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为什么龚宇说《延禧攻略》的成功将是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转折点?

这部剧用口碑与播放量双收,证明了市场需要的是好故事、好演员、高质量的制作而不是套着知名IP外壳的注水剧情和昂贵没演技的流量明星

  火爆了整个暑期的《延禧攻略》将在明晚正式收官,一路发盒饭的魏璎珞成功笑到了最后。

  2018年电视剧暑期档,《延禧攻略》可谓是一匹势头猛烈的黑马了,谁也没有预料到,这部原本并不被看好的清宫剧目前已经拿下超145亿的播放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现象级爆款,开辟爽剧模式。

  这部剧到底有多火?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

  截止8月26日,《延禧攻略》日均播放量超3亿、最高单日播放量达到7亿,相关微博热搜词301个,上榜500余次,其中TOP1共计38次;主话题#延禧攻略#阅读量超117亿,讨论量超835万,豆瓣超14万人给出了7.2分的好评。

  从莫兰迪高级配色,到乾隆与富察的历史爱情,“卫龙cp”“傅璎cp”再到制作“3个亿,演员片酬2400万”,《延禧攻略》的反套路从来就不只是主角的黑莲花人设。

  VIP大结局的庆功会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直言:“我认为《延禧攻略》一定是中国影视行业重要的标志性的剧。优秀的演员,高质量的制作一定会出好作品,好的作品也一定会博得用户喜欢。”

  龚宇的发言点出了《延禧攻略》的隐藏反套路——优秀的演员、高质量的制作以及在优异收视成绩背后,大部分资金用于制作而不是演员片酬的用心。

  启用新人演员和实力派演员的做法,使《延禧攻略》得以避开流量明星和一线明星天价片酬的困局,所以可以投入大比例资金在剧本、服化道等制作层面精细打磨,在为制作方降低了演员薪酬成本的同时也为平台降低了风险。而对于用户而言,扎实的剧本,良心的制作,演技派的演员,无一不是喜闻乐见的好元素,从延禧的结果来看,无疑是多赢的。

  “IP+流量”的天价套路,用户未必再买账了

  上半年的影视业,太平又不太平。“太平”指电视剧与网剧的市场表现过于平淡,《延禧攻略》之前,几乎没有掀起波澜的热剧;“不太平”则指崔永元曝光“阴阳合同”内幕,串联出的一系列高薪酬问题,那些动辄上亿的数字让无数的网友目瞪口呆。

  随后,8月三大视频平台六大制作公司(爱奇艺、优酷、腾讯、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针对天价片酬发布联合声明,限制演员片酬。

  回顾一下近几年来大肆宣传的剧集,几乎都伴随着大IP、流量明星、高片酬的身影,遗憾的是“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论在此类作品上却显少体现。被天价片酬、大IP、花式抠图、情节注水的剧情反复折腾之后,用户终于不愿意再为不值“票”价的剧集买单了。

  所以,对于期待看到精品好剧的用户来说,有人出手管教“天价片酬”和“天价IP”这两个欠收拾的“熊孩子”,当然是利好的消息。

  由于题材的高度相似性,此前市场预估普遍认为,《延禧攻略》或将被《如懿传》压制。但抢先播出的《延禧攻略》在无流量明星加持的情况下,靠着秦岚、聂远、吴谨言、佘诗曼、许凯、谭卓等主演扎实的演技,走红成爆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可见,如今大IP和流量的组合反而容易踩到用户的雷区。可是,IP从来就没有原罪,宣传的是2块以上的制作却只交出了5分不到的成品,用户不满意的是与高成本投入不匹配的作品质量。而在明白高投入包揽流量,也不是稳赚不赔的保证之后,出钱的平台与制片方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流量至上”早就不是必胜的公式了,“以人带戏”的风向转为“以戏带人”,演员回归本来的位置——影视生产中的一个环节。无论河东河西轮流多少年,最终判断好坏的核心标准都将回到作品本身质量上。

  好的演员、好的IP、好的作品得到更好的商业回报,才是说得通的道理。要知道,天价片酬的背后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制片方为了分得一杯羹,严重依赖流量明星演员,集中性的大资本投入以圈定少数的头部流量,才致使这部分流量明星的片酬不断飙高。

