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语文的“罗生门”困局

大量数据摆在眼前,大语文似乎真的不失为一个好赛道。

“现在语文老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随着考试范围和难度的加大,教师上课不但要精通自己的学科,其他学科也要有所涉及,而且课内课外的知识都得补充,但问题是一个学期的课时是固定的,一节课也就40分钟的时间,如何在固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并且还能保证质量成了一个问题。”一位在培训机构任职的老师如此说道。

这番话折射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学生要获取更多课外知识不能光靠课上,这个空白需要有人来填充。

1

有需求就有商机

家长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断加重,学校教师又受制于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提升自我的发展需求,这让教培机构有了“可趁之机”,而数学和英语学科的课外辅导进入红海也助推了语文教培的发展。

大语文热门的原因与中高考综合改革和课程改革也不无关系。

2014年,教育部推行《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高考不再区分文理科;高考考语数英三门,其中英语一年考两次,另外六门自选三门选考。2017年,教育部要求9月开始,全国新入学中小学生基本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12月,教育部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突出语文的学科地位,强调语文学科的考察要加重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考察。

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看到了背后的商机。2018年,多家头部教育机构和独立小型培训机构开始以“大语文”入局语文学科辅导。新东方好未来两大传统教培机构纷纷加码语文赛道,立思辰更是高调宣称“大语文未来一定会造就立思辰。”此外,还有许多少儿英语、数理思维的机构也开始扩科泛语文教育,大语文赛道一时热闹非凡。

只是,对于“大语文”的概念,目前业内尚未有统一概念。不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特级教师张孝纯就提出了“大语文教育”,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不同于传统语文教育只针对听说读写、语言文字表达、古诗文以及写作培养,大语文更侧重的是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根据艾瑞数据调查,语文学科目前的渗透率只有22%,远低于英语、数学的81.4%和46.9%。沙利文数据也显示,语文在2018年k12市场中只占3%。立思辰公布的上半年业绩中,大语文业务实现了2.3亿元现金收款,比上年同期增长 98.12%;确认收入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04%。

大量数据摆在眼前,大语文似乎真的不失为一个好赛道。

2

学科属性为大语文泼了凉水

大语文赛道的火热,让众多教培机构蜂拥而入,而语文特有的学科属性则为他们泼了一盆凉水。

语文的教学体系难以标准化。在课程内容上,语文与数学不同,语文教学没有严格意义的年级分界线,而数学、物理等学科则可以按照特定阶段来构建教学体系。另外,数学可以通过刷题的方式提高成绩,而语文靠刷题也未必能见到效果。

从学生层面来看,大语文要求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力和素养又是难以用数据量化呈现的,况且在短时间内成效也不明显。

大语文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但大语文无法标准化的教学体系使得师资力量难以规模化。

大语文对教师的知识体系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要求,必须将各个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加之大语文赛道刚刚兴起,满足要求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培机构自己培养师资力量花费周期也比较长。

(根据企业官网和公开资料整理)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不论是新东方、学而思等传统大牌机构,还是立思辰这些新生代后来者,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都离不开“国学”、“文学”、“写作”三条主线,能力培养基本上也是围绕阅读、口语和作文来进行,并无明显差异。

有公立学校的任教老师对大语文也并不看好,认为企业对大语文的理解太宽泛,导致语文的学科属性被弱化。

受学科属性影响,大语文缺乏量化评价标准,同时课程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都让教培机构在大语文赛道束手束脚。

3

大语文陷入罗生门

大语文的概念由教培机构提出,*开始在一线城市渗透,所以,目前一线城市已经开始由提分为主偏向以培养语文素养为主,但这也反映出,语文培训的市场还未被完全开发,大语文的概念只是在一线城市比较流行,二三线城市的家长对应试提分的需求还是很迫切,家长对于大语文概念的认可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从需求来看,尽管市场上有些用户对传统国学有一定的需求,但不是刚需,大语文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未能上升到刚需的高度。有人认为,大语文市场很大,但现阶段偏素质类的还不是刚需,应试才是。

不得不提的是,很多教培机构关于大语文是否具有提分功能,意见也产生了两极分化。持赞成观点的认为,依靠增加阅读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水平,从而提升语文成绩,能够行得通。反对方则表示大语文的“大”指的是文学所占比重,短期内与考试没有很大关联,长期对作文、阅读水平提升有好处。大语文课程不保证成绩,不培养“高分机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在应试和培养综合能力之间寻找平衡点,但这背后的难度可想而知。

大语文提分与否陷入了罗生门。

对于大语文课程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培机构也各执一词。

方文学前大语文教师张苍术认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程度不高,不适合学大语文;语文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也不建议学习大语文。学而思大语文负责人李林也称,课外的大语文适合语文能力中等偏上的学生,对功底较差的学生来讲没有意义。

但是云舒写、向日葵阅读、少年头条、又又国学堂等初创型企业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以线上为主,专注于为低年龄段学生提供素质、启蒙类课程,并依靠阅读、演讲、口才、写作等互动类产品,填补大型企业未涉及到的低龄市场空白。

大型培训机构和初创型企业在大语文课程年龄段设置上产生的分歧,让大语文再次陷入了罗生门。

大语文培训需求大是真,市场混乱也是真,各大教培机构若想抢先成为大语文赛道的龙头企业,关键还是要认清定位,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鲸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K12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