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团上市的蝴蝶效应

从长远来看,过去互联网认可的主流刚需,无非是社交,电商,以及搜索,美国如此,中国也如此。

  最像亚马逊的中国公司

  6月25日,美团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开启了冲刺IPO之路,比起同时冲刺IPO的映客和小米,美团显然经历过更多的坎坷和磨难——美团成立8年,其艰苦卓绝程度丝毫不亚于8年抗战——从最早的千团大战,再到美团点评两巨头的对垒到合并,包括艰难的在三分天下的外卖市场死磕,直到饿了么退出,并入阿里,以及打车市场的突然发难,以及收购烫手的山芋,摩拜单车,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每一步走的都好辛苦。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美团上市所带来的正面意义,那就是向外界展示了一个基于高密度人口社会和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如何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全方位的让互联网渗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正如坊间笑谈美团融资起来,连字母表都害怕,我们也要意识到美团不停融资,不断烧钱背后的长远意义和示范效应,王兴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一个超级本地生活的流量入口,和完全不同于硅谷的全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本质上来说,美团追求的是规模效应背后的超级入口,这个入口的价值理论上应当同腾讯的微信,阿里的淘宝,百度的手百一样重要,因此美团可以长期保持亏损,同时又不惜代价在重要赛道烧钱,在各个战线四面作战,同时保持足够的现金流。美团这家公司,从创始人性格到公司文化,都让人想起大洋彼岸的贝索斯。

  一个案例可以证明,贝索斯每年都会写一封给股东的公开信,而每封信的结尾,都会附上他创业*年的公开信,他想证明的是,他的想法和刚创业时比几乎没有改变。

  硅谷的贝索斯,和北京的美团,是基于两种不同文化下的同一颗蛋。

  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美团上市的积极意义,一是美团为什么要上市,二是美团上市后对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示范效应,也就是蝴蝶效应。

  上市的目的不是圈钱,而是以未来为坐标进行布局

  表面上看,上市的原因是因为美团早期的股东到了退出的时间点,股东需要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需要一个退出的通道——美元基金的周期一般是7年,但从长远来看,美团上市是自身已经形成完善以及成熟的商业体系,也就是招股书里说强调,从用户到商家的全链路的打通。

  美团现金+短期投资的累计现金储备452亿元,17年一年营销烧钱开支也不过100亿,充足的现金储备基本上保证了不缺弹药。所以这侧面证明了上市不是为了圈钱,而是为了构筑一个更大的生活服务体系。

  这个服务体系和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打造不但需要时间,更需要不同环节的参与者协同,因此美团在招股书上也表示,未来可能会继续亏损,本质上,这是一个时间换空间的战略。

  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团依旧亏损,2015年亏损59亿,2016年亏损54亿,2017年亏损28亿,虽然不断亏损,但亏损正在收窄,也就意味着美团正有计划的开始控制亏损的比例,而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美团15年和16年的营销支出分别为70亿和83亿人民币,到了2017年更是到了103亿,这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进行补贴。

  而另一方面,营销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则从2015年的177%,变成了32%,三年时间内缩减了5.5倍,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团构建生活服务的规模效应。

  美团的核心,其实也是依赖规模效应,比如美团外卖目前拥有50多万名骑手,日均订单3000万,平均一人一天要送60单,但如果美团外卖只有10万骑手,日均订单会不会等比例变成600万呢?不会,一定低于600万,并且人均一天送的单数也要下降,因为美团依赖的是规模,构筑的服务网络越密,交易频次越高,用户场景越丰富,那么理论上就可以实现不断实现边界和规模的扩张,如果美团能把一个城市80%生活服务商铺全部打通,那么理论上它就可以支撑起一个人全部的日常生活服务需求。

  在战术上,是高频带低频,在战略上,是用时间和资金去完善交易的场景和规模,换句话说,到那个时候,不论是送花还是送餐,甚至是幼儿游泳池,都可以和美团挂钩,那么美团就会成为这个城市实质上的城市互联网新地标。

  美团的规模效应也体现在招股书上:3亿多用户,3千万的GMV,人均交易笔数12.9笔,3千亿的GMV,比起阿里京东来说依然差了不少,但放眼全球,有多少家公司的GMV能够达到这个量级?

  举个例子,同样是送餐,美国的grabhub一季度的营收不过13亿人民币,一年也就50亿不到,这比起美团17年年餐饮外卖服务的年度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700多亿元的流水,要逊色不知道多少。同样是O2O业务,groupon和yelp一季度的营收分别为6亿美元(36亿多人民币)和2.23亿美元(13亿人民币)。即便是把三家公司加起来,也不到美团一半的体量。

  而这仅仅是开始,另外一方面,线上和线下的加速融合才刚刚开始,根据据艾瑞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生活服务商家门店1040万家,在线门店渗透率为7.7%;201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180万家,44.6%(美团目前渗透率为37.2%);到了2023年,这两个数据预计为1350万家,80.6%。 ,换句话说,只有到了80%以上的渗透率,也就是5年之后,美团的全面扩张之路才算告一段落,而那时美团已经连接起了中国1000多万家的TOB生活服务企业,在此之前,美团会允许亏损,同时在重点赛道加大布局,正如现在悄悄上线的小象生鲜和美团打车一样,美团敢于在任何能力范围之内的领域出击。

  贝索斯用寒武纪(5.5亿年前)时期原始浆液孕育多细胞生物的过程来解释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瓦解。他说:“在寒武纪时期,地球经历了一次进化式物种的大爆发,这个时期也是物种灭绝速度和成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当身处这种环境,最危险的事就是停止进化。”事实上,不断进化的美团,亦是如此。

  上市后的示范效应

  美团上市后,对于美国的同行来说恐怕不会起到太大的股价提振的效果,但一家手握3亿用户、440万活跃商家和2017年超过58 亿笔交易的互联网巨头如果构筑起自己的护城河,并且能够让投资精英理解并接受,那么美团上市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一定是巨大且深远的。


  从长远来看,过去互联网认可的主流刚需,无非是社交,电商,以及搜索,美国如此,中国也如此。但美团的崛起以及成功,会让对岸的同行认识到,以生活服务作为入口,构筑起一个超级流量入口和生活服务平台,在中国特殊的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的时期以及人口红利下,会成为另一个主流的刚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唆麻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