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卧底”买卖口罩一周,我两次与100万擦肩而过

有人说到这个时候了,口罩已经是买方市场了,事实上还真就未必。

口罩经没人关注了吗?不值得关注吗?错!

最近在网上看到两个声音:

1、呼吁外贸人,不要贱卖我们的防疫物资。

2、口罩价格暴跌,退潮来临,炒家血亏。

“不要贱卖”说的合情,“退潮来临”讲的合理。

但真实的口罩市场到底怎么样呢,就四个字:

水深,火热!

从国内疫情爆发口罩奇缺,一罩难求,到制造企业、代加工企业、服装纺织类企业、车企等急速转型投产口罩支援疫情防控,再到后来的格力赔钱卖口罩,国内口罩的产量是千万变成了上亿,有人说到这个时候了,已经是买方市场了,事实上还真就未必。

刀哥认识一位朋友,就叫他小Y吧,疫情期间一直在家办公,工作之余,也动起了口罩的心思,距离百万富豪只有一步之遥。以下根据他的真实经历整理。

1

两个月5次买口罩,4次花了高价

*次因为疫情买口罩,小Y在药店买了一个25块钱的N95,限量一人只能买一个,之后就再也没有货了。

这个N95,他用了将近1个月,网上卖的口罩根本抢不到,能下单的要等一个月。

之后,小Y另外又买过4次口罩(确定可以马上发货的),达成交易3次,有1次夭折,总花费近600元。

小Y先是在朋友圈里发现一位南方老板在卖口罩,五花八门来自不同国家的,他花了160块钱,买了5只韩国的KF94,顺丰到付,合计花费180元

同时他从那位南方老板处了解到,口罩机火了,原来20万元左右的口罩机,期货价格达到大几十万元,且交期要一个月左右,现货几乎没有,二手口罩机被炒到120万元。

只是这5只KF94他舍不得戴,太贵,数量又少,家里人日常用的口罩也得解决。

这一次,是通过同小区的业主,他有亲戚从国外给单位采购了一批,捎带着自己买了一批,1000个起订,一次性医用,4.5元/只,一盒50只,从外地的仓库到达小区的运费大家均摊,一包227元,先付款。

最后14个人成团,共计20盒,小Y订了一盒。两周之后,口罩通过海关抵达仓库。

知道什么是坐地起价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口罩马上就到的时候,口罩被坐地起价,从4.5变成了6.5,不补交不发货,团长也忍不住和亲戚闹翻了。

最后钱退了,团购失败。

接下来,也是启蒙小Y倒卖口罩之路的开始。Y从同学手里买了80只口罩,现货,4.8元一只。重点是,小Y知道同学手里有不少货源。

最后一次,纯属运气好,在某电商平台上预约抢购的,19块钱一包,10只。但小Y觉得太坑,先预约再抢购,每次都是几十万人甚至几百万人同时在线,开抢后1秒光。

小Y抢到的那次,是抢购开始前十几秒就开始用手指抽搐式高频点击屏幕上“抢购”按钮会出现的位置。

有些平台的玩法更复杂,先用手机号预约,然后平台抽签,中签者才有资格参与当次的抢购。

抢到的瞬间比较兴奋,但小Y觉得太套路了,他在很多平台参加了不知道多少次预约抢购,只成功了这一次。

他认为,电商平台就是在利用抢口罩活动,吸引新流量新用户。每天的抢购给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用户活跃度,抢不到口罩,也肯定有不少人会买些其它东西,一举多得。

小Y不缺口罩了,但很快口罩荒也过去了,第二波口罩大潮下,口罩厂数量暴增,产量暴增,他买的口罩连一包都还没有用完。

2

尝试转换身份,“我想赚钱!”

小Y其实很想试试卖口罩,毕竟同学手里有货源,关键是找买家。

他没在朋友圈打广告,只是每天常关注朋友圈、微信群里的购买需求。

*次非正式牵线搭桥,是看到朋友圈有人在求购口罩的原材料,熔喷布。

小Y给同学发了信息,也得到回复。

买家是一家刚刚转产口罩的企业,因为嫌贵,没有后文。

前后几次试图牵线,都没有进入实质性谈判就宣告结束。

不过小Y觉得自己的身份在变化,*波口罩大潮中,小Y是个弱势的买家。

第二波,小Y是个懵逼的看客,有一丝丝察觉到这个行业的水深了起来,假货次货多了。

3月,第三波口罩大潮伴随国外疫情的爆发到来,小Y说,他想赚钱。

第三波是出口潮,只要做成一个国外采购的单子,赚的差价可能就比他苦干一年还要多得多。

虽然有人说,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厂家都在降价,但小Y还是决定行动起来。

3

试水倒卖!

