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7万亿“神秘”险资LP大起底!

保险公司在选择GP时,往往会选择行业排名前二十的GP。”一位小型GP投资人谈到几次谋求和险资合作而无果时无奈表示,“我们一直想引入保险资金,但是保险公司选GP门槛很高,我们不达标。”

       相较于固定收益资产和证券资产,股权投资在险资17万亿资产池子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而对投资稳健性的严格要求,决定了险资LP在选择GP时格外挑剔。

  “保险公司在选择GP时,往往会选择行业排名前二十的GP。”一位小型GP投资人谈到几次谋求和险资合作而无果时无奈表示,“我们一直想引入保险资金,但是保险公司选GP门槛很高,我们不达标。”

  可能是因为上述原因,险资LP在股权投资领域被蒙上了一丝神秘色彩。无论是LP业务还是做直投业务,在投资策略方面,保险公司都坚持“稳”字打头,对行业选择、项目的退出周期、规模方面有明确要求。投资界(ID:pedaily2012)了解到,尤其是在当下银保合并的政策过渡期,保险公司在股权投资领域的步伐已有所放慢。

  保险股权投资规模空间近1.7万亿,潜力巨大

  自2010年9月初,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允许险资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首度开闸后,险资作为LP参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已有八年。八年时间里,作为“最受欢迎”、“财大气粗”的LP代表,保险公司在股权投资领域一直是一个特殊存在。强大的资产规模、稳定的现金流,险资的资金期限被认为和私募股权投资的长期投资方式拥有先天的契合度。

  保险资金一直是各类资管机构抢夺的“大蛋糕”。近年来,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增长推动资产端规模稳步提升,保险业总资产从2011年的6.01万亿迅速增长至2017年年末的16.7万亿元。按照保监会此前规定,保险机构10%的总资产可用于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也就是说未来有将近大量的险资配置于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类资产。

  从长远来看,险资参与股权投资的市场潜力巨大。按照保险业“十三五”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将超过25万亿。

  不过,在保险机构的资产池中,股票、债权、信托等产品占大头,股权投资只是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

  “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中,股权投资占比并不高,大约在5%左右,比如我们总共有1000亿的规模,股权投资规模大概在50多亿,跟股票、固收类的配置相比,股权投资比例很小。”一位保险公司投资人士告诉投资界。

  这5%的比例可能还是夸大的,在此前举行的一个保险行业沙龙上,有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一级市场投资比例可能只有1%到2%,而国外大概在5%左右,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是对于保险资金动辄千亿的资金管理规模而言,仅仅个位数的占比,也足以树立起保险LP“财大气粗”的形象。

  纵向来看,在整个资产配置结构中,近三年来,险资布局股权投资的金额逐年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权投资对险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排名前20才可以?保险LP选GP“眼光”很高

  间接投资和直投是保险公司的两大股权投资方式。考虑到专业度,LP业务是保险公司普遍采用的股权投资形式,即借助专业的VC、PE来间接布局相关产业的投资机会,而直投的份额则相对少一点。

  在很多投资人看来,保险LP是一个渴望不可及的存在。一方面是资金实力雄厚,一方面是选GP眼光很高。上述小型GP投资人此前一直在寻求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机会,但最终都无疾而终。“之前有保险公司要求合作的GP资产管理规模必须超过30亿,我们达不到,而且还要求投资单一项目,并要签订对赌协议。”该投资人解释道。

  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保险公司在选择GP时格外挑剔。有业内人士曾说,保险公司在选择GP时只选行业的前二十名,多数都是看清科的排名榜单,小型GP基本排不上队。

  上述保险公司投资人更是明确表示:“大型知名GP的投资能力有保障,是保险公司选择GP时的首选。在选择GP时,我们往往更倾向于投资知名的综合型基金和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的专业型基金。”

  清科私募通统计显示,在市场上已有70余只基金获得险资投资,包括弘毅、中信产业基金、红杉、九鼎、TPG、KKR等人民币和美元PE以及一些市场化VC、夹层基金。

  上述小型GP投资人表示,保险公司对大型GP的基金投资周期可能会长达8年,而相对于大型GP而言,保险LP对小型GP的投资周期明显缩短,可能只有5年。

  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保险公司划定了选择GP的门槛。2010年9月保监会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保监发【2010】79号)第十条规定,保险公司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发起设立并管理该基金的投资机构应满足十大条件,其中包括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亿元、已退出项目不少于3个、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等。

  此后,这一门槛也在不断进行调整。2014年12月,《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4】101号),规定保险资金作为LP投资,重点要求有以下四点:

  1、 被投资的创投机构具有5年以上创业投资管理经验,历史业绩优秀,累计管理创业投资资产规模不低于10亿元;

