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经济”的风潮下,扫地机器人卖出去的比想象的更多。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扫地机器人品牌科沃斯全渠道成交额超7.8亿元,力压松下、海尔等传统家电巨头,位列天猫双11生活电器品牌榜第三名,成为家电行业中跑出的“黑马”。
但是狂奔之路上,消费者对扫地机器人的质疑之声却从未停止。在各电商平台,不少消费者吐槽产品“运行不稳定”、“清洁有死角”、“价格虚高”,口碑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这不仅让没有入手的消费者摸不着头脑,甚至连一部分厂商和投资人也会因此陷入迷思:扫地机器人到底是“伪智能”还是“真需求”?
先行者光环褪去
科沃斯是中国最早入局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企业,2018年5月顶着“扫地机器人*股”的光环登陆上交所,但在上市一年多的时间里,其业绩却陷入接连滑坡的尴尬境地。
2019年第三季度,科沃斯营收同比下降17.18%,归母净利润跌至负值,同比下降137.5%,这已是其归母净利润连续多个季度下滑。
彼时,登陆上交所的科沃斯发行价格为每股20.02元,上市后每股价格一路冲高至82.26元,市值最高曾突破300亿元,短短一年间,科沃斯市值相比当初高位已经腰斩,股价目前已跌破发价。
作为同样主推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上市公司,科沃斯的经历和曾经风头无限的智能硬件明星公司Gopro和Fitbit有些相似。
凭借GoPro相机和Fitbit手环两个风靡一时的智能单品,两家公司成功上市,但之后股价却急转直下、迅速跌落,如今双双面临被收购。也正是如此,不少人对扫地机器人这门新兴智能硬件生意的未来表示担忧。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扫地机器人行业在2019年的发展状况确实“寒气逼人”。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线上市场零售量增长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4%,市场需求明显放缓,同时,吸尘器市场规模为91.2亿元,同比增长率回落24.1%,从产品结构来看,扫地机器人已经拖累了吸尘器大盘,当年的“爆款”之势不再。
突围之“困”
与低迷的大环境相对的,是扫地机器人这条赛道还在变得愈发拥挤。
包括国际综合家电企业、专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商、传统家电巨头、互联网企业等在内的众多势力相继入局。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线上品牌增加到112个,线下品牌则增长到32个,整个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
拥挤的赛道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用更快的奔跑速度才能脱颖而出,但实际上,这样的选手并没有出现。
与一众服务机器人产品相比,扫地机器人算不上“高精”,目前市场主流机型有随机式清扫、规划式清扫、导航建图式清扫三类。
早期的随机碰撞式产品没有导航功能,机器只能“到哪扫哪”,产品体验感很差,为实现有序清扫,扫地机器人引入了建图导航技术,导航功能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体验感,拉动了市场需求爆发。
建图导航技术主要有两种:基于“视觉采集”的V SLAM技术和基于“激光测距传感”的LDS SLAM技术,前者使用摄像头作为传感器,在扫地机器人产品上的应用已十分成熟,后者使用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在导航精度上更胜一筹,成本也更高。
2016年9月,背靠小米生态链的石头科技把握住了激光导航扫地机的先发优势,率先推出米家激光导航扫地机器人,同时打小米惯用的“性价比”牌,推出一年后成功带领石头科技登上线上零售份额第二位的宝座,实现突围,对科沃斯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冲击。
而当扫地机器人的技术升级进行到激光导航后,行业技术更新陷入了停滞,作为典型的技术驱动型产品,扫地机器人产品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小,行业开始陷入同质化僵局。一个较为直观的现象是,国内市场上已长期未出现“爆款”产品。
同时,国内扫地机器人企业“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思路也在加剧产品的同质化现象。美国扫地机器人龙头iRobot财报数据显示,其研发费用率自2013年起就稳定在12%~13%,相比之下,国内头部企业科沃斯、石头科技2018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3.6%、3.82%,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这样的研发投入实在有些难堪。
