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又停工了。
3月27日,据国家电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这则消息再次挫伤了原本刚重拾复工积极性的影视企业。
不过,也有电影公司的创始人告诉钛媒体,“热爱这个行业的和已经打在这个行业打拼多年的公司,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共度难关。”
在国内本土疫情形势趋稳,但海外疫情还有较多不定因素的当下,钛媒体采访了7位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听他们分享了近日复工的现状。即便面临重重险阻,在一次又一次遭遇寒冬的侵袭之时,这个行业依然试图坚强地站立起来。
有序复工的前期筹备与后期制作
在全国万余影视公司中,有些主营投资、宣发,有些深耕制作,还有些以后期为业务重点,也有集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而疫情给各个公司带来的影响大小也不同。
其中,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的企业/项目,因大体上不需要人员聚集,近期复工形势*。
“我们公司的话,2月中旬已开始恢复单位办公,后期制作的部分不受影响。”制作了《古董局中局》《明星大侦探》等互动影视剧的、互影科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钛媒体。
目前,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影视剧的后期制作团队来说,在一个小屋子中,剧组把物料袋子发给他们,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去完成即可,复工方面基本不受阻碍。“除非是重型影视的那种大后期,跟一个团队几十、上百号人,那样的应该都没有大面积复工。”凡影科技的工作人员金硕表示。
公司同样在有序复工的还包括著名网络作家匪我思存创办的双羯影业。今年,双羯影业的几个项目,包括根据匪我思存小说改编的都市言情剧《景年知几时》,都还在剧本策划和前期筹备阶段,因而在正常推进;电影方面今年也没有院线计划,有一个网络电影项目会在4月左右上线,宣传也在照常筹备。
华策影视的网络电影制片人吴小雄,也谈到近期他们的项目还在筹备阶段:“我们办公地点在杭州,项目研发、策划、跟编剧讨论开会,这些都在有序进行,*不同的是无法去北京出差了,主要做线上沟通。”
简言之,对于不涉及大规模人员聚集、也不涉及院线排期的影视前期筹备、后期制作和网络影视剧宣发来说,一切都已进入有条不紊地工作阶段,与其他行业差异不大。
院线电影宣发和剧组拍摄面临的困境
对于院线电影的宣发团队,还有影视剧的剧组来说,复工现状又是另一幅图景。
“在电影业务这块,我们可以说是没怎么复工,因为无工可复,”启泰文化董事长杨硕无奈地表示。他们公司主营院线电影的投资与宣传发行,同时也涉猎院线电影的拍摄制作。
院线电影的宣发复工难,主要是基于影院复工变数较大、前景不明的现状。
此前,自3月中旬开始,已经有新疆、云南、甘肃、青海等地的500多家影院相继复工,放映包括《何以为家》《流浪地球》《战狼2》在内的一些重映片影片;杭州、南京、上海等地也曾先后在3月下旬表示可以恢复影院营业。
3月21、22日,全国影院复工后的首周末票房仅6万多元,占平日全国周末票房的万分之一。然而,从3月26日支付宝发布“城市生活周”电影票预售成绩单来看,近400家电影院宣布即将营业后,预售票房已暴涨20倍。这说明国内疫情相对趋稳后,铁杆影迷的观影需求已经明显提升。
然而,3月27日,国家电影局下达的一纸“全国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的禁令,又把院线打回了原形。
原本被行业人士认为开始排电影新片的五一档,时间都有可能进一步延后;对于被挤压了大量档期、不知自己公司出品的影片何时能提上日程的电影公司来说,发行规划更是无从谈起。
此外,影视剧拍摄的复工形势也是众所周知的严峻。
虽然横店影视城2月13日就发布了逐步复工的通知,但一位了解现状的剧组人员告诉钛媒体,2月中旬至3月20日期间,复工的剧组甚少。“外地的人一般需要先到酒店集中隔离14日;即便复工了,也主要是内景拍摄为主。”
3月26日,横店影视娱乐的官方微信发文称,如今终于有20多个剧组有序开拍了;不过这比起平日里的50-60个剧组,依然只有40%左右的规模。
为了减轻剧组的负担,横店影视城还减免了停拍期间的摄影棚及酒店费用,并将给予群演每人每月300元的租房补贴和200元生活补贴。但这一切对于产生了大量沉没成本的剧组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在北京,尽管早在2月26日,北京市电影局也联合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电影行业复工防疫指引(1.0版)》,提出50人以下的剧组可以在本市复工拍摄;但作为如今境外输入形势依旧严峻的地区来说,北京剧组复工则更加难以实施。截至3月20日左右,启泰文化在顺义的拍摄基地,依然未能开工启用。
在其他地区,拍摄受阻的还包括互影科技的一些剧组。“有一个在深圳的项目开机了,但只能棚内拍摄;另一个项目原本打算在泰国拍摄,目前已经延后了。”一位工作人员谈到。
拍跨国文化纪录片的南京和之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是日本导演竹内亮和他的南京人妻子赵萍,他们最近的业务也大受影响。
“我们的主要收入是纪录片中的软植入,还有一些品牌纯粹的商业宣传片。这两块收入已经2个月没有了,并且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赵萍对钛媒体表示。
