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烟这个问题上,国内的态度一直非常犹豫。
一方面,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必须推动控烟,但是另一方面,烟草对税收贡献巨大,激进控烟可能影响财政收入。
在犹豫不决的过程中,国内的控烟事业选择了缓步前行,现在的最新目标是2030年之前将吸烟率降低到20%以下。
然而一向对于控烟非常保守的我们,如今对于电子烟的控制却走在了国际前列,率先在全网禁售了电子烟,根据监管要求,目前国内的电商平台都已完成了电子烟产品下架。
电子烟禁售令出台以后,各种“电子烟已死”的呼声立即见诸报端,各大媒体都在唱衰电子烟。但如果我们认为,搞死了电子烟就能解决青少年吸烟问题,未免有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嫌疑。
香烟不能抽,电子烟也不能抽
从1990年开始算起,国内的控烟事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加入世卫组织控烟协议也已经有十来年,但是国内控烟的力度,却一直严重滞后。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不管是电子烟还是传统香烟,对身体都存在严重危害。
首先,传统香烟的危害,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但在国内却被刻意忽视。
作为全世界*钱的烟草公司,烟草总公司凭借着每年上缴国家的万亿利税,在公众面前博取了不少好感,也推动着“为国吸烟”的言论在网络上盛行了多年。
但是广泛的研究早已证明,吸烟与肺癌关系紧密,其中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是肺癌的罪魁祸首,国内每年死于吸烟的人口数量接近一百万。
只是在国内,由于控烟政策的暧昧,导致大量烟民对于香烟危害认识不足,反而在一些地区,吸烟成为了社交礼仪的一部分,形成表面上的控烟,事实上的推广。
其次,电子烟同样有害,并且危害不一定比传统香烟小。
和传统香烟一样,电子烟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并且是通过雾化技术让尼古丁以大分子形式直接进入体内,可以被人体快速吸收,大幅度提高了尼古丁摄入过量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电子烟一般还会添加丙二醇、甘油、香料等添加剂,部分子烟还会添加虫草、人参、咖啡因、槟榔、甚至是大麻(主要是国外)等未知成分,这些添加剂在加热后除了会产生甲醛、镍铅等重金属有害物以外,还有许多尚不明晰的危害。
另外从实际案例来看,美国作为世界上*的电子烟消费国,目前已经出现了1888例与电子烟相关的肺病案例,相关的死亡人数达到了37人。
所以不管是从实际成分来看,还是从现实案例来看,电子烟肯定都是有害的,被纳入监管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电子烟虽然有害,但是得益于电子烟对二手烟危害的降低,以及对肺癌元凶焦油的消灭,我们还是宁可相信电子烟危害小于传统烟草的。所以如果能准确标识危害严格管制,引导老烟民从传统烟草过渡到电子烟,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可惜的是,不管是传统香烟还是电子烟,从生产、销售到推广,国内的监管力度都非常不及格。
电子烟要管,香烟也要管
控烟几十年来,国内对于烟草制品的管制依旧严重缺席。
先说最近广受诟病的电子烟,一些商家为了利益故意将电子烟包装成为潮流文化的代表,鼓励青少年尝试电子烟,让原本并不抽烟的人发展成为新烟民。为了让不抽烟的人进入电子烟这个坑,电子烟企业起码设置了两个大坑给不抽烟人群。
*个坑,是将电子烟和潮流文化绑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子烟开始和“酷”联系了起来,成为潮流文化的符号之一,似乎只有抽上电子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又潮又fashion的少年。
就在半个月前,在北京望京soho的写字楼下,还有许多电子烟品牌的促销人员摆展台宣传自家的电子烟买一赠一、免费试抽,而那些扎着脏辫、留着纹身的少年,则成为了电子烟行走的广告牌。
除此之外,前不久罗永浩参与创业的小野电子烟,还特地找来了陈冠希做代言人,直接将这股电子烟潮流推上了顶峰。
在不少年轻人心目中,陈冠希可是潮流教父、叛逆教父、rap教父,有了冠希哥光环的加持,电子烟瞬间变得更酷了,也更加吸引那些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
第二个坑,是开发各种口味吸引不抽烟人士。
其实对于传统烟民来说,真正能接受的电子烟口味还是烟草口味,水果口味并不是刚需,然而在现实的利益面前,总有人舍不得庞大的非烟民市场,试图逆天改命。
