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警方行动步步深入,现金贷行业进入“秋后算账”阶段。
“养肥了,所以开始收割。”业内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秋天来了,正是丰收的季节。”
在这里,我们要讲一个P2P和现金贷之间爱恨情仇的故事。
它足够精彩,又十足荒诞。它在这三年反反复复上演,又陆陆续续落幕。
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是对是错?
可能不论对错,历史和现实,逼着他们做出一次次选择,最终,所有人都卷入了时代洪流之中……
01 秋天来了
8月8日,立秋。
“秋天来了,正是丰收的季节。”一家现金贷平台的创始人黄智鹤喃喃地念着这句话。
最近,几乎所有的现金贷平台老板,都在暗地里流传着这句话。
这几个月,被收割的平台实在太多了。
一家去年赚了3个亿的平台,老板在上海被带走。
他本来已逃到国外,看国内没啥动静,就想回来过个端午节,结果撞入罗网之中。
8月,一家头部的现金贷平台被整锅端,老板也在澳门机场被带走。
听到这些消息的黄智鹤寝食难安。
他找一个接近监管的朋友去打听消息。
“为什么去年不抓人?”
“去年是等着大家养肥,今年正等着收割。”朋友的答案,让他打了一个寒颤。
他知道,属于现金贷行业的血腥清洗,就要开始了……
02 奇妙共生
2013年,余额宝出现,P2P行业登上历史舞台。
当时的创业者,都被这个难能可贵的金融特权冲昏了头脑。
“P2P能够吸储,这不是和银行一样吗?”黄智鹤认为。
这一年,他也迫不及待地做了一个P2P平台,投身这场金融创新的浪潮中。
事后,黄智鹤再去冷静思考,这才顿悟:“P2P在中国,必然是做不起来的。”
首先,吸储在中国是一项金融特权,下放民间,“纯粹就是一个意外,监管早晚会收回”。
其次,利率如此之高,且刚性兑付,这完全违背金融原理,“经济好的时候,可能会勉强活着,但经济环境差的时候,*形成倒闭潮”。
P2P的资产端,相对来说都比较劣质。
试想,怎样的企业,愿意支付24%甚至36%的年化利率来借钱?
它们大多是无法从银行贷款的劣质企业,或规模很小的企业。
而这个群体,抗风险能力极差。
2015年之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下行周期。
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小微企业。它们还不上钱了。
P2P的商业模式,开始崩塌。
在持续两年的运营中,黄智鹤的平台没有赚到钱,还形成了一个资金窟窿。
“为了填补窟窿,我们不得不吸纳更多资金进来,于是雪球越滚越大。”黄智鹤和几个P2P老板都是好朋友,大家每次聚会的话题,都是如何活下去。
2015年下半年,P2P行业的暴雷潮开始了。
2016年,整个行业都在苟延残喘。
而此时,历史巧妙地抛出了一根救命稻草——消费金融和现金贷火了。
现金贷,特别是小额现金贷的崛起,在中国也是一个意外。
这个产品最开始的年化利率大概在100%到200%左右,而借贷人群大多是蓝领和底层人群。
在中国,这群人极少享受金融服务,信贷需求长期未得到满足。
当这个借贷缺口打开时,需求如洪水般宣泄而出,其爆炸之力,是连行业从业者都没有料到的。
此时,P2P和现金贷,无缝对接上了。
“我们90%的资金,都来自P2P。”一家头部现金贷平台的联合创始人曾经透露。
而这些现金贷平台愿意为资金付出的利息,是极高的。
“我们拿P2P资金的成本是13%到20%。”上述联合创始人透露。
现金贷给P2P13%到20%的利息,足以覆盖P2P给用户的10%左右的利息。
这时候,看到现金贷赚钱效应的P2P公司们,可不会安于只赚一点点利息了。
此时,黄智鹤平台的资金漏洞,已高达10亿左右。
他早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甚至经常梦见自己蹲进了暗无天日的大牢里,梦醒,彻夜难眠。
他知道,如果这10个亿填不上,等待他的,必然是牢狱之灾。
而现金贷的出现,就如黑暗中洞开了一扇窗。
“我算了一笔账,如果用现在P2P平台上的资金去跑,我两年多就能把漏洞补上。”黄智鹤动了心思。
此时,吃透苦头的他,已明白了很多金融的生存之道。
在中国,现金贷这个暴利、野蛮且原罪太重的商业模式,依然是走不长久的。
如果入场去干了,又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其终局,也有可能是牢狱之灾。
你的面前是一座独木桥,过不去是死,过去了有可能活,你走不走?
