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他们会给这个他们口中心爱的「小破站」带来更多可能。
不了解的人可能很难相信,B站十年了。
从最初视频内容仅有动画、游戏、音乐、娱乐4个分区,走到如今15个分区,每个分区下面又有1-9个小分区的丰富生态,十年间,贴着「二次元文化爱好者聚集地」标签的B站,早已悄悄进化。
官方上线的《十年前的B站长啥样?》活动
在2018年公布的财报中显示,在B站所有的分区中,播放量前五的频道依次是娱乐、生活、游戏、动画、科技,二次元内容已不再是B站的主导内容,除开唯三的PGC(专业生产内容)分区:「番剧」、「国创」、「放映厅」外,其余的12个分区都是原创自制视频区。从这个角度来看,B站其实已经在以UGC(用户生产内容)为主。
如今B站拥有超一亿的月活用户,其中18至35岁这个年龄段占比78%,那么这些上B站的青年们,每天都在干做什么?为此,我们发起了一次关于B站的小调查。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了解与兴趣相关的内容」以及「订阅自己喜欢的UP主」是用户使用B站的主要目的。随着B站视频内容类型越来越丰富多彩,观看动漫番剧、了解ACG资讯的用户相对占比减小,总体上B站用户对兴趣、喜欢的UP主的追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而在B站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下,被选择最多的两项依然是「有趣好玩的UP主」和「丰富的用户自制视频」。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项调研中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UP主。那么UP主真的是B站变化背后的原因吗?
我们确实可以发现,用户对UP主的确有着更强的情感,过半的用户在对UP主的感情中选择了“无论是他们的视频还是他们本人,都非常喜爱”。
UP主们的确是B站中格外重要的一个存在,这个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经历的群体,通过共同的名称「UP主」连接在了一起。在B站十周年官方公开的数据中,月活UP主超过73万,每个月投稿208万条原创视频,贡献了平台89%播放量。
他们既是视频制作者,也同样是B站的观众,他们的故事,或许更能诠释这一亿的B站青年们愿意来到这里的原因。
「这里的确是*的原生视频发酵平台」
最开始知道自己被央视点名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就想着哎上了CCTV也不能给我放一个B站的二维码涨粉啊,而且出现的还是我真名,真名也没办法引流转化不是。直到后来我奶奶给我打电话,她特别开心:「唉呀上电视了!」,背景声中还能听到我爷爷爽朗的笑声。到了那个时候才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了肯定。
5G这个视频完全没想过会火到这种程度,在B站投稿前乐观估计了一下,80万左右的播放量就不错了,现在已经过一千万了。但这的确是做的最累的一个视频,倒不是因为难拍,主要是花在过程中的时间太长了。
因为不在一个校区,跑了三四次都没有5G信号,直到接触了工作人员才真正知道信号开放的时间,所有的视频素材都是在这之后拍上的。在两个校区间往返了数次,以至于这一路上有什么风景,什么时候该跟司机说下车,我算是都给摸清楚了。
我对电子产品的兴趣来自于我爸,他年轻时候特别喜欢这些,我记得他30多岁的时候就买过一个iPod。这件事对小时候的我影响特别大,苹果的一个广告:噔噔蹬蹬的音乐后,有一个手握着iPhone出来,完成各种事儿,然后广告语一响:「iPhone可以做任何事情」。当你在电视上看惯了挖掘机之类的广告后,你再看苹果这种风格的广告,你就会有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它有高级感。
有次拍视频为了营造效果我点了个烟饼,拍完已经快两点了,出房间一看发现我爸还坐在沙发上,啥也没说起身跟我一起开窗散烟。这个画面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我本来感觉他第二天要上班已经睡了,可是出来一看才发现他也没干啥,就始终坐在沙发上在等我。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性,当时心里就有点感动了。
