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618又来了,一场买买买的消费大战已经打响。你的钱包还会好吗?
“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是如今人们习以为常的消费理念。根据京东金融数据显示,今年618开始后一小时,京东支付笔数峰值为去年同比270%,白条交易破亿仅用49秒。
与此同时,京东金融还联合银行、商户累计为用户提供了7亿优惠福利,供应链金融则联合银行为20万的京东供应商及商户提供了400亿贷款支持。
这仅仅是电商“购物节”场景的时间一隅。经过多次电商狂欢节,我们不难发现,购物节真正的价值在于用户消费需求被激发的无限可能,那些占据我们生活大量时间的网络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饿狼扑食”的主战场。
如今,BAT、京东、苏宁、国美、小米等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加入消费金融业务争夺战,围绕供应链和消费者打造金融产品,希望借此构建“生态”。
而其中,以电商出身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等电商系平台拥有着天然消费场景,占据着消费金融最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
那么,谁将是这场消费金融战场上的霸主?谁又会成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救世主”?
晚出道的“富二代”:要么生要么死,不会中庸的活着
脱胎于京东集团的京东金融,可谓根正苗红的“富二代”。要谈京东金融,时光要追溯到2013年10月。
在哥伦比亚大学外的马路上,陈生强与正在纽约游学的刘强东沿着1.5公里街区散步。两人讨论京东未来发展时提到,京东电商平台当时拥有超过6万家商户,这些企业的供应链存在巨大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在用户端,基数庞大的京东消费者们也存在着消费强需求,在金融服务上,京东是有机会的。
而也正是这一年,阿里已经将余额宝玩的风生水起,京东金融的起步其实已经晚了一步。
按照陈生强的期望,京东金融要打造成和京东一样伟大的公司。“这是个要么生、要么死的生意,不会是中庸的、不死不活的”。
据陈生强回忆,“老刘对我接手京东金融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京东金融要做最长久的生意,在长期发展中拥有自身的核心价值;第二,如果可以赚100元,你赚80就够了,剩下20别挣。”在京东光环下,京东金融也逐渐成长为行业的超级独角兽,曝光度也愈来愈高。
京东想要打造开放的全品种金融平台,围绕京东生态系统、供应链优势来做,因此我们看到,供应链金融是京东金融推出的最早的自营服务,而这也是其最早拿出手的筹码。
因为相比而言,在蚂蚁金服体系中,主营供应链金融业务板块的蚂蚁小贷和菜鸟网络供应链金融在支付宝的闪耀光环下始终都不算最亮眼。
目前,京东的“京保贝”主要面向京东供应商,包含应收账款池融资、订单池融资、单笔融资、销售融资等多个产品;“京小贷”主要面向京东平台商户。
据了解,京东金融今年全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再度升级,以整条供应链为场景,在物料采购、仓储、生产、运输、入库、销售、资金等供应链各节点,并可以可视化方式呈现解决方案。
此外,就在618火热升级期间,京东爆出重磅消息,谷歌将以5.5亿美元现金投资京东,双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事实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要做的正是将京东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输出到全球市场。
刘强东在内部信中也表示,京东未来要做的一家服务型企业,通过对未来零售基础设施的搭建,融合电商、金融、物流、技术、保险等供应链服务。
京东金融618战报
在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同时,京东金融也在重点布局C端消费场景。
2013年11月,京东白条立项,2014年2月14日正式上线,成为*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彼时,蚂蚁金服的“花呗”尚未诞生,处于竞品真空期。
据知情人透露,为了这款产品,京东当时组建180人团队,并抽调其中150人研发至2014年1月1日开始内测,而在这之前,京东研发了一款与阿里余额宝十分类似的产品“小金库”,这也算是为了迎战阿里所产出的“防守型”产品,而白条则属于京东在金融领域的“进攻型”产品了。
不过,这款与信用卡功能非常相似的产品引起了银行关注,并在业内引起争议。于是,2015年,招行以白条业务涉嫌“以贷还贷”为由关闭京东白条的信用卡还款通道。
也是自此,京东金融开始考虑和银行合作发展业务,并相继与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推出11张联名卡产品。
目前,白条已经走出京东体系,延伸到旅游、租房、装修、教育、汽车、婚庆到医美等大众消费场景。从此次618数据来看,京东白条活跃用户同比167%,为商户及用户提供的贷款支持金额同比348%,为白条用户提额共100亿元。
白条活跃用户的增长以及京东支付笔数峰值的增长,侧面也印证了京东支付深受消费者的认可。
2015年,京东正式对外提出“金融科技”的战略思路。2016年,京东金融开始转型平台业务;同年9月,推出ABS云平台被视作平台战略的一次试水,京东金融也为该项业务前期投入了20亿元。
事实上,背靠京东这颗大树,京东金融条线不断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京东金融已建立11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企业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众创、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海外事业、城市计算等。
2017年3月,京东签署了关于重组京东金融的最终协议,京东金融完全独立。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是为了京东金融在国内获得更多的金融牌照,以及谋求独立上市。此举也被解读为,与当年马云将支付宝(后来的蚂蚁金服)从阿里集团剥离的出发点和考量如出一辙。
在一个月之前,彭博社消息称,京东金融计划2019-2020年在A股实现上市,预计市值将达到4000-500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此前“千亿市值”说法的4倍。
虽然当天京东金融立即回应称信息不实,京东金融目前没有上市时间表。但有关上市传言,京东金融已经在两年内至少三次“被”上市。
新Fintech时代——技术输出能力
企业发展路上,总是不缺少与对手竞争相爱相杀的戏码,京东与阿里的较量更是毫不遮掩。
如今,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两家企业已经在金融科技领域成为未来可期的超级独角兽,即使估值暂时逊色的京东金融也始终抱着要做到“*集团”的梦想。
根据此前媒体曝光的信息,京东金融主要收入来自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支付三大板块。
