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面膜市场达到500亿,几乎占据全球市场一半的份额,成为化妆品里*能与国外品牌竞争的品类。
而这*的功臣就是蚕丝面膜。十年前,谁都没想到,面膜能薄如蚕丝。
在厚重的传统无纺布面膜时代,蚕丝面膜一经出现,就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轻、薄、透、贴”的特点直接把面膜的level提升了几条街,带动了面膜消费的热潮,开创了一个面膜新时代。
然而,很多人只知道蚕丝面膜,却不知道蚕丝面膜背后的缔造者,更不知道蚕丝面膜背后的故事。
一个女人,因为一条新闻,走遍全球各地,疯狂寻找两年,做出一片跨世纪的面膜。
今天,刀哥就跟大家讲讲“蚕丝面膜”的前世今生,讲讲“面膜教主”、贝豪集团CEO梁宏丽是如何带领中国面膜OEM/ODM创新领军企业贝豪集团不断自我革命,一次又一次改变面膜历史,推动中国面膜产业不断进阶,造福爱美女性的?
决心
看中市场空白一头扎进去
80、90后的姑娘们一定知道“美即”,曾经在港交所叱咤风云的“股王”,如今已在屈臣氏下架,位于广州南沙的工厂已经停止生产……
在00后美女的心目中,“隐形蚕丝面膜”和“备长炭黑金面膜”才是面膜正常的打开方式。她们无法想象,敷面膜像戴着白色面具一样的感受;别起身,面膜会掉,也无法计算此时消费者的心理阴影面积。
无数的例子证明,这个时代*不变的就是变,只有不断进取和前进,才能活下去。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宏丽看到一则新闻,整个台湾的面膜消耗量达到了5亿片。
5亿?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市场,一年的面贴膜就能消耗5亿片。13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如果消费者使用面膜的频率能够与台湾女性比肩的话,那面膜的市场又将会何其巨大?!
这一数字让梁宏丽大惊失色,她也同时看到了商机。
“我们认为,面膜是最有可能超越欧美、站上国际舞台的品类。”梁宏丽没有掩饰她的野心。当时贝豪考虑专注于面膜品类,还是因为国际品牌在这一块没有优势,没有文化、没有历史。欧美一线品牌有做泥膜、睡眠面膜、水洗面膜,但没有面贴膜的使用习惯。而开启贴片式面膜的鼻祖品牌,是发源于日本的SK-II,当时的价位是100多元/片,是非常奢侈的。
彼时,面膜市场在中国大陆尚处于发轫之初,并没有如今百花争妍的局面。传统无纺布面膜体验与效果欠佳,膜材是制约产品升级的*瓶颈。
2006年,对面膜有着天然狂热的梁宏丽依然相信女性的直觉,对贝豪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砍掉了做了多年的膏霜、洗护、彩妆等稳赚的品类,一头扎进面膜的世界。
匠心
好产品改变消费观念
戴着“白色面具”的爱美人士,生成无纺布面膜的厂家,都曾以为那就是面膜的样子。谁都没想到,面膜能薄如蚕丝。
但梁宏丽想到了。
“我要做某个品类在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一定要突破人们对这个品类固有的认知,让大家完全没有想到,原来面膜可以做成这样,可以是这样的材质和表现形式。”
梁宏丽说,传统无纺布*的缺点是厚重,那我们就要找轻薄的;你说它是“白色面具”,很吓人,我们就要找透明隐形的;它吸水性很差,那我们就要找吸水性好的;它贴服性不好,我们还要找贴服性强的。
2006年—2008年,梁宏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了疯似的寻找这样的材质。
“找得都完全没有信心了”,甚至她还找过做丝袜的工厂。
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2年的时间,在邻国日本,梁宏丽找到了这样的产品——轻薄、透明、贴服性好、吸水性强。它们是做无尘擦拭纸,用于电子行业。
梁宏丽回忆找到这款材质时的情景时说,“当时辗转腾挪,几经周折,花了两年多时间才找到这款膜材,找到的那一刻欣喜若狂,两眼放光,情急之下竟用剪刀剪成面膜的样子,灌入精华液,马上敷在脸上,轻薄透软,薄如蝉翼。”
“取什么名好呢?”梁宏丽问身边的同事。
“很像蚕丝”,想了很久之后,同事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梁宏丽灵感迸发,“好,就叫蚕丝面膜,就这么定了!”