转眼B站都已经十年了,我最初接触B站还是在2013年前后,一开始是看当时最火的动画《进击的巨人》,后来所有的制作技巧又都是在B站上学来的。B站的确是*的原生视频发酵平台,相较于其他平台,比如说像微博的话,肯定是文字、图片、视频的展现,这里本身就是一个更纯粹的视频平台。只要视频做得好,就会有推荐机会,可以上排行榜。
因为在B站数码区做UP主,我认识很多厉害的朋友,这件事真的非常开心,我也开始认真思考拍摄这件事,未来不确定,但*确定的是,我今年才20岁,作为一个99年出生的人,不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创作的动力和热情,积累才是无比重要的一件事。
「弹幕的反馈,给了我们很多试错空间」
我们几个人本来都是在电视台或视频平台工作的,2017年的时候,我开始渐渐觉得当时做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私下聊天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有这样的忧虑,我说那干脆我们自己干得了,其实一开始也是说着玩的,谁知几个人都好呀好呀地答应了。那就找个吃饭的地方聊聊吧,于是在一个烧烤摊上拍了板,决定第二天一起离职。
盗月社这个名字是当时我起的,说白了就是寓意着这件事听起来美好,像偷月亮一样,但其实挺乌托邦的,很难实现。
等大家真正聚在一起开始做视频,直接盯准了B站,原因挺简单的,这个平台更适合我们的内容,我还在平台工作的时候就喜欢看上面UP主上传的一些原生内容。而且在我们做视频前期,弹幕的反馈更有助于成长,有了很多试错的空间。
刚开始还没有商定好具体要做哪个方向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展示的,是这片土地上普通人的闪光点,或者让人能感受到温暖的生活片段。几次尝试之后,终于发现美食是一个更直白的表达方式。
那阵子刚好出了一个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味道怪怪的,并不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沐上提起不如我们去拍个深夜的街头小吃吧,就去拍了一期麻辣烫,我发现十一二点时候跑出来吃饭的人们总是不缺故事,最后的呈现效果挺好,就坚持做了下来。
现在很多观众看我们的节目会觉得很好笑,但可能笑着笑着就哭了,因为我们最后想展现的那个内核,藏在美食背后,藏在偏娱乐搞笑的表达方式之中。
这两年跑了很多地方,遇到过各种食客和饭店老板,对我个人来说的话,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一个烤串店的廖老板。他做的菜真的很好吃,特别特别好吃,而且在北京这个地方做菜好吃,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了。可是他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菜上,不会想到说去做推广宣传,我们拍完这期视频没多久,这个饭店就倒闭了。
好像现在都在说日本的匠人精神很足,但是说实在的,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匠人精神,可是真的有人在意吗?我们一直在全国各地跑,发现其实中国根本就不缺这样的人,但是因为没有一些博眼球的噱头,而不被人们所知。
这让我也看到了盗月社自己的影子,最开始B站的观众说我们是「好看不火」,他们总喜欢在评论、私信中留下一些鼓励我们的话,甚至希望我们能接一些商单。我们是相对幸运的,现在可能算是「火」了吧,但如果最初我们坚持的那种好的东西,会在浮躁的大环境下流失,那我们一定会做出取舍:廖老板选择了宁折不弯,如果一个饭店老板应该专注的地方是把菜做好,那我们*能做的把视频拍好。
「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音乐产生了共鸣」
我对音乐产生兴趣确实挺早的了,得是我四五岁那会儿。小时候肠胃不好老爱哭,后来我爹妈发现一招治我这毛病:只要给我扔录音机旁边就不哭了。以至于他们去上班的时候,就给我留一台录音机和一袋饼干,我就躺那儿一边吃饼干一边听歌。这件事给我留下了两个宝贵的财富,一个是对音乐的兴趣,另外一个是把牙吃坏了。
Vocaloid你们可能听着稀奇,其实就是个雅马哈的语音合成软件,输入音调和歌词能合成出人类声音的歌声。我*次接触是在PSP上的一款游戏《初音未来歌姬计划》上,等后来高考完想写写歌儿的时候,就又想起了这个东西。我是2014年才真正在B站上投稿,那时候B站上Vocaloid的圈子还很小,投的第二个视频《今天没吃药》就上了周榜,感觉挺爽,觉得这事儿有戏就一直做到了今天。
