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创板正式发车,大湾区科创将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作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广州近年来都有哪些重大实践?未来又将如何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科创板来了。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创新驱动是湾区建设主旋律。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宣布开板,中国进入科创板时间。

那么,科技创新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作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广州近年来都有哪些重大实践?未来又将如何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6月14日,由广州基金主办,清科承办的第三期溪谷沙龙上, 广州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广州基金总经理刘志军、国信弘盛总经理龙涌等多位重量级领导嘉宾一起探讨湾区科技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历史机遇 当大湾区遇上科创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发达与企业创新情况密不可分。就科创板已过会的几家企业来看,2018年,微芯生物、安集微电子、天准科技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55.85%、21.64%和15.66%,足见科创板对企业科技研发能力的重视。

广州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

广州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对创新引导产业发展认识清晰,“科技要支撑发展,要引领未来。而创新的逻辑是从最初的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发展,最后来做全链条的生态优化,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

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

在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看来,当今世界,谁抓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就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机,赢得优势。《规划纲要》把科创中心的政策手段也好,规划目标也好,都放在了非常优先的位置。“建设科技强国对从事创业的人来讲是*的机遇,机遇就在这里,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横空出世,真正的历史开始了。”

广州基金总经理刘志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实质意义的*点就是把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对比其他世界级的湾区建设经验,我们认为股权投资,特别是风险投资能够真正串联起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是支持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形式。”广州基金总经理刘志军表示。他回顾道,早于1999年,广州科风投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前瞻性布局风投领域。广州基金合并广州科风投后,积极履行国企责任担当,扶植了更多优秀企业成长壮大。

探寻广州科创基因

科创企业地域分布并不均匀,目前深圳拥有90余家创业板公司,广州有30余家挂牌公司。但是,国信弘盛董事、总经理龙涌非常看好广州的技术实力。“从已申报的科创企业来看,生物、机械领域都表现的非常不错,未来广州在科创板将有不俗表现。”

龙涌认为广州的科创基因优良。长三角、珠三角、北上广深是国内几个重要投资领域,其中,广州有很深的工业制造积淀,国有企业实力也非常强,能够衍生出不错的企业。“要顺着优势产业的链条来找企业,另外,培植企业也很重要。总体来看,广州的上市企业资源在国内还是排在一线的。”

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对于广州城市科技企业有另一番切身体会。他认为,科技企业的特点,一定跟整个城市的基因、性格和人才来源储备是息息相关的。广州拥有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优势,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的重要载体。随着大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广州科技企业一定会迎来进一步发展。

广州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认为,广州的创新模式将要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究其原因,是一直以来现代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并未完全解决尖端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对此,他认为要“花更大的力气做基础研究,抓产业发展和科学发现来推动产业发展。”

谈及广州科创潜力,招商致远资本基金合伙人王盛认为对标科创板,不能单纯以上市企业数量为衡量标准,质量更为重要。“以后上市企业会越来越多,但也存在很多企业上市之后市值不增长,甚至造假占用社会财富的情况,衡量上市企业还要看质量,科技型龙头企业对城市科技生态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广州要成为科技型创新城市,需要有重量级的科技企业。”

如何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了这个目标,各方都在努力。

在政策端,刘琦岩表示《规划纲要》中对港台的科技资源、创新目标和定位照顾得非常充分。“未来还将依托深圳的国家基因库发起’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一带一路’是辐射全球的。很多具体的举措和动作已经开始行动了。”

在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具体措施包括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加强产学研融合,特别加强主体建设,支持港澳联合创新资助计划,建设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等等。”刘琦岩表示。

在企业端,普华永道审计部合伙人陈建孝认为,广州的企业相对来说更为务实和低调,企业本身具备潜力。广州创业气氛比较浓厚,很多互联网企业,例如网易、微信都是从广州起家,另外,广州在人才储备方面也具备优势,他建议,未来广州企业的步子要迈大一点,加快节奏,去探求更大的风险,以取得更大的回报。

在资本端,广州基金副总经理、科金控股总经理郭天骄对于资本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有深刻体会。数据显示,2019年*季度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为1.45万家,管理规模是9.28万亿,私募基金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10.37万个,股权资本金5.79万亿,私募基金投降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新增1.22万亿;而广州的投资机构数量是411家,私募基金数量658支,私募基金规模5257亿元,跟北上深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对此,郭天骄认为当前广州风险投资机构存在的问题——大型实力派投资机构偏少。 “风险投资机构如何推动广州科技创新发展?首先,需要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的汇聚;其次,风险投资要依托广州,产业优势来开展投资,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再者,国企投资机构以VC阶段为主扶持初创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投资的机遇

作为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即将崛起的又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无疑将对全球产业格局调整、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动及世界城市群的分布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想象力。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区域内产业分工较为完善。其中,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占主导,有较强的辐射力;而内地9市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制造业基础雄厚,是“世界工厂”,且正在向先进制造业升级,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琢石投资创始合伙人钟潜凯认为,相比于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有以下优势,一是(面世的)时间点恰逢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结合中国的(传统)产业链,是技术变现商业价值的重现。二是2+9的面积很大,这个区域内产业链结构完整、市场纵深大。三是内地在法律、制度方面不断健全,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越香港、澳门,大湾区内所有城市的话语权是在同一条线上的。

元禾原点华南合伙人杨艾瑛指出,目前其机构重点布局以下几个产业:一是生物医药,二是物流供应链,三是人工智能。“广东在这三个赛道基础比较好。比较有特点”。

在如何实现两地资源、人才和产业的资源配置整合方面,招商局资本基金部总经理石晓辉提出,“香港的优势在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湾区9市则有广大的地域空间,未来肯定有一个方面会在湾区里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比如说,香港的养老管理理念完全可以到湾区落地的。这个是挺有意思的事情,过去香港是没有类似园区的,资源的重新整合是未来湾区里一个大的趋势。”

在中美贸易战爆发后,有市场人士担忧,粤港澳大湾区将面临产业链偏离的挑战。对此,钟潜凯指出,其机构此前投资的项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一类是技术的创新。这些项目集中在广州、深圳,“(我对国内产业)技术的积累方面还是有一定自信的。供应链我觉得不可能完整地全部断了”。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