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科集团、投资界、新芽主办的2018中国创业武林大会于2018年9月18-20日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本届大会设立包括人工智能、企业服务、高端制造、新零售、泛娱乐、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与器械等在内的16场行业视听风暴,横跨3大热门领域、万家精品项目以及百余家参评机构与行业媒体的强力支持下,汇集各领域*的知名投资人和创业者进行一年一度行业的灵思碰撞。
此外,国内首家投资维度的企业评选——V50风云榜、新芽榜也将现场决出年度榜单。该榜单已陪伴创业者十三年,被誉为“行业投资风向标”。《全球创新药的发展与投资机会》圆桌论坛中,在德同资本合伙人许谦主持下,天广实生物技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锋、盛诺基董事长兼CEO孟坤、前沿生物总经理王昌进、夏尔巴投资管理合伙人邢丞、科济生物医药董事长兼CEO李宗海围绕创新药的发展与投资机会进行了讨论。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
技术研发层面,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许谦:中国创新药市场目前来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李锋:基础性创新更多的还是依赖于创新型的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创新药发展还是要建立在创新型的社会土壤之上,从而保障前期的创新成功能够迅速转化,并且进入到市场。
李宗海:中国很多创新药企是海归经营创办的,回国创业打造团队要分阶段来做,*个阶段可能是跟引进项目合作,第二个阶段找到自己的研发团队。随着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会有越来越多转化的项目走向社会。
孟坤:中国的创新有三个环节,资本是人体的血液,人才相当于人体的大脑,而技术像人体的心脏。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没有血液一天不能活,没有大脑,就不能进行产品研发。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还是能找到钱的,真正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香港开了一扇门,但是这个门还很小。要让非营利的企业包括生物医药企业也能够退出,比如像美国的纳斯达克,资本进入的同时也有退出的机制。
第二,希望我们的创新政策不会倒退,影响到国内刚刚兴起的对于新药的创新热潮,甚至影响到资本对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关注和投入。
王昌进:新药创新最核心的点是解决病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不管是小分子、多肽、抗体还是双抗体,对于病人来讲他最想知道的是这个药是不是能治我的病。从原研新药的角度来看,不管靶点是已知,还是未知,中心点还是在病人身上。我们做药的时候时时自己,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不是为了做一个NCE而做NCE,我们要解决临床的问题和病人的痛点,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做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新药。
大家都扎根在肿瘤领域没有错,但也不一定都对。生物医药这个领域其实很大,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年,但在这个领域中国今天还是在春天,刚刚起步,今后的20年日子还长,未来可能出现千亿级、万亿级、世界级的公司。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
邢丞:中国创投新药瞄准的是美国最尖端的技术,美国这几年发展路径比较单纯,从单抗变成细胞治疗再到基因治疗的创新催生了一批新的创业公司。在尽管中国新药发展最近半年稍显不足,但在技术角度上,在多个领域中国跟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2008中国做单抗只有一家,现在光PD-1就有四家在PK,这些企业上市的时间也不会太远。
中国尚处于从仿制向创新逐步过渡的过程中,过渡的速度超出想象,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原创靶点和原创化合物公司在出现。一些走的比较前沿的科研院所如果能把产学研转化做好,就能真正从源头上把技术创新转化到初创公司里面。
香港资本市场设立了一个新标准,二期临床可以上市。这颠覆了以前的模式,投资人决定要做什么领域,先砸钱出来出去找团队,拿回来以后进行数据互认,直接投入二三期做临床,然后立刻对接香港市场。
未来香港上市的公司80%以上可能都会破发
许谦:2018年的一个热词就是赴港上市,德同资本也为港交所提供了咨询工作。
贵司有没有赴港上市的计划,对香港上市的情况怎么看?
李锋:赴港上市对中国产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利好,具体赴港上市的时机和是否去赴港上市,每个企业有自己的选择。很难判断开了这个口子以后,A股会在什么时候跟进,国内的资本市场有它自己的特点。长期来看,港股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价值。
李宗海:上市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阶段,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最终还是看这个企业内在价值的增长。不管是在香港也好,还是在哪里上市也好,这个都不是最关键的。当然香港提供这样一个窗口,给了大家一个机会,这是一件好事。除了香港之外,像美国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也是一个选择。具体选择哪里,要看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
孟坤:我们争取明年上半年在香港IPO。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上市是很重要的环节。不过上市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最后还是要靠你的实力,要看产品线和产品临床的贡献。
王昌进:香港上市是非常好的一个窗口,至少目前对于创新型的公司以及还没有盈利的公司来讲是*的路,所以我们会考虑。
邢丞:香港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不过最近上市的三家公司破发,后面上市的公司80%以上可能都会破发,但这不代表这些公司不是好公司。经过调整以后这些公司还是会继续向上走,他们代表了中*秀的团队和产品。压力传递到一级市场以后,市场会变得越来越理性,一级市场估值也会下调,再去香港上市就会形成很好的上升势头。香港这个市场来之不易,强烈呼吁大家要把它呵护好,让它变成更加理性。
投资生物医药*是一个对的事情
许谦:全球创新药的回报率是比较低的,以前中国创新药的回报率相对较高,未来中国创新药回报率是否会逐步下降呢?
邢丞:做投资就是二八原则,你要投到20%的企业里才能拿到超额的回报。一直长期比别人优秀10%、20%,你会拿到超额回报。我们希望投到最头部的公司,拿到超额的回报,而不是平均的回报。
李锋:很难用国际上新药创新的平均值来分析中国今天的新药创新。从创新药的角度来说,中国并非一个成熟的市场,无论我们有多少原创性的创新,它仍处于大变革状态。
李宗海:影响因素很多,比如说对新药的推动等方面的政策,这个在中国有很多变数。对投资机构来说,真正能从这个行业得到投资回报的机构来说*是精英。
孟坤:相较于国外动辄10亿美金的研发费用,中国用10亿人民币可能就研发出一个创新药,相对低的成本之下,回报会远远高于国外。中国高净值人群在增多,他们都需要用*的医疗治疗药物。目前,中国还没有私人高端医疗保险,随着这类保险出台,罕见病药也能挣钱。事实上,在美国,即使研究只有几千个病人的罕见病药也能获得回报,也会产生几百亿市值的公司。投资医药就是投资未来,投资巨大的消费群体。
王昌进:投资生物医药*是一个对的事情,而且投资回报也会很好。这个行业正在进步,已经初步形成规模,集聚创新人才和资金。当然,中间也会有风险,做创新药运气很重要。总体看大趋势一定是好的,一定会有很好的回报。
做创新药一定要坚持住
许谦:对未来有什么展望?
邢丞:虽然短期会经历资本寒冬或者市场调整,但长期来看创新大趋势不变,政策会越来越给力,人才环境会越来越优越。从技术创新层面,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中国正在经历去中心化的过程,把一些劣质的产品去除,让优质的产品和好的团队、人才充分体现出价值。
王昌进:钢铁是炼成的,伟大是熬出来的,做创新药从资本到研发,一定要一起坚持住,一定会出好的结果。
孟坤:研究创新药就是让生命活的更好。
李宗海:创新型药企*的价值就在于解决病患的问题。
李锋:中国的生物药、抗体药赛道刚刚开启,需要技术产业化能力和资本的互相促进,未来必将孕育伟大的企业。
许谦:创新药的春天刚刚来到,德同资本非常看好这个领域,希望跟在座的企业家、同行一起为人类的健康进步而努力,一起来推动它的发展。
19368起
融资事件
7525.03亿元
融资总金额
9631家
企业
3011家
涉及机构
779起
上市事件
530.12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