比较出名的歌可能就是《普通DISCO》了,灵感是从机械学基础课上来的,老师郑重其事地说:「接下来要讲的是整个机械学基础中最最重要的一个零件,普通螺钉」。当时我就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说这个东西你不管什么词儿,前面加一个普通就感觉好弱啊,这种反差感还挺有效果的,就写了这么一首歌。
我写歌也基本靠灵感,有时候想到了就打开软件写一段东西,想不出了就先扔一边,过几天再打开来听,感觉好了就继续写。所以我不算个有天赋的人,如果非要说天赋的话,那我的天赋只体现在不讨厌做这个事儿上,因为只要你愿意花点功夫去研究,天天折腾两下的话,都是有能力写出歌来的。
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挺像个「艺术家」的,每天写写歌,在家呆着,干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不像是一个已经走入社会的人。简单点说,就是你去档案局调我的档案,就会发现我这个人是待业状态。也是因为还没准备好过上以做音乐为生的日子吧,我非科班出身,如果真的要走这条路肯定会接受很多程式化的训练。那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会先掌握到通用的技术,还是先丢掉自己的个性?我现在还没有答案。
当UP主这么久,*的一个收获就是认同感吧,以前发一个作品还挺纠结的。现在发一个视频出来,看弹幕、看评论,我知道自己发出来的是被大家认可的。音乐算是我表达自我的一个方式,然后在B站这个平台上,更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受到了别人的关注和认可,我想表达的那个东西,有人产生了共鸣,我就很开心。所以现在挺爱看弹幕这玩意儿的,想起最开始在B站看鬼畜那会儿,对视频上飘过去一排一排的文字还是懵逼的。
不管怎么说,Vocaloid也不算一个新生事物了,但是因为年轻,还是有很多人不太接受。总有人说我破圈、打破了次元壁什么的,这个我不敢说有没有,但是如果真的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话,我还挺高兴。
「拍视频,是我的一个小小避风港」
我是一个很无聊的人,就作为一个vlog UP主吧,其实会发现我的生活中没多少可拍的,这也是我不想把拍视频当全职的一个原因。还挺喜欢现在这种比较自由的状态,因为这真的只是一个兴趣,不是我生活的全部。
所以我拍视频也没什么特别的策划,说要去表达一个什么东西,就是哪天出门了,那就想不如拍个视频吧,所以呈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那种简单的快乐。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我妈在法国尼斯的海滩边,为拍照还是吃饭吃饭的问题争起来了,我们在斗嘴,但是很开心。这种时刻,和*的人在一个美妙的国度,我们在海边吹风散步,然后你一句我一句地斗嘴,你会觉得Everything is so perfect,身边的事情都是*的。
我和男朋友高佑思,其实我平时都喊他「高大姐」,在一起也源于B站。当时参加B站的一个活动,结束后我们几个UP主一班飞机回北京。在摆渡车上,他就跑来问我周三有没有空,我说我要去国贸看牙医,其实是在隐晦地拒绝他,结果他还开心地说:“啊,我办公室就在国贸。“当时就在心里吐槽这个男人怎么不太知趣。就只能约了个午饭,这样开始认识了起来。
现在想起来,还挺感激他这么「不要脸」地来约我吃饭,我本来是一个乐观与自卑参半的人,但是恋爱之后好像变得更自信了。因为高大姐真的很会鼓励我,去年夏天我快胖到120斤了,每天心情也很烦的时候,他就抱着我,用他很蹩脚的中文尬夸:「Baby,你不能再瘦了,你太辣了,你辣死我了」。
我现在英国读研,主修Global Media Business,在B站拍视频,算是我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拍视频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挺解压的事。比如期末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单纯拍一期吐槽的视频就会觉得很解压,观众还会在弹幕评论里给我很多鼓舞和正能量。
他们考研成功的时候,也会*个来跟我分享,今年考研出成绩的时候,每天点开B站后台的私信,你就发现跳出来十几二十条,甚至更多的消息,真的就是来报喜的。虽然我们只是通过网络的一个屏幕交流的人,但是他们却能够喜欢我信任我,这种真的太让人感动了。