其中,供应链金融是京东金融的起家业务,也是一直保持盈利的业务板块。而消费金融的明星产品京东白条,凭借着京东商城这一天然流量入口,自上线以来亦获得迅速发展。
蚂蚁金服方面,目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达客等子业务板块。除了业务,蚂蚁金服还是拓展新的边疆。
比如,通过芝麻信用,连接出行、住宿、租借等生活场景,为蚂蚁短租、小猪短租、途家等公司提供信用服务;投资饿了么布局餐饮;通过商家服务,为小商户提供余利宝、借贷、阿里妈妈进货等服务;通过投资深鉴科技、奥比中光等公司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能力。
6月8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这也达到了阿里近1/3的市值,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独角兽“巨无霸”。
有媒体评论称,蚂蚁这次全球*单笔私募融资或将成为“BAT”历史改写为“ATM”的进行时,蚂蚁或许会成为仅次阿里和腾讯的中国互联网第三巨头。
如果说京东金融是电商系消费金融的“独角兽”,那么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就该称之为这一领域的“霸王龙”。相似的是,两者都在对外宣称“金融科技”。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蚂蚁金服未来重心将由支付、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服务,目标是技术服务占收入比重提升至65%。
京东金融相关人士也对媒体表示,正在向B2B2C模式转变,未来盈利方式也将从资产方式获利变成服务方式获利,即从自己做金融变成帮别人做金融,实现“金融回归金融,科技回归科技”。
以京东金融城市计算事业部为例,其借力京东在电商、金融、物流等方面多年的数据积累,为城市规划、交通、环境、能源、商业和安全等领域问题提供了很多智能化解决方案。
此外,据了解,在此次618中,京东金融“安全魔方”依托京东大数据能力,在注册、登录、营销、交易等多个核心场景建立标签和策略,集数据、AI技术、风控策略、模型以及引擎系统等众多子产品于一身,能够实现对申请欺诈、信用欺诈、账户盗用等行为的有效防范,切实为用户带来了安全无忧的购物体验。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消费平台
近几年,电商消费平台可谓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蚂蚁借呗、天猫分期等重磅消费金融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应用场景也是特点各异。而事实上,中国消费金融公司概念最早出现在2009年。
当时,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随后,北银、锦程、中银和捷信等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获批成立,发起人分别为北京银行、成都银行、中国银行和外资PPF集团。
由于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3家以银行为主导,所以成立之初,贷款规模仍不足100亿元,只占一般性消费信贷中非常少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消费信贷业务基本被银行信用卡覆盖,那些无法申请信用卡的客户仍旧难以获得消费信贷。
到了2013年,银监会对于消费金融公司准入门槛放宽,新一批试点企业进一步扩大。也正是这一年,支付宝和阿里金融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基本浮出水面。而其他电商平台的金融业务也逐渐浮出市场谁水面。
以唯品会为例,早在2013年也涉足金融服务(B端供应链金融),2015年又推出消费金融产品“唯品花”,试图构建电商金融生态圈。
目前,唯品会支付用户比例已超过20%。在唯品会最新的2018Q1财报中显示,金融与物流业务持续推进,虽未披露业绩情况,但从2017全年财报可以看到,唯品会互联网金融业务净收入2.5亿元,相比2016年的1.15亿元净收入近乎翻了一番。
除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业务外,目前唯品金融涵盖的业务还包括保险、理财等资产类业务,旗下拥有理财产品“唯品宝”、“唯多利”等。早前数据显示,唯品金融用户数量突破2000万。
此外,唯品金融已获得包括小贷公司牌照、保理业务牌照、保险代理牌照等牌照,并还在继续申请其他牌照。
与此同时,苏宁云商虽然从2011年起也开始涉足金融业务,但直至2016年4月才宣布搭建苏宁金服平台,整合旗下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理财、保险销售等金融业务。目前,苏宁消费金融也已实现盈利。
电商,作为互联网三大主要商业模式之一,已经经历十多年发展,从平台类电商到垂直类电商,从PC电商到移动电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商积累了大量数据,同时基于生态圈的打造,电商已经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正是基于此,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服务首先从电商企业开始,阿里便是代表。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消费市场大规模启动后,除了银行等机构信贷以外,还有消费金融企业等更多专业化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在市场。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银监会批准设立的23家持牌非银机构,为个人提供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贷款,其中20家有银行背景,部分交叉有产业背景;一类是电商平台,主打消费分期产品,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另外还有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分期和现金贷产品。
为了用户体验,电商系提供的消费金融产品简化了审核流程,申请快捷方便,比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和天猫分期,同时,与银行系相比,京东、淘宝等大型综合电商几乎囊括所有消费场景,用户粘性也更高。
618之前,2018年前5个月,我国网络零售总额达32691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在*季度,电商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5%。换言之,每新增1元消费支出,就有0.85元是通过网络消费实现。
无容置疑,电商(金融)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而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线下场景分期基本进入洗牌期,接下来的互联网下半场,金融服务一定还会是电商巨头们的重头戏。