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刚刚从韩国回国发展的鹿晗一条微博获百万评论,引发国内媒体竞相追问“谁是鹿晗”。当被问及“这是单条微博评论量*的了吧”,新浪副总裁王高飞打出一个汗的表情,说:“干嘛的这人?”
2018年11月,吴亦凡新专辑空降iTunes美国区音乐榜,力压A妹、脚踩Lady Gaga、拳打皇后乐队,不到5小时就登顶专辑总榜和单曲总榜,下载量甚至超越榜上歌手的下载总和。引发美国网友争相追问:“谁是Kris Wu”。
如此看来,中国的饭圈流量概念启蒙,足足*美国5年。所谓赶英超美,互联网时代妥妥的。
现在,孤陋寡闻的美国人终于也被吴亦凡的粉丝教会了饭圈玩法。11月革命的一声枪响,粉丝这股神秘力量给美国人民送去了刷榜和水军。不知对于美国娱乐圈,是否具有等同于2013年鹿晗模式在国内的启蒙意义——说真的,美国人居然不懂刷榜,他们的粉丝都在干嘛?都是白嫖粉吗!
不过,估计他们也不开窍。不是说又为a妹方面是否涉及种族歧视而争执起来了吗。执着于政治正确的美国人是参透不了饭圈的乐趣了,也不懂得流量的奥义。只空留他们制度漏洞下面对外来新物种入侵的首鼠两端,害得凡凡在iTunes杀了个七进七出:登顶-疑似下架-唱片公司澄清没下架-排名回落-再次登顶-数据再次被清空……截止发稿时间11月8日晚,未完待续。
比起早已习惯了刷榜、水军、控评的国内网友,美国人对饭圈懵懂得好像村通网的土鳖。但要说中国人破坏规矩,中国人善于造假,硬糖君向来不相信都是地球人能有多大道德水准差异。
那为啥美国饭圈这么不懂饭圈文化、不懂流量操作,硬糖君能得出的一个有些忧伤的答案是——可能他们还有别的更有意思的事儿可干吧。而硬糖君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深度追星的游戏,加入这场为数不多的、能帮我们对抗生活中巨大空虚和无聊的游戏。
当美国人遇到“中国水军”
其实,也不怪美国人咋咋呼呼。基本上,吴亦凡美国屠榜,就相当于一个越南歌手的粉丝屠了QQ、虾米、网易云的榜单,不但把陈奕迅、五月天等人挤出榜,还把同期发新歌的周杰伦也给挤了下去,你说气不气人。
但刷榜这事儿,在饭圈文化发达的亚洲国家很常见。日本、韩国、中国的榜单都经历过这种群体氛围。
ituns这次也算是遭遇了来自亚洲的文化冲击,*次感受到刷榜有如此大的威力。但他们以为的刷榜,也不过是我们饭圈的正常操作而已。这怎么能算刷?又不是机器利用BUG空刷数字。粉丝真金白银买出来的,国内在线音乐平台天天发通稿吹嘘的数字专辑生意,不就是这么做起来的嘛。
和国内多数流量歌手发专辑的流程一样,早在吴亦凡新专辑《Antares》上线之前,粉丝就制定好了应援计划。
特别是为了圆凡凡的国际梦想,粉丝早就做好了打榜教程准备背水一战。注册的注册、集资的集资、买号的买号、翻墙的翻墙。
很快,粉丝美国打榜告捷,配合传播节奏的“吴亦凡*”、“华人歌手史无前例”等官方通稿文、粉丝小论文也开始刷屏国内网络。
数据也确实相当喜人:吴亦凡的新单曲下载预计高达1400万,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榜上所有欧美歌手的预计下载量的总和。
最让美国人民不能理解的,也是这些数据不是虚构出来的,都是在音乐网站上真实存在的。所以,美国粉丝开始斥责吴亦凡刷榜、买水军。
硬糖君只能说,美国人真的不懂流量。这还用吴亦凡花钱买水军吗,粉丝自来水就把活儿全承包了好吗。刷榜是饭圈最核心的任务,也是考验粉丝队伍能力,增强粉丝存在感、荣誉感、集体感的热血战斗。
被全网diss的吴亦凡粉丝们当然委屈。他们并没有破坏规则,他们做的一切都符合美国iTunes的要求,专辑都是真金白银买出来的。而许多业内人也表示,iTunes的榜单都来源于真实的销售数据,理论上不存在艺人或其公司和粉丝组织造假、买榜的可能性。
可即使在规则之内,吴亦凡和粉丝还是被群嘲了。目前网友们的观点也分两派,一派觉得丢脸都丢到国外去,一派则认为粉丝为偶像花钱打榜有什么错,也算一种文化输出。更有一些国际友人直指,质疑吴亦凡的成绩涉嫌歧视亚裔。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打榜”影响了榜单的公正性。但同样来自美国的airbnb创始人也有一句很著名的话:Better to have a 100 people who love you than a million people who sort of like you.