100万近在咫尺,两次擦肩

小Y的表妹发了一条信息,帮人找口罩。

他由此开始了*次正式的“牵线搭桥”。

出口国外,要欧盟的CE认证,或美国的FDA认证,一次性医用口罩500万只,N95口罩数百万只。

要求一次性医用含税价不能超过2元,N95不能超过7元。

中间过程省略五千字,总之最后确定了买家的需求,小Y拿到了同学的报价表。

报价有两种,一种是“零售价格”,小量销售用的,另外一种是所谓的“出厂价”,当然两种价格都是加价之后的,加价幅度可大可小,“出厂价”的N95报价普遍在每只10元以上,一次性医用都在每只2.3元以上(“零售”则要贵不少)。

*的是一次性防护口罩(非医用),小Y没有仔细过问查看,同学也没有说那是非医用,“出厂价”1.4,小Y一咬牙,加到1.6。

如果能成,那就是100万!!!

采购很动心,价格太便宜了,当即询问详细情况。结果小Y的同学说出了那不是医用口罩的真相。

碍于其它口罩的价格都超出预算,这次牵线失败。

不过小Y也更积极了,他又找了很多口罩厂家资源,逐个询问各类口罩的报价,含税不含税,是否有认证,产能如何,学会了掌握信息,虽然不是正式做厂商的代理,但也要形成自己的货源。

第二次机会,还是*次那个采购,是新订单,单量在350万只。

小Y通过另外一位朋友,找到了一个口罩厂家,号称一直在向抗疫前线支援物资,良心商家,价格做得很低,低到小Y不敢相信。

但有一点,CE认证还没有寄到,拿到证就会立刻涨价。其实所有厂商都是这样,FDA认证的口罩价格还要比CE的更贵。

第二天,该厂的CE认证收到了,价格一下提高了4角钱,但根据采购的价格上限,加价空间依然不低于3角,350万只口罩,又是100多万。

小Y信心满满,采购也很心动,但在看到产品图片和包装时提出质疑:这是医用口罩吗?

小Y一行行查看认证内容,虽然都是英文,但对于英语专业的他不是难事,“disposable medical mask”,一次性医用口罩确定无疑。

为了首先彻底打消疑虑,他又在网上查询认证中的代码具体指代哪些标准,以根据标准确定口罩是否属于医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也查询了一下欧洲标准下对于医疗器械的分类标准。如93/42/EEC就是指代欧盟医疗器械法规中的相关技术标准.

小Y开始有点兴奋,这次应该不会跑单了。

但没想到还有最后一关要过。采购还要厂家的生产资质,备案信息,他们要进行采购备案。只要资质和备案信息没问题,马上就可以签合同,确定交期,支付定金,甚至于合同已经开始拟定,定金也已经准备好,只等最后确认。

结果,厂家提出,想要看生产资质和备案信息,先交诚意金,对公打款,大概4000元。

僵持了一个下午,厂家不让步,采购方也坚持不愿意付这些钱。

第二个100万,就像湿了的香皂,从手里滑了出去。

这两次牵线发生在一周之内,小Y在卖方和买方之间的对接经过了一个从生疏到较为熟练的过程,对口罩市场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还远远谈不上入门,水确实很深,自己也太弱。

4

最后的狂欢!

有人严守底线,有人终会被秋后算账

这是买方市场吗?买方现在的选择确实很多,但是在应急的需求之下,卖方依然掌握着主动。

小Y的同学对他讲了不少,不管是否也是作为中间商的一己之词,但至少能够看到一些应该坚持的东西。

很多采购商都在找便宜的口罩,也确实有厂家能够以很低的价格出货。但质量才是关键。小Y的同学一直坚持的观点就是,价格贵有价格贵的道理,他敢保证质量,而那些质量不过关,甚至造假、伪劣的最终必然会被查处。

对比自己遇到的低价口罩,和大部分2元以上的价格,小Y其实也存在质量的担心和疑虑。

比如,他就见过有人买到几乎透明的口罩。

还有一点就是,*市场行情或许也不会持续很久了。

大批口罩厂家在疫情中诞生,有些是得到了特批,支援一线,有些则是在和时间赌。随着国外防护物资需求暴增,出口需求变成了国内闲置产能的发泄口,又引发了一波认证高潮,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FDA认证,无论是口罩厂商,还是防护服厂商,都不惜高价给每一种产品做认证,争取更多的出口机会。

但不管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市场确实是在退烧,无论是口罩、体温枪还是防护服,都是如此。

中间商以快速赚取利润为主,但更要把产品质量放在*位,底线还是要守住,既是为使用者的安全考虑,更是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考虑,否则一不小心就成犯罪。

因为,今年的“315”虽然推迟了,但是惩罚从来不会缺席。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大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