我觉得自己是个非常粗俗的人,我没有办法给大家带去很多人生感悟,所以在我的视频里,不管是那种单纯聊天分享的视频,还是旅行的vlog视频,我能带给他们的只是生活中那种简单的快乐。
「要做科学普及,怎么能错过这么多年轻人?」
注册B站的时候我们的名字其实是被抢注了,我说既然是在B站上,那就叫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吧,结果上线*天底下评论区就给我们起了一个外号:中二所,一直被叫到了现在。
我们这个团队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学传播协会,核心成员有二十多名,主要是研究所的学生,本来一直在做的就是科普的工作。是今年过年后的一次例会上,准备尝试些不一样的内容了,想到B站是一个特别年轻化、特别多元的平台,而且社区环境友好,用户也很有爱。而且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群体特别多,官方科学机构却没多少,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个吃螃蟹的人呢?第二天就开了号,又因为直播这种形式相对比较好操作,就定下了每周三晚上直播。
4月10号黑洞照片发布当日,我们做了一个陪伴式的直播。当时其他视频平台的弹幕里都是一些祈福之类的内容,我们的弹幕里粉丝会不断提出问题,感觉B站的观众都特别热爱科学,求知欲都特别旺盛。
结果没想到在我们这个简陋的直播间里,当天的峰值人气达到了144万。我们之前直播连摄像设备都没有,全是手机录,这次黑洞的直播想到可能要接个发布会画面什么的,就买了一个200块的摄像头,接了台笔记本电脑开始了。
如果用三个标签来形容我们这群人的话,首先是科学,第二个是情怀,我觉得科普的意义是被低估的,科研和科普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科学普及就希望能够在人们心中种下这颗特别的种子。大家不图名不图利聚在一起做公益科普,多少还是有情怀或者使命感这样的东西在里面。
第三个就是有趣。很多人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就是苦兮兮的,然后木讷、不修边幅、窝在实验室里推导满黑板的公式那种。其实这里面的误会很大,现在科研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开始担纲主力,研究生群体也主要是90后甚至95后了。
我们本来就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闲暇时会上B站看鬼畜,周末也去K歌撸串儿,喜欢的是大家都喜欢的东西,没有多少科学家那种遥不可及的感觉,还挺有真实感的。
bilibili董事长陈睿在十周年庆典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B站从最早的只有动漫类的视频网站,到现在逐步扩展成为,基本上覆盖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年轻网民喜好的平台。我觉得在这后面,真正的功劳应该归功于我们的UP主。
B站应该是对原创类作者最友好的平台。一个原创视频的作者,他不需要去做任何的事情,不需要买广告,不需要炒作自己,他只需要认认真真地创作,创作高质量的内容,不断地投稿,在B站上面就一定有火起来的机会。
UP主的加入带来了视频内容上更多的可能,以此吸引来了更多类型的观众,他们在类型愈加丰富的视频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将他们对此的喜爱反馈给了UP主。
没有比自己所做之事收获了认可更能让人开心的了,观众在看视频时的愉悦、认同和满足,通过弹幕无比具象地出现在了UP主眼中,于是接下来,更多精良的创作和优质的UP主在这里诞生了。
飞轮,转起来了
十年里,越来越多的UP主和观众们加入进来,他们互相陪伴,互相给予力量,所有人的努力带来了如今的B站十年。这很像是物理学概念中的「飞轮效应」: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力气一圈一圈地推,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甚至短时间内你再也无法让它停下来。
B站这个巨大的飞轮,在十年的时间中,被无数个UP主和观众的手轻轻拨动,如今已经开始飞速地旋转起来了。这是一个不容让人小窥的力量,这一个十年,他们在这里凭借努力发出了自己的光芒,下一个十年,他们会给这个他们口中心爱的「小破站」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