2008年,贝豪全球首创“蚕丝面膜”概念,推出*代隐形蚕丝概念面膜,颠覆传统无纺布面膜的假面具时代。
2011年,贝豪全新升级第二代杜邦隐形蚕丝面膜,将其提升至符合婴幼儿皮肤使用标准。
2015年,第三代丝可拉Silkara®隐形蚕丝面膜面世,被誉为“传统无纺布面膜终结者”。
小米的雷军有一个为人称道的“风口理论”,也就是说,风口站对了,猪也可以飞起来。
但风口哪里来?风口是从趋势中来,从基本功而来,从偏执和专注中来。
雷军说,“任何人成功,在任何的领域都需要一万个小时的苦练,如果没有基本功谈飞猪那真的是机会主义者,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不经过一万小时的苦练能够成功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今天在空中飞的那些猪,他们都不只练了一万个小时,可能练了十万个小时以上。”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年代。多少巨头囿于现状倒下,就有多少个巨头在创新中博杀“C位”出道。且看今朝,美即是前者,贝豪无疑属于后者。
看似突然的爆红,其实是多年的摸爬滚打,只为那一刻的爆发。这背后是一双犀利独特的眼光和多年持之以恒的创新。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现如今,只要谈及面膜,自然少不了梁宏丽,少不了贝豪。
创心
自我革命一直在路上
他人眼里简简单单的一块膜布,在梁宏丽专注的眼里却大有乾坤。在很多人看来:舍得下血本,找到*的面膜布,用上*的精华液,好面膜自然就有了。
然而,在贝豪看来,每一条纤维都有它的生命、每一种膜材都有它的喜好,只有摸透了膜材禀赋,才能研发出最适合其习性的精华液;膜材与精华液,犹如一阴一阳、相生相和,二者*结合才能孕育出*的产品,给消费者*肤感、体验——唯有匠心,才能领略到这一层。
或许,真正的匠心之人大抵如此:在他们眼里,所专注之物皆有“灵性”。
“当我们轻薄隐形的优势褪去时,我们该怎么办?”梁宏丽反问,“当时我们判断,在轻薄隐形上面已经不需要再做更多的创新,那我们就想在外观上和面膜纸的功能上做创新。”
当其他企业跟风生产蚕丝面膜的时候,贝豪反弹琵琶,推出与隐形面膜反差*的黑色面膜。
2014年,贝豪首创日本纪州备长炭黑金面膜,颠覆了黑面膜染黑时代。
备长炭“黑膜”一出,“黑色旋风”无人抵挡,至今威力不减。
这是贝豪与一家日本百年企业共同研发的,当时备长炭有在别的领域应用,比如牙膏牙刷等,在日本高级的内衣、袜子、工艺品,甚至煮饭时都会把备长炭放到米里,它有净水的作用,能吸附重金属。
“我们与日本这家百年企业前后多次打样调试,大概也花了2年时间,于2014年5月份正式推出产品,但实际上早在2012年底就已经有想法了。全日本也只有这一家能把备长炭做成纤维,真正具有吸附能力,而不是普通的黑色的布。”回忆备长炭黑金面膜推出的始末,梁宏丽说。
“我们一直在推出新产品,要不然你就会被别人革命。我们没有被别人革命掉,当然我们就是自己革命自己。”
2016年5月,贝豪再次自我挑战、自我革命,打破产业定律,从膜材创新到内容物创新,贝豪又全新推出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面膜,用花水替代纯水,让护肤更有效,引领面膜进入花水时代。
2016年11月,贝豪又全球首创了0防腐剂、1种天然成分的100分钟焕肤面膜,现在无防腐剂面膜正在成为新的市场趋势。
从隐形蚕丝面膜、备长炭面膜,到玫瑰花水面膜,再到100分钟焕肤面膜,贝豪每推出一款新品,便带来行业的一次进阶;每一次的创新,都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信心
面膜的未来在哪里?
随着本土企业的日益强大与成熟,不少本土化妆品企业,也将目光放到外资品牌或公司上,开启了企业的海外并购、收购之路。
上海家化旗下品牌佰草集是“*个吃螃蟹”的勇者。2008年,佰草集品牌借助全球*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的渠道进入欧洲市场。
作为中国面膜 OEM/ODM领域的标杆企业,贝豪早在2015年就在保加利亚购买了350万平米的玫瑰种植花田,并建立了花水蒸馏厂和面膜加工厂。最早,只有像香奈儿、兰蔻这些国际大牌才能拥有自己的原料基地,他们也在保加利亚掌握一定的花田。
“我一直在强调面贴膜是中国*能与国际大牌相抗衡的化妆品品类”,梁宏丽坚信,未来5-10年,中国面膜市场容量将突破2000亿。“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面膜市场的发展正一步步验证了我的这一预言。”
这些年来,在所有化妆品品类中,面膜品类一骑绝尘,是增速最快也最稳健的品类,没有之一。
从2011年的59亿元,到2017年的500亿元,中国面膜市场规模在短短6年间翻了将近10倍。
照此速度,从500亿到2000亿,面膜市场4倍的增量,还会远吗?
来自星图数据的统计显示,2017年在天猫&京东面膜销售TOP10中,国产品牌占据大多数,前十分别为一叶子、膜法世家、御泥坊、美即(欧莱雅收购)、百雀羚、韩后、自然堂、森田(中国台湾)、WIS、美迪惠尔(韩国),在前十中,有8个中国品牌。
所以说,中国不仅是面膜制造大国,更是面膜的消费大国。
从20年前的一无所有,到现在占据半壁江山,由于梁宏丽及贝豪的不断创新,引领着面膜产业一次又一次进阶,让面膜成为中国化妆品的骄傲,引领全球市场风向和潮流,这是中国制造迈出的巨大一步。
但是,中国面膜依然隐忧重重。
一是内忧。
本土面膜品牌之间无底线的价格战无休无止,大力度的买赠,打折促销甚嚣尘上,处境堪忧。
相反,韩品面膜却在中国市场俘获了一大票忠实粉丝,赚得盆满钵满。
二是外患。
国际大牌的面膜品类意识正在觉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切入面膜市场。
表现最为显著的,就是雅诗兰黛公司旗下的悦木之源专门成立了一个品牌,做面贴膜品牌系列,这说明,以雅诗兰黛为首的国际大牌已经意识到面膜品类的价值和巨大的市场机会,虎视眈眈。
内忧外患的局面,对中国面膜产业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破局之道,也许,就在梁宏丽及贝豪手上。
21229起
融资事件
4435.7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9家
企业
3220家
涉及机构
512起
上市事件
6.4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