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小米最深的护城河。
曾从谷底反弹的小米,正在另外一个战场,创造着比手机更大的奇迹。
人类科技史上的每一次交互革命,都诞生了伟大的企业。
PC时代,英特尔、微软独领风骚;移动互联网时代,高通、苹果、谷歌,称霸世界。
而今,我们正迎来一个崭新的AI时代,一个万物互联的物联网(IoT)时代。如果说,过去我们与PC,与手机交互,那么,未来我们将与万物交互。
无论控制照明,还是打开空调、观看电视……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只是一句话、一个语音交互的事儿。
这是一个千亿级的设备接入量,相比几十亿级的PC、手机接入量,是一个质的突破,也必将产生一批伟大的企业。
雷军说,AI+IoT时代将产生比移动互联网时代,还要大至少一个数量级的机遇。而小米正站在这个超级机遇的风口上。
今年1月11日,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宣布,小米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
什么是AIoT?按雷军的说法,对外是AI+ IoT,对内就是“All in IoT”。
为了这个All in IoT,小米将持续投入100亿元,这是继手机之后,小米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战略布局。
尽管这距离小米手机诞生只有8年零9个月,从时间上看,还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但自从去年IPO之后,雷军却说,小米进入了二次创业时代。
消费者之所以将小米,与打拼几十年的老厂商放在一起对比,与小米创造的两个奇迹有关:
*,它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最快成长,7年营收破千亿。第二,小米是国内*一家手机销量下滑后,还能够再度崛起的企业。
2011年之前,国内手机市场被良莠不齐的山寨机、亦步亦趋的国产品牌和昂贵的外资品牌分割成一汪浑水。
那之后,小米像鲇鱼一样钻入市场,激活了这汪浑水。
砍掉渠道、硬件“发烧”、低毛利率、与用户保持强互动……小米的每一个举动,都看似离经叛道,却又彻底改写着行业规则。
也正因为如此,它赢得了无数粉丝的拥戴。
2012年6月,在仅有一款手机的情况下,小米完成C轮融资,估值高达40亿美元。此时,距离小米手机诞生仅有半年时间。
更令人匪夷的是,两年后的2014年第三季度,它便以1730万台的出货量,成为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全球第三、国内*大手机厂商。
那是智能手机历史上一个*的奇迹。但随后,小米便跌入了谷底。
2015年,一场供应链危机让小米陷入增速放缓的瓶颈期,销量远不及预期。
尽管2017年后,小米向死而生,在新零售等策略的带动下,强力反弹,但全球手机市场却在高速增长多年后,在4G末期放慢了脚步。
大环境的低迷,让众厂商都在极力寻找下一个增长点。而即将到来的5G,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比移动互联网要大得多的IoT市场。
与很多厂商一样,小米在这一即将到来的超级风口上,发布了自己的AIoT战略。
但与这些逐浪者不同的是,小米在IoT这条路上,已默默跑了6年。
2013年,目睹了手机业绩狂飙的雷军,看到了小米模式的可复制性。
从那时起,他就决定用做手机的方式,提前布局其他产品。此后,IoT概念的崛起,更坚定了小米切入智能硬件的决心。
而这个决定,在2016年形势岌岌可危时,救了小米一命。
“小米若没有跑出一条小米生态链,与其他手机厂商相比就不存在明显差异化,孤立的手机业务会因为业务单一而风险更大。”
从手机周边开始,这条生态链最初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拉低行业定价,一是抬高产品设计标准。
以最早的移动电源为例。
紫米作为生态链企业,通过收购电池尾货,降低了产品成本,而小米则以品牌加持的方式,获得消费者对品质的信任,这才使小米充电宝成为爆品。
插线板则是抬高设计标准的典例。
通过对标苹果产品,小米插线板一改行业30年不思进取的外观设计。那之后,市场上的各种插线板设计感越来越强,工艺也有了很大提升。
“我们推动了插线板这个行业的集体革命。”雷军至今引以为豪。
这两件事情改变了产品,最终也改变消费者的生活。
2013年前后,中国中东部发生严重的雾霾事件,空气净化类产品遭抢购,但动辄四五千的价格令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
瞅准机会的小米,找专家攻关研发,最终推出一款价格实惠的空气净化器,*定价仅为699元。
价格虽然很亲民,质量却一点也不含糊。
在2017年CCTV2的对比中,小米空气净化器的性能优于一款售价高达4260元的产品。
紧接着2018年,香港消委会又测试了12款空气净化器,发现1000元的小米性能竟优于5000元的戴森,震惊了媒体。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紫米从一家电池尾货采购商、移动电源设计商,不断把自己逼成一家电池供应链管理公司。
而研发出空气净化器的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回想起那段创业岁月,直言整个时间“似乎是停滞的”,头发也白了不少。
看产品技术,不看商业计划书,让生态链企业自由成长——这样的规矩,让小米生态链持续膨胀。到2016年手机业务遇困时,其成员企业已达77家。
电动车、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生态链新品相继成为爆品,使小米手机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了一圈保护层。
而小米也因此,成为一家生产公司的公司。
截至目前,小米已投资200多家生态链企业,其中100多家从事硬件制造,包括华米和云米在内,很多企业或已成功上市,或正筹备上市。
这些充满活力的企业,不但加速了小米的成长,2018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增速超手机两倍,营收438亿元,占比近1/4。
同时,更昭示着小米的未来。
据艾瑞咨询预测,从2017年至2022年,消费级IoT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25.4%,而小米是这个市场上的关键玩家。
六年时间的布局,使得小米生态链上的产品矩阵十分丰富。
