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部IP从未“失灵”,从《诛仙Ⅰ》看IP改编的多元思路

尊重原著不只是追求还原,IP产业价值不应被低估。

尊重原著不只是追求还原,IP产业价值不应被低估。

今年的中秋档电影票房成绩有所回升。据灯塔数据显示,中秋档共收获了7.9亿元总票房,远超去年的5.3亿元。其中程小东执导,肖战、李沁、孟美岐等领衔主演的IP改编电影《诛仙Ⅰ》以2.74亿元票房夺魁,与第二名《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1.64亿元的成绩相比有明显优势。截至发稿,《诛仙Ⅰ》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了3亿元大关。

但伴随着《诛仙Ⅰ》票房成绩而来的,还有一些网友对改编的批评。“剧情魔改”、“人设变动”、“造型不符合预期”的声音此起彼伏。再加上近期因《上海堡垒》引发的对“IP+流量”模式的抨击,一时之间,舆论战火也似乎还烧到了“IP改编”这一形式上。

读娱君认为,“IP改编”绝不会因为一两部作品的失利而失去市场价值,相反IP市场正迎来*的发展时机。至于为何看好IP市场前景,以及在具体的影视化改编中制作方应该遵循怎样的逻辑,且看下文一一分析。

《诛仙》IP助推票房 还原度诉求与影

《诛仙》的原著小说是当代仙侠小说里的翘楚,小说创作、连载的时间基本是80、90后的青少年时代,拥有极为广泛的受众人群和知名度。

《诛仙Ⅰ》的前期宣传相当低调,声量不大,这也导致前期票务平台对其票房预测普遍不高,灯塔专业版中的机构票房预测普遍在1亿至2亿元之间。不少评论认为,其超出预期的票房成绩主要原因是主演的年轻粉丝群体自发支持,但从观影人群来看,却有不同的结论。

从灯塔数据中的受众画像来看,相比同档期的两部电影,《诛仙Ⅰ》19岁以下、20-24岁的受众占比是最少的,而在25-29岁、30-34岁的年龄段比例比同档期电影高得多。这也正好与《诛仙》原著IP的受众年龄相近。在职业分布上,同档期三部电影中《诛仙Ⅰ》“白领/一般职员”比例最高,“学生”比例*,也印证了其电影受众有大量来自原IP受众的年龄层。

来源:灯塔数据

因此,前期宣发较少的《诛仙Ⅰ》得以取得目前成绩,主要应该还是因为“诛仙IP”本身的超大影响力,头部IP的价值仍然十分巨大。

但与此同时,原著粉群体的主要诉求——“精准还原”为何难以在影视改编中得到满足?读娱君认为,“还原每一个细节”其实从来不是IP影视化的追求,甚至于在许多成功的影视作品中,大刀阔斧的改编也很常见。

追求还原度并非是*正确的,IP改编还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各类电影排行榜中基本都在前列的《肖申克的救赎》《教父》,都与原作小说相比更改了大量故事细节甚至人物调整;如今被视为经典的《仙剑奇侠传》电视剧其实也与游戏原作大相径庭;四大名著的央视版经典也有大量改编;日漫电影如《热血高校》甚至替换了主要的人物和故事,只保留了世界观。但在这些较为成功的作品讨论中,没有人会觉得“改”是一个重大问题。

具体到国内网文IP影视化来看,“还原”还面临更多现实问题。首先网文IP本身通常是百万字的大体量小说,人物数不胜数,故事也难免有重复。许多剧情根本不适合当下社会环境,编剧要同时考虑多方意见,改动几乎是必然的。不难发现即使在许多有原作者参与编剧团队、甚至亲自编剧的作品中,改动同样大量存在。

更不必说仙侠小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视觉如何呈现、如何平衡制作成本与商业预期的问题了。大众预期也是千人千面,“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是相比小说“一人创作”的特点,影视作品却是团队协作的产物,除了故事之外,选角、视觉、听觉的各个环节都会影响成品的面貌。

所以问题不在“能不能改”,自然就在于“怎么去改”了。

从美漫到经典文学  改编创新的多元方式延长IP生命力

从IP影视化角度来看,近年来全球运作最为成功IP改编应该是以漫威电影宇宙为代表的美漫超级英雄电影。《复仇者联盟4:*之战》已经超越《阿凡达》成为影史票房*,整个漫威电影系列二十余部电影几乎部部都是票房保证。另一边DC扩展宇宙亦步亦趋,也终于在不温不火的《正义联盟》后迎来了爆款《海王》。

