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公司现在还有孔雀吗?”“公司能否不减值闲置厂房而改成养猪呢?这样公司的兽药也有出路 。”
甩卖的孔雀的闹剧还未彻底消散,12月10日,海正药业又凭着一纸17.17亿元的减值公告引发市场关注。针对此事,近日,在上交所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接连对海正药业发出上述灵魂拷问。
作为一家有着63年历史的老牌医药上市公司,海正药业曾一度是比肩恒瑞医药的存在。1997年,其抗肿瘤药、抗寄生虫药、心血管系统药三大类产品的出口额均居国内企业首位;2005年,上市5年的海正药业营收19亿,同一年,恒瑞医药营收12亿。
不过,曾经并驾齐驱的两家药企已然命途迥异:海正药业的经营利润已经连亏4年,而恒瑞医药,从2016年至今,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在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19年营业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净利润预计达到50亿元左右。
眼下,恒瑞医药正朝着4000亿市值的目标齐头奔进,而不到100亿市值的海正药业,则忙着2019年的业绩冲刺,毕竟2018年海正药业归母净利润已经暴跌至-4.92亿元,若2019年再度亏损,将被交易所以“ST”标示。
卖股卖地卖技术
前有变卖401套房补充流动资金的海马汽车,今有卖资产艰难“渡劫”的海正药业。据说,2019年投资者对海正药业的*一个疑问是,接下来,海正药业究竟还会卖什么?
3天前(12月27日),海正药业挂牌出售的控股孙公司海正宣泰51%股权有了着落,被重庆恩创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成功摘牌,摘牌价格为2371.5万元,略高于挂牌价。
实际上,在出售海正宣泰股权之前,海正药业就已经开始卖技术了。一年前,重庆恩创以5000万元从海正宣泰买得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以及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的美国和中国批准文号及相关技术,合计转让价款1.17亿元。
海正宣泰之外,今年5月,海正药业还公开挂牌转让参股公司浙江导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4%股权。
与此同时,9月4日,海正博锐的股权转让也有了接盘的下家,太盟投资集团买下了海正杭州持有的海正博锐40.34%股权及海正药业持有的海正博锐10.16%股权,成交价格分别约为22.6亿元和5.7亿元。海正让出了控股权。
除了卖技术、卖公司,海正药业还在卖旗下与药业资产无关的房产。
3月,海正药业披露了《关于处置部分房产的公告》,为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公开挂牌出售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椒江四处的闲置房产;6月21日,控股子公司海正杭州公司位于富阳鹿山新区的新建办公楼又被挂到了网上,挂牌价2.9亿元。
据相关媒体统计,2019年年内,海正药业通过出售自己的资产,回流的资金高达34亿多元。
海正药业经营困境
卖卖卖的背后,一面是海正药业岌岌可危的业绩,一面也是新管理层实现困境扭转、变革图强的决心。
作为中国*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海正药业当前的经营情况实在让人难以为其叫好。
今年前三季度,海正药业归母净利润爆发式增长,实现盈利12.55亿元,同比增长17541.98%。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继续呈亏损状态: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04亿元,同比下降271.45%。
事实上,在这之前,海正药业的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亏损四年。2015-2018年,海正药业的扣非净利分别为-1.39亿元、-2.83亿元、-1.41亿元以及-6.12亿元。
除经营数据下滑之外,海正药业还存在负债过高的问题。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负债157.79亿,短期借款59.06亿元,流动负债合计112.13亿元。
再看往年情况,2015年至2018年期间,海正药业负债均超百亿元,且出现持续增长态势。2018年负债更是高达144.75亿元,负债率达到66.24%。而同一时间,同行业的哈药股份、恒瑞医药的负债率仅为47%和11%。
与此同时,还有接连攀升的带息债务。2015年至2018年公司带息债务由85.18亿元增加至107.27亿元。今年第三季度末,其带息债务又升至116.12亿元,相比年初增加8.85亿元。
有医药行业投资分析人士指出,海正药业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线盘子较大。“海正药业仿制药、生物药以及新药都在做,未来应该会有一些缩减,进行重点发展。”上述人士表示。
对于这一点,海正药业也在财报中供认不讳,“公司作为一家注重研发的国内医药企业,已经关注到之前的研发项目过多过杂,未能形成有效聚焦。研发立项和市场脱节情况严重,存在着投入巨大但产出滞后等问题。”
为此,盘子过大的海正药业不得不走向“瘦身”之路。
海正药业在财报中提出,2019年是公司实现困境扭转、变革图强的攻坚之年。公司将围绕“聚焦、瘦身、优化”三大原则,通过闲置资产处置、研发项目梳理、前端销售提升等手段盘活公司资产,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负债比率,力争全面扭转公司业绩。
不过,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正药业不断出售资产或是为了盘活资产、缓解业绩等压力从而实现扭亏。不过,出售资产是一次性收益,并不具备持续性,为提振业绩,海正药业还需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和营销的力度,从主业寻求突破。
海正模式VS恒瑞路径
事实上,别看海正药业眼下如此局面,其实它也曾辉煌过。
时间回拨到2000年,彼时,海正药业在上交所上市。主营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海正药业,与早期同样从事中间体原料药业务的恒瑞医药——由于业务相似,起点相当,外界常将同年登陆资本市场的二者相提并论。
那一年,海正药业营收5.18亿元,净利润5100万元;而恒瑞医药同期收入4.85亿元,净利润6527万元。上市之初的几年里,两家企业几乎都是并肩齐跑,海正药业甚至略为*。
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两者命运开始轮换。由于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原料药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海正药业的利润惨遭腰斩,恒瑞医药主动放弃附加值低的普药和包装业务,在营收未增长的情况下保住了利润。
而此时的海正药业,应对之策是降本增效,在之后以期在优势原料药出口的基础上,发展仿制药制剂出口业务。从当时稳健增长的业绩来看,经历这次调整的海正药业似乎回到了正轨。
不过好景也不长。2011年,被称作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抗生素随之在全国范围内遭遇大幅降价和处方限制——这对海正药业是新的当头一棒。
为此,国内市场困局频现的海正药业只得加速了国际化出海战略,2012年,海正药业携手辉瑞成立了合资公司海正辉瑞,加速品牌仿制药的海外推广。
但黑天鹅一次又一次的不期而至将海正药业推入窘境。2015年,由于实验室数据完整性不足,美国FDA向海正药业台州工厂发出进口警示函。海正药业的阿卡波糖等15个原料药被禁入美国市场。次年,海正药业又受到欧盟药品管理局的进口警告,部分原料药品种被禁入欧洲市场。2017年,海正药业和辉瑞的蜜月期也走到了终点,海正辉瑞正式解体。
回过头看,早期同样从事中间体原料药业务的恒瑞医药于2004年初初步完成了科研创新药体系的搭建,背靠中国市场,实现了从仿制-首仿药-创新药的产品结构优化。观念以及投入的差异,最终反应在了估值以及业绩上。
19年后的今天,恒瑞医药的股价翻了127倍,目前市值高达3732亿元;而海正药业的股价仅仅翻了1倍,市值仅为92亿元。从净利润更是可见一斑,2018年,海正药业净利润亏损4.9亿元;恒瑞医药2018年净利润达40.7亿元。
衰落往往在一念之间铸就。在仿制药大幅降价,跨国药企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超过80%的药企可能都会被遗忘,而能真正活下来的,是那些早早布局研发,真正在做创新的制药企业。
19043起
融资事件
7520.01亿元
融资总金额
9528家
企业
3006家
涉及机构
777起
上市事件
7.04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