这些新口味的电子烟,一开始瞄准的就是非抽烟人群,而不是老烟民转化,因为对于老烟民来说,一是电子烟不解瘾,二是适应不了烟草以外的口味。
所以我们看见,主流的电子烟品牌无一例外都具有十几种特殊口味,并且卖得*的都不是烟草口味,而是绿豆、西瓜等新兴的水果口味,非烟民市场已经成为了电子烟销量增长的强大引擎。
当然,说到监管缺口,电子烟在传统香烟面前还只是个弟弟,国内的香烟除了不能打广告以外,更是存在严重漏洞,许多监管政策基本形同虚设。
首先,是香烟销售渠道混乱,未成年人购烟容易。
国内明确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但是在销售环节却从来没有出示身份证这一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购买香烟的渠道畅通无阻。
不仅如此,在不少中小学的小卖部,香烟不仅向未成年人出售,而且出售方式非常贴心,几毛钱一支烟支持单支购买。来自烟草大省云南的我,身边有很多同龄人初中就开始抽烟,年仅二十几岁,烟龄就已超过了十年。
其次,是香烟包装不规范,禁烟标识不够显眼警示。
大部分国家的香烟,按照监管要求包装都设计得非常丑陋,许多国家要求香烟包装正面必须标识50%甚至75%以上的警示性图片和文字。
而国内的香烟,名字上往往是“中华”、“黄鹤楼”、“娇子”,一个比一个辉煌霸气,图案上则是山河社稷、龙腾虎跃,充满传统文化韵味,反倒是“吸烟有害健康”几个字躲到了侧边栏,生怕被人看见。
所以在电子烟禁令出台之前,不管是电子烟还是传统香烟,在监管上都是缺位的。
当然,如果电子烟销售禁令能够贯彻下来,并倒逼传统香烟监管跟进,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有利于规范整个行业的种种乱象。
但是如果这个禁令只是部分群体为了传统烟草的利益不受损,打着禁烟的幌子打压电子烟产业,那不管是对于整个产业来说,还是对于国内的控烟事业来说,肯定都不是好事。
烟草还得卖,但不一定卖给中国人
众所周知,我国的烟草行业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巨大,每年上缴的利税能干翻两桶油+四大行。然而中国的烟草行业,一直是表面繁盛,实则落后。
得益于国内的烟草专卖制度和全球*的烟民数量,中国烟草总公司一直是世界上*钱的烟草公司。只不过烟草总公司的赚钱能力并非基于产品和技术的*,而是基于垄断优势。
同样是居于垄断地位的国企,国家电网的电力能够在全球数十个国家稳定运营,而烟草总公司的香烟却只能卖给中国烟民,所以到了国际市场上,中国烟草总公司很快便失去了话语权,致使国际烟草市场基本被国外四大烟草巨头所垄断。
国内控烟态度不坚决,和高达万亿的税收贡献脱不了干系,所以要推动烟草产业改革,就必须要合理平衡烟草和税收之间的两大诉求。
*个诉求,是民众的控烟诉求。
如今控烟早已成为国际主流意识,国内呼吁增强禁烟力度的声量也越来越高,烟草产业改革必须将控制烟民数量和青少年吸烟问题摆上案头,烟民的数量不能无限增加。
第二个诉求,是税收部门的财政诉求。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意味着烟草行业必须要能持续获利,以完成每年的烟草销售指标。但是在*个诉求的基础上,留给国内烟草产业的路并不多,其中最靠谱的一条路,无疑是出海。
中国烟草想要出海,就不能一杆子打死电子烟产业。如今国内的烟草产业,要想在完成控烟目标的基础上持续增收获利,就必须进一步规范电子烟产业、扶持本土电子烟品牌。
曾经,这条路其实颇为顺遂。
2004年,中国人韩力发明了电子烟,并首次将其正式推向了市场,并且将电子烟的广告打到了各大电视台,销售额很快破十亿。然而在监管的重压之下,如烟电子烟很快被三板斧拍死,最终卖给了帝国烟草,并且惨遭雪藏。
我们曾经打倒过一次电子烟,但是在打倒电子烟的十年里,除了烟草总公司的利税不断上升以外,我们的烟民数量始终稳居世界*,我们的成年男性吸烟率始终超过50%以上,我们的青少年吸烟率不降反升。
十多年后,当电子烟创业潮再次兴起时,全球*的电子烟巨头,已经是美国公司。
即便如此,我们仍有机会。
目前全球95%以上的电子烟均生产自深圳,包括*大电子烟巨头Juul,全球*的电子烟供应链企业麦克韦尔,是一家深圳公司。
作为电子烟祖师爷的中国,目前依旧掌握着电子烟产业的核心科技。
所以只要我们有控烟决心,敢于打破烟草行业盘综错杂的利益格局,国内的烟草行业其实还有机会。温室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国企改革的步伐,不应该在烟草总公司的面前停下脚步。
总得来说,烟草行业需要的,是一次破釜沉舟的改革,在这场改革中,传统烟草和电子烟应该同等对待、同等规范。如果香烟和电子烟的竞争只是沦为一场比烂的竞技,我认为是整个烟草行业的耻辱。
如果不能从根源上管控烟草规范行业,而仅仅只是一刀切地再禁售一次电子烟,不管是对于烟草行业发展、国内控烟形势还是青少年吸烟问题来说,都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