尽管和之梦原本的纪录片系列《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的拍摄计划被完全打乱了,但他们近期还是在做不少跟疫情相关的短纪录片,包括全网流传甚广的《南京抗疫现场》。为了不给防疫添乱,他们的抗疫纪录片摄制组只有导演、摄影师和助理三人。
只要把拍摄地点压缩到本地、拍摄人数降到*,拍摄工作总还是有继续的可能。虽然对竹内亮来说,近期企业的收入大规模受损;但他们通过变通的方式,以微型纪录片的形式,在舆情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除此之外,南京的一个小网剧剧组,近期在拍摄过程中也持续面临着阻碍。
一位名叫文章的剧务告诉钛媒体,他们剧组原本打算1月18日开机,三个月后杀青,因为疫情的原因,2月份停工了将近1个月,目前剧组的拍摄进度只推进了三分之一。
“我们是2月27日开拍的棚内场景,三日之后开始外景拍摄的。刚改为拍外景的时候,城管一直把我们撵着跑,”文章现在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后来我们制片人就去区政府那里要了批文,然后去找酒店、游乐场、网吧这些地方的负责人去对接。但很多时候还是不让拍,要到当日早上8点左右才知道拍摄地能不能启用。”
如果一些场地不让拍摄,剧组就要临时更换拍摄地点:譬如酒店A换为酒店B,甚至游乐场换网吧……这便意味着剧本和台词也要跟着改变,甚至还包括上场的演员也得更替,综合来看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不知道明天的企划会不会又需要临时改变。”3月23日晚,文章对钛媒体表示。
这个网剧剧组的全体人员共136人,自1月18日起就食宿都在一起。据文章估算,2月2日-2月26日停工期间,加上3月以来复工效率受影响,给剧组带来的损失应该已经有好几十万。
“这么跟你说,原本疫情爆发之前,我们的伙食是每顿三菜一汤,早上是粥和鸡蛋。自从停工之后,正餐就变成了两菜一汤,早上连粥也没有了,只剩下了鸡蛋。而从3月13日开始,我们早上又有粥了,甚至还有包子、油条之类的了。”文章以全组的伙食为例,直观地描述出剧组在疫情形势变化之下,终于逐步恢复信心的过程。
不过,在场地依旧设置各类关卡、大规模人员聚集还不被允许的境况之下,要等剧组完全恢复拍摄秩序,显然还需加以时日。
影视制作发行之外的多种经营
在影视剧组与院线电影宣发的推进均困难重重的现状之下,许多影视公司也未曾停下复工的步伐。从事多种经营成为了他们走出资金困境的普遍方式。
尽管商业宣传片和软广植入收入停滞了,但是纪录片制作公司和之梦还一直做着多元化的经营。
“说到抗风险能力,我觉得我们还可以,组成并不单一,”和之梦的制片人赵萍告诉钛媒体,他们的营收构成包括广告+纪录片会员+纪录片周边,“纪录片的会员收入最近还在增加,毕竟有存量内容,也有防疫视频的更新;IP产品最近也有持续在淘宝售卖。”
在和之梦的第200集最新纪录片中,竹内亮夫妇也表达了对会员粉丝的感谢——正是会员充值,帮和之梦渡过了收入锐减的这两个多月,并且他们觉得还能够再挺一段时间。
多位影视从业者还介绍,对于拍摄计划难以正常进行的大型影视剧组来说,他们最近大都开始了抖音短视频创作,以此来快速回笼资金。
启泰文化的董事长杨硕最近在思考的就是如何通过一些短期项目的变通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近两个月,因为电影宣传发行停滞、大多员工无工可复、产生的费用不菲,他不得已裁掉了一些人;但他表示,未来还会再招聘一些短视频相关的从业人员,从而来优化整个团队结构。
“从北京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在顺义的拍摄基地,想要恢复拍摄秩序还需要加以时日,所以我们最近在策划的是利用基地场景拍摄短视频和直播,相对不会产生人员聚集,项目周期也会比较短。”杨硕透露。
事实上,一些影视公司在做的还包括抓好剧组和院线发行之外的业务线——商业广告。“这些部分的有些工作还是可以做的,比如一些汽车客户的广告,我们在做前期的运营。”一位影视公司老板告诉钛媒体。
在复工障碍依旧未能扫除之下,修炼内功的影视行业工作者们,还表示最近考虑比较多的是如何科学决策。
比起平日,华策影视的项目决策会慎之又慎,同时会去思考新的行业趋势。“我们做网络大电影的,未来更会利用大数据和消费者的驱动模型,来反向定制内容;那些玄幻、西游、封神之类的诸多热点,以后可能会尝试着更好地融入到一部影片中。”制片人吴小雄谈到。
“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电影,在电影院是回收不了制片成本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留存精品,剔除糟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窗口期都变成不确定因素的当下,我们会去投资更符合院线电影门槛的作品。”启泰文化董事长杨硕还表示。
就整体而言,我国目前的文化娱乐行业,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院线电影也不例外。据艾媒数据,尽管我国大陆票房在2019年实现了年比年增长,但近5年的影院上座率却从2015年的17.4%下降到了11%;银幕数量的增长和票价的增长,才是票房增长的客观因素。
虽然近年来国产影片的质量在受众审美的倒逼下有了显著进步,但未来还有着长足的发展空间。经疫情一役,若有更多影视公司因考虑投资风险而谨慎决策,更专注于项目内容、而非追逐行业的泡沫,对于全行业来说,也会是益事。
尽管影视公司复工面临重重阻碍,但企业们都在通过多种经营力挽狂澜。对于全行业来说,尚未结束的疫情势必还会在短期内带来阵痛,但这股寒潮也终有尽时,留存下来的企业,也必将更为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