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二季度递交上一份不错的业绩单后,美团在二级市场又传来好消息。
10月8日,美团点评收盘股价大涨5.077%,报收89港元/股,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大关,达5162.4亿港元,仅次于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资本市场此次对于美团的看好与其实现季度扭亏不无关系。
2019财年Q2季度财报显示,美团当期营收227亿元,同比增长50.6%,高于219.08亿元的市场预期。
同时一改以往的亏损局面,实现8.76亿元盈利,而去年同期则亏损77亿元。不过在靓丽的财务数据背后仍存在危机。
01
整体来看,美团三大业务的营收以及毛利率整体均大幅增长,但拆分下来每项业务都存在一定问题。
其中,餐饮外卖依然是美团收入的主心骨。当季收入为128.45亿元,较同期增长44.2%,占总营收比例达59.1% ,毛利率则从此前的15.8%增值22.3%。
但根据美团高管的业绩点评,“2019年二季度的外卖业务的单位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提高主要是因为骑手成本的下降,同比降幅有6%,而环比降幅有12%。同比出现下降是由于公司的规模效益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而环比下降是因为出现了有利的季节性因素。”
这意味着,在实现经济效益上美团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节流并非开源。
“关于下半年的季节性情况,三季度炎热的天气和暑假都是外卖的最常用消费场景,但是递送成本会提高,因为我们需要为骑手提供更多奖励。”这一点评也给外卖业务之后是否能维持当下的强劲态势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到店、酒店及旅游和新业务及其他两大板块的收入也呈大幅增长,但分别出现了毛利率轻微下滑和业务不及预期的问题。尤其是新业务(大出行)方面,美团近年在大出行领域大手笔投资,不但推出美团打车,还以27亿美元作价收购摩拜,但该业务目前仍发展迟缓。
02
美团各业务线的未来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阻碍。
具体来看,在外卖业务方面,美团商户数量的优势正面临着挑战。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平台年度活跃商家数目由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的5.1百万增长16.2%至5.9百万,保持增长态势。
但其过高的抽成问题正饱受商户诟病。高达22%的抽成比例正让商户承受较大的成本压力。
这不是美团一家外卖平台所面临的问题。在市场结束补贴大战后,平台急于寻找盈利机会,尤其是美团。
在连续巨亏7个季度后,实现自我造血迫在眉睫。对于高抽成问题,美团方面发表的“商户应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言论也表明平台不会为商户降低该部分成本。这意味着部分尾部商户将会被淘汰,同时用户消费的多样性也会受到影响,这将会对美团的服务体验造成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饿了么宣布的“暖冬计划”也将促使美团的商户留存发生改变。
2019年初,饿了么平台表示将为首批2000家中小商家费率下调3%,并表示在春节前可为100万个单个商户提供最高20万的贷款。不过美团在用户留存上也没有单纯依赖商户数量,其新业务也一直在为美团拉新铺路,但却造成了更大的财务危机。
03
流量一直是互联网企业不变的追求,美团也不例外。
2017年,滴滴订单量达到74.3亿,平均每人用滴滴打过5次车。在这一年,美团推出了自己的网约车平台,希望在获取新增用户的同时完善其生活服务的生态。
但仅运营一年半时间,美团便在招股书中表示“预期不会进一步拓展此项服务”,未能瓜分到滴滴的流量。但共享单车的快速崛起让美团再次在出行市场看到希望。
2018年美团收购日订单量超千万的摩拜单车,但由于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摩拜在为美团引流、提升用户留存率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美团的亏损。
与此同时,哈啰、青桔等更多的平台参与到竞争中来,并对摩拜单车造成很大影响。2018年有消息称,哈啰日订单量已经超过摩拜ofo总和。
2019年,共享单车迎来涨价潮,美团单车(摩拜单车)也跟随脚步希望能收割一批用户。近期,美团单车已经进行了两次提价。
从“15分钟1元,超过15分钟收费0.5元”的定价方案更改为“30分钟之内收取1.5元,超出30分钟,每30分钟收费1.5元。”高于哈啰单车、青桔目前“每15分钟1元”的计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执行“15分钟1元,超过15分钟收费0.5元”的定价方案时,新业务拓展在二季度财报中未能达成预期,国金证券点评称会影响估值。
不过目前的高定价在实现业绩目标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哈啰已经招揽到美团单车部分用户的同时,较低的价格将对美团单车造成更大影响。
与此同时,2019年4月美团在看到网约车聚合模式优势的时候,宣布再次入局该领域。但这一领域同样竞争激烈。滴滴、高德具有优势的平台也相继上线聚合平台,且高德凭借地图服务已经在这一市场获得较高份额。
未来美团将如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稳定市值成为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