  同时也画地为牢,造就了资源倾斜严重的困局。

  年轻演员做背景板,老戏骨做配,而拿着上亿片酬收入的流量主演们,在片约不断,行程过度密集的情况之下,用抠图、瞪眼、撅嘴等套路公式敷衍用户,最终搬起石头砸到的自然也就是自己的脚。流量明星砸掉自己的招牌,制作方拿不出高质量的作品,大家一拍两散,用户恨不能群起而攻之,能奉献的也就只剩下了抠脚吐槽。

  限酬的本质有助于提高制作成本,而制作成本的提升则有助于影视内容精品化的发展。

  《延禧攻略》给了市场一个提示:只要能撑得起内容,没有流量明星,新人演员挑大梁,但制作精良,用户就会支持。

  “《延禧攻略》是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一部标志性的剧作”

  你以为《延禧攻略》的反套路只有魏姐的黑莲花人设吗?TOO YOUNG TOO SIMPLE,没有重金购置流量明星、服道化大手笔投入、演员片酬占比不到10%等这些才是它真正的反套路。

  当用户还没从亿来亿去的高片酬风波中完全走出来,爆红的《延禧攻略》带着于正在媒体的采访中所说的“投资了3个亿,演员费2400万”打了市场一记响亮的耳光。

  没有选用流量明星自然就省去了大部分的成本,想想看那些动辄大几千万甚至近亿的片酬,2400万的价格,四舍五入可能连主角的背影都请不到。

  事实上,恰恰是这些“这样的演技,双耳(聂远)值得更高的片酬”的声音肯定了演员演技,同时又说明了观众对流量明星高片酬的反感来源于价值与价位的不符,而不是出于演员收入过高而“仇富”的心态。

  那么没有花重金购置流量做主演的《延禧攻略》把钱花哪儿去了?

  精美的服道化都是需要用钱堆砌起来的。40多万的皇后华服、8个绣娘8个月制作龙袍、超200个搭景以及花费数月时间探访江浙一带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人及博物馆,请来绣娘历时数月缝制上百件戏服,复刻了博物馆珍藏的展品等等,这些都是经费的大头。

  剧中用到的缂丝、罗、绒花、点翠,全都是真品,而这些技艺都已经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达到*,剧组还特意邀请这些工艺的传承人亲自制作。参考原版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服装,剧组甚至专门找来了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工作的绣娘,由她们亲手缝制。

  据了解,剧中富察皇后(秦岚饰演)头戴的绒花,来自南京绒花工艺大师赵树宪之手,所穿的服装面料则出自苏州吴罗织造大师李海龙之手,其中所用的“罗”是纯手工木机生产,一天仅能织出5公分,需另外订制,这种技艺因技法过于繁杂,无法批量生产,一度濒临失传。

  除此以外,有些头饰甚至是古董级别,《延禧攻略》出品人于正曾在采访中说道:服道化等制作方向上的投入占比是用户用肉眼看的见的质量。

  适合的演员加上精致的服道化与剧相辅相成,带来的远远不只是播放量这个数字。

  聂远带着网友调侃的“大猪蹄子”翻红,佘诗曼用本剧再度证明了自己精湛的演技,形象百变的谭卓、戏里戏外都是“白月光”的秦岚、摸爬滚打的新人吴谨言,《延禧攻略》的爆红陈述了一个事实,是戏成就流量,而不是流量成就戏。

  低片酬,高制作投入,《延禧攻略》的成功为当下影视行业面临的明星高片酬的压力带来了全新的拐点以及全新的机会。如果继续天价邀约流量明星势必会在哄抬市价上添砖加瓦,毕竟头部的流量明星数量有限,而片酬上的高投入对平台与制片方而言都不是好消息。一旦流量明星不再具备一张脸吃遍天下的号召力,领走居高不下的薪酬之后,风险将全部落在制片方与平台的肩上。

  经历过天价片酬风波,在限薪令的背景之下,《延禧攻略》给了平台和制片方一个最新的爆款方向——良心的制作+打动用户的演技。

  这部剧用口碑与播放量双收,证明了市场需要的是好故事、好演员、高质量的制作而不是套着知名IP外壳的注水剧情和昂贵没演技的流量明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数娱梦工厂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文化娱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