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数据报考缘何屡禁不止

不同于高考拼学生自身水平,报考可以借助外力,所以借助外力成为多数家长的共同选择。

随着2019年高考成绩公布,对考生而言,检验十二年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但无论对考生还是家长来说,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了,报考是一场更大的挑战。

对中国绝大部分考生家庭而言,报考是躲不过的一项任务。吊诡的是,在“填报志愿就是第二次高考”、“考的好不如报的好”已经成为每个家长心中共识的情况下,仍然鲜少有家长提早为孩子报考做准备。不同于高考拼学生自身水平,报考并不限制借助外力,所以借助外力成为多数家长的偷懒选择。

有需求自然有供给,鉴于家长对报考的需求,近年大量出现的报考指导机构、假借大数据之名的网站、小程序就成了家长和学生眼中的救命稻草。尤其是教育部“点名”的大数据报考机构,到底是如何蒙骗家长的?

报考机构多为噱头

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多数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为此家长甚至可以纵容孩子不学任何基本生存技能。早些年,大学生不会挤牙膏、不会洗衣服的报道屡见不鲜。对家长而言,其考量的永远是如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进更好的学校,找更好的老师。

牡丹江市一所公立高中的教师对我们指出,目前许多家长存在误区。不到成绩下发的那一刻,从不愿意考虑孩子报考的事情。大量家长抱有幻想,期望孩子能在考试中超常发挥,可以选报更好的学校。

报考就像一道复杂的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它由高考成绩、招生人数、专业、就业、城市、学校等多个维度的指标构成。面对数百个学校、城市的选择,茫然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状态。

清华教育研究院CCSS项目数据指出,在今天,有超过70%的在校大学生是家庭*代大学生,换句话说,在报考一事上,有70%的家庭没有经验。

所以就像学生见到不会的题目到网上、题库中找答案一样,在网上搜索报考服务是多数家长、学生在报考时的*选择。

从微信指数看,高考结束之后,志愿填报相关词汇的关注度快速增多。6月8日开始,“高考志愿”、“填报志愿”等关键词的检索量开始飙升。截至6月24日,相关词汇的日搜索量可达到5000万次。

早在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官方微信就曾发文,对高考前后出现最多的谣言予以曝光,其中第四条就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考试院已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机构或企业合作”。即便如此,当记者打开某志愿填报网站,依然会有“数据与省考试院对接同步,数据全面权威”的相关字样。

在微信搜索中更会搜索到大量的报考辅导机构、小程序等。

上文中提到的老师表示,“愿意相信报考服务,也是家长懒惰的一种表现。往年的学校录取数据都有相关的纸质资料可以查阅,只不过对很多家长来说,翻书查阅的效率低,效果还不好”。

而且,对于报考服务这种一生只会消费一至两次的产品,家长们往往也是不吝惜成本,所以很多商家都是靠着高考季挣一笔。“高考后经济”已经成为非常热门且成熟的产业。

大数据服务乱象丛生

一名相关产业人员指出,瞄准“高考后市场”的商家目前也与时俱进,用“大数据”一类的词汇来包装自己。其表示,“此类公司多在每年4月开始招聘服务人员,通过短期培训,将其包装成资深报考专家,6、7月开始卖志愿卡指导填报志愿,8月赚完钱就大幅裁员”。

据其观察发现,此类服务最早是售卖志愿卡,价格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学生可凭借账户登陆商家自制的网站查询历年报考分数线,输入自己的分数,系统会推荐相关学校。

当记者在微信搜索“高考大数据”等词汇,出现一个名为“2019年志愿填报大数据系统”的公众号。查询其认证公司为青岛云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认证时间为2019年5月23日。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实缴资本为0,人员规模未知、参保人数为0。

而且,其公众号自2017年11月至今,发布内容仅有12条,高考志愿小程序之前的上一条内容发布于2018年9月。且公号内容以养生、节气、旅游为主。

点开相应程序,记者以北京为例,输入相应分数,系统自动弹出数个推荐学校。如果希望查看全部推荐学校,则需支付199元购买VIP会员卡。而当记者搜索其他相似应用时,同样的分数给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此类平台、这样的数据能有多少可信度,值得怀疑。而且此类系统也没有办法兼顾到学校每年都有调整的招生计划,以及学生自身的个性化需求。除了分数维度,还有学生的个人爱好、专业需求等方面,这些都是相关平台无法兼顾的。

有报考机构从业人员对蓝鲸教育表示,从供给端看,目前的市场乱象主要是因为没有统一、官方的报考查询平台。尤其在需求端,家长无法获得统一的报考数据。且在家长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自然会出现“有病乱投医”的现象。

另外,他指出,学生和家长缺乏明确的学业规划也是出现报考难的根源之一。如果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那在报考时学生只需要考虑分数所能匹配的学校即可,选择的压力相对会减小许多。“其实此类商家是在钻家长方信息不足的空子,如果在将来可以出现相应的官方报考查询平台,目前的志愿卡、大数据报考平台的生存土壤就会逐渐消失,此类乱象自然会减少甚至绝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蓝鲸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教育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