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裁员2000人,滴滴的百亿美金教训

当自己成为产业领头羊,要注意打破自己的商业边界,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推动产业良性发展,联合产业的每一份子,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如此,产业独角兽才能走得更远。


顺风车恶性案件对滴滴的伤害终于显现了。

2月15日,滴滴的月度全员会上,CEO程维宣布2019年继续聚焦出行主业,继续加大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同时在安全技术、产品和线下司机管理及国际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

显见,滴滴2019年业务将围绕两个关键词“安全”和“效率”运转:安全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效率是为了解决巨额亏损问题。

2018年8月前,尽管有各种负面声音,但滴滴是一家比肩Uber,估值达3900亿元的超级独角兽公司。2018年8月滴滴顺风车恶性案件后,短短半年时间滴滴经历了公司可能突然死亡的巨大危机,亏损达上百亿元,教训不可谓不深。这不能用简单的“危机公关”处理不到位,或者GR做得不好来解释。

怀抱“让出行更美好”初心走到今天的滴滴,应该并没有忘记它的初心,只不过随着它变成中国出行市场的代名词,社会和公众对其“初心”的要求提高了。

2012年9月,滴滴上线的时候,创始团队只是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LBS功能,打造一款方便市民打车的应用软件而已,初心可谓美好。

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曾说过,创业家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不是抱怨,不做嘴炮,而是通过创立公司,设计好的产品和服务,解决问题,让社会变得更美好。那时的程维应该是这样的有为青年。

创新的产品,远大的追求让程维得到了奖赏。2012年12月,上线3个月的滴滴获得金沙江300万美元投资,2013年4月又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投资。

更幸运的是,2014年滴滴赶上阿里和腾讯希望通过高频的出行应用推广其移动支付,于是腾讯(中信)支持滴滴,阿里支持快的,补贴大战愈演愈烈。巨额补贴吸引了大批司机成为顺风车、快车、专车等司机,扩充了出行市场的供给,让出行服务性价比高,体验极大提升,同时补贴也让滴滴2014年俘获上亿用户,成为中国*的移动出行应用。

资本的助推确实让滴滴最开始的初心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但随着资本本能追逐利益*化,滴滴被推到了一个垄断者的位置上:2015年2月4日,滴滴宣布原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柳青加入,出任公司总裁;10天后,滴滴宣布与快的合并。2016年滴滴宣布收购中国优步。至此,滴滴垄断中国移动出行市场。

资本开始要求获取回报,于是面向司机和用户端的补贴降低甚至不补贴,对司机端的抽成提升。如按正常节奏,资本方对滴滴的要求应该是:用2-3年时间,迅速将公司收入和利润上规模,把之前补贴的钱赚回来,挑一个比较好的窗口期上市,资本获得超额回报退出。

回顾滴滴从一个初创公司,4年的时间成为出行行业垄断者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出,资本是产业独角兽垄断供给和市场的核心推动力,如此才能给赌风口的投资机构带来超额回报。

中国很多风口产业,O2O、团购、共享单车……也是在资本助推下,一下子涌进无数玩家,砸进去数以10亿计的钱,所有的投资人和创业者都知道中间有巨大的泡沫,他们都认为自己会是最后剩下的垄断者,那意味着巨量的回报。

当滴滴奔跑在帮资本完成赚钱和退出的“临门一脚”时,它的*风险爆发了。

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曾在2018年秋季独角兽峰会上指出,当一家产业独角兽公司变成行业的垄断者,这意味着创始人,“你要意识到,从此以后你的公众责任也随之无穷放大,你成了行业的代名词。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这点,你会发现,你(自认为)还是一个快速奔跑的创新者,而社会则认为你是承担不了责任的垄断者,你出事就是行业出事了。这个时候你的天敌不再是同行,而是整个社会。”

希望通过创新让社会更美好的一代创业家,比如程维,在中国独特的环境下其实是享受了创新红利的。所谓的创新红利是指,中国各个产业的创新不断,而原有的监管大多不合时宜,相关部门对这些创新往往采取宽容和事后追认的态度,无论是第三方支付,电商,或者是出行,都享受过这种红利。

监管的宽松,市场的一路高歌,让滴滴缺乏对自己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强烈意识。当然,更严厉的安全体系意味着司机供给的急剧减少,用户打车成功率变低(今年春节只有60%),以及更大的成本投入,也许是滴滴不愿意主动这样去做的原因。

比如2018年8月滴滴顺风车恶性案件里,受害人赵某的家人和朋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发后曾多次联系滴滴方面索要司机具体信息,等到4小时后才得到最终反馈。事发前一天曾有人向滴滴平台投诉该司机,未被即时处理。

显然,彼时的滴滴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主动建立更严密的安全体系,更好地保证乘客安全的责任,而非只需如其他公司,事后给警方提供犯罪嫌人的信息,配合抓捕即可。确实,因为滴滴平台上有司机详细的身份和电话信息,事发后的第二天警方就抓获了嫌疑人钟某,迅速破案。

有人曾这样为滴滴抱不平,因为有比较完整的司机信息和GPS导航,滴滴平台上的恶性案件发生率,远低于之前活跃在各城市角落的黑车拉活市场,原来黑车司机犯案后,因司机和车辆信息缺乏,更难及时破案。

这话对,但也不对。

在中国,当一个产业独角兽变成行业垄断者,是需要主动承担远大于作为一家商业机构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因为滴滴能享受创新红利,监管难以变成一个及时有力的约束力量,而一旦出现恶性事件,中国的公众是希望滴滴能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提供完全解决方案。滴滴自2018年8月以来的安全整顿,就是要补自己此前主动更多承担社会责任不足的课。这门课值百亿美金。

这种补课,既是对滴滴创业初心的升华,也提醒更多产业独角兽:当自己成为产业领头羊,要注意打破自己的商业边界,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推动产业良性发展,联合产业的每一份子,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如此,产业独角兽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i黑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网约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