“我就赚10亿,填完窟窿就撤,绝不恋战。”黄智鹤给自己打了保证书,划了红线,也开始做现金贷。
信誓旦旦之下,他完全低估了欲望的吞噬力。
一旦成魔,就难回头。
数据显示, 中国的200家头部现金贷平台中,超过40%背后都有P2P平台,90%以上都有P2P资金。
在生死边缘的P2P,和现金贷开始了奇妙共生,延续着畸形的生命……
03 大而不倒
在这段共生关系的背后,还有一股隐形的力量在观望。
在暴雷潮中,一个地区*的几家P2P,和各地的金融办开始形成一种微妙的关系。
“可以给我们一定的扶持政策和帮助,*的要求,就是我们不能暴雷。”某地一家头部P2P公司的GR总监透露,政府为了当地的稳定,*不会允许他们暴雷。
金融大到一定阶段,就会裹挟太多民众利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稳定。
很多企业也会将这作为要挟的筹码,指望“大而不倒”,以此倒逼政府和监管的倾斜。
抱有这种幻想的金融机构从来不少。
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之前,整个华尔街都沉浸在幻想中,认为他们通过强大的经济工具,已绑架了政治。
就算出现再大危机,国家也会因为政治要稳定,为他们买单。
纳税人和国家,是他们巨大野心的最终兜底者,因此他们可以肆无忌惮。
因此,当美国第四大投行公司雷曼兄弟出现严重危机后,他们指望整个经济市场和美国政府救命。
但当时美国的财政部长保尔森,反对动用美国资金来拯救雷曼兄弟,从而导致这个巨头破产。
政府放弃了雷曼兄弟,这无疑给华尔街泼了一盆冷水——从来就没有什么大而不倒的神话,只有是否值得博弈的利益。
这也成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而此时此地的P2P行业,无疑也陷入了这样的幻想。
“我们和政府谈判,不倒闭不暴雷的前提,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我们做现金贷。”这位GR总监透露,他们和政府达成了某种“协议”。
接着,他们开始大张旗鼓地做现金贷。
广告打到了网络视频上,上了今日头条,进了抖音。
短短一年时间,他们就成为了现金贷头部的企业。
“每年都是数亿的利润。”这位GR总监透露。
正是因为对“大而不倒”的幻想,一些P2P肆无忌惮地做着现金贷生意。
“很多现金贷平台还有自己的马甲,而这些P2P连马甲包都懒得注册,明目张胆地放。”黄智鹤称。
如果一切都是以填满窟窿为底线,这个故事可能也就到此为止,最终,P2P缓缓良性退出,现金贷悬崖勒马,历史可能会重归平静。
这也正是监管所期望的。
但是,金融历史几乎都走出了相同的路线和轮回——人性的贪婪,是金融历史中*不变的主旋律。
很多P2P即便补上了窟窿,似乎也不愿意停手。
“我其实已补上了10亿的窟窿,可是我根本停不下来。看着每个月上千万的利润,你说,你能停下来吗?”黄智鹤觉得诱惑实在太大,就算圣人,都难以抵抗。
而他身边大部分的P2P公司,似乎也没有准备停下来。
失控的气息开始弥漫……
黄智鹤已经嗅到了危险,但他总是心怀侥幸:“一旦现金贷行业没有了,整个P2P行业就完了,这个万亿市场,监管不会置之不理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幻想,他们一路狂奔,奔向那条黑暗难明的前路……
04 仓皇落幕
2018年,对于现金贷行业,监管确实并未施以重压。
因为,这一年监管的重点,是P2P的维稳。
理财端一旦出事,就会影响稳定;而借贷端,只要催收别太过分,就不会引起群体性事件。
监管曾经撕开一道口子,让现金贷行业进入,只是为了填补窟窿。
但谁也没有料到,这一下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2018年的现金贷,实在发展得太疯狂了。
除了贪欲不止的P2P,还有一群底层的土老板,也卷入现金贷行业捞金。
“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黄智鹤的好朋友告诉他。而一年的时间,太多企业早已养肥,也到了丰收的季节。
2019年,行业进入了收割之年。
今年“3·15”,央视晚会曝光了“714高炮”,将现金贷这个商业模式推到了风口浪尖。
紧接着,公安部门开始收网。
现金贷行业*的风暴开始,大到头部现金贷公司,小到底层高炮平台,全部成为重点围剿对象。
收缴的资金有多少?
“少则几千万,多则十几亿,金额都不少。”黄智鹤透露。
这些老板开始寻求当地金融办的帮助,但是,公安和金融监管不在一个体系之中。
“况且,金融监管只是想让P2P补窟窿,不是让它们赚更多的钱。”黄智鹤说,很多金融监管也放弃了交涉。
现金贷和消费金融,就此遭受重创。
自然界中,所有的共生关系都是相互供养、相互帮助的。
当一方死亡之后,另外一方要么死亡,要么一蹶不振。
从2013年到2019年,走过6个年头的P2P行业,也走向了最后的终曲。
没有了资金的供养,大量头部平台开始暴雷,一些头部P2P索性宣布退出。
持续三年左右的共生关系,就此结束;P2P的时代,也就此落幕。
金融科技在中国,就此走过了六个年头。
这其中,有太多荒诞而激情四射的故事,这是属于中国特有的故事。
这里创造了十几家上市公司和几十家独角兽,也创造了一个个风口和传奇。
金融科技的命运,似乎就是金融浪潮中的一个小插曲。
小插曲结束,金融行业似乎就回归了主旋律。
有人问,金融科技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吗?
在金融科技的下半场,金融科技这个不安分的音符,早就融入了主旋律之中,甚至影响着整个乐曲。
金融科技并没有落幕,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
它和传统金融不再对立和竞争,而是融合和补充。
此外,金融科技的风口似乎从未断过。
最开始是P2P,然后就是消费金融和现金贷,接下来穿插出现过区块链,2019年的下半年,是否有新的机会?
财富管理?保险?分布式金融?小微企业贷?
这些领域中,是否又有了新的商机?
金融的全面互联网化和科技化,是不可逆的历史浪潮。
属于金融科技的故事,远远未到落幕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