  2、 为创业投资基金配备专属且稳定的管理团队,拥有不少于5名专业投资人员,成功退出的创业投资项目合计不少于10个,至少3名专业投资人员共同工作满5年;投资决策人员具备5年以上创业投资管理经验,其中至少2人具有3年以上企业管理运营经验;

  3、 保险资金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应当不是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首只创业投资基金,且单只基金募集规模不超过5亿元;

  4、 保险公司应当强化分散投资原则,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余额纳入权益类资产比例管理,合计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2%,投资单只创业投资基金的余额不超过基金募集规模的20%。

  很多小型GP都是因为没有达到上述某些指标而被拒之门外。不过,拿到险资的投资一直是小型GP的梦想。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就表示此前虽然几次错失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但是目前仍然在和多家保险公司积极商洽。“我们资产管理规模目前已经增加至20多亿,团队也在不断成熟,如果有好的项目,保险公司也愿意投我们的基金。”

  保险公司LP角色新演化:助力直投业务发展

  在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八年时间里,部分保险公司在PE投资方面领跑行业。早在2011年8月,中国人寿即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股权投资牌照的险资企业。2012年,中国人寿出资16亿元认购弘毅投资的二期人民币基金,成为国家放开险资投资私募基金后,保险公司PE基金投资的首单。

  2014年清科集团发布的中国机构LP榜单上,六家险企名列其中,占了榜单的半壁江山,其中包括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每家保险机构在LP业务方面也有不同的风格策略。平安信托PE投资事业部投资执行总监苏盈曾对媒体表示:“在海外我们一直也是在揣摩,直到最近一年,才开始有信心大规模做海外的投资,从投资种类来说,我们对海外市场还是相对陌生的,我们采取的是基金的形式,我们会找海外最棒的GP来帮我们管理这个基金,这两点就是从投资的方向和投资的策略上来说,是我们这个集团规划的思路。”

  有些保险公司则在LP业务上谋求专业聚焦。百年人寿股权投资部总经理张平此前接受投资界采访时表示,百年人寿已经投资了多家细分赛道中有着出色业绩的专业型基金,是不少专业型基金的第一个保险LP。

  “其中包括生命健康领域中的通和毓承基金、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千骥资本,物流消费领域中的钟鼎创投,以及科技创新领域中的国科嘉和基金。”张平表示。

  LP业务成熟化发展的同时,保险公司和GP的合作越来越多元化,借助LP业务推动GP业务发展成为很多保险公司的新诉求。从LP起步的保险公司在做GP时具有天然的优势,LP基金组合中的项目成为其直投项目的主要来源。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设有自己的股权投资部门,专业度不容小觑,大部分投资人都是保险公司从股权投资机构高薪挖过来的,有些拥有十余年的股权投资经验。这些投资人在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并利用好手中的资源。

  一位从PE跳槽到保险公司股权投资部门的投资人就表示,相对于此前在PE找项目的艰辛,在保险公司做股权投资“轻松了很多”。“GP手中有很多优质的项目,比如投十几支基金,每支基金都投十几个项目,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数百个项目选择一些适合参与的。而且作为基金的LP,GP也愿意为我们提供项目资源。”

  不过在进行直投时,为了保证回报周期不被拉长,有保险公司给项目退出设定了时间限制,“我们投的项目12月内必须报会,多数是Pce-IPO项目,这些项目一般都有稳定的盈利、有明星投资人背书或者发展到一定规模。”该投资人士告诉投资界。

  无论是LP业务还是直投,保险公司都是“稳”字打头。比如对于早期投资由于风险较高,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涉及。从行业来看,根据保险投资“稳健、安全”的原则,以及相关监管要求,目前险资的投资主要在大健康、大消费、大金融等领域。

  银保合并,保险投资速度放缓

  今年业内的保险投资人都有一个深切体会——保险行业今年发生的最大变动就是,保监会被合并到银监会。2018年3月中旬,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时扩大人民银行的监管权力。

  作为史上最大金融部门调整,整个保险行业都处于政策过渡期,保险资金投资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随着资管新规的出炉,保险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也正在发生调整,特别是对投资合规风险的审查。有不愿透漏姓名的保险公司投资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总额还不到去年全年的四分之一。

  投资机构也间接受到影响。“现在从保险公司拿钱很不容易。”张弛感慨道。今年1月,中国保监会印发《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股权投资计划业务进行规范,划出了“名股实债”、“嵌套投资”等多道不能碰的红线。《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也与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保险资金运用形式。

  从股权投资准入到整个投资过程,监管规范效应已经传导到保险股权投资业务所有层面。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监管机构针对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领域运作遵循的监管框架已经成型。

  进入2018年,在整个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的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业务正处于梳理阶段,前期利用监管漏洞的激进式股权投资模式已经被命令禁止。

  “在募资端,保险公司并非很缺钱,但是如果投资端放缓,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就会增加,传导效应之下,保险股权投资在募资端也有明显收缩。”上述保险公司投资人说道。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保险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