宁愿有100个脑残粉,也不要有100万人觉得你的产品还不错。一个人买1000张,和100个人一人买一张,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估算价值呢。
年底冲业绩的粉丝
为什么总是吴亦凡,硬糖君也觉得挺有意思。其实国内饭圈大家早就对打榜、刷榜心照不宣。今年8月,蔡徐坤的个人单曲《waitwait wait》一经发布,立刻登上了iTunes美国总榜首位,同时拿下美国总榜*和POP榜*。而吴亦凡也不是*次在国外拿下好成绩,为什么这次会爆发,大概只能说粉丝太努力了吧。
随着饭圈势力的不断壮大,线上撕逼、线下应援,在路人眼里,粉丝简直邪教,是“畸形文化”的代表。但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粉丝们丝毫不在乎这种诋毁,对于他们来说,追星让生活充实,让生命有意义,他们生机焕发。
在这样纷繁复杂又空虚无聊的时代,你可以无条件去爱一个人,谈一场不会结束的恋爱。同时还能拥有一起追星、打榜、画饼、争番位、剪视频、写同人的饭圈战友,以及同仇敌忾的对家、公司、黑子,还有比这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事吗?这比打游戏有意思多了。
而饭圈也在不断升级自己的模式。粉丝对自己偶像的维护,早已从无脑谩骂变成了“温良恭俭让”的实际行动,粉丝才是明星的隐形经纪团队。流量时代,从被动“追星”到粉丝自发“造星”,控评打榜已成为国内饭圈的KPI。
什么?你说这个榜没有影响力,这些个竞争对手太low,这些根本不能显示出歌手的真正价值。
你以为这些道理我们粉丝不懂吗?道理我都懂,可真到了冲数据的那一刻,多少粉丝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啊!荣誉之战,哪有道理和对错,干就是了。
你们都跟粉丝说数据不重要、打榜不重要,可不做这些,到年底了,吹偶像的KPI如何能完成。
说到底,追星就是为了争口气,为了证明自己没粉错人,为了让自己粉的人能登上更高的位置,因为有着“偶像即我”的心理投射,不然你以为“事业粉”是怎么来的。
要是不冲数据,年终总结的时候如何甩出我们偶像是xx榜单*名、代言产品卖了多少、电影票房多少、电视剧多少点击量。这些不仅是明星的成绩,更是粉丝的战场。
尤其国外的榜单,那更是必须全力以赴。对于粉丝而言,自己追随的偶像能够登上海外榜单,更是一次与有荣焉的经历。无论最终结果有没有达到粉丝所说的“让更多的人知道偶像”,但至少粉丝有了一个可以向外界夸耀的谈资:“自家偶像在海外也获得了认同”。
即使被群嘲又怎么样,吴亦凡粉丝说的好:成绩才是白纸黑字,永远写在榜单上。嘲讽算个啥?过两天就被风吹得一干二净。
偶像是替自己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那个人,为他圆梦,也是为粉丝自己圆梦。虽然硬糖君无法认同一些粉丝的价值观和做法,但一向佩服能在价值观上自圆其说,并且行动力*的人。追星不就图个开心,只要开心,一切皆有意义
而每一场饭圈大战的最后,最开始的原因早已不重要,粉丝只需坚信:不能输。
小吴老师再转型
其实,吴亦凡之前也不是没有在国际榜单发过作品,为啥这次粉丝如此集中火力屠榜?因为这次的成绩很关键——吴亦凡一直想走国际音乐人的路线,这一转型从去年开始尤为明显。
早两年,刚回国的吴亦凡其实算电影咖。虽然韩国男团出道,但受限于国内音乐环境,吴亦凡最初其实是走影视路线,而且还是标准的资源咖。回国不久就与冯小刚、周星驰、徐静蕾这些大咖先后合作,在《老炮儿》里也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角色。更非常国际范儿的与吕克·贝松合作了《星际特工:千星址城》,与范·迪塞尔合作了《极限特工3:*回归》。
但演技屡遭嘲讽,吴亦凡团队也心知肚明。这两年吴亦凡开始把重心转回音乐,尤其是《中国有嘻哈》之后,吴亦凡的音乐人标签越来越深入人心。
今年4月,环球音乐官宣吴亦凡成为总部首位签约的华人唱作人,这更被视为他国际化道路的重要一步。
国际范儿的吴亦凡自然要有一群配得上他的国际范儿粉丝,吴亦凡的新专辑也是先发北美,包括配合了欧美颓废辣眼睛造型。吴亦凡粉丝最近也把打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外榜,与itunes榜上的逆天成绩相比,吴亦凡新专辑上线37小时后,在QQ音乐上的数字专辑销量才达12.7万张,对比张艺兴新专辑上个月预售不到12小时就销量超过1500万的成就,实在显得不那么“辉煌”。
大概也是想响应国家的文化出海号召,最近想走国际音乐人路线的还不只吴亦凡,张艺兴曾在采访中表示希望带着中国音乐走向世界;黄子韬要做“CPOP King”的宏愿还标在微博ID前缀。
可这些流量们所谓的打开国际市场,依然只是国内粉圈的自嗨,通稿里漂亮的数据和名头,仍然只能出口转内销。
不过硬糖君还是看好吴亦凡。今年的两场意外话题,不论是虎扑直男大战亦凡迷妹,还是美国刷榜全球讨论,亦凡还没亲自出手,旁人已大戏连台。流量宝刀未老,亦凡不是凡人。
10762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32家
企业
1888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1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