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了资本市场无数目光的上交所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7月22日正式挂牌交易,远超市场预期的是,科创板25家上市公司在*周里的交易价格较之发行价平均上涨了140.2%。
这种居高不下的股价,也引来了一些质疑,包括对交易制度的合理性、部分市场参与者投机行为的合规性等。质疑可以理解,但我们认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这一次重大变革,需要用市场心态去看待和理解。改革才刚刚开始,一定会有不足,很多新的理念需要市场用时间来逐步接受。
科创板在中国资本市场是全新的制度安排,按照注册制的试点,科创板允许新股在上市后的头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而之后每日涨跌幅限制在20%。这比目前沪深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所允许的涨跌幅都要大得多,目前主板和创业板首日涨跌幅限制在44%,之后每日涨跌幅限制在10%。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7月26日下午收盘,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幅度从*的67.88%到最高的349.73%,虽然个别公司股价比7月22日*天的成交价有所回落,但整体的涨幅依然十分惊人。这一周,科创板的交易量1428.98亿元,周换手率达到230.49%,比十年前创业板首批企业的交易情况还要“火爆”。
在此之前,有研究机构分析指出,科创板首批企业平均涨幅预计在20%左右。甚至还有消息称,有不少私募违规申购科创板,在上周遭到监管部门的集体处罚。可以说,“首秀”的火爆打破了很多人的预期,但这就是市场。
科创板*周的交易本身也是市场内多方的博弈结果,它有效促进了价格的形成。
但有市场就会有投机。目前科创板一共只有25只股票,相对于310万户科创板投资者和准备配置科创板的投资基金而言,供应显然远远小于需求。
同时,大概率情况是,一开始被批准上市的25家科创板企业,是申请上市的140多家企业中实力最强,也是基本面*的候选企业。因此,首批科创板公司被“抢筹”也就成为必然。数据显示,科创板企业的平均市盈率为50倍左右,远高于创业板的37倍平均市盈率。
但我们也不得不说,市场参与者的投机行为背后,还是多年来中国股市一二级市场价格长期割裂带来的惯性思维,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甚至投资机构依然习惯发行价与市场价中间存在鸿沟。这种惯性延续到已经实行注册制试点的科创板上,也透露出中国实现注册制改革的难点不仅仅在制度变化上,还在于市场参与者的观念变化。
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随着日益增多的科创板企业挂牌上市,在供给增加的情况下,相对质量不高的企业的二级市场价格可能与首秀企业的价格走势完全相反,“真公司”并不一定是“好公司”,二级市场对于价值的不认可而导致科创板企业跌破发行价完全可能出现。但即使这样,市场参与者也应该用市场心态去对待,这种心态也同样适用于监管部门。
因为当回到科创板实施注册制试点的初心,我们会发现科创板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推进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不要期待科创板一定会出现伟大的企业,而要期待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够改变中国资本市场惯性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