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晚婚时代来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的*。
自2013年开始,全国结婚率节节走低: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到9.6%,2015年降到9%,2016年降到8.3%,2017年降到7.7%,2018年降到7.2%。
为什么国人的结婚意愿越来越低了?
01
晚婚与离婚
从大环境来看,经济下行、失业率逼近6%,年轻人步入社会即面临激烈的生存竞争。
在此,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例。我们知道,结婚离婚率通常以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是外来人口集中涌入地,这其中未婚青年占比最重。但在户籍政策和房价双重高压下,一线城市对他们而言可能只是工作地,未必是安家落户之所。结婚又牵扯太多共同财产与利益,谁也不敢贸然开始一段婚姻。
据江苏省公布的2017年婚姻数据显示,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这意味着,在江苏范围内,1985年出生的人,今年结婚算是“平均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男性初婚年龄为34.1岁,女性推迟至34.3岁,女性的初婚年龄明显晚于男性。
人口学家在解释这个现象时提到一个重要概念,叫作Marriage Package,姑且可翻译为“婚姻包袱”。即女性在一段婚姻中的角色包括生育孩子、督促辅导孩子学业、照顾家庭、包揽家务、照顾年迈的双方父母等等,这些像一个大包袱落在肩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种传统性别分工非常明确的婚姻,对女性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婚姻不再是人生必备大事,也不再关乎生计和生存,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甚至放弃婚姻。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的*。
在结婚率下降的同时,离婚率近年来不降反增。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离婚率已突破2‰,2017年升至3.2‰。
下降的结婚率和上涨的离婚率背后,是年轻人越来越重的生存压力,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如今,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有自己的判断力,也逐渐摆脱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会说不,会止损,能养活自己,甚至还能独自养活孩子。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离婚案件,原告是女性。甚至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到了晚年终于决定为自己而活,中老年离婚的案例不在少数。
02
婚姻之外,职场之旁
婚姻不再成为通往幸福的*选择,晚结婚、不结婚甚至离婚,都不会影响女性主宰自己的人生。
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女性就业比例近70%,相比其他国家,*是一个较高的数值。
但在职场上,面试时已婚未育的劣势、休产假时老板隐晦的暗示、升职时所付出的双倍努力等等,仍使职场女性陷入万分尴尬的境地。
《2018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揭示了以下几个现象:
(1)平均而言,女性投入家庭的时间比男性高15%,而投入工作的时间比男性少9%。
(2)36%的女性将“上下班方便”作为选择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无形中放弃了更大范围的工作机会。女性对通勤因素的重视既是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更是方便顾及家庭的权衡。
(3)女性整体收入低于男性22%,更低的薪酬凸显了性别职业选择的分化,更是女性进阶管理层的不足。
(4)女性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资格这一客观因素,仍然是女性区别于男性在晋升路上*的绊脚石,也是最难以解决的因素。
03
女人只会买买买?
在上述客观因素无法实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在家庭与职场以外,能让女性*程度获得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的方式是——投奔消费市场。
如今,一些品牌与商家取代男人,甚至代替女人自己,成为最会揣摩女性心理、最能贴心关怀女性感受的存在。短视频、直播遍地开花,“口红一哥”直播5个半小时,观看量18.93万,23000单,353万成交量;喜茶、奈雪等网红奶茶店强势崛起,一间几平米的店铺,年收入超过2000万;星巴克“猫爪杯”一夜走红,价格炒至888元仍供不应求......
电竞、健身、养生和萌宠,占据了2018年女性消费的重大比重。《苏宁易购女性消费报告》显示,2018年电竞商品女性购买用户占比40%,养身壶销量增长75.9%,swisse葡萄籽销量增长378%。电动跑步机、综合训练器成为女性*购买的运动器材。
更进一步说,女性成为电商网站、美妆美食、团购点评等消费领域,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但女性“买买买”就是“败家”吗?
淘宝3月7日公布的女性消费者购物偏好数据显示,女性用户花在别人身上的“为他”消费占比54%,包括伴侣开支、孩童开支、敬老开支、宠物开支等。而且女性的消费也非常理性,46.6%的中产女性购物时*注意“性价比”,其次是品质和需求程度。
04
不只是买买买!
“买买买”只是新时代女性众多虚假标签中的一个,中国女性的消费可不只是“买买买”这么肤浅。
唯品会联合艾瑞咨询、GQ实验室共同发布的《中国中产女性消费报告》提出了中产女性五大消费趋势,分别是:
(1)对品牌最敏感,也对价格最敏感。当大牌打折时,88.8%的中产女性倾向于购买国外产品。
(2)信息获取碎片化,但获取渠道固定化。购物和品牌信息多来自自我研习、熟人推荐或更高收入人群的示范效应。
(3)自我意识觉醒,消费更自主更悦己。
(4)购物有阶层认同诉求,追求从“有用”到“有品”。商品需求个性化、人格化、情感化。家居消费升级存在蓝海。
(5)“无形消费”重投入。谈资变得比包包更重要。
更重要的是,调研显示91.2%的中产女性完全自主获取消费资讯,由“跟风式消费”向“精明消费”升级。
除此之外,女性也充分利用自己在消费方面的敏锐度,依托电商平台开启了创业人生。
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女性创业社会责任大数据》显示,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女性创业者占比为49.25%,与男性平分秋色。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创业者主力年龄段为23岁到33岁,占全部女性创业人数的54.53%。
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只能被年轻人“独占”:随着经济生态不断丰富,更是刮起了一股“妈妈飓风”——55岁以上女性店主已经达到138.39万。
可以说,每一位平凡的女性,无论是挣扎于琐碎的婚姻生活,还是在职场(生意场)上如履薄冰,甚至是身陷更为龃龉残酷之境地,都平等地享有创造不平凡人生的权利。而女性经济实力和精神自由的提升带来了消费的革命,“她经济”已不单纯停留于“买买买”,背后的创业趋势和投资逻辑也已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