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仅靠6个人,104万,他一不小心就做到全国第一,全球第四!

如今,碧水源已经拥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多重技术,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总规模每天近1500万吨,占全国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

从104万起家到60亿身价,从被国外厂家扼住咽喉到自主研发独门秘籍,从创业的6个人到中国*的净水设备制造商,他心无旁骛地行走在产业报国的道路上,他就是碧水源的创始人文剑平。

38岁之前的文剑平可谓顺风顺水。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年,16岁的他一举从55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中南林学院。日后,又顺利拿下本校生态学的硕士学位。

毕业后,文剑平直接进入了北京的中央部委,先后在中科院、国家科委工作,并担任助理研究员、副处长、副主任等职务。

1994年,31岁的文剑平荣升国家科委下属国际科学中心的总工程师,同时兼任中国废水资源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可以说,仕途一片光明。

但是,文剑平却有苦说不出。他是孝子,需要赡养农村老家的父母,还有下面的兄弟姊妹。而且,作为家里飞出*的“金凤凰”,七大姑八大姨都指望着他救济。

可是,公务员就那点死工资,每次工资一发到手就光了。

升迁?当时的政府机关是衙门,人家不认学历,讲究的是论资排辈,讲究的是出生门第,“是大院子弟还是胡同长大的”,“谁是谁的儿子”。

文剑平是谁?湖南益阳的农家子弟,谁的儿子也不是。

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次决定出国去看看。

正是在澳大利亚,文剑平身上湖南人那股“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劲头发挥了出来,仅仅三年后他就拿下了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博士学位,专业是水资源管理。要知道,一般人5年搞定就算很不错了。

也正是在澳大利亚读博期间,文剑平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水资源处理方面差距挺大,尤其是水处理的技术更是相差甚远。

在国内,动不动就是长江、黄河、淮河、太湖、滇池的水域出现污染,很多地方的地下水煮饭都不行。即便把自来水饮用的检测指标从三十几项提高到一百多项,一些城市的生活用水还是很成问题。

而澳大利亚,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2000年悉尼奥运会,悉尼共涌入十几万运动员,三十多万游客,但是奥运城所有的水几乎是零排放,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2000吨雨水、污废水,然后回用至洗衣机、冲厕。

“欧美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从那一刻开始,文剑平决定回国创业,一同回国的还有6位小伙伴。2001 年,大伙利用104万元,在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区创立了碧水源,“一要解决水的污染问题,二是要走市场化的产业报国之路。”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据统计,全国的三分之二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的污染物已达2000多种,每年需要处理的污水高达700多亿吨,实际处理能力不到400亿吨,只占总量的60%。

而且,污水经过处理后,只是污染物的数量降低了,但污水的本质不变,“这类水是我国癌症高发的元凶之一。”

要知道,当时国内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的都是传统工艺,也即沙粒渗透法,“虽然价格低、见效快,但本质仍然是污水,根本就不能作为水资源使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北京方圆25公里范围内,50%以上都是劣五类水的真正原因。

“必须颠覆现有的水处理模式。”

“必须使用膜材料MBR。”

没错,就是膜材料,文剑平在澳大利亚读博期间研究的就是这个。具体而言,就是在污水里面结成一些微生物,“微生物就负责把污染物降解掉、分解掉。”

膜材料的作用就是阻止微生物别跑出去了,还要停留在污水里面,“每条膜材料表面都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小孔,这些孔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七百分之一,而通过不断缩小膜丝上小孔的直径,水分子得以通过,污染物则被拦截在外。”

但是,做实验与做企业完全不同。

如何使膜材料的使用寿命稳定在50年以上?如何使膜技术的脱氮除磷工艺发挥出优势?个个技术难题都不好攻克!

更主要的是,膜技术的成本远远高于沙粒渗透法。

所以,根本没有哪一级政府愿意做*个吃螃蟹的!那段时间,文剑平跑了上海、南京等20多个城市,走到哪个地方,人家问的都是一样的问题。

“有案例吗?”“没有!”

“有数据吗?”“没有!”

“捣什么乱!”

整个2004年,公司一分钱产品都没有卖出去,为此销售总监打起了退堂鼓。

“必须把成本降下去!”

问题是怎么降呢?文剑平给出的答案就是全科医生!就是按项目诊断后的分项、分类、分阶段收费,“像是全科医生提供的全套服务。”一打包,产品价格要比竞争对手便宜近30%!

但是,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要想做“全科医生”,那就意味着从把脉、诊断、会诊、治疗到后期康复的所有环节,都要负责,也意味着水处理不能是一锤子买卖。

当然,那难不住文剑平。

因为他手握300多项污水处理的专利。

因为他麾下汇聚了40多位来自化学、生物、化工材料的工程设计、电气自控等各领域的水处理专家。

因为文剑发明了全球首支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那是污水处理的核武器,“在MBR膜技术处理过*道后,DF膜技术可以让第二道的水质更洁净,尤其可以选择性保留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机会终于来了!

2006年春天,年容量4.5万吨的密云水库水处理工程举行隆重的开标仪式,通用电气、西门子、陶氏化学等全球8家*水处理公司悉数到场。

要知道,首都北京60%以上的饮用水都来自密云水库。所以,密云水库是一座全世界瞩目的水库。

结果你知道的,文剑平其首次亮相的“MBR+DF”双膜工艺技术+“全科医生”理念技惊四座,一举击败其他跨国好手,轻松中标。

局面从此打开。

当年8月,中标中国*的地下式MBR再生水工程,昆明滇池再生水工程。

2007年春天,中标北京奥运龙形水系工程、顺义皮筏艇用水工程。

2007年春天,中标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

...........

尝到甜头后,文剑平每年80%的利润都用于技术研发。

刚开始,没有像样的政府主导项目,就接三、五十万的社区类工程,“小项目回款周期快,可以留住研发人员。”

4年后的2010年,文剑平已经研发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资源化技术,解决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三大技术难题,并二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也就是那一年,碧水源在创业板上市,市值一举突破700亿,成为2010年创业板*市值股,文剑平的身家也高达65亿元。

5年后的2015年初,文剑平宣布,通过“MBR+DF”双膜工艺以及UF超滤膜,“水脏、水少和饮水不安全”三个困扰老百姓多年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如今,碧水源成为继日本、德国和美国之后,第四个拥有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公司,“成本是国外技术的1/3,而出来的是三类水,可以直接养鱼。

如今,碧水源已经拥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多重技术,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总规模每天近1500万吨,占全国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

生活中,文剑平湖南乡音很重,不仔细都听不懂。

但是,他却善谈,而且是业内有名的“老炮”,隔三差五就放出一些惊人的言论,“如果市场不公开、市场竞争不公平,民营企业就会很悲哀”、“不创新就别到中国来,尤其别到企业中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