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专业综艺创作团队的入场,让网络综艺的品质和体量都得到全面升级。不同于头部电视综艺往往集中在合家欢题材,头部网络综艺在过去一年越来越多聚焦于年轻人喜欢的垂直细分题材。即便是歌舞、才艺比拼等传统综艺题材,也在网络综艺这片土壤上开出了新的花样。
创新,这是网络综艺迎来全面升级后,各大视频平台一直强调的关键词,在同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上,在相同的题材上,平台都在试图做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1月17日,优酷开年首档头部综艺《以团之名》提档开播,率先打响了2019年艺能比拼题材的*枪。
1
以团之名,为新生代艺人正名
“以团为单位,不仅仅是鼓励个人,我们也希望强调出他们的品质和才艺上的优越性。”《以团之名》总监制、阿里大文娱优酷MAD工作室总经理宋秉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德艺兼具,这是节目想培养的年轻艺人的标准。
用户看到的是什么,就说明节目倡导什么。
《以团之名》开播后,“真实”是节目内容和选手给用户留下的最深刻的关键词。才艺比拼类的节目在市场上存在了几十年,不管什么形态,极少有节目能做到完完全全不修音。
紧张、走调、忘词,《以团之名》把选手初登舞台的样子不加修饰的展现出来,最真实的记录选手们经过练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为了实现梦想不断努力,这是《以团之名》想要传递给用户的*层精神。
出于对选手艺能培养的考虑,节目在导师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以合适作为标准。教研组长Selina(任家萱)、声乐老师袁娅维、舞蹈老师王霏霏、舞蹈老师兼说唱老师何展成,这些常驻导师在各自领域都具备硬实力,在艺能上能够给初出茅庐的选手们有效的指导。
以团队为单位,这是节目在*期就奠定的基调。区别于以往才艺比拼类节目强调个人,《以团之名》结合社会背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训练、比拼,把团队精神作为节目想要传达的第二层精神。
对此,除了几位导师,节目还邀请了包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李宁、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蒋博宁等在内的国内*艺术院校的名师给选手做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观众过度消费的不良导向出现,《以团之名》在用户互动的设计规避了引导用户消费买特权的问题。“让年轻人花钱这件事情,我们死都不会,因为我自己特别有体会,赚钱太不容易了。”宋秉华表示,“我们的互动机制不仅仅是让观众互动就完了,你到底要倡导什么?你的互动动作指向了你整个IP的指导意义。”
其实,从配套到模式,优酷的策略是用细节烘托氛围,由此影响、激发每一个年轻人的力量,最终在每一次激战中帮选手们树立信心,从零培养出团魂,向用户和粉丝输出“一起拼,更发光”的团队精神内核,弘扬青春正能量。
2
从顶层设计出发,解决“合伙单干”痼疾
“合伙单干”,这是《以团之名》*期中一位专家给团队表演指出的问题。事实上,用这四个字来形容从才艺比拼节目走出来的团体一点也不为过。大部分团体在成员遴选阶段是个人表现为基准,最终呈现出来的整体空有团队的形,全然不见团队的“魂”。
这也是《以团之名》在设计之初考虑的出发点,如果节目不把“团队无魂”的问题解决,那么节目结束后,团队后续的发展必定会呈现出更多问题。
在节目中淬炼团魂,同时在节目结束后通过对团队发展的整体规划来保证团魂,这是《以团之名》最可贵的地方。
“未来我们选出来的团,将背靠大文娱、大阿里,用我们整个文娱产业的力量,打通包括艺能培训、爆款剧综制作、音乐专辑、LIVE巡演、衍生品开发等在内的环节,打造*艺人培育全产业链开发。”宋秉华表示。
这就意味着,从节目播出期间的IP授权、衍生品开发、线下演出,以及到节目结束后热剧热综的打造、线下巡演、品牌代言等,在整个阿里经济体内都能得到解决。
据了解,已经透露出的具体执行层面包括阿里大文娱旗下IP授权平台阿里鱼,对淘宝、天猫等阿里系旗下电商平台品牌商进行衍生品开发的授权;阿里大文娱旗下酷漾娱乐将承接《以团之名》中团体的运营工作;和节目配套的优酷漫改剧《头条都是他》也将在节目录制后期正式启动拍摄工作,节目相关幕后以及学员成长过程或都将成为《头条都是他》的素材。
尾声:2018年,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分别凭借才艺比拼节目赚来大批注意力时,优酷一直潜心在做垂直分众题材的尝试,《这就是街舞》《这就是铁甲》《这就是灌篮》,凭借三档豆瓣评分均超过8.0的原创综艺节目,优酷持续输出高品质原创内容的体系得以建立。
对于何时切入才艺比拼类节目,优酷一直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表,直到去年秋集才正式对外发布了《以团之名》和《头条都是他》的一剧+一综的开发计划。宋秉华透露,彼时优酷已经为这个项目思考筹划了近一年。
“优酷在关键题材上,我们从来没缺过位,但是我们为什么有时候比别人晚一点,我们不着急,因为我们希望每个题材都能想清楚一点我们再做。”宋秉华表示。
好戏不怕晚,优酷对内容的耐心在《这就是街舞》的口碑、热度一路逆袭中就可以看到。如今,《以团之名》打响了优酷2019年综艺的*枪,从目前的势头来看,这档节目的路径似乎和《这就是街舞》如出一辙。
10753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27家
企业
1888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2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