断扩张产品线的小米进军口罩行业,一点也不会让外界意外。但天眼查数据显示,该专利申请日期为2019年5月22日,显然不是专为疫情而来。
尾声
当疫情狂风骤雨般席卷中国,口罩产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从800万的日产量扩容到了1.16亿,再度展现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完整产业链的巨大优势。
尽管国内与境外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性,给国内的口罩产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但越来越多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对疫情长期化的警告,则给了中国口罩产业宝贵的调整时间和空间。
已经在马力全开进行生产的企业,是否能抓住这样的时间与空间,最终平稳着陆?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企业想过,也没有人在意。
毕竟这是一个口罩的牛市。
致谢:
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采访内容展出,但感谢多位企业负责人、相关从业者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中石化总部党组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刘姗、中石化燕山石化公司宣传工作处科长支咪咪、广州保为康有限公司生产部生产主管杨飞、阿里巴巴速卖通商家运营龙轩、广州文撒医疗电商负责人陈熙、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公司公关传播科邓巧芸、吴女士
参考资料:
1.《从造汽车到产口罩:比亚迪跨界抗疫》 2020/03/18 新华社
2.《康佰馨涉售假口罩案开庭:被告否认知假售假,上游被另案处理》 2020/03/26 澎湃新闻
3.《“每只利润四五厘”,中国口罩产业17年沉浮》 2020/02/02 腾讯棱镜
4.《熔喷布价格上演“过山车”》 2020/03/26 大河报
5.《口罩热挤占原材料 纸尿裤生产吃紧》 2020/03/20 *财经
6.《美报告详述疫情响应路线图 恢复正常生活分几步?》 2020/03/31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