尤其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已涵盖几乎所有智能场景,用户无需动手,只通过语音就可控制从窗帘到空调在内的一切硬件。
完善的生态链,让知乎上很多设计师,在装修阶段就开始考虑使用米家产品。
让小米动心,且倾全力布局的,是一个未来波澜壮阔的大市场。
今年1月申万宏源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家居物联网是国内消费级IoT*的子领域,占比超过六成,到2022年其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
尽管前景广阔,但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全智房屋还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在美国,有人做过研究,一个普通家庭要实现一次性智能化,光更换室内灯光系统就可能耗费上千美元。这种更换成本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
对此,小米从做生态链开始,就认定直推智能家居不切实际,更现实的做法是逐步渗透。
以电视为例,一旦用户购买了小米智能电视,便会在使用中形成依赖,从而主动了解小米其他的智能硬件。
科技媒体GearBrain将这种效应比喻为“一个产品成为其他产品的活广告”。
知乎上,就有网友“吐槽”,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无论换什么硬件,都会先在米家上看看有没有同款。
设计出小米电饭煲的纯米科技CEO杨华认为,很少有家庭在装修时就考虑搭建一套智能家居系统。更现实的做法是:
将一个又一个白电智能化,通过云端将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突然间家里就实现了智能化。
这其中,AI成为唤醒万物的手段,是物联网的基础设施。
基于这种思想,小米于2017年3月发布了当时全球*AI语音电视——小米4A,“小爱同学”正式诞生。
四个月后,搭载“小爱同学”的AI音箱也紧接着问世。
至此,小米生态链实现互联互通,IoT升级为AIoT。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IoT设备和平台将为用户带来更加*的体验。而小米也凭借庞大的用户群、海量的设备和数据、丰富的应用场景,在这一市场上拔得头筹。
来自市场分析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音箱的保有量为2250万台,预计2019年将达到5990万台,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
而小米作为这个市场的重量级玩家,到今年底预计出货量将达1500万台,市场占有率接近1/4。
音箱之外,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等带屏设备也搭载AI,成为IoT终端。
做强做大生态链后,小米AIoT迎来丰收的一年。
根据不久前发布的年报,截至2018年底,共有1.31亿台设备(不包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接入小米IoT平台。
这是目前全球规模*的消费级物联网平台之一,也是小米进军下一个时代的强大武器。
在AI唤醒下,每天数以亿计的智能设备互联互通,不断为IoT平台补充数据,帮助物联网升级,并因此改变着暮气沉沉的传统行业。
比如,看似牢固不破的传统家电行业,正经历一场新的颠覆。
在AI赋能下,小米电视异军突起。
2018年,在全行业销量近乎零增长,多数品牌同比下跌的情况下,搭载“小爱同学”的小米电视逆势增长312%。
中怡康的数据显示,小米电视连续两个季度(2018Q4、2019Q1)销量排名国内*。
2019年Q1,更是包揽7个尺寸市场份额*。线上最畅销机型Top 10中,小米独占8款,并包揽前三名,展现出极强的统治力。
而几年前,小米还在海信、TCL和国外品牌的围追堵截下,苦苦突围。
电视只是小米迈向AIoT战略的一步棋。
在征服客厅,实现智能家居IoT生态闭环的道路上,白色家电是*,也是最后的一个缺口。
而空调作为白色家电中,智能化率相对较高的产品,是小米*的切入点。突破空调,就等于突破了白色家电。
在4月份的一封公开信中,雷军将大家电看作小米AIoT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天,小米发布米家互联网立式空调C1。
和电视一样,国内家用空调市场规模庞大,但同时也竞争激烈。
2018年,家用空调内销出货量9200万台,大部分市场被格力、美的两大巨头瓜分,剩余的奥克斯、海信科龙等二线品牌,维持5%-10%的市场份额。
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上,小米也正在撕开一个裂口。
2018年7月,在前期合作产品销量不佳的情况下,小米正式推出自营米家互联网空调,获得消费者的追捧。
今年4月9日米粉节当天,米家空调仅1匹、1.5匹两个级别,单日销量就达6万台,销售额突破1亿元,斩获天猫平台空调销量和销售额双料冠军。
一个月后开售的C1,更在三天内收获12万人的预约订单,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米家空调。
成功打开白电市场,实现AIoT全方位布局后,小米正迎来一个*巨大的市场。
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全球消费级IoT硬件销售额从3063亿美元,猛增至2017年的4859亿美元。
而随着5G、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整个市场还将持续倍增,预计2022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但同时,这个巨大的市场也正吸引来众多的分食者,其中不乏亚马逊、谷歌、阿里这样的重磅级选手。
竞争注定只会比手机更惨烈。
对此,雷军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在他看来,小米从13人走到现在超过2万人,一路上什么样的巨头没见过,什么样的苦难没经历过。
能活到今天,还活得很好,就凭一句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一个有着互联网基因的小米或许并不可怕,但一个既有互联网基因,又有血性的小米,或将活成令对手头疼的存在。
而此刻,这个全新的小米,已站在1.5万亿美元的超级风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