入局者越来越多,产品却越做越像,石头科技的突围故事难再上演。
陷入价格战泥淖
产品上难寻突破,更多企业转而在价格上谋求增长。
在京东商城,11月22日实时销量排名前十的扫地机器人产品被科沃斯、小米和石头科技包揽,其中五款产品价格均低于2000元。在同行业,美国扫地机器人大亨iRobot的产品价位集中在3000-10000元之间,相比之下,国产的扫地机器人价位走的是“中低端”路线。
在价格上,国内扫地机器人企业拥有天然优势。实际上,包括iRobot、石头科技在内的众多国内外扫地机器人企业并不生产硬件,而是采用OEM代工模式。国内代工厂商在多年的生产制造经验下已经培育出了产业链完整的供应链能力,同时享有中国本土的成本、人力和物流优势,为产品形成价格优势提供了条件。
正是如此,不论是专业扫地机器人生产制造商还是传统家电巨头,都试图压低产品价格收割国内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一些电商平台趁势进入,将产品价格下拉至极限区间,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扶持的扫地机器人代工企业“家卫士”,其产品在拼多多平台上价格低位不足150元,行业内的价格厮杀愈演愈烈。
低价竞争牺牲的是产品的硬件质量,这也是市面上“到哪扫哪”的随机碰撞式产品仍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原因。
此类产品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对较厚的灰尘、颗粒物束手无策,清扫过程存在清洁死角,纸片、硬块颗粒等经常卡住机器人收集垃圾的通道……这些功能性缺陷严重透支着消费者对于扫地机器人的期待。
国内扫地机器人企业被低价竞争扼住了想象力,企业亟需找到新的增长点。
稳扎稳打地布局高端市场让iRobot在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美国市场始终保持*地位。iRobot的技术副总裁Chris Jones曾对媒体称:“我们不希望在低价位里竞争,而希望在3000元以及3000元以上的价格段保持领导定位。”
为稳固其高端市场定位,iRobot首先调整了业务布局,于2016年年初出售其国防安全业务资产,割掉军用领域业务转而聚焦消费领域。
从2018年财务数据来看,iRobot三费率远远高于科沃斯与石头科技,凭借在销售和研发上的持续投入,iRobot形成了产品的技术驱动力和品牌溢价能力,虽产品整体定价显著高于行业,但仍能享受较高的品牌溢价。
2018年年报中,iRobot也明确表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营销”而不是在于“生产制造”。
iRobot的打法给了国内企业一个启示,价格竞争并非*出路,及时走出生产制造优势形成的舒适圈,把业务做小,把产品做精,或许能够在价格战泥淖中抽身。
靠“软”、“硬”两条腿走路
如今,扫地机器人正在被叠加机器视觉、语音识别、5G等越来越多技术,与之对应的是扫地机器人功能的进化,目前市面上已出现具备自动回收垃圾、智能语音交互、空气净化等功能的机型。
作为一种智能硬件产品,硬件的产品力始终是扫地机器人企业生存的硬指标,但一些软件方面的创新可能比硬件技术更难被模仿或攻克,这也使得以小米、360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在行业分得很大的一杯羹。
它们依托强大的软件和云服务技术,通过物联网采集产品运行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反哺生态,为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
不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大家对于扫地机器人的期待远不止目前的功能,最终,扫地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通过更好地融合“软”“硬”实力,将人从地面清扫劳动中彻底解脱出来。
面对2019年以来严峻的市场形势,科沃斯副董事长钱程曾作出乐观判断:“目前的市场环境可以清洗掉一些不认真的玩家,促使企业更扎实地投入研发和品牌建设环节,下一波浪潮来临的时候,会对我们更有利。”
下一波浪潮何时到来尚未可知,但Gopro和Fitbit前车之鉴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任何新事物、新产品的出现和普及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多一些谦虚,少一些浮躁,凭借软硬两条腿走路,扫地机器人方能走得更远。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