美漫IP改编留存的大多是人物的精神内核。美漫IP历史一般都相当久远,漫画设定在“推翻—重建”中循环,留下不变的只有主要人物的魅力。这导致的结果是,几乎不存在一个可以拿来与电影进行一一比对的“原著”,漫威电影宇宙的故事虽然有大量灵感来源于漫画,却很少有直接复刻漫画剧情的情况出现。随着时代变更,美漫电影不断更改故事走向,故事和细节是几乎无限创新扩展的。

例如DC中小丑这样的经典反派甚至没有一个确定的起源故事,是一个具有符号意义人物。这样的留白反而造就了多个经典影视形象,近日获金狮奖的《小丑》电影就是其中之一。

许多经典IP改编作品注重的是对作品精神的重新解读乃至升华。这种改编方式通常用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央视版《水浒传》不但在大量的剧情细节上进行了改编,还丰富了李逵、潘金莲等角色人设、修改了林冲等人的结局等,改动不可谓不大,但整体观感却没有什么违和感。反而因为这些改编,弱化了水浒英雄们的强盗草莽,多了英雄末路、时代悲凉的史诗气质。同理,《白鹿原》《教父》《肖申克的救赎》等成功影视化也有这方面的效果。

注重“世界观”也是一种IP改编所注重的形式。以架空世界为主的西方奇幻作品如《指环王》《霍比特人》《权力的游戏》都是如此。如果与原著小说比较,电影其实在人物性格、支线故事上几乎没有多少还原,影视化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都更具戏剧化冲突,适合影像化的叙事节奏。但“中土世界”和《冰与火之歌》中的壮观奇幻世界和大气格局则得到了充分展示,视觉的冲击力成为了原作*的宣传词,影视化成为了扩大IP影响力的重要一环。

读娱君认为,IP改编所应该坚持的重点不是抠住故事和设定的细节,而是提炼出IP更深层次的内核魅力。这也是改编中“尊重原著”更现实的形式。当然实际效果取决于制作方的水平经验高低和IP本身的可挖掘性,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能力和资源的限制,改编出现偏差的确经常出现。这一点来说,大众应该对IP改编的创新行为有一定的宽容度才更合情合理。

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如上文提到的影视化对IP影响力的扩大,不同形式的IP改编方式对IP本身的生命力而言也有不同的价值。就像《诛仙Ⅰ》这部作品,从剧情改编的角度或单独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有许多缺点,但对《诛仙》IP而言,也有其正面意义——这毕竟是一个活跃高峰期在近十年前的头部IP,《诛仙Ⅰ》的出现也让更多年轻群体对《诛仙》IP有了认知,也为后续继续开发、优化出更好作品打下了一定基础。

版权规范、文化产业日上  IP市场潜力仍巨大

在维基百科的“世界*钱IP排名”中,排在*的是“精灵宝可梦”,其总营收达到约950亿美元。作为以游戏为原始媒体的IP,其构成中授权衍生品达到641亿美元,票房收入仅占17.56亿美元。但细究之下,“精灵宝可梦”从电子游戏到席卷全球过程中,动画、电影所起到的宣传和热度维持作用,恐怕远比这个数字要大。

头部IP的市场价值空间可见一斑。“IP失灵论”是不攻自破的,各种数据都表明,国内的IP市场同样在高歌猛进中。从大环境来看,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对国内的IP意味着巨大的潜力空间:

来源:艾瑞咨询

从国内主要的IP源——网络文学的各业务营收比例变化来看,基于IP改编、开发的版权运营业务占比逐渐递增,在2018年已经达到11.1%,数年之间迅猛增长。

来源:艾瑞咨询

从国内版权市场的规范化来看,IP产业同样具有长远的价值。2017年国家版权局印发的《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到,“十三五”时期,版权工作要坚持实施版权严格保护、推动版权产业发展、健全版权工作体系三大基本原则,实现“加快版权强国建设,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版权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战略目标。

而IP市场的运作,其实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各方向开发、版权运营产业联动。版权市场的规范是IP产业获取更大市场收益的保障,版权保护规范这一趋势的必然性,其实也意味着IP产业光明未来的必然性。

在过去的时间里因为市场的失序,很多IP的版权价格较为低廉,影视公司其实已经吃下了这波红利——但IP的开发价值是长效的过程,头部IP通常能历经多年而不衰,在当下和未来,国内头部IP的价值迎来上升显然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对国内如阅文集团等持有大量头部IP的市场参与者而言,市场大环境的光明不会因为某一两部作品在原作群体中口碑失利而变化,《诛仙Ⅰ》超出预期的票房已经证明了《诛仙》这样头部IP的价值不容小觑,整体IP市场前景也仍然有近乎无限的发展空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娱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影视视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